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森林报
《森林报》读后感
《森林报》,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时,我以为就是一种报纸,直到这本书放在我手里时,我才明白这是一本书,是前苏联着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
《森林报》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作家维、比安基用轻快的笔调,用报刊的形式描写了森林里的动物、植物和人。在《森林报》中,可以看到经验丰富的老猎人想出各种法子对付猎物,可以听到“林中大汉”麋鹿打架时发出的巨响,还可以看到家鸡徒步走过欧洲等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作者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把森林中的故事以新闻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这些对大自然越来越陌生,永远居住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人重新认识了大自然。
森林中,有愉快的节目和可悲的事件,也有英雄和强盗,作者把这些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在《森林报》中,我懂得了候鸟的习性,知道了松鼠如何储藏食物留给自己过冬吃,学会了如何分辨鸟的脚印。
以前,我看这种科普读物眼皮总是会垂下来,而《森林报》给了我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我反而看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我在这种快乐阅读之中深入地体验了春的欢乐,夏的蓬勃,秋的多彩,冬的忧伤。所以说《森林报》既是一部好的科学着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维·比安基的《森林报》使我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熟悉大自然,更加了解大自然,以后,我也要去探索这神秘的大自然!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世界上的大科学家,都是平凡人,他们可能生活在我们身边。这本书带领着我走进了科学名人们的世界,他们有的是数学大师、有的是物理学大师、还有的是化学大师„„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他们生活中的小故事,学习到他们在科学道路上的小故事。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在1666年,23岁的牛顿总被一个问题所困惑,经过了苹果掉地的事件,于是,他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定律。这个故事告诉我,要对平常的事物有好奇心,要勤于思考,通过努力证明自己的想法。我二年级上语文课时,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对老师的问题也不思考,现在回过头来想,我与科学家牛顿的学习方式相差太远了,他那么爱学习,那么爱思考,而我呢?却跟他相反,我要向牛顿学习,以他为榜样,勤于思考,经常动脑。
鲁班发明锯的故事也让我感受深刻,这个故事讲:有一天,鲁班一个人上山寻找木材,经过了手指被草叶划破口子的事,鲁班发明了锯子,帮助木匠们更加容易地采集木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许一件小事,一次小的经历,但它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我觉得鲁班是一个留心观察生活的小事和勤动脑的人,我要向他学习,用我们的眼睛多去留意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从中学习,领悟到对于我们有益知识和技巧。
我们要以科学家们为榜样,从他们的经历中吸取教益,提高自身素质,有意识的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与生活习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祖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西游记》读后感
中国的四大名著,想必大家都读过。在我小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一部便是《西游记》了那时的我只会看热闹,不会看门道。像《红楼梦》这样的书,觉得枯燥无味,而像《西游记》书,竟出人意料的喜爱——原因就在于西游记更加的简单易懂——那时的我更喜欢看关于行
者与妖怪打斗的描写,那让我觉得十分有趣。
然而,我利用今年寒假的时间,又再一次的阅读了这本名著。与以前不同的是,这次我看的是原著,内容要比儿时看的一张张单纯的图画复杂得多。再一次阅读这本名著,我有了同以前不尽类似,甚至迥然不同的体会,《西游记》主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大唐圣僧唐三藏与三个徒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是由真实的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改编而来的,加上了作者自己的想象,蒙上了一层浓浓的宗教色彩。
《西游记》主要刻画了孙悟空这个不畏艰险,勇敢大胆,具有反抗与斗争精神的英雄形象。他一路上斩妖降怪,保护唐僧,最终成为了斗战胜佛。尽管他也曾经大闹天宫,滥杀无辜,做出了许多看似错误的事情,但是细细想来,这些错误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他的斗争精神和浩然正气:正是玉帝的昏庸无能,只封给行者“弼马温”的职务,才激怒了悟空,酿成了大闹天宫的悲剧。如果当初天庭重用他,而不是一味的糊弄他,说不定就早已没有了以后的故事。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讽刺了当时制度的腐朽,君王的昏庸。也正是因为唐僧的肉眼难辨真相,才使得悟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打死了妖精变的姑娘,老妇和老翁。要不是行者三打白骨精,唐僧早就命丧黄泉了。然而悟空却不计前嫌,在唐僧的下一难中回来保护他,足以见他的正直的品格。
悟空这个形象的刻画,其实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精神的寄托。他斩妖诛怪,为民除害的正义行动,以及上天下地,呼风唤雨的无边法力,正符合劳动人民的愿望,也体现了人民渴望征服大自然的理想。相比之下,猪八戒的形象则差远了:他相貌丑陋,好吃懒惰,贪玩贪睡;即使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却也总忘不了高老庄的媳妇,时不时的打打退堂鼓;他还不分敌我,在金角大王那一回中公然向妖怪报信,在白骨精的那一集中,教唆唐僧将行者逐走„„尽管他有一身的缺点,但他也老实憨厚,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然而关于唐僧的刻画则要少一些了,只是通过妖怪到来时,“魂飞魄散”“吓得跌下马来”等描写来表现其懦弱的性格。沙僧的描写就更少了,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唐僧和沙僧刻画的缺陷,不得不说是《西游记》的一大遗憾。
作者对于人物性格的安排,也是颇有意义:通过描写猪八戒的时时退缩,来突出行者的坚持到底;用唐僧的懦弱,来突出行者的大胆与斗争精神。
本书的批判效果尤为强烈。例如,描写妖精与佛、道之间的关系:黑松林的黄袍怪诗天上的“奎木狼”下界;金角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山大怪和二怪是文殊、普贤二菩萨的青狮,白象,三怪大鹏竟是如来的亲戚„„对于这样的妖怪,每当行者要将其打死的时候,它们的主人都会过来“收伏”它们,其实却是为了保护它们不受伤害。例如赛太岁原是观音的金毛犼,它下界大闹朱紫国,观音却说这是为他们消灾„„这等描写都尖利地讽刺了昏暗的封建社会中当官的与**的勾结一气,迫害人们的社会现象。面对这样的现实,吴承恩只能把愤怒与不满寄托在了描写的人物之中。用孙悟空来扮演着社会的正义之士,用猪八戒代表着小人形象,用唐僧表现一个“脓包”的官员,用沙僧刻画一个老实本分,埋头苦干的人。通过它们西天取经路上的种种遭遇,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官员的丑恶嘴脸,赞美了正义之士,辛辣的讽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混乱。美中不足的是,西游记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而是幻想能通过改革,维护封建统治,创立一个美好强盛的明朝。
不可否认的是,《西游记》的确存在一些缺憾,例如每一回的开头,都会介绍唐僧一行四人来到了一个山里或树林里,然后描写环境的阴森,写唐僧从马上吓得跌了下来,写行者
暑期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精选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书评舞台艺术点评读后感
安慰说不要害怕,有我们在,然后唐僧才再次上马,文章才切入主题。这不免显得十分啰嗦和重复。然而我们应该汲取《西游记》优秀的部分,学习作者的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学习悟空的斗争精神;学习唐僧的一心向善;学习猪悟能的老实憨厚,学习沙悟净的脚踏实地,向着理想的彼岸进发„„
第二篇:森林报
篇一:《森林报》简介
《森林报》简介
普通报纸上,尽刊登人的消息,人的事情。可是,孩子们也很喜欢知道飞禽走兽和昆虫是怎样生活的.森林里新闻并不比城市里少。森林里也在进行着工作,也有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里有森林里的英雄和强盗。可是,这些事情,城市报纸很少报道,所以谁也不知道这森林中新闻。
比方说,有谁看见过,严寒的冬季里,没有翅膀的小蚊虫从土里钻出来,光着脚丫在雪地上乱跑?你在什么报上能看到关于“林中大汉”麇鹿打群架、候鸟大搬家和秧鸡徒步走过整个欧洲的令人发笑的旅行消息? 所有这些新闻,在《森林报》上都可以看到。
这部名著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 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它主要讲了:当今,我们对大自然已经越来越陌生,缺乏最基本的认识,这部《森林报》会让居住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我们重
新认知、反省自己。仔细品读,能够让你感受到森林中的动植物在一年四季中五彩缤纷的生活,深入地探寻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体验春的快乐、夏的蓬勃、秋的多彩、冬的忧伤
《森林报:春·夏·秋·冬(套装共4册)》主要讲了一份世界少年报,一本自然教科书,走入森林成一统,阅尽冬夏与春秋,部分内容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必修课程。
媒体推荐
“发现森林的第一人”、“森林哑语的翻译者”
——维?比安基
被评论界称为史无前例的“大自然的颂诗”、“大自然百科全书”
——《森林报》
作者简介
作者:(苏联)维·比安基 译者:王亚民 编者:谷羽
维塔利·瓦连京诺维奇·比安基,著名的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家、动物学家。
他的代表作《森林报》以新闻的形式和诗歌的语言显现出大干世界的生态,表现出热爱大自然和生活的高尚情操,蕴含着诗情画意和童心童趣。在这方面,俄罗斯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是他的先师,美国的著名作家塞顿·汤普森、俄罗斯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伊里因是他同时代的志同道合者,而现今的俄罗斯儿童作家巴甫洛娃、希姆、斯拉德科夫、萨哈尔诺夫等则是他的继承人。
1894年比安基出生在彼得堡,父亲是著名的自然科学家。耳闻目染,生活在大自然怀抱中的小比安基积累了许多关于大自然的印象和知识。比安基从1928年起开始创作《森林报》,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一直对这部作品进行补充修订。该书在其生前已十次再版。评论界称这本书为史无前例的“大自然的颂诗”、“大自然百科全书”、“大自然历书”、儿童学习大自然的“游戏用书”、“创造发明的指导用书”。斯拉德科夫称比安基为“发现森林的第一人”,而比安基则称自己是“森林哑语的翻译者”。
比安基于1959年因病逝世。
谷羽(笔名),姓名谷恒东,1940年生于河北宁晋县,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酱希金奖章获得者。曾任南开大学外语学院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客座教授,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曾任中国普希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天津市译协副秘书长,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文学译著十余本,合作翻译作品二十余部,论文六十多篇.参与翻译中国现当代诗歌四十余首在俄罗斯发表。
王亚民,1964年生,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俄罗斯语言文学硕士,教授,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俄语系。曾台作翻译出版《英雄史诗的起源》(商务印书馆)、《文化学》(敦煌文艺出版社)、《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敦煌文艺出版社)等著作多部,发表论文二十多篇。202_~202_年和202_~202_年分别在乌克兰国立顿涅大学和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做访问学者。目录
《森林报:春》目录:
致读者
第一位为我们写森林通讯的人 森林历上的一年
每年的森林历
森林报
no.1 惊蛰苏醒月(春季第一月)一年——有12个章节的太阳组诗 林中轶事
从森林发来的第一封电报 都市奇观
从森林发来的第二封电报 从森林发来的第三封电报 农事
猎事
呼叫各地
打靶场:第一期竞答题
公告:征求住房
no.2 侯鸟返乡月(春季第二月)一年——有12个章节的太阳组诗 鸟类返乡潮
戴脚环的鸟
林中轶事
鸿书
祝你钓大鱼
林木战争
农事
农村新闻
都市奇观
维利康诺夫讲述的故事
猎事
打靶场:第二期竞答题
公告:“慧眼”称号竞争
no.3 歌舞升平月(春季第三月)一年——有12个章节的太阳组诗 欢腾的五月
林中轶事
林木战争(续前)
农事
农村新闻
都市奇观
猎事
打靶场:第三期竞答题
公告:“慧眼”称号竞争
打靶场答案
“慧眼”称号竞争测试题答案及解释
《森林报:夏》目录: no.4 搭窝筑窠月(夏季第一月)一年——有十二个章节的太阳组诗 动物们都住在哪儿
林中轶事
绿色的朋友
林木战争(续前)
祝你钓大鱼
农事
农村新闻
猎事
呼叫各地
打靶场:第四期竞答题
公告:“慧眼”称号竞争
no.5 雏鸟诞生月(夏季第二月)一年——有十二个章节的太阳组诗 森林里的小家伙们
林中轶事
林木战争(续前)
农事
钓鱼人讲述的故事
猎事
打靶场:第五期竞答题
公告:“慧眼”称号竞争
no.6 成群结队月(夏季第三月)一年——有十二个章节的太阳组诗 森林里的新规矩
林中轶事
绿色的朋友
林木战争(续前)
农事
农村新闻
猎事
打靶场:第六期竞答题
公告:“慧眼”称号竞争
打靶场答案
“慧眼”称号竞争测试题答案及解释
《森林报:秋》目录:
no.7 侯鸟离乡月(秋季第一月)一年——有十二个章节的太阳组诗 从森林发来的第一封电报 林中轶事
从森林发来的第二封电报 都市奇观
从森林发来的第三封电报 候鸟远行记
林木战争(续完)
农事
农村新闻
维利康诺夫讲述的故事
猎事
开禁了,打野兔去
呼叫各地
打靶场:第七期竞答题
公告:“慧眼”称号竞争 no.8 储备冬粮月(秋季第二月)一年——有十二个章节的太阳组诗 准备过冬的动植物
林中轶事
候鸟远行记(续完)
农事
农村新闻
都市奇观
猎事
打靶场:第八期竞答题
公告:“慧眼”称号竞争
no.9 冬客来临月(秋季第三月)一年——有十二个章节的太阳组诗 林中轶事
农事
农村新闻
都市奇观
猎事
打靶场:第九期竞答题
公告:“慧眼”称号竞争
打靶场答案
“慧眼”称号竞争测试题答案及解释 篇二:森林报测试题
《森林报》阅读测试
姓名 _______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5分)
()
1、候鸟离乡月是几月至几月?
a、8月—9月 b、9月—10月 c、10月—11月
()
2、什么鸟在春天的时候喃喃自语:“我要卖掉皮大衣,买件外套”;在秋天时又叫:“我要卖掉外套,买件皮大衣”?
a、雄黑琴鸡b、雌黑琴鸡 c、喜鹊 a、山上跑 b、山下跑c、都不容易
()
4、青蛙的舌头,哪一端固定在嘴巴里? a、前舌尖 b、后舌尖c、中间
()
5、鸟和爬虫谁更怕冷? a、鸟b、爬虫 c、都一样
()
6、什么甲虫以出生月份命名? a、金龟子 b、粪虫 c、瓢虫
()
7、蜘蛛有几条腿? a、四条 b、六条 c、八条
()
8、蝌蚪是先长前腿,还是先长后腿? a、前腿 b、后腿
()
9、哪种鸟“汪汪”叫? a、雄白山鹑b、雌白山鹑 c、布谷鸟
()
10、哪种昆虫的耳朵长在腿上? a、知了 b、螳螂 c、蚱蜢
()
11、孩子还没有出生,就交给别人抚养,这是什么动物? a、杜鹃 b、苇莺 c、喜鹊()
12、什么野兽会飞? a、蝙蝠 b、飞鼠 c、袋鼠
()
13、哪种动物必须出生两次,死亡一次? a、鸟类 b、鲤鱼 c、鲫鱼
()
14、什么鸟飞来了,人们便认为春天开始了? a、燕子 b、白嘴鸦c、杜鹃
()
15、可以把蜘蛛称为昆虫吗? a、可以 b、不可以c、不知道
()
16、什么蚊子会吸血? a、雄蚊子 b、雌蚊子c、都会
()
17、虾在什么地方过冬? a、湖里 b、洞穴里c、岸上
()
18、忍饥挨饿月是几月至几月?
a、3月—4月 b、10月—11月 c、1月—2月
二、简答题(每题5分)
1、请简单介绍一下狼圈是怎么做的?
2、请简单说一说,为什么有些鸟戴着脚环?
试卷答案
选择题:
1.b 2.a 3.a 4.a 5.b 6.a 7.c 8.b 9.a 10.c 11.a 12.ab 13.a 14.b 15.b 16.b 17.b 18.c 简答题
1:把把木桩打进地里,连成紧密的一圈。在这一圈木桩外,再打下一圈木桩。里圈和外圈之间,留下一条狭窄通道,让一只狼恰好能挤进去。2:科学家给鸟戴上脚环,然后把鸟放生,科学家用这种方法来探索鸟类生活的惊天秘密。(或科学家通过给鸟戴脚环的办法,来得知候鸟的这一生活秘密。)篇三:森林报
《森林报》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通过目录整体把握主要内容、比较和想象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通过感受鉴赏文本,了解其生动清新的语言特色,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活动过程:
一、了解《森林报》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1.简介作者
一百多年前,有一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男孩,他就是俄国的维·比安基。2.了解主要内容
《森林报》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自从1927年出版以来,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中文译本就有许多。
《森林报》不是报纸,而是一本书。这本书采用报刊的形式,用轻快的笔调,按春夏秋冬四季中的12个月,分别报道了森林中的有趣故事。看完这本书,你就好像和他一样,也在森林中度过了有意思的一年。
比如,兔妈妈什么时候生下了小兔?黄鹂的住宅是什么样?“林中大汉”麋廘为什么打架?这些故事,你都能在《森林报》中看到。3.看目录猜读
春: 苏醒月回乡月 歌舞月
夏: 筑巢月出生月 练飞月
秋: 告别月 储粮月近冬月 冬: 冰封月挨饿月 残冬月
出示目录,这就是鸟兽们使用的森林历。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猜12个月里森林里都发生了哪些事?
点拨:筑巢月里光是巢就介绍了37种鸟类的,还不算其他动物的窝。出生月里介绍了14种小动物的出生。
这真是一部描绘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百科全书。
让我们一起先来欣赏几个片段吧。
二、欣赏语言
(一)盖房子的和不盖房子的
狐狸洞的天花板不知怎么忽然塌了下来,差点儿把小狐狸压死,狐狸妈妈吓坏了,带上小狐狸就走。
到哪儿去呢?狐狸想到了獾的家,獾可是个建筑高手,它的家完全是自己挖出来的,又舒服又安全,出入口东西各一个,里面的地道横七竖八,真的遇到天敌来袭,很容易就能逃之夭夭。而且,獾的洞大得很,分给狐狸一间绝对没问题。
谁知还是有了问题,獾根本不愿让狐狸分享它的家,它这么爱干净,怎么能忍受一个带着孩子的房客呢?所以就毫不客气地把狐狸给撵了出去。见狐狸走远了,就出了洞,到树林里吃蜗牛去了。
狐狸哪肯善罢甘休?正忿忿不平地躲在灌木丛后面呢。等獾一走,马上钻进了獾的家里,又是拉屎又是撒尿,把屋里搞得一团糟,然后就脚底抹油——溜了。
獾刚到家门口,就被一股恶臭熏得差点昏倒,勉强进去一看,气得一跺脚,转身就走,这么脏的房子,干脆不要算了,重建一个倒还方便些。
这下狐狸的目的达到了,它马上把小狐狸叼进去,高兴地布置起新家来。
1.狐狸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动物,童话、寓言故事里常常有他的身影。他留给我们的主要感觉是什么?那真正的狐狸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2.先读1-3自然段,猜读:狐狸会善罢甘休吗?他会怎样做呢?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评: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3.獾的个性也很鲜明。你能说说吗?
欣赏:獾刚到家门口,就被一股恶臭熏得差点昏倒,勉强进去一看,气得一跺脚,转身就走,这么脏的房子,干脆不要算了,重建一个倒还方便些。
4.小结:同学有疑问了,这里科普读物吗?是的,这都是维·比安基细致观察后记录下来的。他用轻快的笔调写出了是森林里的动物植物,它们有喜有悲,个性鲜明,都有一套生存的本领。
这是一部比故事书还精彩的科普读物。
(二)蚂蚁窝微微地动起来了
译本一:看到云杉树下的大蚂蚁窝了吗?对,就是那个,我就知道你把它当成一堆垃圾了,不过也不能怪你啊,因为整个冬天这儿一只蚂蚁也看不见。
现在雪化了,蚂蚁也要爬出来晒太阳,准备开始干活了。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蚂蚁们变得很虚弱,大家抱在一起,变成一个黑糊糊的蚂蚁团,躲在窝口晒太阳。
别用小木棍拨弄它们啊,这不是捣乱吗?你看,它们连逃跑的力气都没有呢。就让它们安安静静地晒一会儿太阳吧,等它们暖和过来,又要忙忙碌碌地干活了,连休息的时间都挤不出来。
译本二:我们在一棵云杉树下,找到一个大蚂蚁窝。起初,我们以为这不过是一堆垃圾和老针叶呢,怎么也想不到它是蚂蚁城,因为一只蚂蚁也看不到啊!
现在,堆儿上的雪化了,蚂蚁爬出来晒太阳。在长期的冬眠之后,它们变得非常虚弱,粘在一起,黑糊糊的一团团,躺在蚂蚁窝上。我们用小棍儿轻轻地拨弄它们,它们只勉强动了动。它们连用刺激性的蚁酸来回射我们的力量都没有。还得过几天,它们才能重新开始干活儿。
1.指名读译本一,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齐读第二自然段。
2.同一内容,我们来看看另一译本。指名读,说的是同一件事,为什么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呢?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文章不是无情物。译本一采用对话形式,充分运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很亲切。
3.译本很多,我们挑选时要同一内容对比着读一读,再买。如果同学买的译本不同,对照着读,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舞蹈
灰鹤在沼泽地上开舞会。它们围成一圈,有一只或两只走到当中来,于是就开始跳舞。起初还没什么,只不过用两条腿蹦高罢了。后来越跳越上劲;索性大跳而特跳起来了,那些奇形怪状的花步子,真能把人笑死!转圈儿呀,蹿跳呀,打矮步呀——活像踩着高跷跳俄罗斯舞!站在周围的那些灰鹤,挥着翅膀打拍子,一下一下,不快也不慢。
1.过渡:动物们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你瞧鹤在举办舞会呢!闭眼听读,你能想象它们跳舞的样子吗?
2.多美的舞姿呀!我们再来读读文字,你觉得哪儿写得精彩极了?
3.指导朗读:起初还没什么,只不过用两条腿蹦高罢了。后来越跳越上劲;索性大跳而特跳起来了,那些奇形怪状的花步子,真能把人笑死!转圈儿呀,蹿跳呀,打矮步呀——活像踩着高跷跳俄罗斯舞!
师生合作读,师去掉“呀”,学生照原文。体会鹤跳舞时的欢快。4.小结:阅读时边读边想象,你会看到许许多多精彩绝伦的面画。
三、总结
我们一同欣赏了《森林报》中的3个片断,你想读《森林报》吗?我们争取一个月读完它再来交流,比一比谁了解的森林故事多。
让我们走进美丽、神奇的大自然!了解它,热爱它!
教学目标:
1、从目录入手,了解本书的结构和特点。
2、通过小片段的阅读指导,掌握基本少儿科普读物的一些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写一个“报”字。我们对报纸一定很熟悉吧。我们经常通过报纸来了解最近发生的新闻。其实呀,在森林中也发生着许多的故事和新闻,但是我们人类的报纸是不会报道这些消息的,今天我要告诉大家,这些故事和新闻我们也有机会看到了,它就刊登在——《森林报》中。森林报不是一张报纸,而是一套书。
这套书是我们第三单元课外书屋推荐书目,它分12个月报道了森林里发生的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以《森林报春》为例,一起分享其中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好吗?
二、读懂封面。
读一本好书,首先我们得从封面读起,封面能给我们很多的信息。你从封面上获得了什么信息?
三、看目录,猜内容,了解特色栏目
(课件出示三期森林报的报头)
1、作为以报纸的形式编排的书,每一期自然是有报头的,我们一起来欣赏森林报春的三期报头。你们看,这三期报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2、仔细看第一期报头的日期,你有什么疑问?
出示森林历。森林历相当于我们人类的日历,再看,森林历与日历不同的地方?森林历是为谁制定的?
3、至于为什么森林历把新年设定在3月21日,森林历和太阳有什么关系?相信《森林报》春将带给你完整而让人信服的答案。
4、作为报刊,《森林报》每期的栏目是大致相同的。
第三篇:森林报
《森林报》读后感
沈家门小学078徐佳妮
暑假里,我读了《森林报》这本书,感慨万千。还上网搜集了一些关于森林报的作者维·比安基的家庭生活。维·比安基出生在一个养着许多飞禽走兽的家庭里。他父亲是俄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他从小喜欢到科学院动物博物馆去看标本。跟随父亲上山打猎,跟家人到郊外、乡村或海边去住。在那里,父亲教会他怎样根据飞行的模样识别鸟儿,更重要的是教会他怎样观察、积累和记录大自然的全部印象。比安基27岁时已记下一大堆日记,他决心要用艺术的语言,让那些奇妙、美丽、珍奇的小动物永远活在他的书里。
《森林报》一书分为《春》、《夏》、《秋》、《冬》四本书,书中介绍了森林里一年四季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植物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书中展现了我们被高楼大厦覆盖的人所不知道的另一个大自然,使读者身临奇境,仿佛走在林间小道上,看着林里的各种动物、植物。
自从读了这四本书之后,读完这本书,我仿佛走出了钢筋水泥包围的城市,走进了一望无际的大自然。在那里我体验到春的欢乐,夏的蓬勃,秋的多彩,冬的忧伤。
我对大自然也有更多的了解,同时我也知道了我们学生不能光靠课本上的知识去感知世界,时不时也应该去关注关注被高楼大厦覆盖的另一个世界,而且我从书中还感受到了人类对动物、植物的关爱和猎人冰冷残酷的性格,感受到小松鼠的活泼和狐狸的狡猾、凶狠,大自然是千姿百态的,但作者仅仅一个季节的描写不到一百五十页,仅仅只用了四本书,基本上就把大自然最美丽的一面和最丑陋的一面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我不禁想起了四年级上科学课时,老师给了我们一些花种,让我们回家种。我没有经验,在花发芽时放的水太多,把花给淹死了。可笑的是,我还不知道呢!因为花盘里还是长出了一株小苗。到最后我才发觉,我养大了一棵白菜。还有和我同级的一个朋友,她养了两条蚕,不久前两条蚕都吐丝成蛹了,她奶奶见了,以为蚕被东西包住了,想:蚕怎么吃桑叶呀!不行,我得帮帮它,想着想着,就跑去拿了一把剪刀,剪开一个口,想这下可好了!没想到,蚕没几天就死了。
从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出我们对大自然的了解甚少,所以,来吧,让我们一起阅读《森林报》吧!让我们来了解和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和奥秘吧!
第四篇:森林报
《森林报》读后感
《森林报》一书分为《春》、《夏》、《秋》、《冬》四本书,书中介绍了森林里一年四季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植物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书中展现了我们被高楼大厦覆盖的人所不知道的另一个大自然,使读者身临奇境,仿佛走在林间小道上,看着林里的各种动物、植物。
《森林报》这一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的奇妙啊,在森林中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所有的兔崽子是一家,双胞胎的植物等。
在这一本书中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因为我们人类的大量捕杀,森林里的动物已经大量减少,比如说白鲸,现在整个地球只剩下100000多只了,在这里,我向所有人呼吁,保护地球,地球只有一个,毁了就没有了,有一个国家无比残忍,有一个节日,是专门捕杀白鲸的,真是令人气愤,我们在保护,而他们去在另一边捕杀,一个人保护是没有用的,我们要一起保护地球。
但是最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这一本书的内容,而是这一本书的形式,它并不向其他的书一样死板,而是先把总的内容说一遍,在进行一步一步说明,中间还有规律,先说动物,再说植物,接着说农场是的人,最后让我们进行答题,让我读了一遍还想再读一遍。
这一本书真是太好看了。
第五篇:森林报.
森林报《昆虫过枞树节》
五年七班陈睿智
202_年7月18日第80页
一、好词积累:
轻盈 毛茸茸 轻飘飘 喜洋洋 昏头昏脑 热闹 快活 神气
毛茸茸:我家的小狗摸起来毛茸茸的,真舒服呀!
二、好句赏析:
柳树开花了。它那疙里疙瘩的灰绿色粗枝条被无数轻盈的鲜黄色小球遮的看不见了。所以它浑身都变得毛茸茸的。一副喜洋洋的神气。
理由:生动的描写了柳树开花时的样子,让人觉得很美。
在那漂亮的树丛周围,热闹极了,快活极了,像过枞树节似的。丸花蜂嗡嗡的飞着;昏头昏脑的苍蝇无事忙的撞来撞去;精明强干的蜜蜂在翻动着一根根纤细的雄蕊,采集花粉。
理由:这段话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的写出了昆虫过枞树节时的热闹与欢快。
在这一簇鲜艳快活的树丛旁边,有一簇树,它也是柳树,也开了花。不过,这种柳树的花完全是另一种样子,怪难看的,是那些蓬蓬松松灰绿色小毛球。
理由: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写出了两棵不同的树的区别。
三、主要内容:
这篇《昆虫过枞树节》主要写了昆虫过枞树节时的热闹与欢快,描写了两棵柳树和昆虫的活动。
四、中心思想: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昆虫及一些小动物的热爱和喜爱。
《小兵张嘎》观后感
五年七班陈睿智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小兵张嘎》的影片。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嘎子的故事,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查连长钟亮,奶奶英勇牺牲,钟亮被敌人抓走了。为了替奶奶报仇,救出钟亮,嘎子历尽艰辛,克服重重困难,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查员。
看完电影,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宁死不屈的小英雄的形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被深深的感动了。在与日本鬼子的斗争中,嘎子机智勇敢,沉着冷静!那个年代,他只不过是和我们现在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可是他吃不饱,穿不暖,更不要提上学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乐观勇敢地生活着、战斗着!比比他,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多了,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老师、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面对困难要勇于挑战,不断努力,顽强拼搏!要把爱国之情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
和嘎子相比,我想了想自己的所作所为,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在艰巨的任务面前,嘎子信心百倍,坚持不懈,而我有时碰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了。记得有一次,我在练习软笔书法时,有一个字特别难写。我练了好多遍也没写好,累的手都酸了。于是我想,这个字那么难写,就不要写了吧,再说,这张纸上就一个字写不好也没事儿。现在想想,我感到
深深的内疚和惭愧!连一点儿小小的困难我都克服不了,以后还怎么能够面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困难呢? 我一定要学习嘎子那种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
今后我们一定要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努力拼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出自己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辉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