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6.1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6.1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第一篇:6.1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是《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这一框主要通过介绍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投资的基本知识,增强其投资的意识,为他们日后参与经济活动打下基础。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分析能力不强、缺乏理论基础,但对生活案例有较大的兴趣,思维活跃,参与度较高,有利于教学的展开。

三、教学重难点

储蓄存款的含义、存款储蓄的种类以及商业银行的含义、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储蓄存款、利息的含义以及计算方法、储蓄存款的分类;

2、理解商业银行的组成和基本业务。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投资——储蓄存款的投资;

2、能概括出金融活动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的投资意识,培养他们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

2、让学生了解诚信在金融活动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过消费的相关内容,知道了怎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行合理的消费。那么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经济的人,我们仅仅会消费、仅仅会花钱不会挣钱,能不能立足于激烈的竞争中呢?

教师:所以我们不仅要会花钱,还要学会挣钱,那么我们除了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以外,还要学会另一种理财方式,那就是投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最简单便捷的投资方式——储蓄存款,以及与其有关的商业银行的相关知识。

教师:大家先看两个案例(PPT展示),回答老师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了一大笔钱,你会让他们像案例中一样变成砖块和纸屑呢,还是采用别的方式来对待它?(提问并引导同学回答)。

教师:同学们告诉老师了种种的投资方式,这一节课我们着重介绍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其他的投资方式我们将留待下节课来学习。

(二)储蓄存款的含义

教师:我相信大家对储蓄存款并不陌生,甚至很多同学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折子,有着自己的理财计划。但是,我们还是要更深入地了解一下什么是储蓄存款。

教师:大家看到课本P,储蓄存款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教师:我们可以从5个关键点来理解这个含义。请同学来跟着老师分析一下(提问)。

得出结论:

谁在存:个人

存什么钱: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

到何处存:储蓄机构

有何凭证:存折或者存单

有何益处:获得利息

教师:刚才说了我们要到储蓄机构进行存款,同学们知不知道我国有哪些储蓄机构呢?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补充回答)我国的储蓄机构有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和邮政企业。其中信用合作社和邮政企业较常出现在乡镇地区,而商业银行大多在乡镇以上级别的地区出现。

(三)利息的含义和计算

教师:讲储蓄存款的定义时我们还提到了它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利息,那么什么是利息呢? 教师:在我国,储蓄存款作为一种投资行为都能获取利息。它是人们从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教师:银行将吸纳的存款通过投资或贷款等发放出去。带来的增值部分,一部分以利息形式支付给储户,一部分形成银行的利润。

教师:那么利息要怎么进行计算呢?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学们运用生活中体验到的知识,认真地想一想。

教师: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利息率。

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教师:假如我们存了一百块钱,利息是2块,那么是不是说我们从银行里取出来的钱,就是102块呢?

教师:不是这样的,利息收入的5%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因此我们最终拿到的钱应该为101.9元。

教师:下面大家一起来做道练习:

李大妈202_年10月存入20 000元,定期二年,按照年息2.00%的利率计算:

1.二年到期后的利息总额是多少?

20000×2.00%×2=800(元)

2.所有利息是否都能拿到手?可得利息是多少

800-800×5%=760(元)

(四)储蓄存款的分类及其特点

教师:除了掌握储蓄存款的含义外,我们还要明白储蓄存款的类型有哪些。储蓄存款可以分为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活期储蓄是储户可以随时存入和提取,不规定存期,1元起存,存款的金额和次数不受限制的储蓄方式;

定期储蓄是事先约定期限,存入后不到期一般不得提前支取的储蓄方式。目前我国最常用的形式是整存整取。

教师:请一个同学从流动性和收益性来对比一下这两种类型的储蓄。

(同学回答)

教师:活期储蓄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收益低;定期储蓄的流动性较差、收益比活期储蓄高,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教师:大家知道,我们的银行信用比较高、安全,风险较低,但是是不是储蓄存款就没有风险了呢?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储蓄存款也存在着通货膨胀时存款贬值的风险、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五)商业银行的含义和组成教师:学习了储蓄存款,我们还要了解一下最主要的储蓄机构——商业银行的有关内容。大家先来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商业银行呢?

(学生回答)

教师:大家说的很好。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商业银行的定义。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教师: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中国人民银行是不是属于商业银行呢?

教师:中国人民银行不是商业银行,它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特殊的行政机构,不经储蓄存款等业务,它是银行中的银行。教师:我国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六)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教师:大家想一想,在川流不息的银行里,银行工作人员都在为人们提供什么服务?(或者说人们去银行一般是干什么)(学生作答)

教师:对应人们去银行的目的,银行为人们提供了各种业务以满足人们的需要。银行主要的业务有三个——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办理结算。

教师: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社会吸收资金,并还本付息的业务。从本质上来看这是银行的一种负债;从重要性来说,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没有它银行就不能生存和开展其他业务。存款的主要来源有企事业单位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教师: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借贷人提供资金,并要求偿还本息的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按其用途可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

教师:同学们要注意存款业务与贷款业务再银行业务中基础地位与主体地位的不同;贷款业务要坚持真实、谨慎、安全性原则,评估借款人信用,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教师:同学们要知道一点,银行并不是放贷越多越好,在经营贷款业务时,银行要遵循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效益性的原则那么坚持信用原则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①银行贷款本身是一种信用活动,它要求贷双方都要讲诚信;②双方诚信既有利于金融机构正常开展业务; ③也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方便个人生活;④最终维护我国正常金融秩序。

教师:银行的第三大主要业务是结算业务。结算业务时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从中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教师: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可以提供债券买卖与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其他服务。

(七)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储蓄存款、利息的含义以及计算方法、储蓄存款的分类;了解了什么是商业银行以及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带到生活中去,学会简单的投资技巧和方法,合理地进行储蓄存款的投资。

课堂小结:

储蓄机构活期

储蓄存款

定期

储蓄存款种类极其特点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特点

含义

主要业务

第二篇: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说课稿

各位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主要说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接下来我就这五方面进行详细的说解。

第一说教材 1.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课是高一经济学第二单元第六课《投资和理财的选择》的第一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产及其企业公司的内容,企业生产的发展需要资金,需要有储蓄机构为其提供支持,因此,教材把储蓄存款作为本课的首要内容,起到承接前面知识的作用。同时,储蓄存款也是居民最主要的投资方式,这为过渡到下一框题——股票、债券等其他投资方式的学习做好铺垫。所以这一框的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其次说教材中教学的重、难点。我把本课的重点确立为储蓄存款的相关内容——因为这部分知识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学习它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投入到生活中去使用,而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投资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观念。而教学难点则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确定难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银行的三大业务,才能理解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最后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为——通过教学让学生识记储蓄存款的含义及其主要目的,主要的储蓄机构,存款利息的含义、计算公式,活期、定期存款的内容及其特征,商业银行的含义及其业务。能力目标——学会储蓄存款的投资实践能力,学会办理部分的银行业务,如存、取款等业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清投资活动对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建设的意义,培养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的意识,以及树立理性积极的投资理财观念。

第二.说学情。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对高一学生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的,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各种银行和各种信用工具,因此学生掌握着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对本课知识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尚未上升到理性层次,于是学生这时就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这种状态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这节课有两目,第一目是储蓄存款,第二目是商业银行,无论是储蓄存款还是商业银行,只要教师立足生活实际,从现实中取材,通过教师的引导讲解,学生的思考探讨,把握起来都不难,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那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呢,这就涉及到教法与学法的问题了,接下来就将教法与学法。

第三.首先是教师的教法。根据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一是情境教学法——立足于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

第三篇: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一、【设计思路】

1.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学习,初步懂得怎样的消费才是合理而科学的,同时通过对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的前两课的学习,也初步了解有关生产与经营的关系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但对于如何进行投资与创业还欠缺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

2.教材分析:《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这一框题共有两目。第一目讲“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其主要内容包括储蓄的含义、利息、利率、储蓄的分类、储蓄的投资特点等,贴近学生生活,层次清楚;第二目“我国的商业银行”。其主要内容包括商业银行的含义、主要业务和作用。在本框题中,储蓄存款的分类及投资特点是本框题的重点,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储蓄存款、利息的含义以及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存款分类;理解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为家庭投资提出建设性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便捷的投资方式──储蓄存款,形成储蓄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积极参加各种投资活动,不仅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三、【教学重点】

存款储蓄分类和储蓄存款投资的特点

我国的商业银行三大业务

四、【教学难点】

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

五、【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导入)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农民入城务工,农民小张南下打工一年挣了5万元,但是这些钱暂时不用,放在家里又不安全,对此小张感觉很烦恼。同学们请与同桌讨论一下:你认为处理这5万元的最好的办法是什么?请你给他出个主意,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热烈讨论并回答

6.1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板书)

【新课讲解】

一、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板书)

第四篇:《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的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我将从七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及依据、学法及依据、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将此七个方面板书在副板上)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讲授投资理财的选择,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产及企业公司的内容,企业生产的发展需要资金,需要有储蓄机构提供支持,因此,教材把储蓄存款作为本课的首要内容,起到了承接前面知识的作用,同时,储蓄存款也是居民最主要的投资方式,这为过渡到下一框题——股票、债券等其他投资方式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本框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教学目标和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并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悉储蓄存款的含义、分类及特点,利息含义及计算方法,商业银行的含义及主要业务。理解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在国民经济中作用,储蓄在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本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分析中认清、理解并掌握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以实践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的学习培养学生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积极参加各种投资活动,不仅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认真分析教材体系和内容的基础之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储蓄存款

确定重点的依据:学习这方面知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投资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观念。

2、教学难点: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

确定难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才能正确理解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才能正确理解商业银行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四)说课时安排及依据、教具准备:

1、课时安排: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本框内容计划安排一节课来讲授。

2、教具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二、说学情

我的学生是高二学生,应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

1、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可能不太了解,那么我在创设教学情景时应该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特有的生活环境出发,从而使学生易于接受。

2、现在学生接触面广,对生活中的实践也有许多经历,从生活当中也学习了书本上不曾有的东西。那么我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再加以引导,从而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实践与认识。

3、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特点和技巧,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三、说教法及依据

根据本框的特点,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依据:立足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景,让学生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直观演示法

依据: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讨论法

依据: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及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应学会如何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采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1、问题探索法

依据: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探究学习法

依据:利用教材探究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3、归纳法

依据:通过阅读教材,归纳总结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用多媒体导入三组画面:

l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增长图

l 银行图片

l 取存款图片

2、问题:假如你拥有500万,你将如何使用这笔钱?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积极回应课堂,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析重点

用多媒体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图片,进而引出储蓄存款的含义。

1、储蓄存款的含义:讲解时让学生明确几个要点:谁在存?存什么?往哪存?有什么凭证?为什么存?并强调居民存款必须是合法拥有的。明确含义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人们都到那些地方存款?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引出储蓄机构。

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储蓄存款是我国居民主要投资方式,理解储蓄存款的含义。

2、我国的储蓄机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通过学生回答概括并引导学生思考人民为什么将钱存入储蓄机构?储蓄目的是什么?(可获得利息)从而引出利息。

3、利息及计算公式。理解利息含义,并熟记利息计算公式。在这里设置一道计算题让学生实践,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并明确利息收入按规定的税率向国家纳税。利用计算题中提到的定期储蓄引出第四个问题:储蓄种类——定期、活期。让学生对比两种储蓄的异同并填表格。最后设置一道讨论题:公民储蓄存款是不是越多越好?

学生体验经济生活获得成就感,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对比明确两种储蓄的特点,加深对储蓄存款的理解。

(三)突破难点

首先展示一组同学们熟悉的商业银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那些银行属于商业银行,从而引出第一个小问题——商业银行的含义。讲解定义是注意抓住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经营目标。

引导学生思考商业银行可以办理那些业务?让学生积极思考,引出第二个小问题——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储蓄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

1、储蓄存款业务:学生明确含义后设置问题,设置问题:为什么把存款业务作为基础业务?

2、贷款业务:学生明确含义后设置问题:为什么把贷款业务作为主体业务?

展示银行业务流程图引导学生根据插图分析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明确银行利润来源。

设置讨论题:李先生能否贷到款?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贷款的原则并理解诚信与贷款的关系,理解贷款原则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3、结算业务:了解含义并明确结算方式。

4、商业银行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补充,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五)练习设计

为了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效果,我会适当布置一些课后练习与思考,但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同时也为了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我会布置两道难易不同的题目供学生选择。

六、板书设计

因为是讲授新课,为了使学生直观清晰地了解本节内容,建构起完整的知识结构,我采用了纲要式的板书结构,从而系统地展示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板书设计如下: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一、储蓄存款

1、储蓄存款的含义:

2、储蓄存款的机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

3、利息的含义:

4、利息的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x利息率x存款期限

二、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的含义:

2、商业银行的业务:储蓄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

3、商业银行的作用:

七、教后反思

在我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贯穿着“启发”和“引导”的指导思想,那么该怎样启发最贴合学生实际,我又该何时引导,在哪个地方引导最合适等都需要我仔细斟酌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技术,更能把握“火候”。课堂教学过程是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教学手段的使用是否恰当都需要反思和改进。

第五篇: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练习题(本站推荐)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练习题

1、下列属于我国储蓄机构的是()

①中国人民银行②中国工商银行③中国农业银行④农村信用合作社⑤交通银行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⑥D②③④⑤⑥

2、2012年5月1日,李大爷把10000元积蓄存入银行,定期一年,银行的年利率是3.50%。到期后,李大爷可得到的利息是()

A210元B175元C525元D350元

3、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由城市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家为了推动滨海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成立了渤海银行。渤海银行的主要业务是()

A经营工商业存贷款B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给予拨款

C负责货币的投放和回笼D为国家重点项目提供专项资金

4、信用卡为您带来了多种便利,其功能包括购物消费、存取款、转账结算、理财助手、消费信用。下列对这些功能的认识,错误的是()

A①③是银行的结算业务B②是银行的吸收存款业务

C④⑤是银行的咨询业务D⑤银行的发放贷款业务

5、影响居民选择储蓄种类的因素有()

①储蓄能力②银行贷款数量③银行利率档次④消费计划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据《金融时报》报道,银行目前主要的营利手段还在于吃存贷的利差,存贷增速下降意味着银行营利压力的增加。同时,在目前“以存定贷”的经营模式下,银行必须通过增加存款来带动贷款业务的增加。据此回答6~7题。

6、上述材料表明

A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

B银行的额外利润等于贷款利息减去存款利息

C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

D吸收存款是发放贷款的主要来源

7、银行吸收存款的主要来源有()

①企事业单位的存款②中央银行的存款储备金③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④国家财政的支持帮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拓展非利息收入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收入结构。这()①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利益②有利于促使银行增加服务品种,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③意味着存贷款业务不再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④使商业银行的功能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工商银行三峡分行本着为三峡工程服务的宗旨,与中国三峡总公司一次性签订了40亿元贷款合同。到目前为止,以给付贷款15亿元;为全国知名企业哇哈哈、汇源、海尔进入宜昌提供了金融服务;运用“优选闭合”的贷款管理办法,与企业一道制定了解困盘活方案,确定专人负责实施,扶持宜昌制药集团等一批困难企业走出困境,并盘活和保全国有资产20亿元。工商银行三峡分行的这些金融服务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说明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7/269470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