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道路常见病害的防治
城市道路常见病害的防治
作者:陆建军 叶海源时间:202_-6-25 9:33:07 来源:城市建设5月第27
期访问量:88
摘要:城市道路工程质量关系到城市发展、城市形象和市民的日常生活,对于城市道路常见病害的研究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常见的几种质量通病,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城市道路;病害;防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市政基础设施,特别是城市道路的建设,城市道路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偷工减料,不重视工程质量,或者由于施工技术、施工经验、施工设备的原因,导致城市道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不但给国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有损市容市貌,频繁的维修保养也给市民的出行和日常生活带来较多不便。
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通病的出现有上述几方面的原因,也有城市道路工程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原因。城市道路工程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道路工程的特点,这是由于城市道路范围内有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需同时施工,城市交通的需要又不允许工期过长,各种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建设,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
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具体表现形式各异,其产生原因与防治对策也应区别对待。综合来看,目前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通病主要有以下几种:高填土下沉、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桥梁伸缩缝和桥头跳车、路面不平、水泥路面断板开裂。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施工经验,现就以上几种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作如下分析。
一、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
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
回填土压实的质量通病为超厚回填、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合要求,这些均会造成回填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密实度,从而导致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管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其中倾斜碾压会使得碾轮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就越大;填土中如夹带块状物,妨碍土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
防治措施::施工单位向操作者作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按照压路机要求而不超过有关规定;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路基地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做成台阶;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台阶高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1m,对填土中的大石块要取出,对大于10cm的硬土块应打碎或取出。
二、沥青路面早期破损
这是指路面在竣工后通车不久或一两年内出现多处或大面积裂缝、破损。其原因主要有:施工控制问题。目前,路面工程片面追求平整度,而忽视压实度的要求;材料到场及终压温度偏低,甚至在低温情况下过度碾压;材料配合比不当,沥青未达标;路面基层甚至路床、基底承载力不足,弯沉值过大。另外,由于路面基层材料的收缩而造成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也会引起早期破损。此病害是雨雪水沿道路裂缝渗入路面基层和土基,降低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局部变形,扩展成网状裂缝。碾压中产生的细微裂纹及反射裂缝虽初期不影响行车,但在水分侵蚀及阳光照射下,成为促使面层沥青混凝土疲劳开裂的催化剂,大大缩短沥青路面寿命。防治措施如下。
1.不要片面追求个别指标不合理的高水平,要全面考虑基层、面层的综合强度、舒适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2.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中,严把沥青混合料进场摊铺的质量关,严格控制摊铺和初压、终压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施工,防止横向裂缝的产生。
3.严格按照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做好纵横向接缝。
4.控制沥青混合料所用沥青的延度,或采用改性沥青。拌制沥青混合料时,防止加热过度,避免沥青混合料“烧焦”。
三、桥头跳车
其主要表现为桥(涵)台与相邻路堤之间产生沉降差,造成错台或纵坡不顺以及构造物的附加变形(指伸缩缝),导致跳车。产生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基地面条件、填料、施工材料以及设计、施工方面的诸多因素。防治措施如下:
1.道路开槽至旋喷桩桩顶,将桩间软泥尽可能用人工清理干净后回填碎石至设计标高,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静碾一遍,振动两遍,以保证碎石填满桩间空隙。
2.回填二灰前,实验室必须对回填材料进行现场取样,并检测石灰含量及混合料含水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进行摊铺。如混合料不合格则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理。
3.回填中,控制虚铺厚度在23厘米,保证压实后每步厚度不超过20厘米。每步回填碾压完成后,试验人员要进行密实度检测,对不合格点要进行重新碾压,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4.回填中,对桥头及挡墙两侧部位,振动压路机压实不到处,采用小宝马压路机进行碾压后,采用火力夯进行夯实。
5.桥头搭板施工完成后,将搭板周围清理干净,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回填并振捣密实,以保证搭板与道路结构相接处牢固、密实,最终减少桥头跳车。
四、路面不平
路面平整度是道路工程的主要舒适性指标,施工控制不好,平整度衰减很快。如果道路不平,会降低车速,增加行车颠簸,加大冲击力,损坏车辆,降低舒适性,减少安全性,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基层平整度控制不严,甚至出现波浪式起伏;路面施工控制不力,摊铺机及压路机的操作人员水平较低;基准线或滑靴失控,从目前路面施工情况看,滑靴已基本取代基准线但仍有其局限性。
因此,施工时应从路基开始,层层严格控制高程和平整度。并在保证压实度的基础上,合理控制路面面层微观构造和外观构造平整度。
五、水泥路面断板、开裂
由于土基强度不够或不均匀,或不重视路面基层,或在春秋两季施工的混凝土路面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大,而产生较大的翘曲应力致使板体开裂。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路基和基层的密实度、强度稳定性、均匀性。控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特别是水泥的技术指标,使用合格的路用水泥和低碱含量水泥,同时禁止使用小窑水泥。锯缝应及时,在混凝土硬结后尽早进行,不可拖延。另外,板块混凝土的过振,会产生分层离析,也将导致板块裂缝,所以振捣时要注意易产生不密实部位的振捣,防止发生过振产生的混凝土分层。
综上所述,质量通病是可以预防并消除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使我们的城市道路工程做得更好、更完美,我们应该进一步理顺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内部素质,加强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抓住关键问题和重要工序,严格遵守设计及施工规范技术标准,控制质量问题的出现,引入责任到人的竞争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克服各种通病,力争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良。
参考文献:
[1] 道路施工工程师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2_.[2]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3] 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公路施工手册———桥涵[S].人民交通出版社,202_.
第二篇:河蟹常见病害防治
河蟹常见病害防治
一、颤抖病
又称环爪病、抖抖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河蟹的步足颤抖、环爪的疾病。
1、流行:无 论是池塘、稻田、还 是网围、网栏养蟹,从3月到 11月均 有 发生,尤 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从蟹种到成蟹均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尤其是饲养管理不善、水环境差的地方,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在70%以上,发病严重的水体甚至绝产。
2、病症:最典型的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病 蟹 反 应 迟 钝,行 动 缓 慢,螯 足 的 握 力 减 弱,蜕 壳 困 难,吃 食 减少 以至不吃食;鳃 排 列不 整 齐、呈浅棕色或黑色,肝胰脏呈淡黄色。
3、防治:第一天全池泼洒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和蟹宁,隔天再泼洒一次。第四天全池泼洒菌毒双效宁,同时饲料中添加蟹宁和FRC活力源添加剂以及复合Vc、VE,还有全池泼洒底净宁。
二、腹水病
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拟态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等感染引起的危害很大的疾病,病蟹的背甲里有大量腹水。
1、流行:全国各养蟹地区均有发生,1龄幼蟹至成蟹均受害,在长江流域于5—11月均有发生,以7—9月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严重的池塘甚至绝产。池中不种水草或水草很少,水质恶化的池塘发病尤为严重。
2、病症:早 期 没 有明 显 症 状,严 重 时 病 蟹 行 动 迟 缓,多 数 爬 至 岸 边 或 水草上,不
吃食,轻 压 腹 部,病 蟹 口 吐黄水;打 开 背 甲时 有 大 量 腹 水,肝 脏 发 生 严 重 病 变,坏 死、萎 缩,呈淡黄色或灰白色;鳃 丝 缺 损,呈 灰 褐 色 或 黑 色;折 断 步 足时有大量水流 出;肠 内没 有 食 物,有大量淡黄色黏液。
3、防治:内服强力克菌宁和FRC活力源添加剂以及复合Vc、VE,同时泼洒二溴海或溴氯海因。
三、细菌性烂鳃病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河蟹鳃发炎、溃烂的疾病。
1、流行:全国各养殖地区都有发生,尤其当管理不善,水质、底质较差的情况下发病较多,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2、病症: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河蟹反应迟钝,吃食减少或不吃食,爬在浅水处或水草上,有的上岸。鳃丝肿胀,呈灰白色,变脆,严重时鳃丝尖端溃烂脱落。
3、防治:内服蟹宁,并配合使用增氧宁,并使用菌毒双效宁或溴氯海因等消毒剂。
四、水霉病
是由于蟹体表受伤后,水霉侵入引起的疾病。
1、流 行:水 霉 在 淡 水 水 域 中 广 泛 存 在,对 水 温 的 适 应 范 围 很 广,5—26℃均可以生长繁殖,凡是受 伤的河 蟹均可 被 感 染,但是未受伤的一律不感染,严重感 染时也会引起死亡,尤其是继发细菌感染时。
2、病症: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疾病严重时,可见病体行动缓慢、反应迟钝,体表有大量灰白色棉毛物,诊断时应与纤毛虫病区分。
3、防治:发病时可用二溴海因治疗,每米水深、10%含量使用20克/
亩。
五、固着类纤毛虫病
是由聚缩虫、累枝虫、钟虫、单缩虫等固着类纤毛虫寄生引起的疾病。
1、流 行:主 要 发 生 在 夏 季,全 国 各 地 都 有发 生,尤 以 对 幼 体 的 危 害 为大。少 量 固着 时,经 蜕 壳、换 水 后 可 痊 愈,一般危害不大。但当 水中有 机 质 含 量 多、换 水 量 少 时,固 着 类 纤 毛虫 大 量 繁 殖,充 满 鳃、附 肢、眼 及 体 表 各 处,在 水 中 溶 氧 低时,可引起大量 死 亡,残 存 的 河 蟹的商品价值也会大大降低。
2、病症:固着类纤毛虫少量固着时,外表没有明显症状。当大量固着时,河蟹体表有许多绒毛状物,反应迟钝,行动缓慢,不能蜕皮;将病蟹提起时,附肢吊垂,螯足不夹人;手摸体表和附肢有油腻感。
3、防治:全池泼洒甲壳宁,并配合使用菌毒双效宁等消毒剂。
六、甲壳附肢溃疡病
1、病因:细菌感染引起。
2、病 症 : 病 蟹 腹 部 及附 肢 腐 烂,肛 门 红 肿,甲 壳 被 侵 蚀 成 洞,可见 肌 肉,摄 食 量下 降,最终无法蜕壳而死亡。
3、防治:内服蟹宁,并配合使用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等消毒剂。
七、肝坏死
1、病因:细菌感染,饵料霉变和底质污染并发引起。
2、病症:肝呈灰白色,有的呈黄色,有的呈深黄色,一般伴有烂鳃。
3、防治:内服蟹宁和FRC活力源添加剂以及复合Vc、VE,连 喂 5—7 天。
八、肠炎病
1、病因:细菌感染引起。
2、病症:发病初期体色发白,病蟹摄食减少,肠道发炎无粪便,有黄色粘液流出,有时肝、肾、鳃也会发生病变,有时表现出胃溃疡且口吐黄水。
3、防治:内服强力克菌宁,并配合使用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等消毒剂。
第三篇: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学院202_级土木工程专业学年论文
沥青路面的病害及防护措施
姓名奇雨欣专业土木工程年级202_级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沥青路面越来越应用广泛,但是也随之出现了问题。文章介绍了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如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裂、坑槽、沉陷、车辙、松散及水损害等,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如环境、地理、气候等及地质基础,总结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法。
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application of the asphalt surface became wider,but there has been problems.The article described the ill of the asphalt surface such as lengthwise and side wise crack,check crack,pot holes,sinkage,rut,loose,water damage and so on,then analysed the pathogeny and basic geology and summarized the methods to prevent and harness.Key words : The asphalt surface,The ill of the asphalt surface,The methods to prevent and harness.引言
随着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沥青路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施工公期短、养护维修简便和有良好的减震性等优点,使行车平稳、舒适噪音较低的特点,在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受到环境、地理、气候条件的不同,交通量增长、重载超载车辆的增多、温度、湿度的变化、冰冻作用、设计、施工、采用材料和养护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沥青路面的破坏现象是十分普遍和严重,出现了多种沥青路面病害,如沥青路面的裂缝、坑槽、沉陷、车辙、松散及水损害等,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若不及时修补,造成养护费用增加及严重危机驾乘人员的安全。根据我们对沥青路面的实际损坏情况的调查,总结出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与原因及其防护预防措施。
1.常见沥青路面的病害
沥青路面的损坏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裂缝、坑槽、沉陷、车辙、松散及水损害等。
1.1 裂缝
沥青路面建成后,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这些沥青路面的裂缝不影响使用,但随着表面雨水的浸入,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导致路面产生结果性的破坏。裂缝表现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情况。
1.1.1 纵向裂缝:
主要发生在紧急停车带或路肩部位,其形状是沿路肩边缘向内逐步扩大,呈月牙形,易造成路基发生滑移,危险性很大。还有发生在行车道部位,多为纵向条带状,裂缝两端末延伸到路堤边缘。
1.1.2 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与路面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出现在路面两侧的硬路肩,逐渐发展而贯通全路幅。
1.1.3 网裂:
是相互交错的疲劳裂缝,形成一系列多边形小快组成的网状开裂,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的纵裂,后在纵裂间出现横向和斜向连接缝,形成网裂。
1.2 坑槽:
由于低温施工式沥青路面形成松散现象,经过车辆荷载、轮胎吸附等使路面上龟裂、松散进一步发展形成坑槽。
1.3 沉陷:
路基压实度不够或地基土质不良,在水、荷载等因素的作用下产生不匀的竖向变形。
1.4 车辙:
路面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变形积累成的带状凹槽。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达到一定深度时,槽内及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
1.5 松散:
由于沥青混凝土表层中的集料颗粒脱落,从表面向下发展的渐进过程。
2.沥青路面的病害形成原因
2.1 纵向裂缝形成的原因:
地基原因:在设计施工时对各种地基承载能力的差别判断不准确。
路基施工原因:施工时路基压实不均匀、压实度不够、填料土块粉碎不足、混料摊铺时纵向搭接质量不好。
水的渗透破坏:路面的中央分隔带、路表、边坡等渗水,使路基受水浸泡承载力值降低,在动静荷载的作用下,路基滑动;另外施工中填料时使用未做处理的弱膨胀土。
2.2 横向裂缝形成的原因:
材料收缩引起的:基层成型过程中材料失水收缩而形成;或基层材料因温度骤降发生低温收缩开裂,这两种收缩变形使层底面承受拉力,超过沥青面层的抗拉强度时,沥青层面底部拉裂,随着温度的循环变化及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导致沥青面层底面裂缝。
沥青的温缩引起: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粘弹性材料,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力超过沥青的抗拉强度时,路面就会被拉裂。
2.3 网裂形成的原因:
由于路面的整体强度不足而引起的,可能是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路基压实度不足,路面材料配合不当或沥青玉石料粘结性差;或路面出现裂缝未及时封填,至水分渗入下层,使基层表面被泡软,在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网裂;另外,沥青老化和汽车严重超载,使基层产生疲劳形成网裂。
2.4 坑槽的形成原因:
雨水渗入沥青路面破损处的基层表面,在车载反复作用下式沥青面层与基层脱开,在基层的面层产生网裂,一些碎裂的小块层面或基层材料被行车轮带走逐步形成坑洞,并不断扩大最后形成坑槽。
行车的油污散入路面,使沥青混料松散,经行车的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2.5 沉陷的形成原因:
由于施工质量差,荷载时的路面变形过大形成沉陷。
底下水位过高造成基层软弱导致路面出现沉陷。
2.6 车辙的形成原因:
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例过大,表面磨损过度,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车辙。行车荷载作用次数增加,基层厚度不足或基层材料、施工、养生不当导致整体强度不足,沥青表面层高温稳定性差。
2.7 松散的形成原因:
路基和基层不均匀的沉降,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进入后沥青剥离;沥青随着时间本身的粘性降低。混合料密实度不够,集料就易从混合料中脱落而形成局部松散;集料含泥量超标形成松散。
总结:引起沥青路面病害原因主要的直接外因失水损害,由于地表水的渗入和地下水的上升,改变了路基的湿度,降低了路面的强度,使路基的承载力下降,从而导致了路面产生病害,经过几场大雨,路面出现了裂缝、坑槽、松散等现象。超载车辆是路面在期病害的潜在的外因,长期的车辆超载对路面结构产生破坏造成路面网裂、松散、沉陷和坑槽。路面设计、施工不合理、规范,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沥青层面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配比不合理,路面基层厚度设计不当,压实度、平整度不达要求,导致路面松散、裂缝。路面养护不及时得当,及时得当的养护会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初期出现的病害,采用人工喷油、撒料,就破坏了路面的的平整度,造成路面松散等。
3.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护措施
3.1 裂缝的防治措施
3.1.1 纵向裂缝的防护措施
如缝宽小于3mm不作处理,大于3mm小于5mm的裂缝,清扫干净后采用热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裂缝大于5mm沿纵缝铺设玻璃隔栅,摊铺中面层,然后沿纵向每隔5m设宽为1.2m的玻璃隔栅,最后摊铺上面层。对尚未稳定的裂缝采取排水、边坡加固法确保裂缝稳定。
3.1.2 横向裂缝的防护措施
如缝宽在3mm以上,清扫干净后采用热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裂缝大于5mm以上清除缝口杂物,采用砂料式或细粒式热拌沥青同化料填充捣实,并用烙铁封口。
对尚未稳定的裂缝采取排水、边坡加固法确保裂缝稳定。
对于土基沉降引起裂缝,需沿横缝两侧各50cm-100cm范围开槽,挖除上面层,清扫干净后采用热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然后沿横缝加铺玻璃格栅,重新摊铺上面层。
3.1.3 网裂的防护措施
轻微网裂可用玻璃纤维不罩面,严重 加铺乳化沥青封层或在补强基层后,再重新罩面,修复路面。
3.2 坑槽的防护措施
对出现的坑槽根据破损范围有冷补法,热补法。按照园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沿
画出的轮廓线开凿至坑底稳定部分,清除干净涂刷粘附性和抗老化性强的沥青,恰当地采用集料,合理设计混料级配;再要严格控制混料的出厂、摊铺、碾压及终了的温度,确保压实度、沥青层面的厚度和平整度达到要求;确保路面排水通畅,对出现小破损及时维修。
3.3 沉陷的防护措施
增加土基和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3.4 车辙的防护措施
对于连续长度不超过30m、辙槽深度小于8mm、行车有小摆动感觉的,通过对路面烘烤、添加适当新料后压实即可。
沥青面层磨损、横向推移时,应清除不稳定层,用铣刨机拉毛,重铺面层;基层或土基不稳定时,应先进行补强处理后,再修复面层;对于因基层施工质量差引起的车辙,重新摊铺面层前先行处理好软弱基层
3.5 松散的防护措施
较小面积将松散的区域切割成规则的形状,并将沥青全部挖出,再在周围及底面喷上乳化沥青,采用摊铺、整平、沿纵向反复碾压达到密实效果。
若面积较大,将破损区域刨铣干净在底面上喷洒乳化沥青油层,沿纵向反复碾压达到密实效果,压实后对四周采用热沥青灌缝封口。
总结:针对以上沥青路面病害原因主要从水处理、施工材料、设计、养护、交通管理等6各方面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做好排水防护措施,是地下水不得渗泡路基,地表水不渗透路面,使路基长期处于干燥状态,才能保证路基的刚度和强度。
2.材料方面:合理确定沥青路面结构及面层的裂缝主要是由沥青面层本身的低温收缩引起的。选用低温劲度小、延度大、温度敏感性差、含蜡量低的优质沥青,精选矿料,准确级配沥青面层的矿料合理配置沥青混料配合比,配置出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合料,控制好沥青用量,可有效地减少裂缝。
3.设计方面:对地形复杂地段做好地质调查,注意加固地基和稳定性,确保路面地基稳固,选用冲刷性能好、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选用优质的沥青作为层面。
4.施工方面:选择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确保压实度达到技术要求,严格进行软基处理,控制混料中水分的含量,基层碾压后,要及时养生防止产生裂缝,保护混料含水量不受损失,养生结束后,尽快铺沥青层面。
5.养护方面:加强路面整洁,确保排水性能良好,6.交通管理:加强交通管理限制大型车辆超载通行,夏季可将重车安排在夜间、凌晨路标温度较低时段通行,禁止带钉轮胎对路面过度磨损。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更加重要,其在运输能力、安全尤为重要。但沥青路面的病害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安全隐患,我们在建路时精心选材、合理设计把握好各个施工环节,做好养护工作,加强交通管理,使公路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料试验规程»(JTJ052-93)
[2]«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202_年
[3]«公路工程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02_)
[4]郝培文,沥青路面施工与维修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_
[5]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_
第四篇:草鱼鱼种常见病害防治
草鱼鱼种常见病害防治
张鑫成
(一)出血病
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
症状:体侧肌肉、鳍基部、口腔、鳃盖和肠道、眼睛充血,轻者肌肉呈点状充血,鳃丝出血或苍白,有时有腹水,肠道充血、糜烂、无食物。
防治方法:第一天,水质保护解毒剂,每亩每米667~1000克全池泼洒,第二天,杀毒灵,每亩每米300~500克全池泼洒,同时,恩诺沙星粉(每1千克饲料添加2~3克)+保肝宁(每1千克饲料添加3~6克)+三黄散(每1千克饲料添加3~5克),三种药物同时混合拌饵,连用5~7天。
(二)肠炎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杆菌。
症状:病鱼腹部膨大,替色变黑,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有很多体腔液,肠壁充血,呈红褐色,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或脓血流出,鳞片易脱落。
防治方法:鱼安,每亩每米83.3~100克全池泼洒,同时,鱼肠安(每1千克饲料添加15克,第一次用量加倍)+肝肠宝(每1千克饲料添加2.4~4.8克)+三黄散(每1千克饲料添加5克),三种药物同时混合拌饵,连用2~3天。
(三)水霉病
病原:水霉或绵霉感染伤口。
症状:体表或鱼卵长有成团的灰白色棉絮状物,鱼体受伤处长满白色或灰白色的水霉菌丝,如旧棉絮状,病鱼焦躁不安,运动失常,皮肤粘液增多,随病情发展,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死亡。
防治方法:水霉清,一次量,每亩每米66.7~80毫升全池泼洒。
(四)烂鳃病
病原:柱状嗜纤维杆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呼吸困难,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的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防治方法:第一天,水质保护解毒剂,每亩每米667~1000克全池泼洒,第二天,杀毒灵,每亩每米300~500克全池泼洒,同时,败血宁(每1千克饲料添加5~10克)+保肝宁(每1千克饲料添加3~6克),两种药物同时混合拌饵,连用5~7天。(五)赤皮病
病原:荧光假单胞菌。
症状: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鳍的基部充血,鳍的末端腐烂。
防治方法:第一天,车轮虫特杀,一次量,每亩每米133~167克全池泼洒;隔天,克毒灵,一次量,每亩每米200~300克全池泼洒;同时,腐皮必克(每1千克饲料添加2~2.6克)+败血宁(每1千克饲料添加20克)+保肝宁(每1千克饲料添加3~6克),三种药物同时混合拌饵,连用3~5天。
(六)白头白尾病
病原:黏球菌、霉菌、呼肠孤病毒等。
症状:病鱼自吻端至眼前的头部前端呈乳白色。唇似肿胀,张闭不灵活,因而造成呼吸困难,口圈周围的皮肤腐烂,稍有絮状物黏附其上。病鱼体瘦发黑,反应迟钝,常停留在下风处近岸边,不久死亡。草鱼的鱼苗和夏花鱼种均能发病,是常见的严重鱼病。
防治方法:克菌灵,一次量,每亩每米200~300克全池泼洒,隔天再用一次,同时内服,氟苯尼考粉,一次量,每1千克饲料添加2~3克,连用3~5天。
(七)车轮虫病 病原:车轮虫。
症状:体表粘液增多,鳃组织腐烂,鱼体发黑,有时出现“白头白嘴”现象或成群绕池狂游,需镜检确诊。
防治方法:第一天,水质保护解毒剂,每亩每米667~1000克全池泼洒,第二天,车轮虫特杀,一次量,每亩每米133~167克全池泼洒;第三天,二氧化氯,一次量,每亩每米150~200克全池泼洒;同时内服,鱼虫清,一次量,每1千克饲料添加2克,连用2天。
(八)指环虫病 病原:指环虫。症状:寄生于体表和鳃上,破坏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鳃瓣浮肿,灰白色,鳃盖张开,鱼体发黑。
防治方法:指环杀星,一次量,每亩每米67~100毫升全池泼洒;第二天,杀毒灵,一次量,每亩每米300~500克全池泼洒。
武汉市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电话:027-87227220 传真:027-87377381
第五篇: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以及防治药剂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以及防治药剂
在菜豆、黄瓜、水稻等主要农作物上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有: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穿孔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茎基腐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疫病和细菌性条纹病等7种。
1、噻菌铜(龙克菌),国内仅有浙江龙湾化工独家登记并生产原药,农药制剂正式登记证号为PD20086024,在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时,按照500—600倍稀释喷雾或者灌根,是防治蔬菜(白菜、黄瓜)、果树(柑橘、桃树、猕猴桃)、果类(西瓜、甜瓜)和水稻等农作物细菌
性病害的新型理想药剂。
2、噻枯唑(叶枯唑),目前国内有45家企业51个登记证件。浙江龙湾化工日产95%叶枯唑原药3吨,农药制剂(叶青双)正式登记证号为PD85153—8,对水稻500倍稀释喷雾,对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有效。由于在水稻上登记时间超过20多年,水稻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抗药性,叶枯唑防治效果在不断地下降。由于登记企业过多,市场竞争无序,价格非常混乱,其已处于没落状态。
3、氢氧化铜,国内有52家企业73个登记证件,但在水稻上未曾登记,在经济作物如蔬菜(黄瓜、辣椒和西瓜)、果树(柑橘、葡萄和荔枝)和烟草登记广泛,是常见的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的无机铜制剂。在花期和幼果期比较敏感,不可与酸性农药混用,宜单独喷洒。与春雷霉素的
混剂对苹果、葡萄、大豆和藕等作物的嫩叶敏感,因此一定要注意浓度,宜在下午4点后喷药。由于登记企业比较多,价格悬殊大,真假难辩,市场也极其混乱。
4、乙蒜素,国内有39家企业54个登记证件,登记作物广泛,对细菌和真菌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也是比较常见的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
5、春雷霉素,国内有28企业登记54个农药证件,登记作物广泛,在果树、蔬菜和水稻上均有应用,杀菌谱比较广泛,对细菌、真菌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大豆、葡萄、柑桔、苹果等有轻微药害,在邻近大
豆地使用时应注意。
6、菌毒清,国内有42家企业44个登记证件,登记作物广泛,杀菌谱也比较广。曾经是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的传统药剂。本品不宜与其它药剂混用。因气温低,药液出现结晶沉淀时,应用温水将药液温至30℃左右,将其中结晶全部溶化后再进行稀释使用。
7、农用链霉素,国内有26家企业登记33个农药证件,是最常见的防治细菌病害的抗生素类杀菌剂,在蔬菜(大白菜、黄瓜)、果树(柑橘)、水稻和烟草上均有登记。过去曾经是防治细菌性病害的传统产品,近年来抗药性不断地增强,防治效果也不断地下降,加之登记企业比较多,市场竞争无序,价格体系比较混乱,假货鱼目混珠。国家对农用抗生素 的严格管理(被列为“处方药剂”),链霉素的前途令人堪忧,属于“夕阳型产品”。切勿与碱性农药或污水混合使用。药剂使用时应现配现
用,药液不能久存。
8、王铜,国内有20家企业31个登记证件,登记作物广泛,防治对象也比较多。对苹果、葡萄、大豆和藕等作物的嫩叶敏感,因此一定要注意浓度,宜在下午4点后喷药。不能与硫代氨基甲酸酯杀菌剂混用。
9、氯溴异氰尿酸,国内有10家企业12个登记证件,登记作物广泛,杀菌铺也非常广泛,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害都有一定的效果,属于
“万金油”式的农药。
10、三氯异氰尿酸,国内有6家企业10个登记证。对细菌和真菌等病害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勿与酸、碱物质接触,,以免分解失效和爆炸燃烧。产品如遇碱、酸分解燃烧,应以砂石扑灭或采用化学灭水剂抑制。
11、乙酸铜,国内有89家企业108个登记证件。复配(混配)登记主要防治病毒性病害,单剂登记细菌性病害比较少的。
12、琥胶肥酸铜,国内有15家企业17个登记证件。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都比较广泛,对细菌和真菌均有一定防治效果。使用时药液浓度不得过大,否则
易产生药害。
13、中生菌素,曾经有4家企业登记,现在国内仅剩有2家企业2个证件尚在临时登记中(截止到202_年12月31日),分别为福建凯立生物制品(克菌康)
和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佳爽)。
此外,近年来临时登记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单剂,还有如噻森铜、噻唑锌、噻菌茂(青枯灵)和辛菌胺等新型药剂,均属于充满潜力的朝阳型产品,值得期待
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