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识字学词学句》(一)4·教学建议(共5篇)

《识字学词学句》(一)4·教学建议(共5篇)



第一篇:《识字学词学句》(一)4·教学建议

《识字学词学句》

(一)4·教学建议

对于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应该把字理讲清楚,让学生根据字理去记忆字的音形义。如:灭——把火盖住为灭。尘——小土为尘„„这类字根据字理进行教学,字义一看就懂,字形一看就会。在学生具备了一定识字量的基础上,还可以将这类字编成识字顺口溜,利于学生的记忆,用这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既形象又朗朗上口,学生对汉字还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在学习生字时让他们自己试着也编一些顺口溜,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补充,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在识字中,通过对汉字的字理的分析,不仅提高了识字的效率,而且在了解汉字文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

对于词句的教学,本课的字义联系比较紧密,句子浅显易懂,学生只要读一读,相信就会理解其意。教学时,没有必要用过多的时间讲解句子的意思,一定要在边学生字,边指导字理的情况下学词语,读句子,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语言环境下更加深刻地记住这些生字。本课的生字的字形结构种类比较多。这14个生字先让同学们分一下结构,有3个独体字、3个上下结构的字,3个左右结构的字,还有1个上中下结构的字和4个品字结构的字。在书写时,除了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外,还应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解。老师可以采用打比方的方法,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接受,并且能够记忆得深刻。在写左右结构的字时,老师可以把他们编成顺口溜,学生边写边记,很感兴趣,对帮助写好这类字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另外一种方法可以采用直观的演示方法,如:老师把学生所写的具有代表性的错误展示出来,由学生自己观察,当学生发现了“休息”的“息”字的心字底没有写正时,再写时,这个毛病就可以得到矫正。

第二篇:《识字学词学句(一)4》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习14个生字,在学习中初步感知会意字的组字规律,边学习边总结识字规律。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把会意字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大家都特别喜欢猜谜语,老师下面说两个谜语,看你是否能猜出是什么字?

(1)把火盖住是一个什么字?(灭)

(2)一人躺在树桩下休息?(休)

老师边说边把“灭”、“休”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师问:一人躺在树桩下休息。为什么是“休”字呢?请大家观看课件。看后,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字叫会意字。

二、学生自学生字

1、学生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读本课字、词、句,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相互纠正字音。

3、看看本课的生字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说一说。你能不能想象一下这些生字的由来?

三、小组学习1、4人为一组,组长带着组员读生字。

2、分析字形,组词,说句。

四、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设计形式如下:

1、会意字识字

(1)学生可以边说边演示

“灭”字的由来:着火了,人们急中生智把一个东西盖在火上,火就灭了。这就是“火”的由来。

“尘”字的由来:小土一般肉眼都看不见,落下来就是尘土。

“歪”字的由来:不正就是歪。所以把身子不正的人或不正的物品都称为歪。

“信”:人们把要说的话写纸上,通过邮局送到对方的手里,就是信。

“休”:一个人躺在树桩下休息,就是“休”。

讲解了这5个字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这些字都与古人造字的道理分不开,这些字我们给他起一个名字——叫会意字。有的同学会问了什么是会意字——会意,是我国古代造字法的一种,把两个以上的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意义的造字法。会意字就是利用“会意”的方法所造的字。

(2)谁说一说在学习时怎样记住会意字?(只要我们根据字理去想,就会记得又快又好)

2、品字结构的字

请你再看一看下面的4个字(品、晶、众、森)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这4个字都是由一个相同的熟字组成的。

(1)你是如何记忆这类字的?

“众”:一人为人,两人为从,3人为众。众是人多的意思,比如群众、观众、都是说有很多人。

(2)这个同学在学习时,不仅学习了一个“众”字,还把这个字的组成告诉大家,还为我们分析了这个字的意思。谁还能像他一样,分析其它的字?

“品”:一个口我们一般说尝一尝,3个人坐在一起喝茶,我们一般叫品茶。所以“品”字有3个口。

“晶”:一个太阳就够亮的,3个太阳放在一起,就是亮晶晶的。

“森”:一个木是一棵树,很多的树在一起,远远望去就是一大片森林。

(3)记忆这些字可以编顺口溜

如:一木木,二木林,三木森,林火焚;一日旦,二日昌,三日晶,日月明;小土尘,小大尖,竹毛笔

黑土墨„„

3、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甘、甜、舌“的?

(1)“舌“是独体字,舌头在人的嘴里,所以古代的古,上面加一撇,就是舌头的舌。还可以用猜谜的形式记忆:千人一口。谜底——舌。

(2)“甘”:草字头,小横连,表示的是嘴,一横,表示的是一样甜的东西含在嘴里舍不得咽下去。

甘还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

(3)“甜”字的由来:味道一般是用舌头尝出来的,所以古人在造字的时候,用舌头一尝,是甜的。因为甘是甜的意思,所以“舌、甘”为“甜”。

4、其它字的记忆方法

(1)“亮”:可以用换一部分的方法,用高字的上半部分,加上秃宝盖,再加上几个的几,合起来就是“亮晶晶”的“亮”。

(2)“息”:自己的“自”加上“心”就是“息”;自己的心放松,就是休息。

还可以用猜谜的方法记忆:身残心不残。身去掉下半部分,加上心就是“休息”的“息”。

(当学生说字形有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

五、复习巩固

1、老师说字理,同学回答对应的生字。

2、一个同学说字理,大家猜是哪个字。

3、同学说字理,老师猜生字。

六、认识“防、糖、演、束、鼓”五个生字

七、朗读句子

1、大家已经掌握了生字,请你自己读一读句子,看有什么不懂?

2、小组里互相解决问题,小组里仍然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可能会有“品茶”、“甜菜”不理解。

品茶:喝茶,仔细辨别茶的好坏。如:我爷爷可会品茶了。

甜菜:一种草本植物,根可以制糖。北方主要用甜菜制糖。

3、自己读句子,看谁读的正确。

4、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八、学习造句

1、下面老师读几个句子,你听一听这几个句子中有一个共同的词,你能不能给找出来?

(1)甜菜可以制糖。

(2)读书看报可以长知识。

(3)我可以把这些句子读得很好。

2、这三个句子中都有“可以”一词。那你能不能也用“可以”造一个句子。看谁的句子新颖。

(1)坐飞机可以周游世界。

(2)打球可以锻炼身体。

(3)我们可以和动物成为好朋友。

老师相信大家还有更多更好的句子,下面把你自己想的句子写在书上15页第4题上。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

九、作业

(1)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习了14个生字,回家后,把这种方法教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你们家邻居的小弟弟、妹妹们。

(2)请你观察我们学校的各个地方,如:板报、标语里有没有会意字,找出来同学互相说一说。

附: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

(一)4

会意字——熟字+熟字=字的意思

mi8

灭——图

ch6n

尘——图

p!n j9ng s5n zh^ng

品——晶——森——众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书写14个生字。

2、重点讲解汉字占格的位置以及如何把字写得美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读对后,请同学把生字贴在黑板上。

2、,谁能把这14个生字分一分类?

二、指导书写

好,你们说我们先写哪一部分?按学生的意思指导书写。

1、上下结构的字

(1)如:“歪”字的写法,老师就可以说不正字就会歪,我们同学写“不”字时,就应该把它放正,怎样就放正了,下面的正字最后一笔应该写长些,可以稳稳地托住上面的东西。

(2)重点指导“息”字:在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说后,老师进行小结。注意“息”字的上半部分,左边有一竖,一撇被挡住。“自己”的“自”,要写短撇,撇不出头。和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抱着”的“抱”,右半部分是左边没有撇,一撇可伸出,指的是写长撇,撇出头。

(3)注意在写“尘”字时第一笔不是竖钩,应该是竖。

(4)自己练习写一个。

(5)指导“亮”字书写。

2、请学生说一说,品字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1)上面部分要写在上半格中间,下面部分的两个部件要写匀称。

(2)在这些字里,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老师写出一个“众”字,请学生评一评,写得怎么样,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上面的人字是捺,下面的两个人字有变化,左边的人字的捺变成了点。

3、独体字的指导

(1)“甘”字的笔顺要注意。每一笔要注意先进人后关门。写后自己与范字对照一下,再写第二个。

(2)自己写一个。同桌帮助看一看。

4、左右结构的字上节课重点指导过,自己写。(休、信、甜)

老师可以教给学生顺口溜:左右两边是一家,讲团结,讲谦让,你争我让紧挨上,比例得当字漂亮。

三、自己完成作业1、15页第3题。

读读比比,再组词语。

古(古代)尖(笔尖)火(火车)

舌(舌头)尘(尘土)灭(消灭)

品(品味)从(从来)林(树林)

晶(亮晶晶)众(观众)森(森林)

附: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

(一)4

xiu x9

休息 —— 图 —— 范字

w1i

——

范字

zh^ng

—— 图 —— 范字

《识字学词学句

(一)4》教学设计

第三篇:识字学词学句(一)3 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3个生字。

2.图文结合,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美丽。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有七个词,两句话。主要介绍了春天里,大兴安岭、长江两岸、海南岛的景色差异之大,通过祖国南北春景的差异来说明祖国幅员辽阔,领土广大。

教学重点应是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应是使学生了解到祖国地域广大,虽是同一时间、同一季节,但各地气候不同,景物也不同。

教学建议

1.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和投影片,通过了解大兴安岭、长江两岸和海南岛的不同地理位置以及它们在同一时间的不同景色,使学生认识到祖国是多么广大。

2.字词教学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熟字组合或熟字变化一部分的方法识记字形,同时还要注意区别生字与熟字之间的细微差别,如:“已经”的“已”和“自己”的“己”的区别。

教学设计示例

识字学词学句

(一)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3个生字。

2.图文结合,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美丽。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我们这里的景色是怎样的?就在同一时间,我们祖国的海南岛、长江两岸、大兴安岭的景色是不是和我们这里一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

二、看图理解课文: 出示幻灯片

1.(出示第一幅)同学们仔细看,图上有什么?这是在哪?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感受到这样的景色怎么样?(认读“大兴安岭”、“雪花”、“飞舞”这三个词)

(大兴安岭在我国的北方,那里的雪花还在飞舞,光秃的树枝上压着白雪,大地一片银白,气候十分寒冷。)

2.(出示第二幅)你通过看图,了解到了什么?(认读“柳枝”)

(长江两岸,柳枝刚刚发芽,大地绿草如茵,轮船在江面上驶来驶去,气候温和宜人。)

3.(出示第三幅图)这是哪,你感受到了什么?(认读“海南岛”“鲜花”“盛开”)

(海南岛,鲜花盛开,热带植物郁郁葱葱,一派夏季风光。)

4.练读字词:“大兴安岭,海南岛、雪花、柳枝、鲜花、祖国、广大”

三、自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l.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想想课文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3.指名读课文,领读生字词,分析字形,认识“礻”“雨”“纟”。重点指导

“兴”是“ ”不是“ ”

“祖”左边是“礻”,右边是(且),不要多加一横。

“广”与“厂”区分,“已”与“己”区分辨别。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看图,认读生字词

二、看图学词学句

1.出示这三幅图,思考:它们在同一季节里景色有什么不同?(小组交流)

2.文中是怎么描述的?指名演第1句话。

①(出示大兴安岭春景图)体会“飞舞”。大兴安岭的景色怎样?为什么到了春天,大兴安岭的雪花还在飞舞?理解“还在”。

②长江两岸,海南岛上又是怎样一番景象?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已经”,还可以用在哪?理解“到处”。

3.再读第一句话,你明白了什么?为什么它们在同一季节的景色不同?说明了什么?

(春大里,这三个地区在同一时间气候却差异很大,说明我们祖国多么广大)

4.齐读最后一句:理解“广大”“多么”,试着用“多么”说话。

5.指导朗读全文,我国这么广大,风景这么美丽,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么样?用赞美和自豪的语气读全文。

三、布置作业

1.练习书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第四篇:《识字学词学句一》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学习14个生字,认识8个词语。

2、认识8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从图入手,激发情绪,导入 新课

出示8种树木的图片,请学生简单说一说这些树木的名称。

二、认识“杨树、松树、柏树、桦树、枫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树”8个词语

过渡语: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片都是树,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树的名称,还要知道他们的特点。愿意吗?

1、出示8种树的图片:谁认识这些树,准确说出树的名称。

板书: 杨树、松树、柏树、枫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树

2、认读8个词,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三、了解8种树木的特点

(一)了解杨树的外形特点

1、请你认真观察杨树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树叶又是什么样的?(杨树直而高,树叶大而茂密。这就是杨树的外形特点。)

2、师小结:我们观察杨树的树干和树叶就能抓住杨树的特点,下面我们按照这种方法分别观察其它几种树,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了解其它树的外形特点

1、自己看图找出各种树的特点

2、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柏树:树干长得直高,树叶小,是鳞片状,一年四季常绿。

松树:树干笔直,树叶尖尖,像一根针一样,四季常绿。

(让学生拿出图或者实物,通过比较区别松树与柏树的叶子。)

桦树;树干直,树皮白色,叶子成卵形。

枫树:树干不高,红色的叶子通常三裂,叶子的边有齿。

榕树: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常绿。

梧桐树:枝杈多,叶子掌状分裂,花黄绿色。

木棉树:树干浅绿色,花红色,种子的表皮有白色纤维,可用来做枕心。

4、除了这些树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树,它们有什么特点。

5、出示表格,看一看谁填的又快又好。

6、学习儿歌,理解意思

(1)小声读儿歌。边读边想,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2)两人互相说说

(3)指名说说儿歌每一句讲的是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梧桐树叶像手掌,生动地写出了梧桐树叶的形状;“红,绿”两个词,使我们好像看到了秋天枫叶火红,松树、柏树一年四季常青的鲜艳色彩。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吗?

(5)齐读儿歌

7、你能不能也编一首儿歌,说说其它树的特点

如:银杏树叶像扇子,柳树叶子辫子长,槐树叶子也像卵…..8、指导朗读

(1)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

(2)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读一读

(3)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听一听老师读得怎么样?要是读得好,你就学一学,要是读得不好,你们帮帮我,好吗?

(4)评议教师

(5)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9、指导背诵

(1)练背——试背——分小组背——指名背

(2)说说你为什么背得这么快?

10、你们还知道其它一些树木的特点,能不能利用下课的时间也写写儿歌呢,老师期待着你们的佳作问世。

四、学习14个生字

(一)找出生字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们快速读出来。(学生读后老师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板书:杨树、松树、柏树、桦树、枫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树。

2、这些词语中,哪个是生字?请你到前边标上着重号。

杨树、松树、柏树、桦树、枫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树。

3、请你打开书,找一找还有哪些生字老师没有贴出来?

榕树壮、像手掌、四季、披绿装

(二)学习生字

过渡语: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呢?

1、提示:这14个生字中,有多少个字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

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杨、柏、桦、枫、榕、梧、桐、像、披9个字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

2、好,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会儿的时间准备一下,看看自己可以为大家介绍哪个生字?

3、学习过程

(3)“好像”的“像”,也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大象的“象”是表音的,人字旁归表义。

(4)“壮、装”一起记,“壮士”都是战士,而且都很强壮。服装的“装”也可以用形声字来记,上面是“壮”表音,下面是衣服的“衣”,表义。

(5)“四季”的“季”可以与“李”区分着记,“李”是“十八子”,再加一撇就是“季”。

(6)“手掌”的“掌”比较难记,我们已经学过“课堂”的“堂”,把“堂”字下面的“土”换成“手”,就是“手掌”的“掌”。(也可以想“党”字换一部分)

(7)“木棉”的“棉”,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记,棉花是植物,所以是木字旁,它的颜色是白的,经过加工可以做成毛巾。合起来就是“棉花”的“棉”。

(8)用类似的方法完成“桦、枫、榕、梧、桐、披”等字的学习。

4、教师出示生字,学生用各种形式反复读。

5、用生字组词。

6、用生字说一句话。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儿歌,认识了8个词语,了解了一些树木的特点;学习了14个生字;我们还知道了形声字是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我们抓住这个规律,可以认识更多的字,还能把生字记得准记得牢。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小。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4个生字。

2、指导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

分析字形,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检查生字、字词学习情况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8种树木,谁还记得?出示树木图。指名说出树木的名称。

2、出示生字卡,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讲讲字义。

二、指导学生写生字

1、过渡语:

刚才大家读的、记得都特别的好,现在我们要把它写下来,你们能写好吗?

请准备好你的学习用具。(铅笔、书)尽量不用橡皮。看谁一次也不擦。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1)这一课共用多少个左右结构的字?(11个)

(2)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自己发现这11个字是一个类型的字,都有左窄右宽的特点,所以写时要注意左让右这个规律。让学生集中先写这些字。

(3)教师指导杨树的杨,在写的时候,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在指导时,要让学生说出,木字旁在做偏旁时,“捺”一定要变成“点”。

(4)请你再观察,看一看哪个字最难写?需要老师帮助你?(学生说哪个字,教师就指导哪个字。)

3、还有3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写时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1)“手掌”的“掌”字在写的时候,字形不要写得太长,口字写得扁一些。手字也不要太长。最后一横要长一些。

(2)“季节”的“季”字要把横写得最长。

(3)大家一起讨论“装”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

4、小结:

我们在写字时,一定要先观察,在头脑中有了印象,分清结构,找好位置再写。

探究活动:

1)课前同学们预习时搜集了一些资料,如:各种树叶、图片、照片、文字资料,有的学生还精心绘制了图画。课后可以将这些丰富的资料集中起来,由班委会用展版的形式展出,供同学们继续学习、探究。

2)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还了解了其它一些树木的特点,可以仿照课内的儿歌自己创作新的儿歌。

3)还可继续搜集资料,看看各种树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从益处和害处两方面考虑)借此进行环境保护的自我教育。

如:柳树一到春天就飞很多的柳絮,怎样解决这个“烦人”的问题?

第五篇:识字学词学句

二年级教案:识字学词学句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泉水、小溪、江、河、湖、海,了解泉水流入小溪,小溪流入江河,江河流入海洋这种自然现象。

4.认识顿号、问号,会读问句。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生字词,认识泉水、小溪、江、河、湖、海,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问句:附近有河、有湖吗?里面的水从哪里来,向哪里流?

2.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挂图与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当你们外出游玩(或上的路上)看到河水不停地流动,有没有想过河水究竟从哪儿来,最后流到哪去呢? 2. 听录音朗读。

3. 提问:(1)河水最后流到哪里?(2)还有什么问题没弄清楚?(启发学生质疑)

二、自读课文 要求:

1.凭借汉语拼音,读通课文。

2.根据生字表画出生字和要认识的字,读准字音。

3.生字连成词,想想意思,记下不懂的词。

教师巡视辅导,收集学生的问题。

三、看图、识词、解疑。

1.教师板书收集到的问题。如:

泉水

小溪

2.出示挂图,解释词语,引出“河、海”。

泉水:在地底下有大量的地下水,它会透过孔隙流出地面,这从地下流出来的水,就是泉水。指图,认识“泉水”。

小溪:泉水顺着地势不停地流汇起来就成了小溪。指图认识“小溪”。

许多条小溪汇合到一起,就成了“河”,大的河也可以称为“江”。河水流到洼地会停下来等一等,等水很多了再继续流,这集下来休息的地方叫“湖”。河水最后要到的地方是“海”。

4. 认读泉水、小溪、江、河、湖、海,注意读准“泉”。

出示中国地形图,引出词语:长江、黄河、西湖、东海。告诉学生长江、黄河是我国的两条大河。

西湖在浙江杭州,那里景色优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在我国大陆的边缘有四个海,东海是东南面的一个海,长江的水最后就流入东海。

5. 认读10个词。

四、指导朗读

1. 认识问号“?”,找出短文中加“?”的句子。

2.指导读问句。

在这里,“?”表示提出问题,朗读时语气要上扬。(范读、领读)

3.朗读,理解句子。

老师读问句,学生读答句,边读边理解。

(1)第二句里,“我”指的是谁?

(2)第四句里,“我”指的是谁?

(3)第五句里,“你们”指的是谁?认识顿号。

(4)第六句里,“我们”又指的是谁?

4.练习朗读。

(1)启发:想象一下,假如你是泉水,从地下冒出来,马上要远行了,心里会觉得怎样,读的时候要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2)指句分问句、答句朗读,(练习2-3次,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

(3)分组对读。

6. 认读短文中的生字:到、进、洋。

五、小结

针对读前学生的质疑,提问。

(1)江水、河水是从哪儿来的?(要求说出泉水、小溪、江河的关)(2)为什么江水、河水都流进海洋?(估计学生不知道,由教师补充讲:因为水都是由高处往低处流,海洋最低,所以都流入海洋。

六、巩固练习

(1)认读不注音的生字。

(2)口头组词。

西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年级教案:识字学词学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