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2011全县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综述

2011全县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综述



第一篇:2011全县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综述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2011全县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综述

2011年全县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于11月9日-10日在县桂枝小学举行。来自全县各小学的13位老师展现了各个学校在小学数学课堂改革道路上的探索成果。本次参赛的13节课,分属高中低年级,涉及两个内容领域,分别是空间图形领域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观察物体”和“数与代数”领域的“11-20各数的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参赛选手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教研智慧,对教材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让课堂演绎出五彩斑澜的迷人色彩,为前来观摩的近五十名各校老师奉献了一道大餐。在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老师们积极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数学教学,有了许多成熟和成功的经验,当然也存在一些值得继续探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突出适切性和有效性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数学能力、活动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获得进一步发展。在本次的13节课中,老师们都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课时内容制定出适切可行的较为全面的课时目标。为更好地达成目标,教学中,通过转变自身角色,或情境或游戏,或活动或言语激励,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不但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过程,而且关注他们的学习结果,增强了必要的课时训练和练习,使学生的“双基”学习更扎实,同时将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想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机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并努力追求无痕落实。

在《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中,来自桂枝小学的朱丽红、华阳中心小学的王芬、临溪中心小学的余小锋和金沙学校的胡婌敏四位老师均能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突出“数”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在 1

学生经历“认识”的过程中结合课本主题图的运用,适时适机地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在《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中,三位老师根据教学材料,对学生进行了保护视力的教育,伏岭中心小学俞泉老师通过中日两国的森林覆盖率和对一次性筷子的态度这一内容渗透了经济发展勿忘环境保护的教育;扬溪小学章丽影、实验小学章丹彤两位老师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先引导学生走进“美的世界”,为学生精心准备了大量的图片,让学生在懂得观察位臵(角度)不同,同一观察对象的视像就不同的基础上,充分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接下来指导学生动手进行“美的创造”和“美的展示”,在这一个欣赏、创造、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心情岂能不“美”?

二、情境创设突出问题性和适用性

参赛选手都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对情境的关注已经走向深入思考,能把握创设情境的本质目的,既关注情境与生活与儿童认知实际的联系,突出情境的趣味性和现实性,又关注情境与数学的联系,在情境中融入与教学主题相关的问题信息。借助情境加深学生对问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通过探索情境中的问题去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解决情境问题中长进数学能力,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荆州小学程向媚老师在带领学生走进平面图形世界时从“变”入手,由旧引新,迅速完成始动调节,以“家”为线,通过观察、辨析、比较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四边形等诸多概念的集合关系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王芬老师、章丹彤、余小锋老师把学生最喜爱的喜羊羊带进课堂,寓教于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教学方式突出主体性、多样性

教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己探索、动手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参与学习过程,在课堂上形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信息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学机制。教师能辩证地看待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关系,恰当地处理自己探索和教师引

导,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尽力地为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鼓励全体同学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意识渐浓。课堂中学生的声音更多了,学生的活动更丰富了,教师的评价更积极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和畅融洽了。

俞泉老师在引领学生感知“百分数”后,启发学生“关于百分数你想知道哪些?”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任务,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予以提炼,针对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课本,鼓励学生在具体事例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做到了更新理念和实际操作的统一。家朋学校的汪福来老师通过让学生量、画、拼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朱丽虹老师紧紧围绕“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这一重点,安排了按要求摆,师说生摆、师说生猜、同桌互摆互说、对口令等大量的有意义动手动口活动,在认识基数序数含义环节,让学生数一数、猜一猜、翻一翻,通过大量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各数,培养学生的数感。长安中心小学的黄敏老师安排了观察小熊和观察同位两个互动环节,把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调了起来,课堂活后不乱,动而有序。

四、资源利用重视生活化和生成性

教材上的课程资源从总体上看具有普遍适用性,通过本次赛课活动可以看出,我县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既能遵循教材的基本思路,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用好教材上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价值,同时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填补教材的“留白”,优化教学内容,拓展教材延伸,整合本地资源,重视课堂生成等方面下功夫,让学生在更加具体、真实和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更真切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和无处不用的宏观事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材处理上,板桥中心小学的倪永华老师把“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一节单列,让课堂始终围绕“百分数的意义、写法”展开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说、比、写的时空。程向媚老师针对课时知识点多、概念多的特点,根据教材编排和学生认知基础,把重点放在“特征”和“关系”的认识上,把“高”的学习略化并延伸至下一课时。瀛州中心小学的章光望老师

在学生学习百分数后补充了“千分数”和“成数”,这些都体现了授课者对教材的精心研读和创造性地使用,或增或减或详或略,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均为学生更好地学,学得更好。在身边课程资源的利用方面,朱丽虹老师安排教师“报数”学生“翻书”,胡淑敏老师安排学生“数一数听课老师有多少”,“得到智慧棒的同学有多少?”章光望老师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学习的感受或收获。倪永华老师让学生把已写百分数的个数用上百分数作成谜面让同学猜。章丹彤老师课尾屏幕上一个大大的“美”字等等,这些学生身边的资源、课堂生成的资源都可能成为让学生学得有“趣”的素材和学生有“劲“的动力,只要我们每一个老师有一颗能蹲下来倾听学生需要的心,有一双能望得远关注学生发展的眼,就不缺少这样的资源,更不缺少课堂的精彩!

五、习题设计关注针对性和整合性

新授课教学的巩固练习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发现学生学习缺漏,继而进行评价反馈、调节控制、跟进发展的重要时空,也是进一步帮助学生强化认知、加强联系、建构知识、提高能力并带动一般发展的生长点。由此可见,习题设计的质量成了落实教学目标一个重要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次活动的授课老师尤为关注习题的信息采集和题型选择并致力于体现有所见地有所创意,较好地体现了习题设计的针对性和整合性。

倪永华老师利用“百分数”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特点,精心设计了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理解百分数、联系百分数、比较百分数、运用百分数的针对性练习,另外,一道看成语说百分数的练习(百里挑一、九死一生、百发百中、半壁江山…..)有效地实现了文理整合,一句“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有机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无独有偶,俞泉老师在此环节同样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还有其他的老师如朱丽红、胡婌敏、黄敏、章丹彤等均采集了日常生活中学生可闻可见的信息,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加深认识。总之,练习设计抓住重点,关注联系,体现了寓知寓能寓情寓美的功能。

反思两天的赛课活动,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仍然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一、对教材编排意图的把握上有疏漏

《11-20各数的认识》中的一个细节问题是“十”这一计数单位的引出,是本课的一个重要节点,要让学生感受到,10个10个地数,方便快捷。《百分数的意义写法》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能一眼就看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比分数表示更直观明了,更便于比较。通过数学的生活化演绎让学生感知数学因社会生活需要而产生,又服务于社会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用意识,并通过这种应用价值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对教材内容的正确处理有遗憾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对教学内容的正确处理。本次活动选定的二年级课题“观察物体”和四年级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其课题内容的规定容量超越了教材的一般安排,这对授课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具的挑战。如何将这一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一个课时内完成,关键在于对学习内容的正确处理。比如“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何以引导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过渡到对“高”的认识和把握,教师缺乏“变易”的数学意识,未能从长方形在过渡到平行四边形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的本质上去认真思考,还有“观察物体”一课,如何从“观察”内容过渡到“对称”内容,不应是教师单一地甚至是硬性地让学生说出“哪个图形或怎样观察美与不美”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在通过分类比较等方式去体悟图形的特征。另外,正确处理了学习内容,弄清了相关内容间的主次轻重,些许教学的预期会更好些。

三、对学生认知特点认知方式的把握有差缺

《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建立在一位数学习和学生有相当多的11-20各数生活经验基础上,唤醒学生的旧知和经验积累,大量的操作、观察、交流活动和教师的精心组织引导相结合当是本课的着力点。通过生活数学化的演绎,促进学生的原有经验积累在新知建构中发挥积极的正迁移作用,从而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中拓宽数学视野,丰富认识结构。文字式填空题,显然不适合入学才两个月的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四、对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有轻视

数学课堂不仅仅是学习数学的课堂,同时也是道德成长、习惯养成、情意生发、个性张扬的课堂,引领学生走在数学学习的大道上,我们要放眼远望,不能仅着眼于那点知识的行囊,对学生学习过程上的“知情意行”要全面关注,做到有意教化、有机渗透、有情培养、有效促进。

一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不长,玩心较重,在教学中除了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还要根据学生好胜好表扬的特点,通过及时的鼓励评价来引导注意力和组织教学。教师目之所及的不应仅是那几个和你对话的学生,而臵大部分学生的心不在焉或无精打采于不顾。《观察物体》一课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安全使用剪刀。《平形四边形和梯形》教学中对学生的画图指导要规范、到位。《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中要及时提醒学生收拾好活动用具等等。

细节是学生成长的一个个脚印,这需要我们各科教师,甚至是陪伴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重要他人”来共同完成对一个个细节的雕琢,只有这样,教育才是实实在在的一段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旅程。

“千江有水千江月”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宛如千江流水永不停息,也会伴随着改革的浪潮演绎出美丽的风景;“万里无云万里天”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宛如万里天空群星灿烂,也会伴随着生命的运动探索出前进的奥秘。让

我们共同仰望天空、脚踏实地、破浪探航,努力开辟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里程。

第二篇:参加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心得体会

山东省数学优质课评选听课学习总结

2012年9月23日-26日,山东省教育学会组织的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潍坊市广文中学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每位老师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其中的济南市经七一小魏会老师执教的《小数除以整数》谈谈我的体会:

我也曾任教过五年级,讲过这节课,也不止一次的听过很多老师讲这节课,但是魏老师的《小数除以整数》却让我对计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我们都知道,计算教学不仅重视算法,也重视算理,理与法缺一不可。但是很多老师上这节课的时候,往往不能做到理法的交融,本课真正做到了这点,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理通法自明。

课的起始复习了整数除法575÷5,运用了教学上常说的知识迁移,从学生已知经验入手,从掌握整数除法算理过渡到学习小数除以整数算理。这个环节,许多老师都是这样上的,但是魏老师的关键点把握的十分到位。复习中,她首先引导学生说说平均分每个计数单位的过程,然后给它起名降级,提出整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实际上就是降级的过程,即从高到低不断地平均分计数单位的过程。包括后面的小数除以整数 57.5÷5的教学更以“降级”两字贯穿,突出了计数单位的重要性,突破了学生算理理解的难点,并为算法中商的小数点的处理及除到第二步以后剩下的25个十分之一,需不需要点小数点的处理埋下了伏笔。

其次本课与以前的《小数除以整数》的课相比,重点放在了平均分,让学生明确每一步你要分什么,平均分几份,每份得到了什么。不仅在复习整数除法,还是新授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教师都强调你是把几个百(十、一、十分之

一、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平均分几份,每份几个十(一、十分之

一、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所以商写在哪位上,防止学生做题时只知对齐而出现的大量错误。

再次,本课做到了直观与抽象的密切结合,不仅在复习整数除法,还是新授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课件会随着孩子汇报的降级过程呈现小棒或纸张不断地把大计数单位变成小计数单位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另外,还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及数学能力。如教学中采用提问、合作、表达等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语言表达等能力。再如板书设计,以前很多老师教授这节课的板书大多只有小数除以整数的竖式,而魏老师的板书设计不仅有竖式,突出了算法,而且紧扣知识关键点,体现了小数除以整数从高到低不断地平均分计数单位的算理,即“降级使用”。

总之,听了这些老师的优质课,我从中领略到他们不同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我有种紧迫感,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多听课,听好课,做好课后反思,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堂课。

2012年9月27日

第三篇: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获奖名单

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获奖名单

威海会场潍坊会场 一等奖

姓名

单位

夏青 青岛太平路小学

姓名

单位

郑旭 潍坊市奎文区幸福街小学 葛丽霞 威海市经区新都小学 张娜娜 威海市长征小学 郝金裕 烟台市南通路小学 张兆菊 聊城市茌平县实验小学 李振新 烟台市青年路小学 王莉莉 青岛市胶州香港路小学

马梅 泰安市实验学校

方丽丽 烟台市蓬莱易三实验小学 许建民 德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二等奖

李青 菏泽市牡丹区第一小学 由玉香 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小学卜繁平烟台市莱州中心小学 李淑君 菏泽学院附属小学 宗丽荣 东营市胜利实验小学 徐金荣 泰安师范附属学校 付建龙 东营市垦利第一实验小学 宋锦秀 东营市广饶第一实验小学 李浩齐 青岛市莱西水集中心小学郭铁山 德州市庆云四中 冯瑾 菏泽市实验小学 丁维红 青岛市胶南实验小学陈震环 泰安市肥城市实验小学

刘宝林 徐红艳 魏会 冯维峰 刘士锋 郑玲玲 田勇 翟慧 李起争

刘路 张述霞 韩敏 吴颖昕 李连娟 李广军 张倩 王广艳 吕雅莉 赵媛 吕倍茹 邢静

许小梅

淄博市张店区东一路小学 潍坊市实验小学 济南市经七路第一小学 临沂杏园小学 临沂第四实验小学 临沂市莒南县三小 济宁市霍家街小学 滨州市博兴县乐安实验学校 济南市天桥区教研室

滨州市惠民县第一实验学校济南市历城区教研室 枣庄市立新小学 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 日照市五莲县实验小学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 淄博市桓台第二小学 济宁市文昌阁小学 济宁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 潍坊市高新区东明学校 莱芜市钢城友谊路小学 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中心小学

潍坊临朐县东城双语学校

三等奖

王建波 王健 刘淑英 谷雷 孙延磊 烟台市栖霞大庆路小学 聊城市阳谷县实验小学 德州市夏津胜利希望小学 泰安市泰山区迎胜小学 聊城市临清武训实验小学

王燕凌 潍坊外国语学校 王海燕 临沂市临沭街道教研室 李成林 济南市济北小学 李业臻 日照市岚山区虎山小学 曹华 济宁市实验小学

段金均 德州市建设街小学 崔海霞 聊城市东阿县实验小学 苗会娟 菏泽市巨野县实验小学 郭丹丹 菏泽市实验小学

曹立霞 李娟于兰 尤中华 蔺顺兰 滨州市滨城区授田英才学院枣庄市滕州书院小学 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 临沂第三实验小学 莱芜市莱城区牛泉中心小学

第四篇:黑泥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实施方案

黑泥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实施方案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使教师个人专业化的成长,特举行本次优质课评比。

一、参评人员

全校数学教师。

二、评选主题

本次优质课评选主题为“解决问题”,所有参评课均围绕 “解决问题”设计、实施。

三、评选形式

结合本校工作实际,于11月2日,组织开展校级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并评选出前三名。

四、评比方法

1、以抽签的形式决定本人所授班级及内容。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

2、根据评委打分算出平均分,按分数高低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五、奖励办法:

1、对获奖的优质课教师由学校颁发证书。

2、推荐参加乡优质课评选。

黑泥小学数学组

2013年11月1日

第五篇:观摩_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_体会

观摩“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体会

五年级数学组

史小敏

10月18日-2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泰安举行的“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的听课活动,由各地市优秀数学教师展示的19节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从这一节节生动、精彩的课堂中领略了优秀教师的风采。他们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很好的反映了新课改的精神。

每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深入透彻,教法灵活多样,在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方面着实可见教学功底;多媒体运用的适时恰当,较好的扩充教学的信息量,发挥了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这些都使我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扎实的教学功底。我感受最深的是选手们基本功都很扎实,组织驾驭课堂的能力都很强,理论水平很高,每一位教师的课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课堂追求花样,华而不实,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设计教学。

2.重情境的创设。19节课都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每堂课都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学生在较为亲切自然的情境中学习,兴趣很浓。如济南大明湖小学李娜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全运会为主线穿插,日照新营小学程敏老师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以第十六届亚运会为主线。这些情境的创设既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教学内容提供了数据素材,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比的认识》、则创设了把杨老师和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董浩叔叔比引入,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热情;济宁柳行小学赵娜老师的《确定位置》、以玉树地震为主线,等等。这些情境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既有效也具有合理性。

3.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数学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这些课都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素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例如:老师们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知。

通过这次听课与评课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的完善与培养。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管是哪节课,老师都要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主动参与,体验成功,成功是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成功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成功是教师的义务。

2.明确教师角色的定位。新课标把教师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补充和发展。这19节课教师都是组织群体中平等的一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谁还想来试一试”„„这样的话几乎每节课都有。而在教材的应用上,教师所设的问题都从实际提出,而概念都从实际引入,并在小组活动中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改善学习方法,自主探索,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指导意义的“再创造”的过程,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知识经验学习过程,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未知。其实,自主探索是否是数学学习的唯一方式呢?我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是必需的。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特点及公用,两者不可偏颇,相互补充,才能达到有效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该“放”就“放”,该“收”就“收”。

4.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发表想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中获得的,在整个过程中有时还非常具有创造性。重视学生的这一学习过程,不仅使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创新的意识也得到了发展。

这次听课学习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是,对于我今后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影响将是长远的。我将去糟取精,将这次所学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7/77710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