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读《被命运捉弄的孩子》有感

读《被命运捉弄的孩子》有感



第一篇:读《被命运捉弄的孩子》有感

读《被命运捉弄的孩子》有感

七三班 叶文娟

在课余时间里,我读了《儿童文学》里的一篇文章——《被命运捉弄的孩子》,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书中感人心扉的故事,总是在我受到困难与挫折时鼓励我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要后退。

这本书记录的是两兄弟的故事,哥哥喜欢画画,弟弟喜欢音乐。可是命运捉弄人,喜欢画画的哥哥,眼睛不幸失明了,喜欢音乐的弟弟耳朵不幸失聪了。正当兄弟两人心灰意冷时,一位白发老人出现了,他对哥哥说:”你的眼睛虽然瞎了,但你的耳朵却很好呀,为什么不改学音乐呢?“然后又对弟弟说:“你的耳朵虽然失聪了,但你的眼睛很好呀!你为什么不该学画画呢?”兄弟俩人听了老爷爷的话,顿时恍然大悟,就下定决心,勤学苦练起来。他们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他们一个成为了著名的音乐家,另一个成为著名的画家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想了许多许多。我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父母把我们当成掌上明珠,整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像个“小公主”。我又不由想起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是呀,如果一个人屈服于命运,屈服于困难,那么他只能是个弱者。但是,如果面对困难,意志坚强,顽强奋斗,那他就会是一个生活中的强者。《被命运捉弄的孩子》中的哥哥与弟弟事例,就给我们揭示了这个真理。艰难困苦,使意志薄弱者陷入失败的泥潭,使意志坚强者能攀上成功的高峰。

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经过了一番艰苦磨练,从艰难困苦中崛起的。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谁没有软弱害怕的时候呢?人民的钢铁战士保尔想到过自杀,就连鲁迅先生曾经徘徊过……然而,他们最终还是选择的奋斗的道路,以惊人的毅力,勇敢顽强的精神,经过坚忍不拔的奋斗,获得成功。

读《被命运捉弄的孩子》使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做一个弱者,而要做一个意志坚强不轻易改变生活的强者。

陈孟永老师点评:联系作品,联系生活,感悟深刻,发人深省。

第二篇:读《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有感

读《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有感

我读了《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这本书,感触很深,收获也不少。我把我认为一些比较精彩的句子摘录下来与大家共享。“我们太重视孩子的功课怎么样,分数怎么样,实际上一个人的习惯怎么样可能更重要。”“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有了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你一生都不能放心,不得安宁。”“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孔老夫子说的好: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我读了这本书,感受如下:

现在的孩子难教呀,当过老师的都有这种体验。说的并不是孩子的智力,而是孩子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心理不健康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有暴力倾向的青少年也在频繁出现,这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过去家长和 1

老师一味追求孩子的成绩而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而现在部分家长又过于尊重孩子的个性,过于溺爱,又造成了一些好习惯难以养成。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好的选择是从培养习惯做起,而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很有必要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的诚信,培养他们各种优良的习惯和品质。

请看书中的一个现象:蛾子,就是会飞的蝴蝶,在它破茧而出之前,很痛苦,一次一次的去撞击那个出口,撞一次掉下来,又撞一次又掉下来,这个时候就有的人好心,哎呀,它这么痛苦,老撞呀,撞得头破血流,干脆我拿剪刀剪开得了。结果发现,这样出来的蛾子不会飞。为什么呢?专家们发现蛾子在撞击,是在练习飞行。让它的翅膀有力量,它必须自己撞来撞去,当它破茧而出的时候,它的翅膀是有力的。所以我们不能总是呵护孩子,要有一点狠心,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懂得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这样孩子体验越多感受越深。因为孩子的责任心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培养的。在此,我有一个建议:以后学校劳动时,不再需要高年级学生帮低年级学生搞卫生,让低年级的学生知道,搞好本班卫生是他们自己的责任,没有谁可以帮他们。只有让孩子去体验责任

才能体验成长。

我认为我们教学上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引导每位孩子都热爱学习,如果孩子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就一切都好办了。好的学习成绩来自于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好的孩子一定有很多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不好的孩子肯定有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

“爱学是万善之源。”读了这句话,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老师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天天快乐健康成长而又有所收获?我们布置每科的作业能否都少点而又不降低教学质量?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在开心的时候记忆力最强,学习效率最高,如果我们在学新知识的时候,能把每位孩子的情绪调到最快乐的时候,那他们的学习效率肯定很高。

第三篇:读《命运之上》有感

我渴望走过花絮影

——读《命运之上》有感

西屯中学九二

乔建龙

他用病弱的躯体,支撑着智慧的大脑;他用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他用残缺的人生,演绎着华美的篇章;他用不屈的信念,谱写着动人的励志。可命运未曾料到,这样鲜为人知的痛苦,却塑造出一个热血的灵魂,他向生活发出呐喊,阐述人性的真谛。他,就是站在命运之上的强者——刘大铭。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划破年华的脸庞,那深深的痕迹停留在时光的尾巴上,清晰可见,不可磨灭。匆匆相见,匆匆离别;亦匆匆相聚,有匆匆散场,留下的只是一片流连,一场回忆。

花开花落,年华也似水流般淌过青春的岁月。

我喜欢老师的谆谆教诲。人生的哲理或大或小,或深或浅,都由他们教授;让我们在如花的人生中展开无限的遐想,用知识美德来装扮自己。我喜欢同学们舒展的笑声,无限美好都有朋友来点缀。赢过“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欢悦,我们风华正茂;乘长风破万里浪,我们意气风发;悉心装点如花的青春,让他伴着飞逝的流星,绽放出美丽的火花。

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梦醒时分,它便消失地无影无踪。六月的暖风吹遍了山峦,已逝的青春如漫天飞舞的柳絮一样美丽。在转瞬即逝的时光中,我们学会了珍惜和利用,尽情挥洒辛劳的汗水去浇灌一个个五彩缤纷的梦,成就一个个难以忘怀的辉煌。当拾起青春的回忆,就如同回首观望那楚楚动人的飞絮。

青春是跌落的喧嚣,在没有生机的夜晚开出朵朵淡雅的花。人生在世,没有一帆风顺的精彩,就如同大海中的漂流瓶一样上下起伏,并有那接踵而至的风浪伴随前行。考场的失利,学习中的挫折,不间断的向青春的小道袭来,将一个个小小的美梦敲击的支离破碎。

过往的一切都已经如烟雾散去,未来的每一天都那么值得期待,走过花絮月影,又是柳暗花明。

我渴望走过花絮影,走过那如花似絮像月般的青春岁月。即使如刘大铭般,我也要站在命运的巅峰之上,做自己生命的掌舵者!

第四篇:读《孩子》有感

渐行渐远

——读《孩子》有感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 张璟宜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 卡里尔·纪伯伦《先知》第四章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这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深刻见解。的确,父母可以给孩子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父母可以荫庇孩子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父母可以努力去模仿孩子,却不能使孩子像他们。父母是弓,孩子是箭。总有一天,箭会脱离了弓,飞向遥远的前方。诗人用优美的诗句将自己的观点娓娓道来。

这首诗让我感触良多。我想起了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目送》中扉页上的一段话——“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们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每当我读到这段话时,心总会剧烈地颤动一下。这段话说得既令人心酸又无奈。想象一下,当我们步入中年,得到了年轻时所追求的生活。我们平静下来才发现父母已经远去,子女们要远行,朋友们也渐渐散去。但我们却无力将他们一一挽留,惟有任凭他们渐行渐远。

记得那一天,母亲与我出门散步。我们等在马路口。在起步的一瞬间,母亲习惯的握住我的手。我却有些不适,皱着眉慢慢地将手从母亲手中抽离。我明显感到身边的母亲一愣,有片刻的尴尬。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不屑父母递过来的关心。一件外衣是“不冷,拿走拿走”,一杯牛奶是“难喝,不要”,一只关怀的手,也是不着痕迹地挣开。即使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询问的话语,也总是以无所谓的视线、不耐烦的神情挡回。也不知从何时起,那个捧着书跑来跑去问东问西的身影被时光冲淡,渐渐清晰的是一个人翻书上网寻求答案的背影。也不再是那个受了委屈跑到父母怀中大声哭泣并且寻求安慰的孩子。我们慢慢长大习惯一个人作出抉择,一个人承受困难。我们总是无视父母的关注。但是,真的有一天不管我们怎样离开,都不再会有人为我们留恋,为我们挂牵,为我们等待。就算有千万次的回头,也不会有人一直目送着我们离开,哪怕转了弯仍舍不得收回目光。从前,我们很少回头张望。因为我们笃定,我们知道有一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我想,做儿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多去陪伴他们,而不是让他们含泪看着我们渐行渐远。最后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做父母的也要明白,孩子不是你的附属物,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你能给孩子的只是慰藉和支持。让孩子自己体会孤独、挫折、失败等种种坎坷,这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第五篇: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向命运挑战》这篇课文,课文告诉我了我们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还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

面对绝症,霍金毫不畏惧,他只是对命运说:“随你的便吧!”,而并没有像平常人,听说自己得了绝症,便陷入痛苦的深渊。从此卧床不起。是的,他没有!他不仅没有,还对自己说:“时间只剩下两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读到这里,我感叹到:“霍金真勇敢!他连死都不怕!”

不仅如此,霍金面对病魔的时候,依然坚强地生活、工作,并且奇迹般地活了几个两年半,虽然医生说他只能再活一个两年半。“吖!他没死!为什么?”读到这里,我问自己。为什么?因为霍金不怕失败,不怕困难,他敢于向命运挑战!

其实此时的霍金已经战胜了命运,因为命运已经做了退却,多给了霍金几个两年半,但霍金还在坚强地进行科研、创造,他发现了很多:黑洞的蒸发性、黑洞的大爆炸„„

终于,光辉的时刻到了!霍金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他的科学着作风行世界,并且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他的努力得到验证啦!”我高兴地说。课文学完了,可霍金在我脑海中越来越高大,对他的敬佩也愈加强烈,这不仅仅是因为霍金有勇气向命运挑战,还因为霍金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人只要坚强,不怕失败,不怕困难,不向命运低头,不关做什么事都能成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