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声音的利用;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声的利用与噪声的产生防止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能量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声音可以传播信息、能量
3、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别理解噪声的定义
4、理解噪声的危害,并且掌握如何控制噪声
学习过程:
1、声与信息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人类可以通过交谈获取信息;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来
临;铁路工人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等等
(2)回声定位,例如:蝙蝠飞行时利用超声波避开障碍物或捕获昆虫;声呐,探测鱼群、深度、或其他水下目标的探测装置。
(3)其他声音传递信息的事例:中医“望、闻、问、切”中的“闻”,即是通过听患者的各种声音来分析了解病情;“B超”,利用超声波探测人体内的健康情况
2、声音与能量
(1)看课本40页实验2.3-5,讨论实验说明的什么?
(2)超声波不仅能传递能量,而且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
(3)例举至少3个例子,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注:凡利用声引起振动的事例就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3、噪声的定义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即是噪声
(2)环境保护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3个例子说明:____
(3)噪声强弱的等级划分,参考课本43页,要求能简单了解;噪声强弱的单位______
(4)学生分组讨论,噪声有哪些危害
4、控制噪声
(1)声音的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 与此对应,控制噪声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即:
()——()——(),请同学们分别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巩固:
练习
1、下列事例是声的一些应用事例:
① 医生用“B超”来获取病人体内器官的情况;②医生用超生波给人们洁牙;③中医通过“闻”来诊病;④外科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以上事例中能表明声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能表明声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练习
2、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上课时,学校的大喇叭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
B、上课时,老师的讲课声
C、音乐厅里演奏的交响乐
D、舞台上口技演员模仿的风雨声
第二篇: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的利用
第3课时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的利用
一.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① 噪声的来源:P25…… 物理学角度: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其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噪音主要来源于人类自身和人类发明的各种机器
② 噪声的强弱等级:P25……
等级单位:分贝符号:dB0分贝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
③ 控制措施: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二.声的利用
①声与信息P28……声呐:根据回声定位原理
传递信息 : B超
清洗精密机械
②声与能量P29……传递能量去除人体内结石
三.习题课
第三篇:学案-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及声的利用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学案
—— 研究课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及声的利用
一、声的利用
1、回声定位:蝙蝠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
2、声呐:根据__________原理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来探测____________。
3、天坛的回音壁
看书P39<声音与建筑>部分,思考是利用了声的_________。
声音经多次_________,可在围墙任何位置听到。
【练习一】
1、声波可以传递_____,也可以传递_____。(3)计算公式: _____________。
2、蝙蝠靠发出得_____波并用_________法
5、举两个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来探测障碍物和发现昆虫。(1)医生用______检查病情。
3、根据回声定位原理发明了__________。(2)利用_______探测鱼群。
4、利用声呐探测海深的方法:
6、举两个声音传递能量的实例:
(1)声音在海水中的___________。(1)利用_______清洗精密仪器。
(2)声音在海水中的___________。(2)利用_______击碎病人的结石。
二、噪声得危害与控制
噪声污染是当代世界的四大污染之一。四大污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噪声超过70dB时,人就会心烦意乱、神经紧张,学习与工作的效率下降。
(2)若长期在80~100dB的噪声环境中工作和学习,听觉就会迟钝,严重时还会致聋,噪声还能诱发某些食物的多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 噪声产生和传播的过程是:
声源振动产生声音 —> 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 —> 人耳听到声音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减弱噪声呢?
【练习二】
1、从物理的角度看,噪声是由于声源做的振动而产生的。
2、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都叫做噪声。
3、控制噪声应着眼于个方面。
4、减弱噪声可通过三个途径:
(1)在减弱:防止噪声的_____。
(2)在中减弱:___噪声的____。
(3)在减弱:防止____进入人耳。
5、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减弱噪声的实例。
6、如何变噪为宝?
第四篇: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吉林省公主岭市桑树台镇第一中学 物理教师 喻双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玻璃片,小刀。
四、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
放一组关于战斗机的图片,试图让学生解释飞机低空飞行之后,农场中的小鸡为什么会死亡?学生一定会说出是因为声音过大,从而引出标题。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用小刀刮玻璃片的声音,体会两段声音的不同。
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声的来源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
(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怎样的?(3)认真阅读书中的噪声分类表。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如果你的学校在闹市区,你会采取什么办法来减弱噪声。 学生活动
(1)观察书本中图,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3)观看录像。加深对噪声的了解
思考题:调查学校家居生活有哪些噪声源,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课堂小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怎样防治噪声? 课堂练习:
1.物理学中把发声体做 时所发发出的声音
叫噪声.从环境保护上说, 凡是 的声音,都属噪声。2.人们以 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
过 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分贝.3.洗衣机由于衣服没有放好, 发出较大的噪声 ,应该()A.买台新的 B.关闭门窗 C.拔掉洗衣机插头 D.将衣服重新放匀
4.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a.晨读时的朗读声
b.城市里汽车发动机的运转声 c.自习课时的喧哗声 d.剧场里京剧表演的锣鼓声 e.装修房子时电钻声 f.元宵节夜晚的焰火声
5.下列做法不利于控制噪声的是()A.在学校附近建造发动机修理厂
B.市区严禁燃放鞭炮 C.强声源旁设置隔音板 D.医院周围不准交通车鸣笛
6.从环保角度来看,不属于噪声的是()A.汽车的喇叭声 B.发动机的轰鸣声 C.优美的小提琴声 D.音响设备震耳的歌声 科学探究:
1、深夜,学生已经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舞厅还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一个同学起身关上门窗,一个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上睡,还有一位同学拨打110,请110制止歌舞厅过大的歌声,这三位同学各采取了什么措施控制噪声?
2、一青年在歌舞厅做服务生快两年了,近日来他感到听力下降,睡眠不好,头疼,经医生检查,他的血压也升高了,你能帮助他找出可能导致患病的原因吗?你认为怎样做才会缓解病症?
3、在冬天,一场大雪过后,人们往往会感到万籁俱寂,你知道为什么吗?
板书设计:
噪声的等级与危害
1、噪声的来源
2、噪声的定义
(1)从物理学角度:
(2)从环保角度:
3、噪声的等级划分:分贝、从声音的产生到引起听觉分几个阶段: 控制噪声的途径:
教学反思
1、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在导入新课设计时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本知识查找资料,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让学生本节课中的知识与技能得以掌握,同时,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及同学的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特别针对环保意识的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中所举例都源于生活,探究所用的器材也是生活中常见物品,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和我们现代的生活密切相关,缩短学生与物理的距离,消除学生对物理实验探究的恐惧感,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带着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甚至去探究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并思考这些现象的实际应用——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基础。教学设计中转变了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倡导学习多样化,教学设计中多处采用学生带问题自己阅读和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上的合作与交流。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互相讨论进行探究,形成感性认识,在教师的不断提问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踊跃发言,从而形成理性知识。
3、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定教。学生前面已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了人耳听声的原理,理解了声音的三种特性。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过噪声,受过噪声的危害,由此展开教学很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本节课中的知识与技能得以掌握,同时,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及同学的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特别针对环保意识的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设计上把教师演示探究实验改为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从探究活动中得出方法和规律,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制订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科学探究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励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与成功感。
5、不足:设计上虽然教学重点突出,但教学难点上仍然难突破,对结合实际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方面仍然有待提高。这堂课在时间方面把握还有所欠缺,课堂时间基本用完,留给学生自己总结和及时检验的时间较少,引发课堂趣味性的亮点较少,以后还得努力弥补不足,让自己和学生一起来享受物理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评课记录
喻晓华:
本节课讲述非常成功,由故事引出污染,再到噪声。通过播放幻灯片讲解噪声以及噪声的危害,每一步都很到位。特别是通过了解噪声的危害,使学生了解到如何对待噪声,如何让减少噪声对人类的危害,同时对噪声的控制也说明的非常好,过渡非常自然。
不足的地方就是播放的比较快,记不上笔记。
郭桂英:
本节课是一节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课,教师准备充分,设计新颖,结构合理。这节课时时与实际相结合,边讲边联系实际,学习理论后会在生活中运用。引出新课时,过渡自然,习题设计合理,学生掌握好,并能进行德育渗透,不要制造噪声污染别人。
曹秀敏:
课件准备充分,问题设计比较合理,结合身边生活实例,举例恰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活跃,双边活动较好,课堂效果较好。
本节启发式教学,条理清晰,环节齐全。
冀兰波:
这是一节生动的物理课,学生的听课状态良好,兴趣浓厚,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课堂充满了欢声、笑声、歌声。具体表现在:
1.故事导入方式很好,把学生带人一种情境,引起学生思考。(战斗机附近养殖场死了六千只鸡,为什么?)2.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发言)3.图片选得恰到好处,直观性强。
4.教师语言幽默风趣,使“高血压”词成了流行语,学生印象深刻。虽很成功,但也有些许不足。比如,由于内容比较全面而显得时间较仓促。
第五篇: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来源
噪声的分类
从物理的角度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生活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声音强弱的等级 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护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3.控制噪声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
声源振动——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振动
4.巩固练习
(1)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该控制环境声音不超过()
A50dBB70dBC90dBD 110dB
(2)你家附近正在施工,干扰你的学习和休息,下列措施无效的是()
A 赶快将门窗关紧B 用棉花裹住耳朵
C 将门窗打开D 将棉毯挂在窗上
(3)为了使噪声减弱,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戴上噪声耳罩,耳朵中裹一团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