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第一篇: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很好范例,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石榴果的成熟过程和它的味道特点,并引导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一种水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亮点:

一、亮丽的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感同身受。

用课件来辅助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精心制作了几张幻灯片,插入了一些色彩艳丽、果大肉厚的石榴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这些成熟的石榴样子,激发他们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和垂涎欲滴之感。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形象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也特意向学生展示了一张有各种新鲜水果的幻灯片,使学生一看到这些水果,就想起自己曾经品尝过的感觉,利于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二、生动的字理图片,使字理识字通俗易懂,方法独到。

要让学生能比较快地记住生字的音形义,最好的识字方法就是运用字理解析,尤其是生动的图片更易于学生记忆。因此,在学习“甚”字时,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知道“甚”是由“甘”和“匹”组成的,“甘”表示甘甜、美味,“匹”表示与布匹有关,古时候的人觉得有好东西吃,有好的布匹做衣服就觉得生活很好了,所以“甚”字有很、非常的意思;而学到“至”字时,我又展示一幅字画,告诉学生,它就像一只鸟从空中飞到了地面,表示来到、到达的意思。这样的识字方法,学生通俗易懂,记忆长久。

三、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使学生思维拓展,学有所获。

在这一节课中,我的教学设计的环节是比较紧凑的,重难点突出,尤其是体现了中年段的“抓住读写结合、突出段的训练”的阅读教学总目标,比如说我抓住第三自然段来引导学生体会石榴的成熟过程并引导学生从拟人句中感悟石榴的可爱,尤其是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石榴的外皮和果肉的样子,然后对照课文的写法,指导学生仿写,激发他们对水果的喜爱之情。

四、不同式的读,使学生融入文本,流露情感,教学反思《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受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我采用了默读、朗读,个人读,集体读等方式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会,从而达到审美的乐趣。

俗话说:再美的璞玉也有瑕疵。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比如:

一、顾此失彼,造成学生的说话训练不到位。新课标指出,要构建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这节课中,我虽然运用了生动美丽的课件辅助教学,学生也能从我的课件中感受到石榴的可爱诱人,但对于仿照课文来介绍一种水果时,我本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喜爱吃的一种水果并拿来现场品尝的,但考虑到由于学生多,到时场面(担心学生只顾吃而不说)难控制而不得不取消这一计划。所以,在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时,学生在描述水果的样子及味道特点时就显得不够到位。

二、没有体现个性化阅读。新课标倡导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的阅读体现个性。而在学习课文时,虽然我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朗读,但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还不够体现,比如在学习拟人句时,我没有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觉去读一读,从中体会石榴的可爱。

三、对学困生的照顾还不到位。由于班级中的学生多(55个),在教学时,我总是请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回答问题,有时又担心自己的时间不够,所以就忽略了对学困生的提问。

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少。在这节课中,学生表现好的时候,我只是采用简单的掌声表扬,或是只是“你真棒!”“你真聪明!”等一些较为普遍的话来表扬学生,这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没有,这样,就缺少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

如果我再上这一课,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准备好必要的课件、精心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以外,还要事先让学生对我们自己家乡在秋天成熟的水果做一些了解,并且自己先品尝一种水果,亲自体验这种水果的味道。还要大胆地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水果带到课堂上来,老师做现场的指导,这样效果可能好些。

其次,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给学生展示自己阅读的机会,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还要尽量照顾到学困生,给他们提供回答的机会,比如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他们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就是注重多样化的语言评价。对表现好的学生加以鼓励,比如说“通过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石榴的可爱!”“可爱的你读出了石榴的可爱!”“你的介绍很独特!老师真喜欢!”……对一些回答不出或答不好的学生就可以这样说“老师为你坚起大拇指,因为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暂时想不起来不要紧,只要你认真听用心想,下次一定会说得更好!”……

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为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而努力。

第二篇:石榴第二课时反思

石榴第二课时反思

这是第一次上展示课,在试上了三次后,这次的课相对比较成熟,本课时,我从复习课文脉络入手,石榴园——石榴花——石榴果——品石榴,再按照段落一步步的学习、品读课文。

首先,阅读第二节,了解枝、叶、花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词语“抽出”“长出”“开出”“挂满”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的生长过程:抽枝——长叶——开花——结果,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填空练习,了解石榴树的生长过程。课文中有描写石榴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但是再此教学过程我省略了,也没有着重强调比喻的修辞手法。

石榴果实从生到熟,外皮颜色发生了逐步的变化。我采用了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的方法,找出颜色变化的词语,再点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最后出示桔子成熟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们填空,进行了一次扩展训练。

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读出丰收的喜悦,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并让学生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节,了解石榴子儿的形、色、味的特点。在理解“玛瑙般的子儿”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玛瑙,对照图片让学生体会石榴子儿的形状特点。在理解“一颗颗紧偎在一起”时,通过观察图片、举例子理解“紧偎”,通过这段学习,理清段落顺序,先写作者看到的形状、颜色,再写品尝到的味道,为课后习题品尝一种水果奠定了写作基础。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就考虑过课的类型,最后决定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学的方法为主,考虑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贫乏,所以教师讲授的内容较多,我过于主导,让学生发挥的机会比较少,一篇课文可以有许多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一个人的思维有限,一堂课上下来也发现了设计上有一些缺陷,希望日后能更改善。

第三篇:石榴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第三小节,了解石榴生长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和形态特点。

2、认识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用法。

3、学习第四段,学会有序的观察石榴颜色、味道。

4、从外皮、子儿的颜色、味道等方面给石榴写名片,做广告。

一、引入课文 引读课文第二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一树繁花充满了成长的快乐,真是热闹。热闹过后,是怎样的场景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石榴的果实?用笔把你的发现画一画。

2.颜色变化

学生说过,教师点拨:课文是怎样把这些表示果实颜色的词连接起来的呢?你注意到了吗?

(先是„„逐渐„„最后)

老师把“逐渐”一词换成“接着”,可不可以?(逐渐体现了颜色的动态变化)同学们对颜色变化把握得很好。3.形态变化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他们笑的姿态各有不同,有的„„有的„„(跟读)大家都看到,石榴成熟后都从树叶之间露出来了。课文中是用的哪一句话来形容?读一读。

出示这两句拟人句。认真读,有感情地读。通过读句子,你看见石榴娃娃们在干什么呀?它们还会干什么呢?

评价:石榴果就像可爱的小孩,在笑,在闹,在调皮扒开树叶朝外张望,这样的句子就叫拟人句。(出示)

齐读句子,石榴果在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说着什么呢?(自己长大的自豪,人们丰收的喜悦,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和谐,石榴也笑着人的笑!)

三、学习第四小节

1.现在,让我们怀着快乐的情感,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看看石榴果是怎样的?

放开来交流,关注点:玛瑙般的、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等词。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石榴。想让大家观察观察,再品尝品尝,还要谈谈自己的感受。

你先看到了怎样的外皮?(板书 外皮)剥开外皮,你又看到了什么?(颜色)取几粒放入口中,什么味道?(味道)

3、我们看了,尝了,再按顺序读一读第四小节。

四、回顾全文

1.我们把一篇文章全部学完后,再回过头来看看想想,你会从中悟出一些新的东西来呢!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全文,思考一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石榴的?

对,是石榴的生长顺序。老师这儿也有一道表示顺序的题,看一看,谁能按顺序重新排列?

小结:写文章一定要按照一定的书序,才能让读者读得明白楚。2.课文详细写了石榴的哪一方面?(叶、花、果实)

用一小节来写春夏之季的叶与花,用两小节来写秋天的果实。在有条理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文章的详略,读起来才会显得有张有弛,非常有节奏感。

五、枣庄的石榴丰收了,我们要把石榴推销到世界各地去,请你为石榴设计一张名片,做个广告,让人们都争着来购买枣庄的石榴。

1、请按照产地、外皮、子儿的颜色、味道顺序来介绍,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2、可以借助书上的语言来写作。

3、可以用上比喻句或者拟人句。

1、学生交流。注意叙述的顺序。预设:

2、作业

请你为我们家乡的句子设计一张名片。

第四篇:《石榴》第二课时

七年级(下)语文教案(语文版)

《石榴》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授课人:罗会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石榴的风采,欣赏了石榴可以入画的枝叶和足以眩目的花朵,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石榴园,去采摘属于夏季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进一步分析课文

1、欣赏石榴的果实美,继续研读第二部分(第2——6段)。我们已经欣赏了石榴的枝叶美和花朵美,那么由花朵变幻为果实,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享受?

单瓣花从“红玛瑙的花瓶儿”变幻成“希腊似的安普剌”了,又变幻为“中国式的金罍”了,果实长成,表皮斑驳,颜色亦现金色,形体变为肥胖的圆肚形,俨然有“各种锈彩”的“青铜器”。——果实成熟的情态。(教师归纳)这一段语言精妙而富有情趣。“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一句幽默的玩笑写出了石榴的变化,反问句明确地表示它已经完成了最伟大的孕育,要向人们奉献它甜蜜的果实了。“戏法”、“忍俊不禁”、“破口大笑”、“皓齿”等极具人性特征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石榴的欢乐与满足,它淳朴憨厚的个性逗人喜爱,那透明光嫩的皓齿惹人爱怜,课文读来趣味盎然。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9段)最后写昆明石榴的“特别”,特别就特别在果实大而子粒丰腴,酸甜可口;挡不住诱惑。

第五篇:《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石榴》教材分析:

《石榴》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5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时间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这一过程。文章语言优美,在描写石榴花与石榴果时,还运用了比喻与拟人的写作手法,对学生阅读、习作是一篇很好的范文。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1、瞧,这是什么?引出《石榴》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走进石榴园去看看美丽的石榴花和可爱的石榴果?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

(二)、研读课文,品读词句,体会写作手法。

1、师:第一自然段,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说明石榴园名声很大吗?

2、师:指导朗读(读出石榴园名声大的感觉)设计意图:

3、师:打开书,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什么季节的石榴树是什么样子的?

A春天抽枝长叶(体会春天石榴树抽枝长叶的生机勃勃的样子)出示: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指导朗读)

B夏天开花

出示: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1)对“郁郁葱葱”和“火红的”石榴花一句进行理解,同时借助图片图文并茂去感受石榴花颜色的美丽和开得旺盛。

(2)指导朗读。

(3)夏天的石榴花你还喜欢哪里呀?

(3)范读引导。从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从“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就挂满枝头” 从这句话感受到花开得特别多特别茂盛。)

(4)出示: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5)指导美美的读一读,品一品,师:这段不仅写的美,还写的特别生动有趣那,请找出句子? 大家都喜欢这句话?为什么喜欢?(非常可爱)哪里看出的?

(6)朗读体会把石榴花的样子比成了活泼的小喇叭。这样的打比方多形象啊!“活泼”“鼓着劲”这两个词的拟人手法写出了石榴花像小朋友一样的可爱。

出示: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7)(出示图片配乐)指导把石榴花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设计意图: 第二自然段写了春和夏两个季节石榴树抽枝,长叶和开花的景象,重点写出了花。分别写了花的色:“火红”;花的多:“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花的形:“小喇叭”。写出了石榴的活泼、美丽,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石榴的美。C秋天结果

1、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小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呢?

大家轻声地读读第三段,边读边想,并在书上划一划表示颜色变化的词。

(“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再找找看哪些词写出了这些颜色的先后变化?

(“先”、“逐渐”、“最后”)

3、出示: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4、孩子们,作者在描写中用上了“先”„„“逐渐”„„“最后”把石榴生长过程写得更加清楚了,这多值得我们学习呀!

5、学会运用,用“先”„„“逐渐”„„“最后”练习说话。小石榴就是这样一天天长大的!一天天成熟的!那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自己快到文章里去读一读,找一找。

(1)熟透的石榴是什么样的?

(2)看图读词句:咧开嘴的石榴。

笑破肚皮的石榴,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3)指导把它们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4)从这些石榴娃娃„„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拟人、可爱、喜爱)这些石榴娃娃在干什么?(急切、扒开、张望、报告)做动作。

(5)把成熟的石榴当成人来写,写得多生动,多有意思呀!让我们读着读着不由得笑了起来,我们一起来读好吗?(还可以加上动作演演石榴娃娃)

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三节,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及它的外形。在处理这一段的时候我思考,让学生找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在此我让学生找出看出颜色变化的连接词:“先„„逐渐„„最后„„” 再通过图片与文字对照,让学生领悟其用词的准确生动,总结出只有平时仔细观察,才能把文章写好。对熟透了的石榴描写特生动。: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作者用了拟人的方法进行描写。在此我设计了一个小练习,让学生通过对比,来体会拟人写法的好。

1、看图,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2、看图理解体会:玛瑙和石榴子的相似之处。

它们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给你什么感觉?(团结、可爱„„)

3、指导读这句话。

4、这句话是写石榴的——(剥开皮的样子)

5、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给学生吃

什么味道哦?

指导读好这一段。

6、师小结:今天咱们学习了枣庄的石榴,作者通过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拟人手法,让我们仿佛看到来了春天里生命力极强的石榴树,夏天像小喇叭一样火红的石榴花,秋天满树可爱的石榴娃娃。生动的描写不仅把石榴写得更加可爱,还把自己对石榴的爱对家乡的爱全部都表达了出来

设计意图:体会情感价值观,体会“爱”对石榴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

配乐朗读课文。

(三)、回顾课文,总结写法,动手写写水果。

同学们,作者先是仔细观察石榴子的样子,再写石榴的味道,写的时候还恰当地运用拟人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最后还亲口去尝尝,这样写出来的石榴啊,就非常讨人喜爱。今天咱们每人都带来了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对吗?

(1)水果大拼盘: 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先观察剥开皮时水果的样子。(看到了什么?可运用拟人手法,展开丰富的想像。)再放到嘴里尝尝味道。

(2)生交流。

设计意图:课文第四节,写石榴子粒的形态和它滋味。我是以实物出示让学生直观的进行观察,品尝,从而再来交流,并读好文章中的句子。

(四)布置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16.石榴

春天

抽枝

长叶

夏天

开花

茂密

秋天

结果(颜色 形状 味道)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7/77341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