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教学反思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教学反思



第一篇: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教学反思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教学反思

推断题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一体的综合性题目。通常以常见元素及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为载体,以方框图或其他简明符号给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分析、逻辑推理的综合能力。这类题既能考查同学们掌握元素与化合物等知识的熟练程度,又能很好地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抽象、求异、发散等思维品质。这类题型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紧凑、文字表述少,包含信息多、综合性强,思维能力要求高;推断过程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分析,计算和逻辑推理(讨论)并重。且这类试题知识容量、思维容量大,可以随意调控试题的难度、梯度、开放性以及学科内的综合等,因此也是拉分的一个题。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两点成功之处:

一是在设计这堂课时,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断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结合试验解决难点,注重方法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乐于探知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来。重、难点把握准确处理得当。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思考中寻找方法,由于学生知识有限很难想到,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精讲点评,通过例题及时总结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方法。

二是注重了学生的“学”,力求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在进行本节课的难点,即寻找“突破口”时除介绍突破口要抓住“特”字外,为学生展示了(利用演示文稿)记忆 “特”字的具体方法。

由于本人水平所限和准备不足,本节课也存在诸多不足:我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即:

一是 “备”。备课除备教材、还需备学生,但我在备课时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答题程度等分析得不够准确,备课除备教材、还需备学生,但我在备课时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答题程度等分析得不够准确,所以我选择的例题和习题,对我的学生来讲还是难了,课堂容量也大了,导致课堂效率低。

二是学案的设计。在设计学案时,知识储备考察环节可设计为课前预习环节,或以作业形式提前布置,然后在上课时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将从中选出的好的总结方法或记忆方法展示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间的互补学习,又可以赢得宝贵的时间,从而将学习重点放在解题思路上。三是幻灯片的设计。在制作幻灯片时,忽略了放映效果,不仅字号太小,放映时还很模糊,导致教学效果差。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学习多媒体教学方法及制作要领。

总之,学习是无止境的,教学也是如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继续反思,钻研教学方法。

第二篇: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推断题学案

中考专题复习——推断题

解推断题的步骤:

1、阅读题目:要求通阅全题,统领大局。关键点要反复读,读得它“原形毕露,真相大白”。

2、寻找突破:要求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3、正确推断:要求从突破口入手将明显条件与隐含条件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推断。

4、验证答案:要求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

知识储备:

【以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2)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某些常见白色沉淀:

(3)红褐色沉淀:

(4)蓝色沉淀:

(5)红色固体:

(6)黑色固体:

(7)含有铜离子(Cu2+)的溶液为

色,例如:

(8)含有铁离子(Fe3+)的溶液为

色,例如:

(9)含有亚铁离子(Fe2+)的溶液为

色,例如:

一、框图型推断题

例题1、已知: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也是天然气的主要

成分。请分析A、B、C、D、E五种物质之

间的变化关系,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E

(2)写出A→

B+

C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类型是

反应

(3)写出B+D→A+E的化学方程式

请尝试归纳框图型推断题解题技巧:

练习1: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

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盐),B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C是一种易分解的酸,D和E均是可

燃性气体,其中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F是

能还原氧化铜的黑色固体,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______

D

E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写出C分解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二、代入式推断题

例题2:(2015广东)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它们进行击鼓传花游戏,条件是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请把上述物质分别安排在A~G的位置上,使花束能从A传到G。其中A的固本俗称干冰。请回答:

(1)氢氧化钠应放在位置

上。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

反应。上述物质除了发生从A到G的化学反应外,常温下

还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写名称)。

(3)当G换成另一个同类别物质时就能将花传回起点A,它是

(写名称)。

请尝试归纳代入式推断题解题技巧:

练习2:请你猜猜我是谁:如图牵手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A、B、C、D、E分别是木炭、氧化铁、二氧化碳、稀盐酸、氢氧化钠中的一种物质,其中C是碱,E具有吸附性。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C。

(2)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牵手时,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共有_____个,A和E____(填“能”或“不能”)牵手。

三、化学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

例题3:甲、乙均是液体,A、B、C均是黑色固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是一种气体单质,F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它们之间有下列转化关系:

C

F

+

点燃

E

A

+

E

点燃

B+

E

D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D______

E______

F______

甲_______乙______

请尝试归纳化学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解题技巧:

练习3:已知A、B、C、D、E、F

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

A

+

B

C

+

H2O

(2)

C

+

KOH→

D↓(蓝色)

+

E

(3)

B

+

D

C

+

H2O

(4)

E

+

BaCl2→

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

+KCl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F。

第三篇:20201年人教版(五四学制)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推断题学案

物质推断题--复习学案

预达目标:

1、掌握常见物质的特征特性、用途、俗称、特殊现象等。

2、学会物质推断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3、能够解决简单的物质推断题。

重难点:

1、重点:

常见物质的特征特性、用途、俗称、特殊现象等。

2、难点:

审清题干,找准突破口。

知识储备(课前完成)

1、固体物质的颜色

①红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黄色:

__________。③蓝色:

__________、__________。④绿色:

__________。

⑤黑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颜色

①蓝色: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含__________的溶液。

②浅绿色: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含__________的溶液。

③黄色: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含__________的溶液。

④紫红色:KMnO4溶液

3、八沉淀的颜色和特点:

①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溶于酸,且有气泡产生的白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溶于酸,且无气泡产生的白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蓝色沉淀:__________。⑤红褐色沉淀:__________。

4、元素之最

①地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

③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

④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

5、元素组成(初中常见化合物)

①元素组成相同的不同化合物:CO、CO2;H2O、H2O2;FeO、Fe2O3、Fe3O4;

铁盐(FeCl3)与亚铁盐(FeCl2)等。

6、溶解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其

1)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__。

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

3)通入CO2气体后变浑浊的溶液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也可能是__________溶液。

4)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______。5)天然最硬的物质是_______。

6)最常见的液态物质是_______,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_______。

7)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_______,常用的食品脱氧、脱水(双脱)剂是_______。

8)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常用于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

9)与酸反应有CO2产生的物质是_______(或_______)。

10)与碱反应(研磨)有NH3产生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11)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除了碱外,还有_______等呈碱性的盐溶液

12)遇水放热的物质(3升):_______、_______、_______;

遇水吸热的物质(3降):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不能敞口放置的药品:H2SO4(浓)________;HCl(浓)________;

NaOH_______且_______;Ca(OH)2_________;CaO先______后_______。

14)无色无味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毒性)。

15)有刺激性气味气体:_____、_____、____。16)常见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17)暗紫色固体:_____________。

18)火焰颜色:

淡蓝:__________、___________。蓝:__________、_________。蓝紫色:__________。

19)

酸、碱、盐、金属之间的相互关系

_____个复分解反应

_____个置换反应

_____个其它反应

经典例析

1、限制型--叙述式

例:现有木炭、一氧化碳、氧化铜、氧化铁、稀硫酸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发生的反应,可用“A+B→

C+D”表示。

(1)若A为单质,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则B是,其反应类型为。

(2)若A为气体化合物,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则B是。

(3)若A溶液pH<7,A与B在常温下反应,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类型为。

2、限制型--连线式

例:下图中每条直线两端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分别为Mg、BaCl2、Na2CO3、盐酸四种物质中的一种。

Ca(OH)2

H2SO4

⑴写出甲和乙两种物质的化学式:甲、乙;

⑵写出下列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和Ca(OH)2:;

丙和丁:;

⑶其中稀硫酸和丁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3、限制型--图形

例:如图,A、B、C、D、E各代表铁、水、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物质。常温下,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请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D。

(2)相连环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限制型--探究式

例: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NaOH、Na2SO4、Mg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分析固体粉末的成分,取少量该固体粉末进行实验,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1)

固体粉末中一定有,一定没有。

(2)

若现象X为“沉淀不溶解”或“沉淀部分溶解”,结论是固体粉末中

;若现象X为“沉淀全部溶解”,结论是固体粉末中。

(3)实验步骤①和③都有相同的实验操作,该操作名称为。

(4)写出实验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

(5)简单修改上述实验方案,可取消第④步实验,修改的方法是。

5、非限制型--框图

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金属氧化物,与A反应能生成一种常见的碱。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D______。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写出其中一点_______________。

(4)点燃B、D之前一定要_____。

(5)B是最清洁的燃料,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__,但是还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6、非限制型--转化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2)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

(3)写出物质C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

目标达成情况

1、完成目标:_____________,未完成目标:_____________。

2、努力方向

3、所思所感

4、

第四篇: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学案

推断题专题复习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常见物质的性质。

2.能利用所学知识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3.通过练习体会提出合理猜想和假设的思路,掌握推断题的解题方法。

【知识储备】

一、题眼突破

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

①黑色固体(5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色固体(2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颜色

①蓝色溶液:含_____;

②浅绿色溶液:含_____;

③黄色溶液:含_____。

(3)沉淀颜色

①有色沉淀(2个):蓝色沉淀

_______;红褐色沉淀________。

②白色沉淀(6个):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于酸并有气体放出的白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

溶于酸但没有气体放出的白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

2.以特殊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1)点燃:一般有____参加反应。

(2)通电,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催化剂(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高温(4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3)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________。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_______。

(6)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

(7)全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______。

(8)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

(1)用于灭火和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

(2)日常调味品_________。

(3)胃液的主要成分,能帮助人消化的是_________。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_。

(5)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

(6)常用的干燥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可用于冶炼金属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为突破口(酸、碱、盐、金属之间的相互关系):

6.以相对分子质量及金属元素质量分数为突破口: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

(2)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6:________。

(3)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_____。

(4)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_________。

二、中考零距离

(2014河南)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右图(部分

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是紫红色金属,D为难溶性碱。则D的化学式为________,由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A与水化合得B,C

是白色难溶固体。则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由D转化

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检测】

题型一:框图型推断题

1.(2015日照)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分别是Na2CO3溶液、Fe2O3、Ca(OH)2溶液、BaCl2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发生反应。已知

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乙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盛有甲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丙溶液,烧杯中溶液的pH会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2.(2015孝感)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B、C、D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C为黑色固体,则A为______,C与D发生的化学反应_____(选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

(2)若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且C的固体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则A为__________,写出B→C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自贡改编)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白色固体,E为黑色固体(一种金属氧化物),H为蓝色沉淀,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

H_________。

(2)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F+G→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师原创)A、B、C、D均为初中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1)若A是常见的无色液体,B、C均为无色气体,D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单质。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B、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B是一种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A可用来检验D,则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二: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5.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银、碳酸钠、硫酸铜、氯化钙、硫酸钠、硝酸钾某几种组成。为了鉴定其成分,实验如下:

(1)将少量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得无色透明的溶液;

(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稀硝酸,有气体产生;

(3)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试根据以上现象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第五篇:九年级化学中考教学反思及复习安排

九年级化学中考教学反思及复习安排

含山高级职业中学 宫尚木

【摘要】 通过对近几年中考试卷的分析,总结在教学中注意几点;已及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安排,以利于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进而培养能力,形成化学素质,提高学习效果。【关键词】 教学反思 复习安排 提高学习效果

一、中考后的教学反思

我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已有多年,在每年教学中不断总结、反思,为了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形成化学素质,提高化学休息成绩不断努力。

通过对新课改以后几年中考试卷分析,结合对每年安徽省中考纲要的学习,在今后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基础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中考重点始终是初中化学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解决新问题的坚实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与生活常识的联系,将化学知识回归到实际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其原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2.加强规范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科学性,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如(1)化学式的规范书写。(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条件、状态的标注。(3)化学专有名词及仪器名称的书写。(4)计算题解题格式的规范性等。

3.重视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激发学生兴趣,获取化学实验技能、启发思维、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该学生动手操作的该学生探究的,该学生观察、推理归纳的都要放手让学生去完成,老师不能越俎代庖。

4.加强审题能力训练。很多同学对题目要求尚未明确就答题而导致失分,还有部分同学对一些综合题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多应渗透这方面的训练,如在讲题时,老师不要帮助读题,因为老师在读题时往往不经意就把题目的关键词通过语速、语调等反映出来了,要加强综合题的分解训练。一道综合题都是由若干个基础知识点拼接而成的,通过训练要让学生具备将综合题分解成基础知识点和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的能力,眼中是一头完整的牛,心中是头被肢解的牛。二.我的复习做法

1.转变复习的观念,杜绝一张试卷一堂课。

把总复习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把单元复习、各个阶段的复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系统整体的作用。复习做专题化,专题复习系列化。加强复习训练的针对性。复习时做到“堂堂清”。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在学生能力培养、方法指导上多下工夫,把每一道题目都作为训练能力、方法的载体。教学的目的不是学生只会做题目,而是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联系实际,能解决新问题。复习时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2.精选例题、习题,提高复习效率。

选编例题、习题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选编“精、新、活、透”的习题,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解题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例题有目标性,习题有针对性,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在练习选择上做到三点:一是“围绕重点集中练”,就是结合所复习知识,围绕重点,及时练习巩固。二是“变换形式灵活练”,就是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变换形式,稍加难度,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三是“新旧结合综合练”,就是将新旧知识结合,加深理解,学会运用,将已有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情景中去。

在评讲习题时,要讲透彻,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展,让学生真正能弄明白这一题。讲题前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不急于提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教会学生把着重点放在如何审题,寻找突破口上,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解题能力。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不就题论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正确的思路恰好是同学们的问题症结所在,教师恰好抓住症结,对症下药,这样的效果更好。

3.吃透《中考纲要》的要求,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中考纲要》既是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的依据,是最权威的信息资源,其它各种渠道获得的所谓信息都只能作为参考,都必须依照《中考纲要》进行取舍。认真研究《中考纲要》,要通过研究《中考纲要》和研究题型示例明确中考化学命题趋势,要严格依据《中考纲要》准确把握复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与往年的比较对照,对不作要求内容要大胆放弃,对变化后的要求,要思考变化的原因并准确把握变化后的要求。还要注意研做后面的样题和题型示例,通过研做题例明确考试内容的能力要求是怎样通过试题体现的,还可以进行怎样的变化都要认真思考。切忌选择一些需用特殊方法才能解答的试题来进行所谓的能力训练。

总之,在这几年教学中,通过不断学习、总结、反思,以及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方法,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有了较大提高,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习成绩得到普遍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感觉还有一些做得不够的地方,以后还要多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7/78190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