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中国旅游文化1

中国旅游文化1



第一篇:中国旅游文化1

中国旅游文化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2、旅游文化的特征有34湖南菜系、福建菜系(或者答 鲁菜、川菜、苏菜、浙菜、粤菜、闽菜、皖菜、湘菜也可)

5、社会景观文化包括 三部分内容。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旅游文化

2、民俗文化

3、茶文化

三、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旅游文化是否等同于文化旅游?二者有何关系?

2、中国古城建筑有哪些特征?

3、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分类?各具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4、简述酒文化的属性及其研究对象。

四、分析与论述(第一小题20分,第二小题15分,共35分)

1、宗教有哪些功能?促成宗教旅游兴起的宗教式情感有何吸引力?(20分)

2、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对中国的旅游文化有何影响?(15分)

两千多年来,儒家的旅游观对于中国人民的旅游活动产生了至巨至深的影响。对儒家的旅游观可从近游思想、远游思想、重民传统和尚古意识四个方面认识。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旅游文化,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开创了儒家人本主义的“比德说”旅游观。他将山水与不同思想修养、气质特点、个性品格紧密联系起来,使山水人格化、气质化;凡是人具有的美德,都可以赋予山水;而且人可以通过游览山水达到娱乐、长寿的目的。与孔子开创的注意道德价值的旅游观--“比德说”相左的,是老庄开创的注重个性情感的旅游观--“情感说”。与儒家同时代生衍,并深深影响着我们民族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的道家思想,以其“清静无为”的消极出世态度书写了另一种逍遥自在的去追求顺应自然、返朴归真的旅游审美文化。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比起儒家更为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儒”为表象,“道”为实质,以致世人忽视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至于道家文化在中国音乐、绘画、文学、雕刻等各方面的影响,则是占据绝对性的优势主导地位,即使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即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道家哲学也对中国政治活动提供了活络的空间,使中国知识分子不会因太强的儒家本位的政治理想而执着于官场的追逐与性命的投入,能更轻松地发现进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间的智慧。

答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1分)

2、双重性、大众性、双向扩散性(1.5分)

3、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2分)

4、山东菜系、广东菜系、四川菜系、江苏菜系、浙江菜系、安徽菜系、湖南菜系、福建菜系(4分)(或者答 鲁菜、川菜、苏菜、浙菜、粤菜、闽菜、皖菜、湘菜也可)

5、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1.5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以旅游客体为依托,在旅游消费或

旅游经营过程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综合性社会文化聚合,是旅游客源地社会文化和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通过旅游者这个特殊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结果和过程。(5分)

2、民俗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

久成习的文化传统。它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水乳交融的基础文化,是创造民族高雅文化的基础和前提。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志,制度的规范,又有具体的社会行为、风尚习惯的鲜活体现。(5分)

3、茶文化:茶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特指人类创造的有关茶的精神财富,如茶史、茶诗、茶道、茶艺、茶叶制作学等,其中最核心的是茶道和茶艺。(5分)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旅游文化不能等同于文化旅游,(2分)旅游文化属文化的范畴,是文化的一个门类。文化旅游

属于运动的范畴,是旅游的一种类型。文化旅游可以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但其构成要素要比旅游文化简单的多。(8分)

2、(1)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规划和设计(2分)

(2)重视城市的选址(2分)

(3)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区划整齐。(2分)

(4)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平面布局(2分)(5)种是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绿化。(2分)

3、(1)按园林选址和开发方式分,①天然山水园。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近郊或远郊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一般都是以自然山水为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和建筑,因势利导地将基址的原貌作适当的调整、改造和加工。如杭州西湖。皇家园林一般都是天然山水园。

②人工山水园。是园林发展到完全创造阶段而出现的审美境界最高的一类园林,人为地创造山水,将天然山水风景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如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

(2)按园林分布地域分

①北方园林。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尤以北京皇家园林和王侯府邸园林最为典型。特点:面积广袤,建筑高大,装饰富丽堂皇,风格粗犷,多野趣,各种人工建筑厚重有余,委婉不足,如颐和园。

②江南园林。以苏州最为典型。是典型的文人园林,江南园林多属私园,以宅院为主,其规模小,但充分利用一切空间造景,足供观赏。如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留园。

③岭南园林。比江南园林面积小,以宅院为主,风格在二者之间,受商业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建筑和布局上显示出某些外域色彩,如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馀荫山房和佛山的梁园被称为“岭南四大名园”。

(3)按园林隶属关系分

①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憩享乐的场所,同时也带有炫耀政权的色彩,因此常设在政治军事要地。有一池三山的布局。为了满足政治活动的需要,常有局部的中轴线。园

中建筑物的数量多、体型大、色彩浓烈、装饰富丽堂皇,如圆明园。

②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等所私有,规模小,常用假山假水,色彩淡雅,不尚雕饰,追求自然天真的艺术境界,如北京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等、扬州的个园、可园等。

③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其多选址于空旷处,以获得静穆优美的环境,总体布局最见匠心,并广植特定品种的树木(主要是松柏),以充分体现主体建筑所需要的特殊气氛,一般多追求肃穆庄严、神秘色彩,如常熟破山寺、昆明圆通寺、昆明罗汉山悬崖等。

④公公园林。一般地说,在古代凡是没有特定服务对象,带有公共游赏性质的园林,可视为公共园林,如唐代的曲江池、杭州西湖等。

此题完整的答案比较长,答对三种分类的给3分,只要答出天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特点、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特点、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特点其中任何两种,给5分,举出四个以上例子给2分,一个或两个例子给1分。

4、酒文化是指围绕着酒这个中心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技艺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和行为的现

象的总和。(2分)酒具有两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酒文化也具有此两种属性。(2分)酒文化研究的对象既包括原料、器具、酿造技艺等自然属性,更侧重于酒的社会属性,即酒在社会活动中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艺术、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和民风民俗等各个领域所产生的具体影响。(6分)

三、分析与论述。

1、宗教的功能:(1)认同功能。(2)行为规范功能。(3)社会整合功能。(4)心理调节功能。(5)审美功能。

(以上每点2分,要求有具体阐述,只答要点给1分。)吸引力:(1)追求心灵的超脱。(2)给人以温情与宽容(3)求善情结。(4)对秩序、纪律、工作、互相帮助和人类团结、人人平等、博爱等价值的肯定。

(前两点3分,后两点2分)

2、本题没有标准答案,属于学生自由发挥的题型。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论述的合理性具体给分.

第二篇: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总论之间相互碰撞

1、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是旅游主题、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之间相互碰撞、作用而产生的各种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以及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2、文化的层次结构:文化有三个不同的要素和层面构成:一是文化的物质要素和物质层面,即通常所说的物质

文化;二是文化行为要素和行为方式,即通常所说的行为文化;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和精神层面,即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

3、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1、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与“文化”并蒂连生

2、中国文化孕育了旅游

3、中国旅游启动着中国文化的创造

4、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1)综合性,即形态的多样性和消费的广泛性

(2)传承性,即旅游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和演进性

(3)民族性,即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

(4)地域性,即旅游文化具有的地方特色

(5)时代性,即旅游主题文化子系统具有时代性特征

第二章中国旅游历史文化

5、细碎知识点:①三皇五帝:伏羲、神农、女娲后世称为三皇;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di ku)、尧、舜为五帝

②四书五经: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

③姓氏的作用:姓的作用是“别婚姻”,即识别、区分氏族,实行族外婚,起源于母系氏族氏的作用在于“明贵贱”,起源于父系氏族

④科举制度: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殿试前三名称谓状元、榜眼、探花)

⑤天干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合称干支,可配为六十对,所以六十年一个甲子

⑥帝王的号:谥号: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

庙号:帝王死后,继位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

尊号:封建社会对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扬性的称号

年号: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年号

陵号:封建帝王陵寝的名称

⑦古代把每月初一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大月

十五、小月十六叫“望”

注:其他的如名、字、号、十二生肖等内容看书,以上内容结合书学习

第三章中国建筑文化

6、中国建筑文化的特点:(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拥有完整的木架结构,主要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2)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3)中国古建筑造型优美(4)中国古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的协调

7、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表现在:

1、使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突出的特点之一,2、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

3、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8、宫殿的布局:

1、严格的中轴对称;

2、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

3、前寝后殿

9、宫殿外陈设:

1、华表;

2、石狮,有辟邪的作用,三王狮(狮子所蹲之石刻着鸟中之王

凤凰和花中之王牡丹);

3、日晷;

4、嘉量;

5、吉祥缸、6、鼎式香炉;

7、铜龟铜鹤

10、北京四合院:是北方院落式住宅的代表,最基本的四合院是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

11、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的表现:1)敬天祭祖的礼制思想,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思想,以

家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在建筑中得到充分的反映;2)中国古代建筑重在以平面结构

为特色;3)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要特点,并辅以砖瓦

12、古建筑中的封建迷信思想:1)螭吻(chi wen),龙的九子之一;2)仙人走兽(走兽指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an ni)、獬豸(xie zhi)等;3)四灵(龙、凤、麒麟、龟);4)四方之神(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代表东南西北);5)石人石马(主要是起仪仗、驱魔、保卫的作用)6)吉祥寓意图案

13、古代房顶的类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

级别: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演攒尖顶、单檐庑殿顶~~~

第四章中国园林文化

14、中国园林的定义:中国园林是为游览观赏、起居理事、读书养性等而建的,包括山、水、石、动植物与厅、堂、馆、榭、轩、楼、台、阁、亭、路、桥等各种建筑物的综合建筑群。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一种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人文观与美学理想的追求。

15、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和发展:由“一池一岛”的基础上到秦王朝发展为“一池三山”(太液池中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16、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1)按占有者身份分类可划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大类;2)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类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

17、中国园林的特点: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1)自然美;2)艺术美;3)理想美(看书95-96)

18、中国园林的造园要素:1)筑山,山是园林的骨架,园林筑山,用土为堆,石为叠

2)理水,中国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一为掩、二为隔、三为破

3)建筑营造;4)动植物;5)书画墨迹

19、中国园林的主要构景方法:

1)抑景,所谓抑景,即先把园林中的景致隐藏起来,不使其被一览无余

2)透景,3)添景,4)借景,5)夹景,6)对景,7)框景,8)漏景

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

20、中国饮食文化的类型:

1、宫廷饮食文化;

2、贵族饮食文化;

3、民间饮食文化;

4、宗教饮食文化

21、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1、风味多样,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

2、四季有别;

3、讲求美感;

4、注重情趣;

5、食医结合22、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

1、从沿革上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获

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2、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和利用、食具的运用和而创新、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餐饮的服务和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餐饮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环境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3、从外延上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位,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4、从影响上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向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等都惠及到世界数十亿人。

23、中国的八大菜系:鲁菜、川菜、湘菜、淮扬菜、闽菜、浙菜、徽菜、粤菜

24、茶叶种类划分: 1)按季节分: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2)按生长环境分:平地茶、高山茶

3)按色泽分(或制作工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

总的来说,通用的分类方法是将中国茶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基本茶类分为六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以这些的基本茶类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以后的茶叶统称为再加工茶类,主要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等。

25、中国茶道的精神(即四谛):即“和、静、怡、真”

1)“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

2)“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3)“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4)“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26、中国的第一本茶经:陆羽的《茶经》

27、酒的起源:1)仪狄造酒说、2)杜康造酒说、3)酒始于黄帝时期、4)酒与天地同时、5)猿猴造酒说

28、宋代酒楼的分类:宋代,市制逐渐崩溃,商店可以设在城市内外,酒楼按其经营规模及方式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综合性的大酒楼,以供给上层顾客,第二类是除酒外还供应食物,一般是平民去的;第三类是带有半妓院性的酒店

第六章中国民俗文化

29、民俗的定义: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是一个地方长期形成的风尚,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生活中自然

形成并长久承袭下来的风俗。民俗是民间社会生活中传承文化事象的总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民族世世代代承袭的基层文化,通过民众口头、行为和心理表现出来的事象。

30、民俗的功能:1)历史功能。民俗文化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每个历史阶段都产生各自不同的民俗,并对

该历史阶段人们的生活产生过影响。

2)教育功能。民俗文化是社会、集体的创造,负有教育功能。

3)娱乐功能。民俗文化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又供人民群众享受和利用。

31、服饰的组成:服装和饰物两部分组成。

32、古代文武官服饰的品级划分:1)文官的服饰全以鸟为图案: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雪雁,五

品白鸥,六品鹭鸶,七品鸳鸯,八品鹌鹑,九品练雀

2)武官的服饰则以兽为图案: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出豹、四品虎、五

品熊、六品配彪、七品、八品均为犀牛、九品海马

33、特殊的服饰:婚服与丧服

34、黄土高原的窑洞类型:1)靠崖窑;2)地炕窑院;3)锢窑窑院

35、传统节日: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少数民族节日:壮族三月三歌圩(xu)节、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藏历年,苗族的苗年、赶秋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达努节、侗族的花炮节,彝族的火把节,高山族的丰年祭等。

36、诞生礼仪:诞生礼仪是人生的开端之礼,其中满月、百日较为严重。

37、婚嫁礼仪:程序有六,古称“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证、请期和亲迎。纳彩,即男方向女方送彩

礼求婚。问名,即男方的媒人问女方的名字、生辰,然后到宗庙里占卜凶吉;纳吉,就是占卜

得到吉兆后定下婚姻;纳证是指男方派人送聘礼到女方家;请期是请女方确定结婚日期;亲迎,婚礼之日,男方必须亲自去女方迎接,然后男方先回在门外迎候。

(汉族婚嫁过程:介绍、相恋、认亲、结婚)

38、结发看书(159页)

39、汉族人注重60和66大寿

40、现在丧葬礼仪程序:报丧、吊丧、守灵、出殡

41、禁忌:汉族:干活时忌与人握手,访友忌在吃饭和午休时间前去,正月里忌剃头,招待客人菜肴忌单数,丧宴菜为单数,忌双数

满族:打狗、杀狗、吃狗肉、戴狗皮帽、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42、民俗文化的开发:开发民俗文化资源的前提是保护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是我们的母体文化,是我们民

族精神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乃至民族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应当得到保护和重视,保

护民俗文化资源,需要面向大众、面向社会、面向不同的民族和地区,从实际出发,更为重要的是开发和整合那些最具民族特色、地区特色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民俗礼仪等文化资源,打造民俗文化精品,使这些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瑰宝得以永世流芳。

第八章中国聚落文化

43、聚落文化的含义:聚落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和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建筑和文化史迹,体现

了特定时期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44、聚落文化吸引力的体现(或原因):聚落文化是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大中型城市,一是因为城市皆选择交通

便利、依山傍水之地,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二是城市经过从古至今的发展积累,历史文

化积淀非常丰厚;三是城市建筑历朝总是在不断拆旧建新,成为历史轮廓的具象体现,四是城

市都是一定地域的商业中心。

45、根据我国现代城市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划分可分为:1)首都型,专指北京;2)沿海型,上海、天津等沿海

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3)风景型:杭州、苏州等风景旅游城市;4)中心型:沈阳、西安、武汉等交通方面起着跨省跨界的枢纽作用,带动周边经济,影响周围城市;5)明星型:常州、南通、襄樊等,规模不大,经济效益高,设施先进潜力大

(注:看国家第一批和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第九章中国旅游山水文化

46、山水文化的含义:顾名思义,是山水与文化的结合,一方面是秀美壮丽的名山胜水,一方面是与之相伴或

相生的宗教、哲学、艺术等丰富灿烂的文化。它们即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宝贵的文化

资源。

47、山岳文化:五大名山:东岳泰山(唯一没有提及涉及佛教的)

西岳华山(道教圣地)南岳衡山(佛道并存)

北岳恒山(道教圣地)中岳嵩山

48、中国四大名瀑:雁荡大龙漱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爆布、黑龙江吊水楼瀑布

49、中国五大淡水湖:江苏省太湖(第三)和洪泽湖、安徽省巢湖、江西省鄱阳湖(最大),湖南洞庭湖(第二)

第十章中国旅游文学艺术

50、旅游文学艺术的含义:是指与旅游诸要素相结合,反映旅游活动、构成旅游资源的文学艺术

51、旅游文学艺术的功能:

1.旅游文学艺术的宣传功能具体而言,旅游文学艺术的宣传功能表现两方面:

(1)吸引功能。在由潜在旅游者转变为现实旅游者的过程中,旅游文艺作品有着巨大的鼓动、促进、吸引作用。

(2)导游功能。

2.旅游文学艺术的资源功能

旅游文学艺术的资源功能是指文学艺术能促进、导致旅游资源的形成。因旅游文学艺术而产生旅游资源按其产生方式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附会型,即原有的一些条件并不具备旅游开发的潜力,但文艺作品使它具备了一定影响力,提高了知名度,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现实的旅游资源。一般而言,当吸引物具备两个条件时,就能依赖文艺作品的附会而成为旅游资源:一是相似性,二是有一定说服力的证据。

第二类为确定型,即某些文艺作品所述故事发生地点或原型已成定论,这类吸引物因其确定性一般只有一处。第三类是人造型。即本来并不存在,按照文艺作品描述而建造出旅游景观来,这类多为人文景观,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已毁景观的重建,另一种是根据文艺作品首次建造。

3.旅游文学艺术的审美功能

(1)典型形象美(2)诗情画意美(3)哲理内涵美

52、旅游诗歌的审美特征:

1、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2、时间和空间的融贯;

3、自我追求与社会责任感的统一

53、旅游散文的类型及审美功能:

(1)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作品主要是通过自然风光的描写,使读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获得审美的愉悦。作品的功能主要是审美、娱乐和消闲。这类旅游散文所描写的对象,一般是新鲜奇异的,或者是作者独特发现的自然风光;或从新颖独特的角度出发。

(2)写景抒情明理的散文

这类散文,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抒写作者的人生感悟,揭示某种生活哲理。可以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又能获得思想的启迪。

(3)时代散文

这类旅游散文在记叙作者的行程游踪、描写自然风物的同时,力图展现出时代风貌,折射出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或者揭示某些社会问题,同时融入作者的生命体验,袒露作者的内心世界,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4)旅游文化散文

这类作品以某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为载体,偏重于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描述介绍。

54:楹联的含义:它是指挂在或贴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楹联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讲究平仄和对仗,其

内容生动鲜明,格调优美,雅俗共赏,被广泛用于写景、抒情、言志、记史、讽咏,慨叹等,能给人以知识和美的享受。

55、楹联的欣赏常识:

1、分清上下联;

2、学会断句;

3、了解文字、书法常识;

4、注意上下款;

5、掌握一定的背景史料

56、中国四大书院: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嵩阳书院(今

河南郑州登封嵩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合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57、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

1、以字为根的形态美;

2、寓动于静的气韵美;

3、借字传情的抽象美

58、中国著名书法作品:东晋王羲之:书圣,传世作品《兰亭序》

唐中期张旭:草圣《古诗四贴》

唐朝颜真卿:颜体创始人 《多宝塔碑》

晚唐柳公权:颜筋柳骨《玄秘塔碑》

59、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有彩墨画和纯用水墨的水墨画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中国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花卉、禽鸟、走兽、虫鱼等画科,而其中人物第一,山水第二、花鸟虫鱼第三。

60、中国绘画艺术的特征:

1、追求神似;

2、讲求象征性和意境;

3、时空上的灵活性

61:人物画分类: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著名的是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62、中国雕塑艺术的种类:

1、结合使用的雕塑;

2、宗教雕塑;

3、陵墓雕塑;

4、赏玩陈设;

5、公共雕塑及艺

术创作

63、中国雕塑的审美特征:

1、写实与概括的完美结合;

2、注重意境的表达;

3、塑绘结合与线条表现

第11章中国宗教文化

64、佛教的基本教义:即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业报轮回

(看佛教诸神278页)

65、常见的佛寺殿室:

1、三门殿;

2、天王殿,供奉弥勒佛像又称弥勒佛殿;

3、钟楼,供奉地藏菩萨;

4、鼓楼,有供奉关羽也有供奉观音

66、道教的基本教义:

1、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2、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67、道教的主要供奉对象:

尊神:1)三清,道教最高层神团,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2)四御:玉皇大帝,紫微北极大帝,勾陈南极大帝,后土皇地祗(女神)

3三官(三元大帝):天官、地官、水官

护法神将:关圣帝君即关羽,王灵官

68、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1、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和圣灵;

2、上帝之创造;

3、道成肉身;

4、原罪;

5、天

堂和地狱

69、基督教的节日:

1、圣诞节,每年12月25日,纪念耶稣诞生;

2、复活节,每年三四月间

70、伊斯兰教教义:

1、六大信仰:信安拉、新天使、信使者、信经典、信末日、信前定

2、五功:念功、礼功、斋功、课功、朝功

第三篇: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简介: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

一、鲁菜

特色:选料精细、刀法细腻,注重实惠,花色多样,善用葱姜。

宋以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明、清两代,鲁菜已成宫廷御膳主体,对京、津东北各地的影响较大,现今鲁是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济南菜擅长爆、烧、炸、炒,其著名品种有“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汤爆双脆”、“烧海螺”、“烧蛎蝗”、“烤大虾”、“清汤燕窝”等。胶东菜以烹制各种海鲜而驰名,口味以鲜为主,偏重清淡,其著名品种有“干蒸加吉鱼”、“油爆海螺”等。建国后,创新名菜的品种有“扒原壳鲍鱼”、“奶汤核桃肉”、“白汁瓤鱼”、“麻粉肘子”等。

二、川菜

特色:它以麻辣、鱼香、家常、怪味、酸辣、椒麻、醋椒为主要特点。

在秦末汉初就初具规模。唐宋时发展迅速,明清已富有名气,现今川菜馆遍布世界。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重视选料,讲究规格,分色配菜主次分明,鲜艳协调。其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为其他地方菜所少有,形成川菜的独特风味,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誉。烹调方法擅长于烤、烧、干煸、蒸。川菜善于综合用味,收汁较浓,在咸、甜、麻、辣、酸五味基础上,加上各种调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种复合味,如家常味、咸鲜味、鱼香味、荔枝味怪味等二十三种。代表菜肴的品种有“大煮干丝”、“黄焖鳗”、“怪味鸡块”、“麻婆豆腐”等。

三、粤菜

特色:它以选料广泛,讲究鲜、嫩、爽、滑、浓为主要特点。它主要由广东菜、潮州菜和东江菜组成。

西汉时就有粤菜的记载,南宋时受御厨随往羊城的影响,明清发展迅速20世纪随对外通商,吸取西餐的某些特长,粤菜也推向世界,仅美国纽约就有粤菜馆数千家。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菜的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化,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咸、辣、鲜)之别。其烹调擅长煎、炸、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滑而不腻。尤以烹制蛇、狸、猫、狗、猴、鼠等野生动物而负盛名,著名的菜肴品种有“三蛇龙虎凤大会”、“五蛇羹”、“盐 火局鸡”、“蚝油牛肉”、“烤乳猪”、“干煎大虾碌”和“冬瓜盅”等。

四、闽菜

特色:制作细巧、色调美观、调味清鲜。

起源于福建省闽候县。它以福州、泉州、厦门等地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色调美观,滋味清鲜而著称。烹调方法擅长于炒、溜、煎、煨,尤以“糟”最具特色。由于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盛产多种海鲜,如海鳗、蛏子、鱿鱼、黄鱼、海参等,因此,多以海鲜为原料烹制各式菜肴,别具风味。著名菜肴品种有“佛跳墙”、“醉糟鸡”、“酸辣烂鱿鱼”、“烧片糟鸡”、“太极明虾”、“清蒸加力鱼”、“荔枝肉”等。

五、苏菜

特色:制作精细,因材施艺、四季有别,浓而不腻,味感清鲜,讲究造型。苏菜系即江苏地方风味菜。江苏是名厨荟萃的地方。我国第一位典籍留名的职业。起始于南北朝时期,唐宋以后,与浙菜竞修秀,成为“南食”两大台柱之一。江苏菜是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为代表而构成的。其特点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平和,咸中带甜。其烹调技艺擅长于炖、焖、烧、煨、炒而著称。烹调时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苏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谐;扬州菜清淡适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醇厚入味;南京、镇江菜口味和醇,玲珑细巧,尤以鸭制的菜肴负有盛名。著名的菜肴品种有“清汤火方”、“鸭包鱼翅”、“松鼠桂鱼”、“西瓜鸡”、“盐水鸭”等。

六、浙菜

特色:讲究刀工、制作精细、变化较多、富有乡土气息。

以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而成的。其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浙江盛产鱼虾,又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湖山清秀,山光水色,淡雅宜人,故其菜如景,不少名菜,来自民间,制作精细,变化较多。烹调技法擅长于炒、炸、烩、溜、蒸、烧。久负盛名的菜肴有“西湖醋鱼”、“生爆蟮片”、“东坡肉”、“龙井虾仁”、“干炸响铃”、“叫化童鸡”、“清汤鱼圆”、“干菜焖肉”、“大汤黄鱼”、“爆墨鱼卷”、“锦绣鱼丝”等。

七、湘菜

特色:以熏、蒸、干炒为主,口味重于酸、辣,辣味菜和烟熏腊肉是湘菜的独特风味。

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而成的。其特点是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腊为原料,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烹调方法擅长腊、熏、煨、蒸、炖、炸、炒。其著名菜肴品种有“腊味合蒸”、“东安子鸡”、“麻辣子鸡”、“红煨鱼翅”、“汤泡肚”、“冰糖湘莲”、“金钱鱼”等。

八、徽菜

特色:它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擅长烧、炖、蒸,而少爆炒。其烹饪芡大、油重、色浓、朴素实惠。

以沿江、沿淮、徽洲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的。其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徽菜以烹制山野海味而闻名,早在南宋时,“沙地马蹄鳖,雪中牛尾狐”,就是那ui8时的著名菜肴了。其烹调方

法擅长于烧、焖、炖。著名的菜肴品种有“符离集烧鸡”、“火腿炖甲鱼”、“腌鲜桂鱼”、“火腿炖鞭笋”、“雪冬烧山鸡”、“红烧果子狸”、“奶汁肥王鱼”、“毛峰熏鲥鱼”等。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第四篇:中国旅游文化

谈谈杭州西湖旅游文化对申遗的作用: 6月24日巴黎时间17:55(北京时间23:55),西湖荣膺世界文化遗产,杭州由此成为“世界遗产城市”。世界遗产西湖,世遗城市杭州,她们的“影响”,还是要通过正确的城市营销和产业路径,才能得到有效地体现,“世界遗产”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我们不作为,世遗的价值也不会得到充分的释放,也就会沦为“面子”、“帽子”,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世界遗产西湖,对杭州的促进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世遗城市杭州,对长三角的促进作用;如何准确地定位“世遗杭州”,这三个问题,是我们思考的主要方向。具体怎么做呢?只有让“世遗西湖”积极有效地融入城市发展,才能切实刺激杭州国际休闲经济发展,有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集聚竞争力,推动杭州升级为世界区域性城市。

在“十一五”时期,202_年,杭州服务行业增加值的第三产业占比,前3位是:金融业(20.65%)、批发和零售(17.63%)、房地产(15.27%),最后3位是: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3.23%)、居民服务与其他服务业(1.96%)、文化体育娱乐(1.45%)。传统型生产性服务业占比41.8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9.02%),消费性服务业占比41.67%。在长三角区域,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占比59.18%,其中,新兴生产性服务业18.01%,主体承载国际服务业转移。和上海不同,杭州特点有二:1.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优势明显,具备次区域辐射影响力,与南京相当。宁波、苏州的服务业为本地制造业服务。2.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需要指出的是,休闲经济不仅涉及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消费性服务产业,还涉及休闲房地产、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产业,特别是休闲网游、在线旅游预订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以完整的休闲经济视野,“世遗西湖”具有较强的服务业发展效益,特别是能够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市场效益、创新能力、集聚环境。首先,“世遗西湖”能够促进杭州以入境游为主体的度假经济,提高休闲产业规模竞争力,特别是休闲度假地产、会展、工业旅游等生产性服务业效益,从而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其次,能够全面聚集市场竞争能力、新业态、新产品、高水平人力资本,另外,进一步刺激了西湖周边传统生产服务业集聚环境。比如,西湖目前周边的主题度假酒店、休闲咖啡馆、书吧、主题餐馆

等,今后,产品品质的压力不断增大,市场竞争不断剧烈,集聚化、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是,我们不能把世界遗产狭隘地单一理解为“世遗经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非唯一的目标,所谓“城市升级”归根到底是要提升民生水平,发展的归宿是民生。东京市千代田区“城市基本规划(202_—202_年)”中,为自身区域发展树立了9个重点目标,分别是:1.满足老人、残疾人生活需求的居住条件;2.地区、家庭、学校充分协作,共同为儿童、成人提供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3.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比如严格遏制二氧化碳排放。4.为居民和旅游者提供安全、安心的治安环境;5.满足国际多样化的生活方式,满足国际多样化的生活需求;6.重视居民社区建设;7宜学,宜乐;8.鼓励和提倡居民积极健身;9.营造人性化社会,以尊重和保障个人权利为核心。

西湖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景致,是我国乃至世界自然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和西湖特色植物6大要素组成。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列入填补了世界遗产中以突出‘文化名湖’为主要价值特征的湖泊遗产空白。当地政府出于对西湖的保护,在长期的申遗工作中,特别重视西湖的保护管理和重点整治。202_年起,杭州市又对西湖十景、西湖文化遗存、西湖周边环境等三个层面的文化遗产及其环境景观进行了重点整治,使西湖文化景观各组成要素的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此外,为推动西湖保护走上法治化轨道,杭州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西湖的全面保护确立了法律保障。“还湖于民”的理念,让城市与景观零距离,突出了西湖的独有魅力。自202_年开始,杭州实行“西湖免费开放”,许下了一个“还湖于民”的诺言。数据显示,迄今已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共130余处。申遗成功之后杭州政府提出“六个不”:“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占用。如此承诺与保证,让西湖更加亲近城市,亲近民众,真正实现了城市与西湖的合二为一,深化了西湖的综合保护,提升了西湖景观的独特价值。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西湖申遗成功既是荣誉又是责任,申遗之后的很多问题都需要我们慎重研究加以解决。例如如何建立健全西湖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西湖的公共资源,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如何加强游客管理、开展景观要素监测、保护山际轮廓线、科学控制相关发展项目;如何解决西湖的管理资金的到位与票价不涨之间的冲突等等都需要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妥善加以解决和完善。让美丽的西湖再活一个202_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义务。

谈谈金华待开发的旅游项目:

金华市区及其郊野,历来名人辈出,特别是近、现代的邵飘萍、黄宾虹、施光南、艾青等文化名人,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以他们为主题做一些文章,相信对金华及其郊野旅游的发展会有不小的作用。如施光南故居、艾青故居、施光南音乐广场、艾青文化公园等,已经成为金华市民的主要休憩场所或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等。

金华的郊野,散落着许多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很有地方特色,是很好的旅游资源,有待开发、保护、挖掘和拯救。如“金华斗牛”,始于三国时期,曾与金华火腿齐名,至今已有两千年历史,清末明初尤其盛行,号称“金华一绝”、“江南奇观”,称得上是我国地方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特有的民俗礼仪和民间风情,极具观赏性和娱乐性。

金华斗牛是牛与牛斗,不同于西班亚的人与牛斗,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它同时需要有9对精壮的公牛现场角斗,其角斗之惊险,形式之有趣,令观众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大过猎奇之瘾,让人无不感叹“金华真牛”。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金华斗牛习俗一直被废止。1992年,金华开始重建斗牛场,恢复斗牛节,欲使这一古老民间艺术重振声威。可好景不长,金华斗牛刚刚重新有了起色,斗牛户却因斗牛表演少,(饲)养牛费用高,不堪重负而纷纷宰牛卖牛。仅202_年,据不完全统计,金华斗牛的发源地婺城区,就已经宰杀斗牛10余头,当地斗牛存栏数不足如头,而一次正式表演就至少需要32头斗牛。

同时,懂得优选、饲养、培育、培训斗牛的艺人因年岁已高,人数越来越少,而年轻人因“斗牛”不赚钱而纷纷退避三舍。金华斗牛正濒临绝迹,需要政府采取切实措施,保护这一有着金华地方特色的民俗艺术瑰宝。

另外,金华孝顺的迎花灯、上叶村的赛龙舟、中柔村的迎花烛等均颇具地方特色,均是值得开发的民间文化艺术,均可增加地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可大力开发带旅游特色的农家乐,古村落,发挥农村的民间特色文化,使广大市民节假日有个好去处。

第五篇: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自考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旅游文化是一种冲突文化,具有______。

2.作为一门学科,旅游文化学应具备系统意义,即把各种旅游文化事项纳入微观和______两级系统。

3.旅游行为这种审美活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观赏性行为;二是______行为。

4.旅游自然文化价值观主要包括崇拜自然的价值观、______的价值观和注重保护的价值观。

5.石林和溶洞都属于岩溶地貌景观,地表主要由______构成。

6.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______、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7.故宫又称______,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

8.旅游社会文化价值观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追求信仰的价值观,另一种是______。

9.有“海天佛国”之称的______,为浙江舟山群岛之一。

10.典型由农事转变成祭祀的节日是______,时间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

11.我国旅游行政组织分三个层次:______,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和省级以下市、县等旅游行政管理机构。

12.为旅行者、度假者及其他人员提供住宿或短期住宿的行业,称为______。

13.以世界遗产为吸引物,到遗产地去欣赏遗产的景色、体验或学习遗产文化的旅游活动叫作______。

14.一般建在公路沿线,既提供住宿又提供车位的住宿形式是______。

15.______可以定义为为了保证人类的生存、不破坏生态系统的最大生产力、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持区域的长期承载力而进行的人类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旅游文化的______可以分为旅游文化主体成分、动机的复杂性,旅游文化客体形态、价值取样的多样性,旅游文化媒体形态、分布的广泛性。()

A.大众性 B.民族性

C.综合性 D.传承性

2.我国海滨旅游开发最早的是()

A.海南海滨 B.东海海滨

C.黄海海滨 D.渤海海滨

3.遍布我国各地的旅游景观,大多都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优美的山水凭借文学作品名扬天下,有些景观就是由名家名作造就的。如张继的______,把寒寂的夜景描绘得诗意盎然,寒山寺至今仍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

A.《醉翁亭记》 B.《枫桥夜泊》

C.《赤壁赋》 D.《登幽州台歌》

4.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塔是()

A.法王寺塔 B.大雁塔

C.应县木塔 D.嵩岳寺塔

5.______是实现旅游消费文化行为的一个重要客观条件,表现为一定数量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A.货币成本 B.时间成本

C.心理成本 D.机会成本

6.民间所说的“金銮殿”即______,是举行最隆重的朝会大典的地方。()

A.太和殿 B.中和殿

C.保和殿 D.文华殿

7.唐代出现了我国第一座具有公共游览性质的大型园林()

A.大明宫 B.华清池

C.兴庆宫 D.曲江池

8.中国独有的文学体式是______,它源于汉字四方体的字体结构。()

A.楹联 B.诗词

C.文赋 D.碑刻

9.地藏菩萨的道场是()

A.五台山 B.普陀山

C.峨眉山 D.九华山

10.基督教各教派共同遵守的第一大节日是()

A.圣诞节 B.复活节

C.开斋节 D.圣纪节

11.______建筑的特点是高耸,用尖拱代替圆拱,尽量把人们的视线引向高空,总体给人一种至高无上的感觉和浓厚的宗教气氛。()

A.罗马式 B.拜占庭式

C.哥特式 D.巴洛克式

12.西方国家通过议会选举,由几个政党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而形成的一种政治统治制度,称为()

A.政治制度 B.宗法制

C.政府体制 D.政党制度

13.1975年,官方旅游组织国际联合会进行改组,并正式定名为世界旅游组织,总部设在______,是全球性政府间国际旅游组织。()

A.日内瓦 B.海牙

C.马德里 D.伦敦

14.______是以商务客人而非旅游度假客人为主要客人的酒店。()

A.度假酒店 B.汽车旅馆

C.商务饭店 D.会议中心

15.最适合中长途旅行的交通工具是()

A.火车 B.汽车

C.飞机 D.轮船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旅游文化的传承性,主要体现在______上。()

A.物质层面 B.制度层面

C.观念层面 D.心理层面

E.精神层面

2.旅游动机文化的特点有()

A.差异性 B.单一性

C.多样性 D.交叉性

E.群体性

3.被称为世界三大名茶的是()

A.安徽祁红 B.云南滇红

C.印度达吉岭茶 D.安溪铁观音

E.斯里兰卡乌瓦茶

4.旅游消费文化的成本构成主要包括()

A.机会成本 B.货币成本

C.时间成本 D.心理成本

E.销售成本

5.世界旅游组织的组织机构包括()

A.全体大会 B.执行委员会

C.秘书处 D.附属成员委员会

E.地区委员会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旅游文化

2.旅游者文化

3.价值观

4.旅游经营商

5.生态旅游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简述旅游者消费文化的特征。

2.简述旅游动机文化的特点。

3.简述旅游开发商开发旅游产品时应注意的问题。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2分)

云南丽江玉龙雪山不仅有着脱俗的美丽,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金山。地质勘探证实玉龙雪山下藏着大型金矿,开发这座金矿能给当地带来巨大财富。但丽江市政府环保意识很强烈,认为保护生态环境事关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关乎子孙万代的福祉,所以决定放弃眼前利益而着眼长远。丽江市政府在放弃开矿的同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积极发展旅游事业。202_年,丽江接待海内外游客404万人,而且玉龙雪山是大多数游客必游之地。(资料来源:侯文学:《舍金山,保青山,值得赞扬》,载《中国旅游报》,202_-10-30)

丽江市政府的做法为什么是值得赞扬的?这种做法说明了什么?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