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BP商业计划书里的五大陷阱(共五则范文)

BP商业计划书里的五大陷阱(共五则范文)



第一篇:BP商业计划书里的五大陷阱

BP商业计划书里的五大陷阱

随着国内风险投资项目的逐年增多,和各类机构在中国云集,无论是VC/PE,还是其他各种各样的机构投资人,在选择目标投资公司之时,一定会预先审查公司提供的商业计划书。不过,我看过的许许多多的商业计划书,感到我们境内的BP与西方国家的基本募资文件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境内从事投资的朋友,一定要特别注意隐藏在BP里的陷阱,不然的话,下场很惨。此处将常见的问题收集一下,供从事VC/PE的朋友们做个参考。

BP模式不可以只看商业计划书

在BP商业计划书里,一般第一步是审查创业团队,第二步在审查完商业计划书以后,第三步接下来往往是看财务报表(有的公司喜欢叫财务模板或者财务模型)是投资方最关注的部分之一。毕竟投资方第一敏感的问题就是‚我该投多少钱,我能有多少回报‛。在一般情况下,商业计划书里边的‚财务分析‛属于融资方需要保密的资料。然而,融资方越是把财务分析搞得神神秘秘,往往是在签订保密协议以后,才可以抖出来,到了最后投资方往往也是大呼上当。其中的猫腻是一些伪装很好的陷阱,这里主要包括:

团队审查必不可少

陷阱一:隐形债务

隐形债务问题,成为目前投资方比较头疼的一大陷阱。隐形债务防不胜防,现在融资方在财务上做假的手段真是越来越‘高明’,隐形债务现在令我们最为头疼。隐形债务情况比较复杂。比如,曾经有这样一家软件厂商,为扶持其在西部的几家区域总代理商,替代理商担保以便代理商从银行贷款。可是没过多久,有三家代理商跑了。该软件厂商也欠了一屁股的债。后来这家软件厂商在融资的时候,商业计划书上根本没有提到这件事,导致后来的投资方有很大一笔资金被用来返还旧债。另外,还有一个北京的公司兼并外地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融资方没有在商业计划书中说明这个情况,等到北京公司融资成功后,新股东自然也就背上了这样一个大锅。融资方一般不会在商业计划书里主动提及‚隐形债务‛问题,而且即使投资方做了很深入的调查,还是很难查出个水落石出。

财务背景调查要彻底仔细

陷阱二:团队集体私奔

一个成熟的商业计划,除有一个比较诱人的商业模式外,创业团队也成为投资方决定是否投资的一个重要参考。因此,一般的商业计划书,会对团队组成及核心人物大写特写,力图向投资方传递这样的信息:‚这个项目,只有我们这样的一个团队才能做得来。‛然而,殊不知,创业团队也是投资方的一个大陷阱。且不说有的创业者报给投资方的团队组合非常豪华,但可能这个公司就一两个人。成功融资后‚团队集体私奔‛现象更是令投资方发指。

有一位朋友是国外一家知名创业投资机构在中国的首席代表。2000年的春天,在IT业最火热的时候朋友负责在中国物色好项目。据朋友回忆,一切都很完美,包括商业模式、营销计划、投资效益分析等等,当然,还有当时为之兴奋不已的优秀团队。然而,正式投资之后,这个团队却莫名其妙的‚集体私奔‛,并卷走了首期500万人民币的投资。因为这次事件,朋友被辞了工作,并决定从此不再介入创投业。

遇到心态不好的团队,先从制度上考虑制约

陷阱三:真BP,‚假‛团队

同时在遇到很多的商业计划书里的团队时,往往是根据此商业计划仔细寻找和对照需求来安排职位的,从安排来看来无太大漏洞,有做技术的,有做运营的,财务和资本运作和做PR的都一应俱全,而且学识和经验也足够,组织架构很合理,流程非常顺畅,可以到了资本来到以后,投资机构会发现这个团队要不经历背景存在很大的虚假,要不只是为了融资而零时拼凑而成。资本到了该运营项目的时候,融资团队个人拿到必要的利益后,往往是人去楼空。这就要求在做3个或者4个TT的时候(各类背景调查的总称),要对每个人应仔细考量和调查。另外就是在考察团队,在利用团队做BP综述的时候,加以考证彼此的默契程度,也最好多利用业余时间考察团队;我知道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上海做投资的朋友,在投资一个项目前的最后一周,连续4天,去实地考察一个当地一个ERP软件的创业企业,结果团队里的创业伙伴,大部分根本就不在公司,或者说了一堆虚假的理由回避,朋友断定此团队有假,立刻终止融资谈判。

团队 团队 还是团队

陷阱四:专利保护不力

大凡融资成功的商业计划,除了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优秀的创业团队,还必须有独特的技术,特别是具有自主专利的技术。然而,很多商业计划书里边所描述的貌似具有自主专利的技术,却让投资者吃了大亏。

这其中包括三种情况:

第一种,‚竞业禁止‛的技术骨干冒险创业。在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研发部门,公司对技术骨干的控制特别严格,一般都会跟技术骨干签订‚竞业禁止合同‛。按照合同规定,该公司技术骨干辞职离开该公司后,两年内不得在同行业工作。

有很多创业团队里不乏这样的‚自由人‛。他们往往是原先公司某项技术的开发者。脱离原公司后,自己组织或参与新的团队利用原公司的技术进行融资。在冒着巨大的惩罚风险(按规定,原公司发现后可以对其进行起诉)的同时,也给还蒙在鼓里的投资者带来了一个天大的陷阱:一旦被原公司起诉,投资方自然也就白白赔了一大笔投资。

第二种,专利申请期间的冒险创业。有很多技术骨干辞了原公司,带着原公司正在申请专利的新技术加盟到新公司,并对技术进行包装、融资。由于该项专利正在申请中,就可以一时迷惑投资方而圈到钱。

第三种,类似包装、外形设计等技术含量比较低的项目,很多时候创业者没有及时进行专利保护。于是,很多同行巧妙地利用了该包装或设计,等到自己真正开始做市场推广的时候难度就极其大,这也无疑给投资方带来一定的损失。

融资方的这些手段都比较隐秘,一般投资机构和个人很难于在商业计划书乃至往后的谈判中察觉出来。

看财务模型,看淡专利的重要性

陷阱五:隐瞒市场风险

一般的商业计划书,还将对创业企业的市场前景以及竞争优势做详细介绍。为了增加投资者对该项目的市场信心,很多融资方夸大甚至虚构了市场预期,充分利用一些不确定性的市场因素,或者隐瞒一些真实的市场风险,来达到自己圈钱的目的。这些市场风险,就包括了国家政策风险。还有经常会有一些创业型企业,拿着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的红头文件、批示以及不算很成熟的商业计划书前来融资。这种企业一般都会宣称自己拥有广泛的政府资源,并得知中央马上就要扩大在哪些方面的投入,马上就要上哪个项目,并拿出一大堆证明文件,同时会号称认识那些高干,由此来证明自己的项目市场潜力巨大。一般的投资方对这样的项目就会比较谨慎,但是也有少数投资方难于挡住这种诱惑,被拉下马。

第二篇:购房五大典型陷阱

五大典型购房陷阱

对于购房人来说,优惠条件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时就有可能掉进开发商的陷阱。推推99房产小编为大家讲解购房中可能遇到的5个典型购房陷阱。

陷阱1:大定小定多少都收:购房者只要表现出一点点购房的意向,销售人员就会告诉你说这个户型就只有几套了,如果不交付定金可能就卖完了,要求客户马上交付定金。如果客户说没有带够定金,销售人员就会要求客户先交小定,然后要求客户次日交齐大定。如果购房者在约定的时间内未能前来,所付定金就不予退还。

陷阱2:随意虚构赠送面积:“33平方米的单身公寓”变身“55平方米的小复式”、“买一送一”、“两房变三房”„„赠送面积成为时下部分楼盘诱人上钩的重要营销手段。

陷阱3:无中生有引人入彀。案例:日前,某楼盘5位业主将开发商告上了法庭。原因是业主们发现当初卖房的时候建设的漂亮花园到了入住时竟然消失,地上停车场又被开发商擅自更改为绿地。

陷阱4:制造现场热销假象。调查:在销售现场,开发商总是在制造销售兴旺的气氛,经常会在售楼中心的房源公示栏上打出“售完”的字样,或者在销售业绩示意图上标识出大面积的已售单元,让购房者觉得已经没有多少套房屋。销售人员也会采取很多方法来制造热销气氛,让购房者产生紧张感,在没考虑清楚的情况下,一冲动,就签了合同,交了钱。

陷阱5:样板房被悄悄放大:一些开发商为了使空间看上去更加

通透、视觉舒适,往往使用高亮度照明,并打通一些墙体,做成开放型厨房或透明式卫生间,这对于实际居住来说都是不实用的。一些开发商为了让样板间看上去更宽敞,会将样板间做得比实际房间面积大一些。而购房者不可能看样板间时找开发商要建筑图纸,并拿尺自己丈量。因此,消费者要擦亮眼睛,以防被漂亮的样板间迷了眼。

北京推推99编辑,北京二手房-推推99

第三篇:体验欧洲游五大“陷阱”

体验欧洲游五大“陷阱”.txt36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体验欧洲游五大“陷阱”

莱茵河畔的青山古堡让人心旷神怡。如果旅途中少些陷阱,那么欧洲游应该成为所有出境游中的“王牌产品“。

随着欧盟与中国《旅游目的地国地位谅解备忘录》的正式签署,欧洲29个国家成为了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按双方约定,从今年9月1日起,欧洲旅游市场正式向中国开放。专家预测,一场规模浩大的“欧洲旅游热”即将到来。然而,本报记者近日利用休假期间自费赴欧洲11国做了一次“商务旅游”,发现整个旅途陷阱重重,欧洲旅游市场亟待规范。

徜徉莱茵河,观看两岸青山古堡间的秀美山色;泛舟威尼斯,品味旖旎岛城的水韵风情;漫步巴黎,眺望埃菲尔铁塔的巍峨宏伟,感受卢浮宫的富丽堂皇;驻足罗马,聆听圣彼得大教堂的悠悠钟声,怀想古斗兽场肃杀与苍凉„„应该说,欧罗巴的风景真的很迷人。可是,如果你是一位随团旅游的观光客,未必能因此轻松愉快起来。旅途中的种种陷阱会让你的心情同步履一样变得沉重。

价格陷阱旅行社宰客第一刀

据了解,拥有出境组团旅游权利的旅行社须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全国有资格开展赴欧洲组团游的共有528家旅行社。这次组织欧洲11国游的“北京××旅行社”就是其中的一家,可就是这样的经国家批准的旅行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这家旅行社报价有问题。”北京游客李女士告诉记者,“我们一行四人每人交钱是1.8万多元。我问了一下同团的游客,他们有的交1.6万元,有的是1.4万多元,最低的是1.38万元。同一旅行社组织的同一旅行团,价格为什么不统一?”

“我们一行三人参加了这次旅行,每人交费2.88万元,可能是全团价格最高的。”说起价格,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游客房士军先生最为气愤。他告诉记者,这次旅行全团44个人,赴欧洲乘的是同一班机,游览时坐的是同一辆汽车,看的是同样的景点,吃饭住宿也都完全一样,为什么收费价格相差这么大?房先生说:“这家旅行社在收费上真的是太黑了。”

在欧洲旅游是要给导游和司机小费的。据此次旅行的“宋导”介绍,这次旅程每位游客需向导游和司机每天支付5欧元(欧元与人民币比价为1:10.1,即相当于人民币50多元)的小费,全程按15天计算每人总计支付75欧元。对此,来自陕西西安的游客刘树韬先生提出质疑。他说,从8月8日下午在北京启程,到8月20日从荷兰阿姆斯特丹登机21日回到北京,全都算上只有14天,协议书上签订的也是14天;而且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都是在飞机上度过的,根本用不着导游和汽车司机,真正需要导游和司机有效旅行只有12天,他们为什么要按15天收取小费?仅此一项每位游客就被明着多收了150多元人民币。

景区陷阱该看不让看,想看多掏钱

“上车歪头睡觉,下车找厕撒尿,到了景区就拍照,回来啥都不知道。”这是一首形容外出旅游的打油诗,意在讽喻观光旅游走马观花之状。可在这次赴欧洲11国游中,许多游客反映,连起码的“走马观花”都没有做到,因为许多该“观”的“花”没有安排进来。

在这次旅游中,许多主要景区——比如威尼斯水城、塞纳河、莱茵河等,都被安排成了自费旅游项目,每人收费25欧元。另外,自费项目还有上瑞士铁力士雪山,每人收费70欧元,因无人捧场,导游不得不取消行程。在巴黎看“红磨坊”每人要交135欧元,而据了解,“红磨坊”门票只有80欧元。

最令游客遗憾的是,连许多必看的精华景点——比如法国的凡尔赛宫、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也都被划为自费项目,不仅要让游客再掏腰包,而且价格陷阱巨大。据了解,比萨斜塔景区(不上塔)是不收门票的,导游却向每位游客收费25欧元(不上塔);凡尔赛宫的门票仅为5.3欧元,导游向每位游客收费45欧元。

“自费项目太多,收费价格太高,而且开支不明,是欧洲游中的一个大陷阱。”北京游客李先生说,“除此之外,我认为总计12天的有效观光时间安排11个国家的旅程也很不科学。每天一大早出发,晚上九、十点钟才到宾馆,平均每天有七八个小时坐在车上赶路,到景点观光时间仅有几十分钟,实在是疲于奔命。”他认为,象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等几个需要跑八九个小时、只观光几十分钟的小国,完全可以取消。而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几个旅游大国可以适当多安排一些游览时间。

购物陷阱导游坑你没商量

指定购物,是这次欧洲之旅所有游客感触最深的一大陷阱。十多天的旅行,导游总共安排了十多次购物。细心的游客很快发现,从其指定商店所购商品几乎都要比市场上同样的商品价格高。

陕西游客刘树韬先生说:“早就听说导游为拿加扣会带着游客到指定地点购物,早就知道这样的购物是个陷阱,可是这一回我们还是上当了。为什么?因为导游,特别是我们这位全程陪同的宋导实在太会说话,引诱你的手段实在太高了。在奔赴景点的旅行车上,他常常对景区的介绍仅寥寥数语,而对当地特产的介绍却滔滔不绝。什么德国钢皂、意大利皮货、法国香水、比利时巧克力以及瑞士的手表、军刀等等,他不厌其烦地讲个不停。”

后来,当多数游客发现指定购物的价格陷阱并表示不满时,精明的宋导变换了手法:带领大家“参观”荷兰木鞋加工厂,“参观”钻石加工厂,“品尝”风车村的奶酪„„其实还是引导大家掏钱购物。不少人会想,在地处偏远城郊的加工厂里购物,应该比其他地方便宜吧,其实不然。来自上海的两位大学生游客发现,在木鞋加工厂购买的木器比在市场上的同样的东西还要贵,比如同样的一支木花,在木器厂里的价格是1.5欧元,而在风车村一家商店的标价却只有1.3欧元。

最让游客气愤的是,导游为了安排购物甚至不惜牺牲游客景区观光的时间。比如在巴黎安排的三个夜晚两个白天的观光中,购物就占了两个下午差不多是一个白天。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卢浮宫和凡尔塞宫仅分别安排了1小时50分钟的参观时间,根本来不及浏览全貌,而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干脆就没有安排进来。在德国法兰克福的罗马广场、保尔教堂和美茵河畔三个著名景点,导游只安排了10分钟,并再三强调时间紧,要大家守时。可随后在所指定商店购物时却安排了1小时40分钟时间。

北京游客韩美玉小姐说:“作为女人,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反对安排适当的购物时间,可是这种缩短观光时间让人购物的作法让人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指定商店购物的价格又明显高于市场价。我认为,这是一种不道德的欺骗行为。”

食宿陷阱让你吃不好睡不着

谈起旅游度假,无外乎四个字:吃、住、行、玩。如果说“玩”是中心,那么“吃、住、行”则是前提。很难想象,一次吃不好、睡不香、行不方便的旅游会是一次玩得愉快的旅游。

这次欧洲游在饭店选择上,除最后荷兰阿姆斯特丹一站以外,几乎全部安排在市区小型中餐馆。平均一桌11个人,一直是5菜一汤。开始的时候,有不少游客向导游反映,菜量太小,不够吃,在另外一边进餐的宋导却让大家直接向餐馆服务员反映。记者注意到,一位来自内蒙古教育部门的女游客终于鼓起勇气向服务员提出加点汤的要求,得到的回答却是:“对不起,没有汤了。”没有办法,许多人只好留着肚子,在汽车行至高速公路服务区时,再纷纷跑到附近的超市买食品“补充能量”。

说到住,人们更是满腹怨言。这次旅行的住宿,除巴黎以外,其余多选择在离市中心数十公里以外的酒店。北京游客徐红女士说:“这次我是和同事一起来欧洲观光的,原计划所到一地逛逛都市夜景一定很美,可这样的住宿安排使我们很失望。比如,在阿姆斯特丹观光,我们不想跟导游去看‘花街’,而想自己出来逛街,可是酒店安排在50分钟车程以外的一个叫胡崔克的城镇,路太远了,要逛阿姆斯特丹根本不可能。”

酒店不只是位置偏僻,而且有的环境还很“让人遗憾”。比如,在德国法兰克福和瑞士琉森观光时,所住酒店分别座落在机场附近和铁道旁边,每隔几分钟便有飞机起降,每过几十分钟就有列车串行,巨大的轰鸣声让人难以入睡。来自北京的游客——中国农业大学的彭远生夫妇都已年过花甲,本来睡觉就轻,在轰鸣声中两宿几乎整夜未眠。他们痛苦地说:“我们退休了,清闲了,本打算通过旅游度假出来转转看看,换取个心情舒畅。可这哪里是旅游呀,怎么能舒畅呢,简直是自找罪受!”

服务陷阱“行李丢了,我有什么办法”

这次欧洲游还有一个令人尴尬的“插曲”:有9位游客的行李丢了。需要说明的是,这应该是航空公司的责任,但旅行社导游的对此事的处理态度却让人极其失望。

旅行团在北京出发时乘坐的是我国南方航空公司飞往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航班。当时旅客登机后飞机迟迟没有起飞,据说是在把已经装上飞机的部分旅客的行李往下卸。因此便出现了包括导游及记者本人在内的9位旅客到达荷兰后找不到行李的一幕。导游打电话到北京查询,原来航空公司为了装一批货物,竟然卸下旅客的行李。

在随后几天时间里,9位倒霉的游客只能一直穿一身满是汗味的衣裳“轻装”旅行。年轻人倒也没什么大事,几位年迈的老人可就苦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彭远生夫妇告诉记者,他们俩都患有高血压等老年病,这次旅行带的药全放在旅行箱里,他们为自己的身体提心吊胆。

几位丢失行李的游客就此找导游征询情况。宋导说:“你们行李丢了,我的也丢了呀。这是航空公司的责任,我有什么办法呢?”记者认为,办法应该有,那就是导游应该加强和机场方面的联系,或者请旅行社出面与航空公司交涉,以尽快找回行李,并代表游客向航空公司索赔。没想到这位据称毕业于台湾省某著名学府、已做了20多年国际导游工作的宋导竟如此回答:“我正在电话联系呀,电话费很高的,没有人给我报销的;我们旅行社与南方航空公司是关系单位,不可能出面索赔,你们回国后自己索赔好了。”

虽然国际长途电话费确实不低,可在众人压力之下,身为“全陪”服务的宋导还是不得不加强了联系,更何况他本人也是行李丢失事件的受害者呢。在旅程的第三天,即旅客行进到法兰克福的时候,第一批5件行李终于辗转运达;第四天上午,第二批4件行李也运送过来。据了解,这些行李被先是被转送到俄罗斯,后再转运到德国的。记者在检查自己的行李箱时发现,底部的拉运轮处已被损坏;打开箱子,里面的丝绸睡衣也不翼而飞了。

在旅程结束时,记者按照宋导的“指示”,途经北京首都机场时向行李问询处工作人员就此说明情况,工作人员代表南航公司“现场办公”,支付赔偿金总计150元。说真的,钱虽不多,但想起整个欧洲之旅中的种种陷阱以及导游的脸色和话语,心里还是浮现出一丝阿Q式的自我安慰。(记者 李新民)

经济参考报

第四篇:体重管理计划BP

体重管理计划BP

第一页:健康行2.0体制管理计划感觉好,生活才会好,肥胖感觉好吗?回答:不好。

请问:那些不好?(比如说„)

第二页:请问,你以前听说过体重管理的概念吗?就象我们的财务需要管理,孩子需要管理。

体重呢,同样需要管理是吧?你认同这个观念吗?体重管理有二个概念,第一是意

识上的(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第二是方法上的,你认为你是属于„

第三四页:认清事实„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肥胖定义为“肥胖症”,无论我们有无意识,肥

胖已确疹为慢性病,超重和肥胖的原因;暴饮暴食,缺乏运动,遗传因素,疾病困

扰,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你认为你与什么有关系?

第五页:如果你要减重,首选原因是„

第六七页:世界卫生组织(WHO)把体质指数(BMI)作为衡量体重的标准,结合肥胖率

第八页:您采用过以下方式减重吗?有效吗?为什么?假如您要减重您理想的减重方法是怎

样的?

第九页:我们的最大特色5点

第10、11页:这套方案已超过30年的历史,美国的医院已采用了10年,是一套促进健康、控制体重的简单方法,强调以天然食物搭配,更关键的是什么肉、什么菜、什么

水果都可吃,大量的成功案例,学习一次,终生受益,全家受益

第12页:与传统减重方法比较,„重点在于改变模式

第13页:烧脂是减重的最终目的第14页:完全的检测系统,验尿,测体重,计步器,每周几围尺度变化。

第15页:体重管理计划分三个阶段,准备期,纤体期(可长可短),新陈代谢期

第16页:三餐一定要餐,加蛋白质小吃三餐或以上,1万步,3节15分钟缓和运动,2500ml

水,每天验尿,测体重。重点:做个好学生。

讲解案例时,强调脂肪率,BMI指数,四降,三减,二改变,一学会。我们提供体重管理套装,营养补充食品,以及全程体重管理教练专业辅导。

第五篇:商业计划书的暗藏陷阱

·陷阱一:隐形债务:

在商业计划书里,财务报表是投资方最关注的部分之一。一般情况下,商业计划书里边的“财务分析”属于融资方需要保密的资料。然而,融资方越是把财务分析搞得神神秘秘的,投资方越是大呼上当。其中,隐形债务问题,成为目前投资方比较头疼的一大陷阱。

·陷阱二:团队集体私奔:

一个成熟的商业计划,除了有一个比较诱人的商业模式外,创业团队也成为投资方决定是否投资的一个重要参考。然而,殊不知,创业团队也是投资方的一个大陷阱。且不说有的创业者报给投资方的团队组合非常豪华,但可能这个公司就一两个人。成功融资后“团队集体私奔”现象更是令投资方发指。

·陷阱三:专利保护不力:

大凡融资成功的商业计划,除了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优秀的创业团队,还必须有独特的技术,特别是具有自主专利的技术。然而,很多商业计划书里边所描述的貌似具有自主专利的技术,却让投资者吃了大亏。

·陷阱四:隐瞒市场风险:

一般的商业计划书,还将对创业企业的市场前景以及竞争优势做详细介绍。为了增加投资者对该项目的市场信心,很多融资方夸大甚至虚构了市场预期,充分利用一些不确定性的市场因素,或者隐瞒一些真实的市场风险,来达到自己圈钱的目的。这些市场风险,就包括了政策风险。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