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热衷于让孩子学习国学

热衷于让孩子学习国学



第一篇:热衷于让孩子学习国学

热衷于让孩子学习国学,应不应该?

当下,涌起了一股国学热潮。不少地方幼儿园、小学的孩子人手一册《三字经》《弟子规》,晨昏诵读,蔚为大观。这种气象,我不知道是该说它新呢,还是说它旧。总之,在许多人那里,是言必称国学,就像当年的一些人言必称希腊一样。我称这种现象叫“伪国学热”。我为什么说国学热“伪”而不“真”呢?

首先,很多大力倡导国学的,其实根本不知道国学为何物,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这个伟大的时代,虽然大师辈出,但真正的国学大师却似乎还没有转世。以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和佛教史为主业的季羡林先生就算是这个时代最有特色的国学大师了,其实给季先生准确定位应该是印度国学大师,但问题是再也找不出比季先生更像国学大师的人了,奈何!有些人肚子里的墨水其实有限得很,却非要在人前掉几句增广贤文、颜氏家训什么的,以显示自己的温文尔雅。这就像妓女做个手术修复一下处女膜就变成了贞女,倒也还是颇能蒙骗一阵子的,只是久了就自然会暴露出浪荡的本性来。倡导并推广国学的那些人本身就是假国学,这个国学热还能“真”吗?

其次,一些人热衷于推广所谓的国学,动机如何?我们只要分析推广的那些国学读本有什么样的内容就会明白个中奥秘。以最为普及最有代表性的《三字经》为例,该书的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应该说,主要内容是有正面价值的,但贯穿其中的也有不少宣扬三纲五常、教育人做顺民的腐朽思想。

比如,“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不能因为里面有很多好东西,就可以忽略其中的糟粕强行灌输给孩子吧。就如医生给病人开药,大部分都对症了,但有一两味是极有毒害的,如果病人吃了这样的药会有什么后果呢?那一两味有害的药就能把人的命给要了。给那些完全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去读这些有明显糟粕的东西,孩子们获得的会是什么?我疑心,这些糟粕正是那些致力推广国学的人心中的精华,或者说,一些人就是希望通过推广所谓的国学来培养顺民。推广国学是假,制造顺民是真。

还有,我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掀起这股所谓国学热潮,不早不迟。纵观世界文化史,每一种潮流的兴起一定有其前因后果。比如,唐宋的古文运动兴起就是对六朝以来那种过分追求形式的华而不实的文风的逆反,十三世纪的欧洲因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人文精神被推崇而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

那今天的所谓国学热是怎么来的呢? 恐怕与当前社会矛盾的尖锐对立密切相关。几十年来的一些列经济改改措施导致了十分严重的贫富分化,使得大多数的工人、农民逐渐沦为了弱势群体,造成了非常明显的阶层(实际上就是阶级)对抗,社会越来越不稳定,暗潮汹涌,山雨欲来。于是,一些人就企图通过推广所谓国学来消弭大众日益强烈的不满情绪,让他们安分守己,遵守少数人制定的规范,实现所谓的社会和谐。一面是所谓国学的升温,一面是鲁迅作品的黯然下课,这两者在本质上并无二致,那就是挖掘稳定要素,去除不和谐因子。在这样的前提下,能推广真正的国学吗?

我并非讨厌国学。我反对的是假国学,反对借推广国学之名行与国学无关的事之实的做法。我也不反对孩子读经典,将传统经典中有价值的东西拿来,去除其中的糟粕,再编印给孩子们读的举措就是我所推崇的。

伪国学热可以休矣!

第二篇:让孩子学习国学的3个理由

让孩子学习国学的三个必要性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曾指出,中国能够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也能够成为一个科技强国,但是归根到底,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视是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从小学习国学非常有必要。

首先,让孩子从小学习国学,能够帮助孩子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国学经典为核心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多方面的内容,让孩子学习国学,能够帮助孩子提升人文素养以及其他多方面的素质。

第二,近些年来,西方心理学逐渐向东方文化靠拢,学习国学经典对于修炼、提升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具有极大的益处。我们常说,教育孩子重在养心,借助国学经典诵读丛书或国学机这些教材进行学习,能够滋养孩子的心灵,帮助孩子开阔视野。

第三,家长们如今对于孩子早教问题已经越来越重视,很多家长都会选择使用一些早教机、听读机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事实上,让孩子学习国学经典,也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还能提升孩子的记忆力与语言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为孩子今后的语文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像神尔天才国学机中的《三字经》、《弟子规》这些国学经典,包含了很多宝贵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识字,而且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修养与道德品质。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或者送孩子上国学班时,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选择。

第三篇:为什么让孩子从小诵读国学经典

我们都知道孩子非常聪明,记忆力非常好,每个孩子都具备这个能力的,要想让一个孩子变的聪明而智慧,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诵读国学经典?

大脑生理学家们发现,0—3岁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大概完成60%,这个时期孩子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学习能力最强,比如学会说话、走路、手脚分工等人类最难的能力,都是在这个时期学会的,如果错过这个关键期,可能就会永远失去这些能力,比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与阿玛拉的真实故事,姐妹两由于错过教育的关键词,之后花费很大力气也才学会简单的几个单词和短暂的自立行走;

3—6岁间大脑发育完成了80%,6—8岁间完成了90%,8岁以后的发展则渐趋缓慢,到13岁左右,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敏感期就基本结束了,这就表明孩子的聪明与否到七、八岁已基本定型了,如果我们不能把握这个关键时期,那么当孩子年龄越大,启发培养他们就会越费力,效果也就越差。

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二者缺一不可,但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0岁开始,1至3岁即有显著的发展。

3至6岁,其进展更为迅速,6至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13岁为一生记忆力之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20岁以后,心境一不平衡,便有趋下的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0岁开始酝酿,1至13岁总是缓慢上升,13以后方有长足之进展,18岁以后渐渐成熟,但依然可因为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

儿童国学经典教育,正是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好,理解力差,不求甚解这一特征,将永恒的、最有价值的圣贤经典装到孩子的大脑中,反复诵读来刺激孩子大脑,为孩子大脑构建一条高速通道,为孩子构建起一个大智慧的人生,等到以后孩子的理解力发展起来了,生活阅历丰富了,就自然的理解、活用!这些经典就一辈子跟着孩子,指导孩子的人生。

如果你不准备这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读,让他背,他就只好背小学课本,甚至背电视广告。而且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一辈子维持在较高的水准上,一生都受其益。

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将永无翻身之地。好像一个弱视的小孩,过了十五岁,就无法再训练了,此点请务必慎重关切,勿错过了时机!

儿童诵读国学经典,不但能开发儿童各方面的潜能,而且在孝亲、礼仪、个人修养方面都得到提高,在家能够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父母和孩子一起诵读国学经典,是最好的亲子活动,读经典不止是孩子进步,家长也跟着一起进步。孩子从小学习和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有助于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地提升,并能自觉抵御不良风气的毒害,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更为重要的是,家庭经典教育是对学校教育很好的一个补充,在所有的教育中,经典教育也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

我国0-13岁的儿童2亿多,目前有4000万以上儿童在诵读国学经典。经过近年的实验证明,儿童进行国学经典诵读2-3个月后就会发生明显改变。从开始的每天记忆20-30个字,到每天很快就可以熟记100-200个字。许多儿童不到一年就把二万多字的《易经》熟背,其记忆潜能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得到开发,几万字的古文背诵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难事,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学习语文、历史等文科知识将会非常的轻松,不但如此,由于大脑得以开发,记忆力好,理解能力强,逻辑思维也强,学习数理化、外语都非常轻松容易,这样的案例已经很多。

第四篇:经典听读机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国学经典

经典听读机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国学经典

略谈读经、教经的体会

受一些老先生的影响,又加上自己感兴趣,本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利用大学四年背诵了几十篇古文和一部《唐诗三百》,三十岁以后又背诵了《大学》、《中庸》等经典;这一点皮毛的修养,使我阅读《资治通鉴》等史籍没有了困难,受益极大。

随着阅历的增长,内省的深入,越来越觉得经史上所说的是自己的心里话,与历代圣贤越来越共鸣。这才悟到经典原来是人人心中所本有的东西,只是孔子、老子等圣人代替我们说了出来而已;就如好诗原来是我们心中本有的诗,只是由某一位诗人吟了出来;好歌原来是我们心中本有的歌,只是由某一位歌手唱了出来。

经典千言万语,核心意思是使我们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所谓「不亦悦乎」、「乐以忘忧」、「乐莫大焉」……希望快乐,是一切生命的共同目标;但快乐有两种,一种是放纵私欲的快乐,其结果是快而后痛,有如抽鸦片;另一种是克服私欲的快乐,其结果是痛而后快,有如服良药。经典听读机:四零零零零零九六三一。经典是要我们获得服良药式的快乐,也就是良心的快乐。

良心是一切经典的源头。《论语》是从孔子的良心里流出来的,《老子》是从老子的良心里流出来的。我们也有良心,但我们的良心往往只有在看小说、看旁人、看电影的时侯才清醒,才分得清是非、善恶、美丑;看自己的时候胡涂了,是非颠倒、善恶混淆、美丑不分、干出无数错事、吞食无穷苦果;这种现象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怎样修养到「当局不迷」呢?这就必须自己把自己当成别人一样或电影一样来「旁观」,就是古人所谓的「内省」。内省正确,要用经典来印证;内省错误,要用经典来纠正;因为经典是内省功夫达到究竟成就的人的经验之谈,「欲知山前路,须问过来人」。

所以本人对经典充满了信心。一九九三年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给娄底师专政史系的学生讲《论语》;一九九五年政史系批准我采用《四书集注》作教材,一直使用到2002年;八年里我系有八届学生正正规规背诵了经典,人数约300多人。

我为什么采用休学专修的辨法呢?一是不满意现在的社会风气和学校风气;

二是不满意学校教材的肤浅、空洞乃至于虚伪;三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太长,挤得读经的时间寥寥无几;四是学校的课程太多,纷心太甚,孩子疲于奔命;五是孩子所读的经典无法和上学生活融成一体。经典听读机,轻松学习国学经典。做为一个父亲,眼睁睁看着弱小的女儿背着这么一大堆重大隐患而日延月拖,实在是一种无比的折磨,所以就在一片反对之声中豁出去了。

谁知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心情,此后一个又一个父亲或母亲挺身而出,亲教子女;其中也有人兼收亲戚朋友的子女而组成了一个又一个小班;他们是黄凌舢老师、许若萱老师、胡吉欣老师、周红艳老师、潇童老师、童心老师、唐春燕老师、梁启忠老师、罗虹老师、裴文群老师、杨芬老师、林可盈老师、李运良老师、郑鸿老师……加上做得早的李里老师等人,人数就更多了。由于人多,又出现了易子而教的现象。这些老师的孩子都或长或短有一个时期休学在家,主攻中文或英文经典。

第五篇:如何让孩子自觉学习

一位老师在家长会上的开场白

如何让孩子自觉学习

教育孩子的一种方法

逼着学不如自己学

强迫学习与自觉学习

鸡啄米与学习的关系

从未见过的开场白

与众不同的开场白

鸡啄米的启示

家长会开始了。

一位老师抓着一只鸡,走上讲台,又从口袋里掏了几把米放在地上,说:

“吃米,吃米······”可是,鸡怎么也不吃。此时,老师的话匣子打开了:“学习也是这样,我们不能逼着孩子学习。你逼着他学他反而不学。”老师把鸡放了

下来,接着说:“我们要像这样,让它自己吃。有些家长总是埋怨自己的孩子玩

心大,不爱学习,不知这些家长是否想过你的方法是否正确呢?”这时,我们看

到鸡开始啄米了,吃得津津有味。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7/232242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