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增强团意识思想汇报

增强团意识思想汇报



第一篇:增强团意识思想汇报

在“青春献祖国”的号召下,我们班组织了团组织生活会。虽然是走进大学后第一次团组织生活会,但还是开展的有声有色,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在会上,共开展了会首军训,回忆高中是生活,做游戏,精典回顾。畅谈爱国情怀,嘉宾发言等级项节目。回首军训,再忆甘苦,军训不单单是训练我们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素质,充分培养共青团员作为共*产*党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回忆高中生活,回忆艰辛,并不是证明我们有多强,而是要总结,总结以往的教训,总结过去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帮助我们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做游戏,促进交流,增进了解,是联系各团员的桥梁和纽带。畅谈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最好最全的免费公文,总之,这次活动增进了各团员间的交流,增强了团员的爱国意识,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团结带领广大团员为推进****现代化建设作贡献,对各团员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大力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引导各团员青年自觉增强****政治文明意识,增强各团员的服务能力和凝聚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这次团组织生活会的效果以及所起的作用是显著的,但还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在以后的组织生活会中,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增强服务能力,多进入团校、青少年法律学校、各培训基地等阵地参加法律学习,增强团员意识,加强团员思想政治素质,抓紧团风建设。

二、增强凝聚力。多组织团员活动,不仅加强各团员的实践学习能力,而且加强了各团员间的交流联系,增前了凝聚能力,即用共同理想、先进文化、事业凝聚团员、团员的凝聚力在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无疑是实现中华青年的大团结,大凝聚的一笔巨大财富。虽然我们只是小范围的团活动,但一定程度上有益于祖国的发展。

三、增加学习能力。注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理论学习,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提高广大团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团员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巩固和深化学习成果,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文化涵养和能力素质。深入持久开展学习活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团员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富创造性,最富生命力的群体。我们会以自己的青春活力和满腔热血为祖国和人民建立杰出的功绩。

第二篇:13.11增强团意识

增强团员意识,争做榜样青年

团日活动

1.活动时间:202_年11月14日

2.活动地点:综合楼505

3.活动主题:增强团员意识,争做榜样青年

4.活动组织者:12级商务英语班班委

5.活动参与者:12级商务英语班全体同学

6.活动目的:

共青团员是指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员。共青团员要服从于共产党的领导,信仰共产主义,是次于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者,作为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员之一。通过此次团日活动,凝聚班上团员力量,学习优秀团员榜样。

7.活动内容:

(1)团支书带领班上同学一起学习了共青团员的历史等等。

(2)通过榜样的导向作用,介绍了一些优秀的共青团员的事迹,让班上同学一起学习。

(3)班上团员一同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团员。

8.活动总结:

通过此次团日活动,班上团员们学习到了很多,团员们之间凝聚了越来越强了。

第三篇:思想汇报: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奉献意识

思想汇报: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奉献意识

尊敬的党组织:

时间过得真快,我已经进行了三次的党章学习活动,经过党内安排的培训及自我学习使我逐渐明确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与权力。

在经过党校学习前,我一直觉得党性修养是一个很虚幻的名词。虽然经常会提到“提高自我党性修养”之类字眼,但对党性修养的真正理解却很肤浅。什么是党性?从自我而言,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党性修养则要求我们在思想、学习、工作等等领域达到一定的水平和高度。当今社会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时期,党内腐败现象严重,各阶层矛盾尖锐,国际和平面临挑战,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迫切需要完善的经济体制和稳定的政治局面,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而言,理应顺应时代潮流,立党为功,执政为民,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

通过学习,我对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也就是党的纲领,是党根据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利益而制定的带根本性的政治目标和行动方针,是一面公开竖立起来的旗帜,是外界判断党的依据。关于如何提高我们的党性修养呢?面临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考验,面临网络 文化的冲击、理想与信念发生危机,我们更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工作上勇于吃苦耐劳;作为青年一代更要有锐意创新的意识,不断地充实自已的头脑。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反省。

当然,加强党性修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从理论、政治、思想、道德、纪律、知识各个方面加强。作为一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一员,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练就敏锐的鉴别力和洞察力,对当前的局势有清醒的认识,并坚守自己的立场,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共产主义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在参加党课培训前期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呢?我觉得必须端正我们的入党动机。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明确自己的入党动机,一名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不应该是为了名利、权力而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而是应该以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目的和动机。我们还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入党,我们应该系统地了解党的历史,性质、奋斗目标、建党的宗旨、组织制度、组织原则等基本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进一步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等真正的含义,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和国家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回首战争硝烟的年代,无数英勇义士进行多少血与泪的探索,不过最终还是失败了,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一切变得有希望了!新中国成立、工业计划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的举办,无一不是在党组织带领全国人民一起奋斗的结果。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将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社会将更加和谐!

以上是我在经过多次党章学习过程中的一点收获和感悟,我要跟随党组织,向组织靠拢,以一名正式党员的要求来鞭策自己,请党组织继续考验我。

汇报人:曹古安

202_年月日

第四篇:浅谈增强人大意识

最近,省委、市委相继召开人大工作会议,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人大工作。这是一次重要的工作会议,必将推动人大工作开创新局面。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普遍存在人大意识不足问题,影响是不容忽略的。在干部思想方面,有“人大是二线”等不正确认识;在工作实践方面,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对人大制度知之不多,在讲话、行文中涉及人大的一些常识时有错误,工作中忽视人大作用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一府两院”一些工作人员对法律规定的接受人大监督不以为然;在社会层面上,相当一部分群众不清楚人大的职责,或者认为“权力机关没有权力”,等等。如不从根本上解决人大意识问题,就会从各个方面对人大工作认识不到位,甚至是认识模糊,从而影响或阻碍人大制度的发挥,影响人大工作的开展,影响民主法治建设。下面,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谈谈增强人大意识的问题,敬请同道斧正。

一、从科学执政的视角,进一步提高加强党对人大工作正确领导的认识。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同时又提出“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的意志”。笔者认为,这是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人大关系的基本方针。首先,坚持党的领导和支持人大工作、发挥人大职能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党领导人民建立权力机关是为了让人民通过自己的权力机关成为国家、社会的主人。其次,从宪法尊严上看,党只有通过人大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执政,发挥执政作用。同时,党要遵守宪法法律,接受法律监督,领导作用必须体现在宪法规定的权限之内,防止在决策过程中随意行使领导意志,在程序上违反法律常识。尊重人大的集体决策,支持和保证人大能够独立负责地履职,督促“一府两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及时协调解决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当中遇到地困难和问题。

二、从依法行政的要求上,强化服务人民、接受监督的意识。人大与“一府两院”分工、职责不同,但目标一致,都在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宪法规定他们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强化行政服务意识,一方面要求政府及“两院”要真正树立服务观念,依法行政;另一方面改进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强化人大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实行对权力的制约,确保国家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在政府与两院方面,尤其要防止“怕麻烦”、“受制约”等形式思维影响,改变人们对人大履职是形式,是“橡皮图章”的不以为然心态。把接受监督,向人大负责当作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从思想上确立依法行政的理念。

三、从民主执政的理念上,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当家”意识。在工作实践中,人大自身的一些同志存在妄自菲薄的心态,缺乏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对监督权力行使不到位,往往归咎于环境条件,而不是反省自身是否真正做到善于监督、敢于监督。我们强调强化民主执政的理念,就是要求人大系统本身要肩承一份神圣的责任,无论是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还是人大代表,乃至人大机关干部在开展各项工作活动过程中,应该想到这决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如果规避自己的职责,则与失职、渎职没有本质区别。人民赋予的权力,既不应滥用,也不应弃之不用,这当成为各级人大应有的“权力观”。

因此,完善人大制度,强化人大意识,必须要着力做好四方面工作,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一是要开展扎实深入的宣传。要善于抓住人们思想上的盲点和误区开展宣传,把宣传的主体从人大系统拓展开来,形成全党、全社会、全体公民的共同行动。可以说,党委重视和支持人大工作,“一府两院”严格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就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宣传,比任何宣传模式更具优势。二是要进一步强化人大监督职能。既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敢于监督,又要采取各种有力的监督手段,善于监督。对于监督对象的严重违法行为,不管涉及什么人,都要坚决查处;对涉及国家人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更要理直气壮作出决定,切切实实地行使监督职权,才会让公民真实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的机关,才能树立起人大意识。三是要强化法律责任。有些公民之所以对人大是有“橡皮图章”的误解,主要是涉及人大的法律责任不明确,如人大对一些监督对象的违法行为如何处理,对不执行人大决议决定的机关和个人如何处理,对不接受人大监督的行为如何处理等,都应有明确的行政责任,建立较为完善的追究制度及措施,这样才能树立起人大的权威,公民才能真正把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人大意识才能得到增强。四是要不断推进人大制度创新,健全人大体制。宪法、法律虽然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但是,还缺少一系列的具体制度来保障人大职权的行使,人民行使权力的具体程序、具体形式、具体方法还不尽完善。只有这些制度尽快得

到完善,公民才能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作为国家主人地位的存在,才能从切身体验中感知自己在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从而产生出较强的人大意识来。

第五篇:浅谈增强人大意识

文章标题:浅谈增强人大意识

最近,省委、市委相继召开人大工作会议,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人大工作。这是一次重要的工作会议,必将推动人大工作开创新局面。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普遍存在人大意识不足问题,影响是不容忽略的。在干部思想方面,有“人大是二

线”等不正确认识;在工作实践方面,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对人大制度知之不多,在讲话、行文中涉及人大的一些常识时有错误,工作中忽视人大作用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一府两院”一些工作人员对法律规定的接受人大监督不以为然;在社会层面上,相当一部分群众不清楚人大的职责,或者认为“权力机关没有权力”,等等。如不从根本上解决人大意识问题,就会从各个方面对人大工作认识不到位,甚至是认识模糊,从而影响或阻碍人大制度的发挥,影响人大工作的开展,影响民主法治建设。下面,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谈谈增强人大意识的问题,敬请同道斧正。

一、从科学执政的视角,进一步提高加强党对人大工作正确领导的认识。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同时又提出“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的意志”。笔者认为,这是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人大关系的基本方针。首先,坚持党的领导和支持人大工作、发挥人大职能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党领导人民建立权力机关是为了让人民通过自己的权力机关成为国家、社会的主人。其次,从宪法尊严上看,党只有通过人大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执政,发挥执政作用。同时,党要遵守宪法法律,接受法律监督,领导作用必须体现在宪法规定的权限之内,防止在决策过程中随意行使领导意志,在程序上违反法律常识。尊重人大的集体决策,支持和保证人大能够独立负责地履职,督促“一府两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及时协调解决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当中遇到地困难和问题。

二、从依法行政的要求上,强化服务人民、接受监督的意识。人大与“一府两院”分工、职责不同,但目标一致,都在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宪法规定他们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强化行政服务意识,一方面要求政府及“两院”要真正树立服务观念,依法行政;另一方面改进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强化人大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实行对权力的制约,确保国家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在政府与两院方面,尤其要防止“怕麻烦”、“受制约”等形式思维影响,改变人们对人大履职是形式,是“橡皮图章”的不以为然心态。把接受监督,向人大负责当作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从思想上确立依法行政的理念。

三、从民主执政的理念上,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当家”意识。在工作实践中,人大自身的一些同志存在妄自菲薄的心态,缺乏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对监督权力行使不到位,往往归咎于环境条件,而不是反省自身是否真正做到善于监督、敢于监督。我们强调强化民主执政的理念,就是要求人大系统本身要肩承一份神圣的责任,无论是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还是人大代表,乃至人大机关干部在开展各项工作活动过程中,应该想到这决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如果规避自己的职责,则与失职、渎职没有本质区别。人民赋予的权力,既不应滥用,也不应弃之不用,这当成为各级人大应有的“权力观”。

因此,完善人大制度,强化人大意识,必须要着力做好四方面工作,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一是要开展扎实深入的宣传。要善于抓住人们思想上的盲点和误区开展宣传,把宣传的主体从人大系统拓展开来,形成全党、全社会、全体公民的共同行动。可以说,党委重视和支持人大工作,“一府两院”严格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就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宣传,比任何宣传模式更具优势。二是要进一步强化人大监督职能。既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敢于监督,又要采取各种有力的监督手段,善于监督。对于监督对象的严重违法行为,不管涉及什么人,都要坚决查处;对涉及国家人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更要理直气壮作出决定,切切实实地行使监督职权,才会让公民真实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的机关,才能树立起人大意识。三是要强化法律责任。有些公民之所以对人大是有“橡皮图章”的误解,主要是涉及人大的法律责任不明确,如人大对一些监督对象的违法行为如何处理,对不执行人大决议决定的机关和个人如何处理,对不接受人大监督的行为如何处理等,都应有明确的行政责任,建立较为完善的追究制度及措施,这样才能树立起人大的权威,公民才能真正把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人大意识才能得到增强。四是要不断推进人大制度创新,健全人大体制。宪法、法律虽然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但是,还缺少一系列的具体制度来保障人大职权的行使,人民行使权力的文章标题:浅谈增强人大意识

最近,省委、市委相继召开人大工作会议,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人大工作。这是一次重要的工作会议,必将推动人大工作开创新局面。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普遍存在人大意识不足问题,影响是不容忽略的。在干部思想方面,有“人大是二线”等不正确认识;在工作实践方面,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对人大制度知之不多,在讲话、行文中涉及人大的一些常识时有错误,工作中忽视人大作用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一府两院”一些工作人员对法律规定的接受人大监督不以为然;在社会层面上,相当一部分群众不清楚人大的职责,或者认为“权力机关没有权力”,等等。如不从根本上解决人大意识问题,就会从各个方面对人大工作认识不到位,甚至是认识模糊,从而影响或阻碍人大制度的发挥,影响人大工作的开展,影响民主法治建设。下面,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谈谈增强人大意识的问题,敬请同道斧正。

一、从科学执政的视角,进一步提高加强党对人大工作正确领导的认识。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同时又提出“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的意志”。笔者认为,这是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人大关系的基本方针。首先,坚持党的领导和支持人大工作、发挥人大职能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党领导人民建立权力机关是为了让人民通过自己的权力机关成为国家、社会的主人。其次,从宪法尊严上看,党只有通过人大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执政,发挥执政作用。同时,党要遵守宪法法律,接受法律监督,领导作用必须体现在宪法规定的权限之内,防止在决策过程中随意行使领导意志,在程序上违反法律常识。尊重人大的集体决策,支持和保证人大能够独立负责地履职,督促“一府两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及时协调解决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当中遇到地困难和问题。

二、从依法行政的要求上,强化服务人民、接受监督的意识。人大与“一府两院”分工、职责不同,但目标一致,都在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宪法规定他们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强化行政服务意识,一方面要求政府及“两院”要真正树立服务观念,依法行政;另一方面改进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强化人大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实行对权力的制约,确保国家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在政府与两院方面,尤其要防止“怕麻烦”、“受制约”等形式思维影响,改变人们对人大履职是形式,是“橡皮图章”的不以为然心态。把接受监督,向人大负责当作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从思想上确立依法行政的理念。

三、从民主执政的理念上,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当家”意识。在工作实践中,人大自身的一些同志存在妄自菲薄的心态,缺乏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对监督权力行使不到位,往往归咎于环境条件,而不是反省自身是否真正做到善于监督、敢于监督。我们强调强化民主执政的理念,就是要求人大系统本身要肩承一份神圣的责任,无论是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还是人大代表,乃至人大机关干部在开展各项工作活动过程中,应该想到这决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如果规避自己的职责,则与失职、渎职没有本质区别。人民赋予的权力,既不应滥用,也不应弃之不用,这当成为各级人大应有的“权力观”。

因此,完善人大制度,强化人大意识,必须要着力做好四方面工作,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一是要开展扎实深入的宣传。要善于抓住人们思想上的盲点和误区开展宣传,把宣传的主体从人大系统拓展开来,形成全党、全社会、全体公民的共同行动。可以说,党委重视和支持人大工作,“一府两院”严格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就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宣传,比任何宣传模式更具优势。二是要进一步强化人大监督职能。既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敢于监督,又要采取各种有力的监督手段,善于监督。对于监督对象的严重违法行为,不管涉及什么人,都要坚决查处;对涉及国家人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更要理直气壮作出决定,切切实实地行使监督职权,才会让公民真实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的机关,才能树立起人大意识。三是要强化法律责任。有些公民之所以对人大是有“橡皮图章”的误解,主要是涉及人大的法律责任不明确,如人大对一些监督对象的违法行为如何处理,对不执行人大决议决定的机关和个人如何处理,对不接受人大监督的行为如何处理等,都应有明确的行政责任,建立较为完善的追究制度及措施,这样才能树立起人大的权威,公民才能真正把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人大意识才能得到增强。四是要不断推进人大制度创新,健全人大体制。宪法、法律虽然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但是,还缺少一系列的具体制度来保障人大职权的行使,人民行使权力的[page_break]具体程序、具体形式、具体方法还不尽完善。只有这些制度尽快得到完善,公民才能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作为国家主人地位的存在,才能从切身体验中感知自己在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从而产生出较强的人大意识来。

《浅谈增强人大意识》来源于feisuxs,欢迎阅读浅谈增强人大意识。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