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业者要懂得分享利益
以下为演讲实录:
周鸿祎:感谢大家!文文说让我给大家鼓鼓劲,我来到现场看到这么多创业者,大家都这么兴奋,我觉得不需要给大家“火上焦油”,我还是跟大家分享一点点心得吧。我看了这两天讲话,已经有太多的大佬谈商业模式、谈国内外宏观形势,但是我想谈人的问题。
因为投资其实是投人,创业实际也是一个长跑,尽管有人说我们可以在三年内如何如何,一年融资、两年发展、三年就上市,其实我不太相信这个。我觉得创业有时候快就是快,大家一定对未来创业路上遇到的艰辛和困难有思想准备,有可能两三年都是探索方向,两三年都是用来积累和沉淀,等别人觉得你爆发的时候,可能五六年已经过去了。你看到很多所谓成功的企业家站在这里,不要看别人吃第七个馒头就饱了,也希望大佬传授第七个馒头的滋味。既然创业是一个长跑,那么我觉得商业模式就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商业模式我们可以不断的调整。
我在中国互联网没有看到一家企业,上市的时候是按照融资的时候计划书中写的那样,经常180度甚至720度的大转变。融到资或者没有融到资也没有那么重要,很多人融到资就开始发表演讲,其实融到资也就说明你比别人有点钱,没有融到资用压缩成本咬紧牙关也可以往前做。而且互联网是轻产业,有一个产品至少可以在互联网上尝试推广、尝试用户反应。我想最重要的实际上是团队,所有东西都会变,市场会变、用户兴趣爱好会变,真正最重要得是如何打造有凝聚力的队伍,有这样的队伍才能在长征中不论过雪山、爬草地都能坚韧不拔地走下去。每个人都会碰到困难,当有人问中国互联网三个问题的时候,实际是伪命题,遇到怎么办?我也没有办法,但是最关键的时候靠的是团队,一个人力量有限,但是如果你有强大的团队,你可以不畏惧任何对手。
怎么凝聚团队?我想讲几点。
第一大家一起创业,最终要解决每个人的财务自由问题,但是或多或少我觉得你自己一个创始人,凝聚你的团队要有一点点理想主义色彩,哪怕一点点。大家在一起不能就是为了融一点资,我们未来上市都套现,我觉得这些东西可能在创业过程中只是一个结果或者一个副产品。但是团队在一起,总要有这样的想法说我们要做出有趣的东西、总要做出别人没有想过的产品,或者我们的产品能够影响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用户,我们总希望在互联网上留下我们的痕迹。这也是所谓的创业者和商人、有钱人很重要的差别。如果仅仅用钱、仅仅用商业利益凝聚团队,短期内有效,但是长期来看很可能碰到竞争对手挖角、碰到企业挣到钱大家分赃不匀,碰到企业不挣钱可能各奔东西的情况。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就是赚钱,对于核心骨干来说大家就要有共同理念、有一点理想主义色彩。如果一个企业创业仅仅为了看到别人创业眼红,或者成为大家打造财务的救生船,我觉得这种团队遇到竞争对手挖角和挑战的情况会走不了太远。
第二我觉得团队也不是一成不变,最早创业我建议两到三个人,一个人太孤独,而人太多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个性和主见,所以我觉得人太多以后一定意见不一致,也很难坚定走下去。国外最好的例子基本就是两个人不超过三个人,人太多沟通成本太高。核心我觉得两到三个人比较合适。
两个人相对互补,有的人比较外向、有的人就比较内敛,有的人主外、有的人就主内,可以把内部各发面运营做下去。乔布斯走了才发现有一个无名英雄库克,光靠乔布斯,大家今天把他当成神,念颂他的语录,但是如果做为没有苹果供应链专家的库克,每天把很多理念分解成很多细节的管理团队,你觉得光靠这种创意最后做得出这么优秀的产品么?
第三个我觉得团队是要稳定,但是在往前走的过程中,我觉得不要怕这个团队会调整,在往前走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人掉队,一定会有新的人加入进来。只要有理念、有理想主义,要不断吸收团队,千万不要想刚创始的团队就一成不变,两三个哥们最终做到上市,我觉得不可能。这个过程中可能理念坚持下来,但是你会凝聚更多的不管总监还是副总裁,凝聚销售方面专家、财务方面专家、产品方面专家、技术方面的专家,所以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不要怕团队出现变化,最重要的是创始人要有你的理念,你能够不断把更有才华的人吸纳到你团队来。就像打游戏,刚开始是一个人,五年以后真正看有十几个人在各个方面表现优秀的团队,那你这个企业模式就不再重要了。
讲完理想,我想最后讲讲现实。因为今天CPI这么高,每个人靠工资买不起房子,你可以天天跟员工、团队忽悠理想,但是精神文明还是建立在物质文明基础上,各位创始人有没有胸怀、有没有格局?在你公司里除了你和合作伙伴拿了多少股份之外,你给你团队能有多少股份?是1%还是5%、还是20%?我觉得这个数字你可以随便挑,但是我观点就是这样,你一定要在公司里拿出相当的股份和期权给你团队,既然你不愿意打工,为什么觉得优秀人才为你打工是理所当然?你是创业者,创业者的压力是最大的,所以你是企业最重要的,你是第一跳出来干这个事的,承担最大的风险当然股份最大,但是我刚才讲过,如果创始人是1,当然我不是2。你的团队就是后边的0,你团队越多后边0就越多,创造的价值就越多。如果没有团队你就是1,你就是100%股份还是1。
特别企业初创的时候最忌讳两个极端,第一,所有股份都不分,就自己拿,这种你吸引不了人才、这种企业也长不大。有的人互联网企业某某上市的时候还拿多少,那是特例。在互联网早期很多东西都不规范,可能很多人都因为运气成功,并不见得是拼出来的。但是到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创业团队要求越来越高,不可能像互联网第一代人只要活下来就能够成功。还有一个极端,几个上来就把股份上来,四个人每人25%,你想没有想过四个人如果真的坚持最后,过三年,张三说我比李四能干多了,我为什么股份和李四一样多?
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在公司初创早期至少拿20%―30%的资金做一个股票池,未来员工甚至老员工刚进来可能觉得不怎么样,但是随着公司发展你发现他成长很快,一个年轻人很有干劲,刚进来可能没有给他股票,但是未来可以给他。未来发展中有新的人才他会觉得公司股票没有分完,这个库对于创业者非常重要,使你调节企业利益分配。中国人每个人心里对于利益很计较,我建议把利益公开化、透明化,每个人都知道股份不是老板口头许诺,一定落实为公司里的一个文件,一个正式的承诺。我期权30%里就有你一份。把利益解决了,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比如老员工和新员工的问题,老员工总觉得这个企业是我当年创办的,对于引入新人有意见,但是如果告诉他新的人也是让你股票增值,你来的早股票拿的多,利益最大,这种思想工作就容易做。在企业里边不能只搞官本位,一定有多种路线。很多人是产品专家、很多人是技术专家,可能在本专业领域干的非常好,如果你没有刚才我说的股票池这种利益机构,可能企业里人人都想当官,谁想当副总裁、谁当高级副总监才有钱有利,但是如果你有股票池,一个技术专家、一个早期创业者可以说服他不要走管理路线,可以让贤,自己可以作为技术专家同样在股票池里有很大的利益,解决员工利益问题,那么你的思想工作、团队凝聚力很多问题我觉得都能得到解决。
最后我用两句话总结,创业者不要怕跟别人分享,这世界上能够帮助别人成功的事业对你而言最成功,最挣钱的事是帮别人挣钱,最后当你的公司成功,你把公司做到1万、10万、做到10亿,你很有了不起。你跟员工分享成功,这个从哥们义气、宗教上说都了不起。我就是普通人,不怕别人抹黑,但是我能够凝聚我们得团队,我们的团队能够越打越强,道理很简单:第一有理念,公司虽然小但数次改变了互联网产业,通过产品创新改变世界。今天让互联网变的更加开放,所以大家更有成就感。问你的团队大家有没有成就感。第二我们从创业初始拿公司40%股票作为股权池,我这个人不自信,我觉得一定把公司接近一半股份留给未来合作伙伴,随着我们不断融资、不断稀释,股权池总比例不断变,到上市还剩20%,在中国互联网所有上市公司第一我们不是市值最高,也不是挣钱最多,绝对是分给员工比例
最高的。我认为做到几亿美金员工就应该能赚钱。从利益上解决员工利益分配的问题,再谈到员工理想。在上任之前还做一件事情――长青树计划,你股权怎么分总是分完,我就说服投资人,以后永远保留5%的期权池,如果征完随时补全,我跟股东讲,几年下来可能又稀释10%,但是我们团队因此大家变着的很受鼓舞,最后让公司股票涨了5倍,而投资人是最大的获益者。所以把投资人、把创业者、把员工、把团队真正从股权利益一致起来、从理念统一起来,这样团队才是最有机会的团队。谢谢大家!
第二篇:要懂得感恩
要懂得感恩
——读《十月》有感
羊口卧铺小学五年级二班曹鸿蕾指导教师信汝云
寒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七天》和《十月》两本书。我读完《七天》后,又拿起了《十月》这本书。我感到很好奇,心想:难道这本书又像《七天》那样写的是有的人在十个月中经历的惊险故事?其实不然,这里讲的是一个叫“十月”的男孩的事。里面的故事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看完这本书,我不禁热泪盈眶。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男孩十月从小失去了父亲,母亲又因病而去世,只好寄宿在舅舅家。舅舅对他很严厉,毫不留情地一次又一次当着大家的面打了他;表哥对他也充满了敌意。他很想逃离让他难以忍受的生活,回到原来让他轻松快乐的家。可是,他在整理妈妈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封天堂来信,来信上写着他妈妈出的一道题目:“你要坚强起来,7天不许哭。”十月艰难地完成了题目,结果又收到一封天堂来信,上面的题目是:必须和舅母的大儿子静安言归于好,言归于好的标准是:要做一件让静安感动的事,让静安真诚地跟你说谢谢。虽然对于十月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习题,但十月还是坚持完成了这个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慢慢地,他做着天堂来信上的题目。当他又一次打开柜子时,里面有两张剪报,一些婴儿用品和一封信,从简报上,那两条关于15年前的抢劫案的新闻,让她知道了自己不是妈妈亲生的,而是他讨厌的历史老师玛丽老师唐春莲的儿子。十月通过解题的过程,变得坚强、懂事、成熟,也使自己扑朔迷离的身世之谜慢慢解开。十月的母亲太伟大了,虽然十月不是她亲生的,可她却那样无私地爱着他。为了母亲的爱,十月学会了容忍;为了母亲的遗愿,十月学会了奋斗„„最后,十月从失去母亲的悲痛中走了出来,与舅舅他们开始一起过上了新的生活。
故事中没有赞美的词汇,却展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爱的世界,刻画了一个坚持不懈的人物形象。看完了这本书,我轻轻合上了书页,陷入了沉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父母都在我们的身边,给了我们许多的爱和一切想要的东西,我们十分的幸福,我们生病时父母总能陪伴在我们的左右,我们伤心时父母总能安慰我们。父母的爱都是那样的无私,那样的伟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恩,懂得珍惜和回报他们。
第三篇:要懂得珍惜
似乎在小学的年代,我就经常在文句里用到“珍惜”二字。其实这两个字很容易写,但我在走过的二十多年生涯中,却一直没有认真的理解过它的含义。
到底怎样才算是珍惜?
珍惜就是好好的对待你现在所值得拥有的一切。时间、生命、健康和感情。我们之所以经常后悔,就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好好珍惜。生病了才知道健康的可贵,失恋了才知道爱人的体贴,孤独了才知道朋友的热情,快死了才知道生之难求。这些文字表面上并不难理解,但实际上真正理解则必定需要亲身体会。而且这些东西很容易随时间流逝,记忆一去,那些用来帮助去理解珍惜的体验又将逐渐模糊。
年方二三,却一身沧桑,道不尽一年复一年的悔恨,讲不完一件接一件的辛酸。仿佛人生已经走过来回,所以的入境都淡去了鲜活的色泽。没有了潮起潮落的悲欢,只留下一溪抱星饮月的淡定。
相信与否,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现实版的童话。童话里是这么说的:每个人在出生的一瞬,都被赋予了神圣的光辉,仙人把它藏进人的灵魂。因为年龄仙人比较大,把每个人的光辉藏的深浅不一。因此每个人光辉外露的时间都不一样,而且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光辉。我们一直苦苦追求的东西其实早就藏在我们的灵魂里,每个人都有,关键在于你能否发掘出来。并非一如世人议论的那样,成功只有追求才得到。
我们没有理由去继续悲哀,与其花上下半辈子坐在自己的剧院看一幕历史的悲剧。还不如用几十年时间到外头演绎一部生活的喜剧。
正如仙人偷偷告诉我的那样:
我在每个人出生后都送给他们一块宝石,只是每块宝石的外衣厚薄不一,形态各异。有的人很早就把它的外衣磨去了,因此我们能看到他们的宝石闪闪发亮。有的人磨了几十年才把外衣退去,不过宝石到底还是放出了它们璀璨的光芒。也有人到年老的时候才看到身上宝石的灵光。
我想问他我的宝石什么时候能够光彩照人?但是他笑了笑,一转身,消失在一片云雾之中···
我猜,也许我的那块宝石特别大,特别珍贵,但是外衣可能特别厚,所以我必须夜以继日的努力雕琢。我知道它早晚会呈现在我眼前的。我期盼着早日见到它独特的!
所以说,生命给予我们的已经足够多。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
第四篇:《要懂得谦让》读后感
轻轻地把最后一个字看完,我忽然恍然大悟,原来谦让有这么重要。
当我读到其他孩子都争着抢着,想拿到大的面包时,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是一个炎炎夏日,我和几个小伙伴一块玩儿。我们玩得很累,调皮的汗珠就像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哗啦啦”不停地往下流。汗水浸湿了我们的衣服。“快来吃西瓜咯!”就在这时,仁灵的妈妈从窗户往下望,召唤我们去吃西瓜。嘿,吃西瓜啊?这大热天的,不吃一块西瓜还真受不了!仁灵妈妈的话音刚刚落下来,我们就一拥而上,跑到了仁灵家。
仁灵妈妈把切有西瓜的盘子刚放到茶几上,我们就一拥而上,巴不得连同盘子都给吃了。
“别急,别急,慢慢吃,还有呢!”可是,我们偏偏就把仁灵妈妈的话当成了耳旁风,还是争着抢着,生怕最大的一块西瓜落到了别人手里。“嘿,我抢到最大的一块西瓜了!”就在这时,棒棒站上凳子,“光荣”地举起那块西瓜,说。“看我的!”仁元一跳,把西瓜夺了回来。“它是我的!是我的!”仁灵最有理由要西瓜了,说。“不给,不给!”说完就跑下了楼。“西瓜得主”一下楼,我们也像一个个小跟屁虫,也跟着他跑了下楼。我转过头,发现最大的那个大姐姐冰冰,她没有跑过来,而是坐在了楼道门口。看见她,我抢不下去了,转身跑过去,和姐姐同坐在楼道门口的台阶上,我问她:“姐姐,你为什么不去抢那块最大的西瓜?你比我们都大,还更占优势呢!”她笑了笑,说:“哼,一群傻瓜,为什么非要抢那一块西瓜呢?阿姨家还有西瓜呢,都是一个瓜里的,口味都一样!”我想了想,嗯,似乎有那么一丁点的道理。后来,还是跟冰冰姐姐上了楼,在阿姨家品了更多的西瓜。再看看他们呢?还在那里费尽心思地抢那一块西瓜呢!吃这么多西瓜,可比那一块多?
想到这儿,我继续往下看,一位小姑娘并不去和他们抢面包,而每次都是等他们满载而归后,才从筐里取出最小的,小得可怜的面包。这不是正和我和冰冰姐姐一样吗?争争抢枪地有意思吗?
我继续往下看,越看越生气,那些抢面包的孩子,拿到面包还不和好心的面包师傅道谢,而是连回头都不回头地走了。可那位小姑娘可不这样,虽然她每次只得到最小的一块面包,但,她没忘记道谢。这点,我又想起了发生在我身边的那点儿事:
那次是在秋天,我和伙伴去一个农民伯伯家刨花生,那可是我第一次刨花生呢!其他的伙伴也是如此,于是,我们各刨了一大兜。“累了,累了,我们走吧!”夏日一直叫累。“好,我们走吧!”夏天、仁元、仁灵、棒棒和我都同意了。“嘿,这么快就走了?”慈祥的农民伯伯问。“怎么啦?不行啊?”仁元说,说完,就扭头,带头走出那片花生地。我回头望了望那片花生地,有好几排都被我们拔走了,一想起农民伯伯那么辛苦地耕耘,我有些不忍心了。“喂,我们还没有给农民伯伯说声谢谢呢!”我大声跟前面的伙伴说。“哎呀,不用,不用!”夏天说,“都走这么远了,再跑一趟,你说这是何苦呢?”“什么什么何苦呢?”我有些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们不用跟农民伯伯说谢谢吗?”“不必不必。”打头的仁元说,“如果回去,你们回去,我走的比你们都远,再说了,不走回头路!”说完,又向前移动了两步。我不大同意他们的观点,坚持着要回去。“咦?冰冰姐姐呢?”就在这时,我眼睛咕噜一转,计上心来,说。其实,那时候冰冰姐姐早就提前回家了,“我回去找她。”说完,就一溜烟儿地往回跑。我跟农民伯伯道了谢之后,他们又大方地送了我一麻袋花生!呵呵,真是满载而归啊!
想到这儿,我继续往下看。一天,女孩和往常一样,还是拿走了最后一块最小的面包。回到家后,女孩切开面包,发现了里边有几枚崭新的硬币!她的妈妈怀疑是面包师傅和面的时候一不小心掉进去的。当女孩把硬币还给面包师傅的时候,他拒绝了,说是:这些钱是上帝给她的奖赏。
为什么只有那位女孩得到了奖赏呢?因为她懂得什么叫谦让,谦让就是不与别人争抢,好争的人,天将与之相争;谦让的人,天将与之相让。
轻轻地把最后一个字看完,我忽然恍然大悟,原来谦让有这么重要。
第五篇:做人要懂得感恩
做人要懂得感恩
城关中学七年级(8)班宋晨茹每个人生下来就应有一种情怀——感恩,我们要感恩生命,感恩亲人,感恩生活,感恩社会„„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愈加美好。
同样的一枝玫瑰,有人说:“花下有刺,真讨厌!”有人说:“刺上有花,真好!”看到刺的人,挑着毛病、盯着不足,他们注定是不快乐的。而看到花的人,因为怀有感恩的心,所以能看到刺上芬芳的花朵,忘却花下扎手的刺,他们注定是幸福的。所以,拥有感恩之心的人是幸福的。
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感恩之心可以稀释我们心中狭隘的积怨和恨意,感恩之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与挫折。
让我们感恩父母,是他们让我们来到这个多彩的世界,是他们不辞辛劳地抚养我们长大,是他们在我们收获成功时与我们一同高兴,撒下喜悦的泪花;是他们在我们遇到挫折时,鼓舞我们,激励我们;一声声叮咛,一份份期盼,父母的心与血时时流淌在我们的周身。
让我们感恩生活,感恩身边的每个人,感激帮助我们的人,因为他们使我们度过难关。感激关怀我们的人,因为他们给我们温暖。感激鼓励我们的人,因为他们给我们力量。感激教育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开化我们的蒙昧。感激钟爱我们的人,因为他们让我们体会爱情的宝贵。感激伤害我们的人,因为他们磨炼了我们的心志;感激绊倒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我们的双腿;感激欺骗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增进了我们的智慧;感激藐视我们的人,因为他们觉醒了我们的自尊;不管开心还是痛苦,让我们感激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因为他们教会了我们独立、教会了我们成长。
人们常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美,不光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只要我们常怀感恩之心,就算阴天也会看见阳光,就算呆在冰窖也会感觉温暖,就算深陷囹圄也会看见希望。让我们摈弃一切不如意,用感恩的心去“打量”万物,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