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西游降魔记》有感
观《西游降魔记》有感
很多人在看了《西游降魔记》后,都有点受刺激,别的血腥场面不说,单说美猴王孙悟空,竟然变成了瘦小干瘪的坏老头,就有些接受不了这种对老版电视剧西游记和吴承恩小说给我们种下的根深蒂固的美猴王形象的改变。但在我看来,其实这种改造更加接近最原初意义上的西游记想传达给我们的意思。
如果简单的从影视剧的角度来讲,这部戏主要的男一号是唐僧,所以按照正常逻辑,一部戏里孙猴子当然不能夺了主角的光芒,当然,这只是戏剧的角度讲。但是正因为这部戏以唐僧为主角,有加上各种后现代反讽黑色幽默,这部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原本西游故事想要传达的真正密意。也许这是一个巧合,也许这是编剧今何在和周星驰的一种默契和刻意为之,也许也只是我的过度诠释。
如果以没有观影经验不深,观影口味不挑剔的“普通青年”的视角,这部片子就是一部喜剧片,和让周星驰成名的那些早期喜剧没有什么区别,当然一些烂熟的黑色幽默桥段,也都是对现实中种种荒诞和无奈的讽刺。这些,其实都很容易看懂,和让想看看喜剧的人满足。但在这部戏中,我不得不说,因为文章的演技还差点火候,当然不是说没有潜力,所以很多桥段很生硬。而且据我估计,可能星爷的更多精力放在了,特技或者我所说的他真正想讲的东西上,所以在搞笑环节并没有太大的投入和创新,完全是对过去一种自然地继承和模仿。
而对于各种“文艺青年”们来说,带着看了很多编《大话西游》的感动,来寻找类似至尊宝和紫霞之间类似蓦然回首感动莫名的情愫。但是他们很快会发现,类似至尊宝的角色被唐僧的前身代替了。虽然唐僧在现代有关西游的反讽剧中,一向是被反讽的对象,人们把种种对权威、体制和说教的不满,都发泄在唐僧身上,甚至小孩子们在看西游记时,都会发出唐僧怎么那么没用,还当什么取经领队的感慨。当然,这种印象的产生,也要怪80年代版的西游记影响太深,因为那部剧从表面上无疑把唐僧给讽刺了。当然,可以说这部戏给唐僧反了案,真正回到了西游主题的真髓。但是如果你愿意把这部戏就当做是一部有关爱情的悲剧的话,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其中种种桥段和铺垫,都继承了《大话西游》对爱情的严肃深刻探讨,这也是很多 “文艺青年”们把这部片子当成爱情悲剧的原因。
但是在我看来,我真不希望是过度解释了,这部戏周星驰真正要说的是一种佛教的大道理,片中的种种细节和整个布局,在这一方面下的功夫很大很多。比如唐僧,摘了一朵莲花,燃其整片莲池一片大火,完全是佛法中提到的防微杜渐、防意需严,一念不甚当坠生死烦恼轮回苦海的隐喻。再比如大日如来经隐藏在儿歌三百首中,也有真意实像往往藏在寻常事物之中,觉悟往往就在眼前像睫毛一样,但人们往往无法发现。再比如,一千三百仗宽,三百六十五仗高的大佛其实就在那里,但是心不静,就发现不了,也道出了同样一个事物,不同众生,因不同根器见到不同景象的佛理。总之类似的隐喻、明喻不胜枚举。但其实这部剧中几个真正角色,其实表现的并是不魔也不是神,而是人心,用现代的话来说,表现的是人性的不同侧面。下面我来分析一下,与大家一起交流:
沙僧,因为救一个小孩,被村民误杀,因为心中的仇恨,变成了水怪残害百姓。其实沙僧象征着人心中的嗔恨。是贪嗔痴慢疑五毒之一。
猪八戒,在这个片子中因为对女人的痴恋不成,反而生狠,成了魔。但其实猪的形象,一向是充满了淫欲和贪心,而这种淫欲和贪心,也本是猪的愚痴本性造成的。所以猪刚烈,象征了人心中的痴和贪。
孙悟空,神通广大,无法无天,率性而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一向是小朋友们和年轻人向往的偶像,喜欢的英雄。但是为什么这部片中,孙悟空,虽然还是神通广大,唯我独尊,但是却被丑化的很严重那?其实这恰恰接近了原本西游记的本意。孙悟空,为什么深得人们喜爱,因为他更符合人心底一个更加根深蒂固的本性——我执,因我执很重而变成了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用佛教里的话来说就成了我慢。而人心的其他弱点,如:嗔恨、愚痴、贪欲都是很容易被我们的自我意识发现的,所以虽然很不容易克服这些,但人是很容易发现心内的这些弱点的,唯独那个伴随人类几千几亿年进化的我执,说通俗一点就是自利心,虽然在竞争搏斗生存中至关重要,是动物包括早期人类发展不可少的一种兽性或者说本心,但是却是最难以发现和察觉的一种人心弱点。正是因为有了我执,所以才有了后面种种烦恼和欲望,甚至是各种嗔恨和心魔。而佛法中四法印的诸法无我,就从一种很深刻的角度探讨了任何事物没有自性的本质。在本片中,将孙悟空的坏,他的贡高我慢,自大张狂演的生动卓越的就是黄渤,他也是这部戏中算是演
技最老道和出彩的一位了。黄渤在电影中所出演的大多是悲苦的角色。不管是《疯狂的石头》中的插科打诨,还是《101次求婚》中的屌丝逆袭,都展示了一个悲苦的世界,给人深沉的思考,可又给人无限的希望。可以说,这是黄渤的成功之因。
玄奘,唐僧。其实看似最软弱、最纯洁、最天真,但意志最坚决,潜力最大的角色。其实按佛教的说法,象征了每个人,每个心所具有的天生佛性,按更专业的说法应该是菩提心。其实,在东方文化中,尤其是佛教,都认为人性在本质上是善良光明的,从幼儿和孩子的纯洁性和天真善良上就能看出。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那么高深威力的大日如来经,却以儿歌三百首这种纯小白、纯天真的姿态出现。但是因为经历了成长,在社会上渐染见浊,人心会因为上述弱点,慢慢扭曲的丑陋不堪,所以这也是悟空,以又矮又丑的小坏老头形象出现,其实悟空本性也有佛性也有菩提心,但是被他强大的我执、我慢给掩盖了,扭曲成了片中这个样子。这其实就是西游蕴含的真意,每个人都有自身本来就具备的佛性菩提心,但是因为于身具来的兽性,也就是佛所讲的我执,慢慢五毒(贪嗔痴慢疑)浸染,心魔巨盛,而成了魔。在修佛求真求解脱的路途中,要把定菩提心,使用慈悲和智慧,克服五毒心魔,渐渐求的真理和解脱。这也是为什么文章演的唐僧,在最后,爱人段姑娘被悟空一掌打成粉末后,突然顿悟,领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真谛,发掘了自性本身的佛性,成了佛,用几个不可思议的神通,将唯我独尊的猴子压在了掌下。但是在猴子被压后,进入的另一个清净刹土中,唐僧也就是佛,讲代表善良和爱的戒指,变成了紧箍咒套在悟空头上,制服了他,其实也象征着人制服了心内根深蒂固的我执。但是这个场景,也有些受好莱坞大片中,上帝或者耶稣角色的影响,尤其是白衣、草地、鲜花、蓝天的景象。也许大道相通,基督的爱和佛的慈悲本就是一个东西。
本文的过度诠释就此打住,谈的都是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希望真正看懂片子的人指点赐教批评。总之这是一部好片。一个事物,在不同众生眼中,从来都不一样。
第二篇:观西游降魔篇(小编推荐)
观西游降魔篇
在看完《西游降魔篇》之后,我发现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真、善、美,也充满了黑暗与邪恶.《西游降魔篇》中的玄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一点迂腐,有一点执着的人,但是在他降伏妖怪的时候又可以看出他的善良,勇敢.从而看出这一部影片想写出希望人们不要迂腐,但在大难面前要勇敢要敢于面对一切.当玄奘面对鱼怪----沙僧,猪刚利----猪八戒以及万妖之王----孙悟空的时候,他不但体现出了对妖怪以及贫民百姓的善良,也体现出了对妖怪的同情.包括对于面对妖怪时的面不改色,这一些都值得我们去赞赏.并且,我们也能在这中间看出世间的种种恩怨,有大爱到小爱,有情亲之间的爱,有母子之间的爱,也有父子之间的爱,甚至以男男女女之间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全文.而恩怨又都是从小事引起的,比如说沙僧是因为人们将其扔在水里淹死,从而积累了怨恨,继而演变成了妖怪,而猪八戒和孙悟空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在平时应该对万物进行包容,让仍与仍之间在没有磨合.所以,我认为人们应该具备的品质是:勇敢,善良,不迂腐,不死板.这些简化成三个字就是:真,善,美.八(5)班朱烨玮
第三篇:西游降魔
《西游·降魔篇》:人生若得幸福安稳,谁又愿颠沛流离
【西游·降魔篇】在新年档期的走俏,虽然有同期没有实力强劲的对手与之竞争的原因,但把功劳全部归为发行方在营销上的成功则是对这部从“面相”上看确实有“炒冷饭”嫌疑的贺岁档大片极大的不尊重,因为论成片的质量与水准,在目前华语电影整体疲软的光景下,还是很有底气的。
周星驰许多年后重拾西游题材,看得出他对《西游记》有一种特殊的情结,然而这一次他在观念上的颠覆非常彻底。《西游记》的原著以及过往的影视剧都有捧孙悟空贬唐僧的倾向,如同《安娜·卡列妮娜》中的那句老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孙猴子机智无畏、敢作敢为,形象之完美不必多说,而唐三藏的瑕疵在不同的作品中可谓多种多样,胆小怯懦已经算是好的,自私绝情的唐僧也不是没出现过。就连【大话西游】捧孙贬唐的语气也颇为明显,更有甚者直接以孙悟空为主角,唐僧仅仅是偶尔出现的配角罢了。【西游·降魔篇】则打破常规,尽管故事只是一个西天取经的前传,但人物形象被设定为驱魔人的玄奘身上展现出的勇敢执着且胸怀苍生的品质一目了然,反倒对于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突出了他们妖魔的一面。可能也谈不上重新认识西游,但至少让观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仅就这点来说,周星驰显示出了相当的胆略。
事实上,这两个(或者一个)故事,本质上就是主角被询唤的过程,他们最终都被巨大的意识形态所捕获。但故事的隽永或者特别之处在于,询唤的过程,是和主角与爱情的遭遇具有高度相关性的。“降魔篇”里的玄奘被其师父认为还差一点点,还没有达到顿悟,因而还不能完成其主体的建构。直到目睹其爱人的死亡,所谓“痛苦过,才知众生皆苦”,才找到了其“取经渡众生”的社会定位。相较之下,大话的处理方式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意味。首先叙事维度在五百年前五百年后切换,具有了某种程度上循环不息的宿命感。其次,至尊宝被标识身份的符号——三颗痣,恰恰是初次见面时紫霞仙子给他的。一次邂逅同时引发了爱情和毁灭爱情的身份赋予,紫霞仙子用来证明其对至尊宝绝对拥有的标记,却讽刺性的成为了被更加宏大的建构所裹挟的理由。这种让爱情和命运的决定相伴而生,又互为矛盾的处理方式,让爱情的逝去和最终被接受的命运,更具有无奈和悲凉的意味。《西游记》一直以来都是四大名著中门槛最低也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一个,【西游·降魔篇】高举西游题材的名号,又在贺岁档开画,任谁都会把它当做一部合家欢的影片,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它轻“西游”而重“降魔”,身为一部喜剧,却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黑色的一部西游电影。在影院观影的朋友们很容易遇到被父母带去看电影的儿童受惊大哭的情况,而在银幕上吓哭小朋友的妖魔鬼怪曾经可都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大师兄、二师兄和沙师弟。影片的剧情简单易懂,本质上是玄奘通过驱魔来提升自己拯救苍生的成长历程,如果特效一流制作精良,拍成闯关游戏式的动作电影自然能够得到一票动漫迷和动作片影迷的追捧,但周星驰想要的不是【美少女特工队】,而是【指环王】。越简单的故事才越考验剧
作的水平和导演的叙事功力,用环环相扣的情节线索将玄奘每一次的降魔串联起来的叙事结构中规中矩,称不上有什么高明之处,但自编自导的星爷还是在故事有限的格局内尽可能地丰富了影片的情节脉络,尤以玄奘与段小姐的感情线完成度最高,也最具感染力。从影片的整体结构上来看,有些虎头蛇尾,开场借鱼妖在不知不觉中夺走渔夫性命来营造悬疑的氛围感,拉开全片的序幕,接着玄奘降服鱼妖的戏份直接进入第一个高潮,整场戏动静结合,张力十足,绳索、木板、竹篮等现实道具的加入使得场面更加惊心动魄,让人大呼过瘾,足见星爷在这场戏上用心之多、想法之多。其后在高家庄制服猪刚鬣也堪称精彩,观众对加入的笑点十分受用。真正的问题出在孙悟空被施放出来后的处理,这本是最令人期待的段落却成了特效的大批量堆砌,降魔师、天残脚和空虚公子分别与猴子的对决与【功夫】中的打斗场面如出一辙,无非是将武器变大变大再变大、变多变多再变多,毫无创意可言,倒不如让影片在打败猪妖后戛然而止,同时去掉孙猴子这三个多余的对手来得好一些。
周星驰的电影若没有足够的笑料,可能连他自己都不会同意。【西游·降魔篇】中的笑料的确足够多,但远未达到足够好的程度。星爷的笑料需要有气质相符的演技保证才会产生相应的“笑果”,而纵览全片只有黄渤一人可以胜任这一使命,其贱兮兮的动作和表情已然完爆初到高家庄自以为很搞笑的师兄妹二人,其他角色的喜剧效果可能也只有空虚公子的侍女们勉强可以算合格。
显而易见,从作导演开始,星爷就一直在追求建立一套自我风格独特的电影语言,但转行已有些年头的他拿得出手的除了以CG特效为基础的动作场面和插科打诨的人物对话,再无他物。今次祭出上文提到的形神兼似【功夫】的打戏,外加依然是从【功夫】那里继承下来只是更名为“儿歌三百首”的绝世秘籍,未免太过在意导演风格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而将这种外化的视觉要素误以为是显示自我电影语言的必要手段,与迈克尔·贝凡拍动作片必有追车戏一样都步入了某种误区。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导演这门手艺也是需要积淀的。
不管怎么去说这部影片,始终还是绕不过“周星驰”这个名字。作演员他是个野心很大的人,作导演、制片亦然,他本想凭08年的【长江七号】开创一个能够延续下去的系列电影,即使口碑票房都不尽人意,他还是投拍了【长江七号爱地球】,期望逆转颓势,无奈依旧未获成功。如果以【西游·降魔篇】来开启一个新的系列,那么这部质量过关的开篇作品不但有力地回击了“炒冷饭”的批评,而且已经为可能的【取经篇】【遇难篇】....开了个好头。毕竟,当“周星驰”和“西游”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还有哪个华语影迷不会继续期待下去呢?
第四篇:《西游降魔篇》
《西游降魔篇》电影观后感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几个亲戚一共八个人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
我们到电影院时,那里已经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每个买票的队伍都排得很长,只有买团体票的队伍相对短一点,因为团体票是十张起售,可我们只有八个人。我们正在犹豫的时候,爸爸看到广告牌上写着团体票每张25元,哇比个人票50元一张便宜一半耶。我们计算了一下,买八张个人票需要400元,而买十张团体票只需要250元,买团体票比买个人票更划算,我们立即决定买团体票。
我们买了票看了《西游降魔篇》这部电影,它是由著名的喜剧明星周星驰导演的。电影的开始是文章扮演的驱魔人陈玄奘,来到一个专门打鱼的地方。有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在船上唱歌,他爸爸就扮妖怪来吓她,结果,她爸爸逗她开心的时候,被鱼妖(沙和尚)给吃了。那里有很多人像她爸爸那样被鱼妖吃了。陈玄奘想用儿歌三百首来唤醒鱼妖本性的真善美,但他失败了,后来舒淇扮演的驱魔人把鱼妖收服了。
陈玄奘遇到的第二个妖怪是猪妖(猪八戒)。他在山里开了一家酒店,吸引喜欢美男的女子前来然后把那些人都杀掉,陈玄奘一眼就识破了他的阴谋。陈玄奘和舒淇扮演的驱魔人齐心协力想收服猪妖,但没有成功,只是让猪妖受了伤。后来他师父说,要到五指山下去找凶狠狡诈的孙悟空才能收服猪妖,于是他跋山涉水,到了五指山下,进了莲花洞,终于找到了孙悟空,收服了猪妖。但是孙悟空骗陈玄奘把他从五指山下放了出来,孙悟空就是传说中的妖王,他被放出来后让四位驱魔人化成了灰烬,也包括舒淇演的。陈玄奘非常后悔立地成佛,变成了唐僧,唤醒了孙悟空体内的真善美,给悟空戴上了悟空环,孙悟空就这样成了他的徒弟。后来鱼妖和猪妖也成了陈玄奘的徒弟,他们一行四人去西天取经。
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本性是善良的,那些坏人只是被魔侵蚀了本性,我们只要唤醒他的本性,他们就能变成好人。拥有真、善、美,就能所向无敌。
朱迪堃 五(2)班
第五篇:《西游降魔》影评
西游降魔影评
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给这部电影五颗星是否公平?其实如果按我的想法的话,应该是给四颗星,但看到豆瓣上的讨骂声呼呼啦啦的一大堆,我决定多送一颗星星给周星星同学。
把这部电影放在国产电影的环境下,相对而言,应该还算上乘,周星驰绝对是有才华的,不仅仅是做演员……大声讨骂的人大抵要么过于沉浸在过去,要么就是对导演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我觉得,一部可以欣赏的电影能呈现在面前就好,作为观众,为什么总是显得那么刻薄呢?更何况是对这样一部还算有诚意的 电影。
说说为什么这是一部好电影。
看完电影出来,我跟朋友说,这部电影也许可以超越大话西游,在近几年内的香港喜剧里面绝对是最好的了,可以说是五年之内吧。
朋友对前者不予置评,在他看来,大话西游是一部不可超越的电影,但是对于近几年内香港喜剧最好的电影,他觉得这还算是中肯的。看看近几年的喜 剧,王晶的、刘镇伟的,各种各样人拍的,新导演嫩得实在是不堪入目,老导演逐渐在走下坡路,纵观几年的电影,无论任何喜剧题材,基本都是在一个没有剧情的 电影里拼接各种笑料,可惜随着豆瓣众友矫情程度的提高,这样粗制滥造的喜剧慢慢的已经不再能胳肢到大家的痒痒肉了。而西游这部电影难得之处,就是它把讲故 事放在首位,就这一点,就已经超出那些不知所云的电影一截了。
再跟周星驰自己比,自从他出来单干以来,老实说,还是拍了不少不错的片子的,可以看出他的才华,比如少林足球、比如功夫,虽然传统的周氏笑料 未免让人有点审美疲劳,但是新意不断的片子总还是容易得到喝彩。但就在功夫之后,大家热切企盼着功夫II上映之际,周星驰突然抛出了长江七号……老实说看 了这部电影以后,我觉得自己上当了,从此之后他就走上下坡路了,我想大家也不用提了。此后关于他的负面新闻就开始为人所知,比如坏脾气,比如走到了绝路上 云云的传闻。西游降魔篇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拍摄出来的,从剧情上看,西游比功夫主题沉重了一些,甚至有些桥段过于恐怖,但是尽管如此,还是让影院的观众 笑个不停,可见包袱并不一定要在喜剧里面抖。另外,这部电影的主题,以及整体剧情和主题的结合算得上是很自然的,讲述故事的角度既摆脱了西游记原著,也摆 脱了大话西游的束缚,让人看得新鲜,这算得上是本部电影的一个突破了。说西游比功夫好,可能有人还有些许微词,但我说至少不比功夫差,相信有些人会支持。而周星驰在这样一个逆境中跳出来,新的演员班子,新的团队,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了。
当然,推荐一部电影,不是因为其导演“挺不容易的”,而是其本身的优点,就详细谈谈,为什么说这样一部电影好。
第一,就是剧本,西游的剧情基本是这样的,一个本事不太大,抱有大爱善心的降魔人(就是唐僧啦),不是为赏金去降妖伏魔,而是希望能拯救众 生,但他除了希望救人,还希望拯救妖怪……然后,他收服了河妖、猪妖、猴妖,化去他们的怨念,随自己西行。值得一提的是人物设定,唐僧(就是陈玄奘)是一 个大爱之人,但是他将人的爱心分为三六九等,认为要大爱,要抛弃小爱,就必须回避自己的欲望,但人的欲望不是说闭口不谈就可以消减的,而要参透之中的道理 才行。而河妖当年为人时救了小孩子,却被村民误会杀死,怨气堆积,让他死后化为半鱼半兽的妖怪为害村民。猪妖是一个丑陋的男子,被自己貌美的妻子和奸夫所 害,因此他痛恨以貌取人的人,化作美男,干起了黑店的勾当。而猴妖,本事很大,不服于人,肆意践踏生命,崇尚用武力让人屈服。对于妖来说,他们的怨气来源 于人间,而为害人间,则是人间的因果报应,作为妖魔本身,他们本是善良的,唐僧意识到这一点,希望感化坏人,去掉恶而存善,是他的良好愿望,因此尽管降妖 除魔,但不伤其性命。女主角舒淇扮演的是漂亮的女降魔人,喜欢上了唐僧,百般追逐,但却被不停拒绝。
说这个剧本好,不落窠臼,一是在西游中融入了现实的成分,妖为何而恶毒,剧本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而不是像原著中,妖就一定要被杀,无论性情好 与坏;二是凸显了玄奘的品质,以往的西游记,唐僧多半作为软弱无力,成事不足的角色出现的,但在西游降魔篇里,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四个本领高强的妖魔肯 被他收服;三是主题突出,毕竟伏魔是个幌子,影片要讲的是一个修佛的入门理论,爱于世人是爱,情爱也是爱,人有欲望是正常的,但欲望不是能够通过回避和可 以忽略能够解决的。唐僧人有爱,对妖魔有爱,同样,对于有好感的女孩子也应该有爱。进而,又推出了一步,佛法强调不执着,去欲望,并不是说刻意回避执着和 欲望,而是勇敢地面对欲望和执着带来的问题,只有获得了才能懂得失去,经历了才能明白,如何去消减欲望和执着带来的孽障。故事有了深度,人物设定有了新 意,剧情有巧妙的手法,这就是这部电影好的其一。
第二,就是演员,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影评都很简单的说了下,XXX恶心,就不再说了,但我觉得那样是个人感受,而从表演上,我觉得演员们还是非 常用心的。打个比方,舒淇在说“女孩子闭起眼睛就是让人亲的”,这里面有个小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就是她是撅着嘴说的,这个小小细节实际上要么体现 了导演的要求,要么体现了演员的素质。文章、舒淇、黄渤,这些演员基本保证了影片演员的演出质量,我觉得是基本没什么可挑剔的,至于造型,好吧,我承认是 有点过头了,妖怪丑近乎恐怖,里面的人类角色脸上总是脏兮兮的,不知导演的用意为何,但可以百分之百肯定,这是故意的……
第三,就是延伸的内容,其实现在很多观众已经不愿意评价一部电影是否有深度了,我觉得这也是正常的,但是西游这部电影是确实有深度的,不管怎 么说,都与佛挂上钩了,我想周星驰作为编剧,把这个主题放在电影里,一定与他近年来的诸多不顺与感悟有关系。而他很好的完成了这部电影,也证明了他自己的 一个蜕变,当然我们也无法知道,他是不是从一个刻薄的人变成了一个能容人的人?但是也许他也已经经历过,因此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以写出的剧本,还是非 常感人的。影片讨论了几个问题,一个是恶之为恶,原因是在妖魔本身,还是在于世间?这个讨论,除了存在于故事的主干,收服三个妖魔以外,还存在于其他降魔 人那里,这些人降妖只是为了名利,而置黎民水火于不顾,隐藏在故事下面,电影还在问我们,究竟是妖可恶,还是人更可恶?第二是,大爱和小爱,哪个更值得选 择?这个在前文已经说了,这是电影最主要阐述的主题,最后玄奘的独白说的明明白白。第三是,善良真的能战胜邪恶么?从我看来,三个妖魔最终都是屈服于强 力,儿歌三百首变成了大日如来咒才打败了孙悟空,虽然导演用儿歌三百首可以重组为绝世武功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就在简单的东西里面的道理,但是还是 有点太牵强,毕竟孙悟空没有被唐僧墨迹成好人,还是被如来神掌打服的呀!这个问题过于牵强,导致结尾有些虎头蛇尾,但是从整体来说,电影还是表达出了这些 意思,而且让观众一直带着这些问题看了下去。
所以综合来说,这部电影还是相当不错的。当然,一部电影给人带来的感官享受也很重要,但不知那么多人说着好话,给着四星三星二星是个什么想 法,但对我来说,我是喜欢给五星的,一送给周星驰的涅磐重生,二送给剧本的新颖奇特,三送给众演员的努力合作,四送给一部像样喜剧的回归,五致那些叫骂 声,你们这样去指责电影,未免有失偏颇。
当然,这部电影还是有很多让人看了不爽的地方的,比如前面几段过于恐怖,叔叔阿姨们不要带孩子去看哦。还有那个如来神掌和天残脚是神马意思!难道这部电影是黄玉郎附体了,我看到很多人吐槽天残脚的人,周导演,你难道不知道大陆很多人没看过香港漫画么?另外就是动画效果实在是做的不到位,这个就 不多说了,一开始的镜头模糊,3d动画粗糙,动作不连贯,确实是这部电影的硬伤。另外,几个怪物的样貌实在是太不堪了,孙悟空、猪八戒的设置……就不说了 吧,对于这么多观众来说,实在是太影响视觉感官了!
最终还是要说一下,这部电影是一部好电影,无论从各种角度上来看!至于各位吐槽的童鞋们,我也无力去评价了。人生很长,还是以提高自己修养为重吧。
更多精彩影视,请上优热网。www.feisu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