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景观设计中的景观铺装
景观设计中的景观铺装
前言
园林铺装是指用各种材料进行的地面铺砌装饰,其中包括园路、广场、活动场地、建筑地坪等。园林铺装,不仅具有组织交通和引导游览的功能,还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息、活动场地,同时还直接创造优美的地面景观,给人美的享受,增强了园林艺术效果。园路在园林铺装中的重要作用。园林中道路的交通功能从属于游览的要求,虽然也利于人流疏导,但并不是以取得捷径为准则的。园路与景石、植物、湖岸、建筑相搭配,受环境气氛的感染,“出人意外、入人意中”。现代化的城市中,笔直宽阔的道路上车水马龙,与林立的高楼大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人产生紧张的压抑感,而看似随意的园林小道反而使人有贴近自然的感觉,让人们从烦燥、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因此,园路的设计宜充满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基于这样的要求,园路的铺装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当然,铺装作为园林的一个要素,它的表现形式必然要受到总体设计的影响,需要与总体设计风格一致。
园林铺装设计的功能性和艺术性同样重要。在现代园林景观的创作过程中,铺装设计往往被摆在无足轻重的地位,铺装设计大多只注重功能性,而忽略了艺术性,影响了整体景观效果。此外施工工艺的粗糙、对施工细节的大意处理、养护管理的不到位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广州科学城在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方面都较有前瞻性,展现了现代化城市的园林风格,在园林景观铺装设计方面表现手法丰富、大气、时代气息强、功能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确实有其成功之处和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文通过对其归纳、分析、探讨以期对园林景观铺装设计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1.园林铺装的表现要素
1.1铺装的尺度
铺装图案的不同尺度能取得不一样的空间效果。铺装图案大小对外部空间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形体较大、较开展则会使空间产生一种宽敞的尺度感,而较小、紧缩的形状,则使空间具有压缩感和私密感。通过不同尺寸的图案以及合理采用与周围不同色彩、质感的材料,能影响空间的比例关系,可构造出与环境相协调的布局。通常大尺寸的花岗岩、抛光砖等材料适宜大空间,而中、小尺寸的地砖和小尺寸的马赛克,更适用于一些中小型空间。就形式意义而言,尺寸的大与小在美感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并非越大越好。有时小尺寸材料铺装形成的肌理效果或拼缝图案往往能产生出较好的形式趣味,或者利用小尺寸的铺装材料组合而成大的图案,也可以与大空间取得比例上的协调。
1.2铺装的色彩
铺装的色彩要与周围环境的色调相协调,它也是心灵的表现,能把设计者的情感强烈地贯入人们的心灵。铺装的色彩在园林中一般是衬托景点的背景,除特殊的情况外,少数情况
会成为主景,所以要与周围环境的色调相协调。假如色彩过于鲜亮,可能喧宾夺主,甚至造成园林景观的杂乱无章法。色彩的选择还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感受。色彩具有鲜明的个性,暖色调热烈,冷色调优雅,明色调轻快,暗色调宁静。色彩的应用应追求统一中求变化,即铺装的色彩要与整个园林景观相协调,同时园林艺术的基本原理,用视觉上的冷暖节奏变化以及轻重缓急节奏的变化,打破色彩千篇一律的沉闷感,最重要的是做到稳重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具体应用中,例如在活动区尤其是儿童游戏场,可使用色彩鲜艳的铺装,造成活泼、明快的气氛;在安静休息区域,可采用色彩柔和素淡的铺装,营造安宁、平静的气氛;在纪念场地等肃穆的场所,宜配合使用沉稳的色调,营造庄重的气氛。在广州科学城各大公园和街头小景的具体环境中,有不少成功的铺装色彩与园林环境很好协调的例子。例如棕红色的铺装旁边搭配以南天竹,在色彩的处理上非常巧妙,由于南天竹变色的叶子和铺装有着很相似的色彩,这样的色彩处理非常巧妙,显得十分融洽,让人很舒适;再如绿色草坪中间镶嵌浅色素雅的石板路,宾主分明,色彩协调融洽。
1.3铺装的质感
铺装质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材料的质地给人们传输各种感受。在进行铺装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空间的大小。大空间要做的粗犷些,应该选用质地粗大、厚实,线条较为明显的材料,因为粗糙往往使人感到稳重、沉重、开朗;另外,在烈日下面,粗糙的铺装可以较好的吸收光线,不显得耀眼。小空间则应该采用较细小、圆滑、精细的材料,细致感给人轻巧、精致、柔和的感觉。因此,大面积的铺装宜选用粗质感的铺装材料,细微处、重点之处宜选用细质感的材料。在广州这样一个上千万人口的大都市里,公园是人们放松心情的理想园地,经过了一天的繁忙之后,人们开始向往自然朴实的生活。麻面石料和灰色仿花岗岩铺面的园林小径,追求的是一种粗犷、稳定的感觉,而卵石的小道则让人感到舒畅、亲切。不同的素材创造了不同的美的效应。不同质地的材料在同一景观中出现,必须注意其调和性,恰当地运用相似及对比原理,组成统一和谐的园林铺装景观。
广州科学城各大公园园林铺装的一大特色就是变化多样,与周围不同功能的科技建筑群、形态各异的山体环境较好地融合,这要归功于园林设计者对铺装材料的正确选择和成功的运用。举个小例,在一片茂盛的植物组团中,一条蜿蜒的灰色防花岗岩小道向前延伸,并在期间点缀黄色,周边配以八角金盘和蕨类植物,石的坚硬和花草的柔软形成对比。运用石材的自然素质的质感,突出了设计中的自然式布局的意图,让人感到亲切而舒畅。
1.4铺装的图案纹样
园林铺装可以其多种多样的纹样形式来衬托和美化环境,增加园林的景致。纹样起着装饰路面的作用,而纹样有因环境和场所的不同而具有多种变化。不同的纹样给人们的心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一些采用砖铺设成为直线或者平行线的路面具有增强地面设计效果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与视线垂直的直线有增强可以增强空间的方向感,在园林中可以起到组织路线引导游人的作用。广州科学城绿轴景观环道上的铺装大多是采用的这样一种形式,所用的白色的卵石组成的线条在特定的园林环境中显得格外突出,较好地体现了功能性和美观性的和谐统一。另外,一些规则的形式会产生静态感,暗示着一个静止空间的出现,如正方形、矩形铺装。三角形和其他一些不规则图案的组合则具有较强的动感。园林中比较常用的还有
一种效仿自然的不规则铺装,如乱石纹、冰裂纹等,可以使人联想到乡间、荒野,更具有朴素自然的感觉。
现代的铺装材料中运用大理石、花岗岩的数量很多,但这些石材时常给人感觉冰冷而生硬,且显得不很自然。广州科学城香雪公园的园林小径中,采用不同大小卵石的相互搭配,做出一定的纹样形式,并且在色彩上极具变化,这样处理不仅防滑、自然,而且能够增强亲切感。
2.园林铺装的功能
功能性是园林景观设计一个十分重要的指导原则,尤其是公园这样的公共场所更要注重人的存在,做到时时处处以人为本。一个成功的园林设计往往是以满足功能性为主导,做到了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2.1空间的分割和变化
园林铺装通过材料或样式的变化形成空间界线,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不同暗示,达到空间分隔及功能变化的效果。两个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往往采用不同的铺装材料,或者即使使用同一种材料,也采用不同的铺装样式,广州科学城蓝轴、绿轴景观中随处可见这园林铺装使空间分割的成功例子。
2.2视线的引导和强化
园林铺装利用其视觉效果,引导游人的视线。在园林设计中,经常采用直线形的线条铺装引导游人前进;在需要游人驻足停留的场所,则采用无方向性或稳定性的铺装;当需要游人关注某一重要的景点之时,则采用聚向景点方向的走向的铺装。另外,通过铺装线条的变化,可以强化空间感,比如用平行于视平线的线条强调铺装面的深度,用垂直于视平线的铺装线条强调宽度,合理利用这一功能可以在视觉上调整空间大小,起到使小空间变大,窄路变宽等效果。
2.3意境与主题的体现
良好的景观铺装对空间往往能起到烘托、补充或诠释主题的增彩作用,利用铺装图案强化意境,这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手法之一。这类铺装使用文字、图形、特殊符号等来传达空间主题,加深意境,在一些纪念性、知识性和导向性空间比较常见。
3.园林铺装的人性化
色彩、形状、创意及质感等成了园林铺装的关键点,而如何带动人的情绪、体现人性化、使人迅速融入到园林景观也是园林铺装的关键点。人们总在期待人性化舒适度不断提高,期待着充满个性、亲切而令人愉快的道路空间。由绿篱、街道树和人行道铺装等道路空间构成要素营造出来的情趣。那种“令人不禁想上去走一走的人行道”,不但丰富了我们所居住城市的表情,也立体地表现了生话、文化和历史。作为道路空间构成要素之基础的路面铺装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值得探讨。以人为本的人行道空间,是在结合考虑功能方面的体感性、弹性及对不同气候的适应性等特点的同时兼顾材料的质感、色彩等美感特性以及与环境协调
等因素情况下营造出来的。为行人使用的道路和广场的铺装与汽车道路的铺装有很大的不同,不能仅仅以它的机能和耐用性来决定。因为它还包含了诸如安乐、平静、情趣等带动行人走路情绪的各种因素。
3.1人性化的铺装形态
园林铺装中的人性化可以表现在铺装形态赋予人的不同感受上。在平面的构成要素中有点、线(直线、折线、曲线)和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椭圆和不规则图形)之分。铺装若能给步行赋与节奏感那将是大受欢迎的。广场上的线形不但能给人以安定感,同一波形曲线的反复使用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指向作用,会给人安静而有条理的感觉,最单纯的节奏就是不断重复。折线显示动态美,沿着道路轴线弯曲线会让你感觉到一种缓慢的节奏,比如沿道路轴线等间隔重复出现的线、四边形及其他图案。在广场上横向或纵向反复出现相同形状的图案、花纹时也会产生节奏感和条理感。与轴线有45度俯角的方格和对称会带给你有条不紊、整齐、动态的感觉。
3.2人性化的铺装尺度
园林铺装的人性化设计上需考虑整体园林景观的意境和主题。在明确需要给游人带来什么样的情感和美景的指导下,合理地布置不同质感的铺装材料的尺度搭配。例如小尺寸稠密铺装会给人机理细腻的质感。当然,在考虑尺度搭配的时候也要一并考虑不同的铺装材料本身常规性的尺度问题。园林铺装的人性化,就是要让游人用眼睛边走边看脚下的铺装,用心边走边感受脚下铺装内在的意境,园林的含韵尽在其中,达到人、景融合的效果。在设计和施工中值得注意的是,当所绘图形尺度与人眼观察尺度不吻合时,影响视觉进而打乱步行节奏等问题就会产生,所以就会有从设计图上看十分合适而施工后却显鳖脚的铺装出现。所以在铺装设计时要求设计者有一定施工实践经验基础,再有一颗处处以人为本、关爱他人的心融入设计,这样的设计作品更能充分体现设计的人性化。
4.园林铺装的生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型园林成为园林发展的方向,园林铺装的生态性问题也逐渐受到设计师的重视。传统的铺装材料已经逐渐被多种多样的现代材料所取代。广州科学城香雪公园的园林铺装设计上,就有多处采用更加与自然结合的铺装形式。例如木栈道、草绳钩边,以及其他木质铺装等,停车场的生态型植草砖铺装等等都渗透着铺装的生态性和与人的亲和性。采取生态型较好的铺装还能很好的调节地面温度,有效地缓解“热岛效应”。
5.园林铺装设计存在的不足
尽管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周全的考虑了各个方面的因素,但是由于园林是一个动态的环境,人的活动或多或少会对它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当前我国的园林行业发展相对滞后,难免会出现设计与施工相脱节的现象,并且管理与养护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了设计作品不是那么尽如人意,经不起时间和空间的考验。
以广州科学城的园林铺装为例,园林铺装设计中较常出现的问题有以下方面:一,材料的选择未充分考虑其耐久性,多处出现了木质材料腐蚀或发生虫蛀的现象;二,部分地点的铺装缺乏过渡,没有很好的衔接;三,硬质铺装过多,会对周围地区的温度和湿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高温的季节。
结语
园林景观铺装的设计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进行园林景观铺装设计时,应注意遵循一些原则,既富于艺术性,又满足生态要求,同时更加人性化,给人以美好的感受,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园林景观铺装,是在园林环境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装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于地面形成的地表形式。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园林铺装主要通过对园路、空地、广场等进行不同形式的印象组合,贯穿游人游览过程的始终,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铺装的园林道路,在园林环境中不仅具有分割空间和组织路线的作用,而且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和活动场所,同时还直接创造优美的地面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增强了园林艺术的效果。
美在于和谐,园林景观铺装规划建设中的优美、空间的充裕应得到更多关注,特别是对那些能够代表一个城市的风貌的主要街道和历史古街的规划建设,在强调其个性、亲切、愉悦的环境特征的同时,注意景观铺装方面的上述几项关键点,使之成为城市的象征并具人性化,提升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空间的品质。
第二篇:装饰性铺装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一、园林景观铺装的装饰性设计方法
1、古典园林的道路景观铺装
在进行古典风格的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在道路铺装景观设计中选择原生态的景观,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的基本原则,为景观设计塑造良好的环境和生态循环,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尽量保持水土质量,提升系统的新陈代谢能力。此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必须将古典因素和园林的主题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实现现代美与古典美的融合,做到和而不同。
2、城市公园的道路景观铺装
城市公园铺装设计工作必须具备独特的风格,在设计中要展现出现代特色。公园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们会在闲暇的时间在公园放松身心,尤其是老年人经常去的地方,因此在保留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公园设计还应该统一协调规划,将空间功能版块相结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并且将环境特点充分考虑在内,根据公园的实际特征选择最合适的设计类型对公园道路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体现出园林景观的特色和空间感,塑造出具备层次感的视觉效果以实现景观设计的整体层次美感,与此同时采取原装的辅助材料进行组合,营造出不同变化的组合方式突出园林设计的空间感和丰富性。
二、结语
园林铺装设计通过上述铺设类型的有效结合实现园林景观效果,引导游客进行相关活动,为了提升设计的效果一般采用的是非线性的设计效果。为了突出铺装的视觉效果可以将混乱的设计和不同类型的铺设效果相互融合,增强园林景观的空间效果。园林铺设的空间设计必须与视觉效果相统一,这样才能够烘托出好的设计效果和意境。良好的设计本身能够将园林主题展现的淋漓尽致,也是表现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方式,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文字、符号和其他类型元素的设置能够将园林文化充分展现,更好的体现出园林景观的意境。综上所述,铺装设计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因素和组成部分,在进行设计方案选择的过程中必须将色彩、质感和边界等不同的因素考虑在内,对刻遵循个性化、生态化、地域风格突显化设计原则选择经济、实用、环保型的铺装材料使其迎合设计风格将道路铺设与园林环境有效融合成一个整体在确保建设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突显其美观性使游客感受到园林之美。
第三篇:景观园林道路铺装施工方案
园路铺装施工方案
1、施工顺序及工艺:
场地找平夯实→碎石垫层→砼垫层→弹线、分格、定位→铺结合层砂浆→铺块料→压平、拨缝→扫缝→养护。
2、施工方法
(1)熟悉图纸:以施工图和加工单位为依据,熟悉了解各部位尺寸和做法,弄清洞口、边角等部位之间关系。
(2)试拼:在正式铺设前,对块料板块应按图案、颜色、纹理试拼。试拼后按两个方向编号排列,然后按编号放整齐。
(3)弹线:在主要部位弹出互相垂直的控制十字线,用以检查和控制块料板块的位置,十字线可以弹在混凝土垫层上,并引至路边。
(4)试排: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铺两条干砂,其宽度大于板块,厚度不小于3cm。根据图纸要求把块料板块排好,以便检查板块之间的缝隙,核对板块间的相对位置。
(5)基层处理:在铺砌块料之前将混凝土垫层清扫干净,然后洒水湿润,扫一遍素水泥浆。
(6)铺砂浆:根据水平线,定出地面找平层厚度,拉十字线,铺找平层水泥砂浆,找平层一般采用1:3的干硬性水泥砂浆,干硬程度以手捏成团不松散为宜。砂浆从里往门口处摊铺,铺好后刮大杠、拍实,用抹子找平,其厚度适当高出根据水平线定的找平层厚度。
(7)铺块料:铺前将板块预先浸湿阴干后备用,在铺好的干硬性水泥砂浆上先试铺合适后,翻开石板,在水泥砂浆上浇一层水灰比0.5的素水泥浆,然后正式镶铺。
(8)安放时四角同时往下落,用橡皮锤或木锤轻击木垫板(不得用木锤直接敲击块料板),根据水平线用水平尺找平,铺完第一块向两侧和后退方向顺序镶铺,如发现空隙应将石板掀起用砂浆补实再行安装。
(9)块料板块之间,接缝要严,不留缝隙。
第四篇:浅谈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铺装设计
浅谈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铺装设计
摘要:从古至今住所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居住区又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低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设计逐渐受到重视,而铺装作为居住区景观构成的一个元素,对居住区整体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从现代城市居住区铺装的要素、功能提升、设计要点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居住区 铺装 景观 设计 城市
居住区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的有机体,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合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聚居地。它为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空间和各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是现代城市构成的重要有机体。
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住宅及居住区的建设发展带来了契机,使之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在此之前,居住区的环境处理比较简单,除了基本的道路系统,余下的空地只做简单的绿化而已。到了9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房地产事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城市居住区的建设和规划设计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环境设计逐步得到重视,居住区开始有了活动的小广场、草坪绿地、喷泉水景。这种变化反映了居住区设计从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过渡到关注居住环境这一层面。对地产开发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开发商对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以满足人们对现代居住区环境及品质的提升。
这一时期居住区的建设特点是:
1.现代城市居住区规划突破以往住宅布局模式,不再是原来单一的行列式布局,而是向多样化发展的格局,呈现出风格多样、空间舒适、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
2.现代城市居住区结构组织向多元化发展,不再拘泥于组团分级的模式,更注重以人为本,讲求人的活动规律和空间环境的塑造,空间布局更加满足人的需求。
3.现代城市居住区的整体设计风格更为多样化,积极借鉴国外居住区优秀设计精华,无论是在建筑造型上还是在园林景观上,都展示出了现代城市居住区其风格的多样性。在现代城市居住区建设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居住区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硬质铺装,也受到了设计师的关注。在居住区中,生活品质的提升有赖于环境质量的提高,铺装则是环境景观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居住区铺装景观又是居住区建筑风格的室外延伸,作为居住区景观环境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它不仅起到疏散居住交通组织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铺装景观设计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直接影响着居住区空间景观效果,成为整个居住区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运用不同的铺装材料、不同的铺装色彩、不同的铺装纹样,创造出一些富有动感的、寓意的精致设计,来美化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提升现代城市居住区品质。因此在当今居住区景观行业大发展的形势下,作为居住区景观空间营造的元素之一的铺装景观,也受到了设计师们的关注。
近几年,现代城市居住区的铺装同一前相比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居住区铺装在功能有所增加,它不再是简单地体现于居住区的道路交通上,而且还是居民们活动的载体,满足人们运动、交往、游憩需求;铺装形式也不再是单一的方砖铺地,现代城市居住区铺装无论是色彩还是材质都丰富了许多,增强了居住区的景观效果。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铺装的要素分析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铺装不仅要求具有实用性和形式美的实用性上,还要求要满足一定的使用功能和人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居住区地面铺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主要是通过色彩、质感、纹样、尺度、边界,五个要素的组合产生变化的,实现铺装景观的各项功能,更好的体现出居住区景观铺装给居民们带来的精神的和物质的享受,满足人们对居住区环境更高层次的要求。
1.1 色彩 铺装的色彩在园林中一般来说是衬托景点的背景,除特殊的情况外,其少数情况会成为主景,所以要与周围环境的色调相协调。居住区地面铺装作为整个空间一个底 面,色彩常常以中性色为基本的色调,用少量偏暖或偏冷的色彩做装饰性纹样,做到稳而不闷的效果,有鲜明的对比但又俗气。如果地面铺装过于鲜艳或对比很强,就会造成地面铺装成为居住区的主景,建筑就处于次要地位,整个居住区景观杂乱无章。在铺装景观的色彩设计中,色彩具有鲜明的个性,暖色调铺装能够营造喧闹热烈兴奋的气氛,比如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可以用色彩鲜艳或者活泼可爱的图形铺装,明朗的色调使儿童们轻松愉快,也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灰暗的色调则使人沉稳、宁静。比如居住区休息场所适合色彩素雅的铺装,灰暗的色调适宜于肃穆的场所,但是它很容易造成沉闷的气氛,寒冷的地区铺装可以多采用暖色调,给人以温暖感。炎热的地区铺装应多采用冷色调,给人以清爽的感觉。运动场地的铺装适用纯度低的色调.给人以舒适、柔软、安全的感觉等等。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使之也会产牛不同的 色彩效果。根据地理学的观点,地域和色彩也有一定联系的,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色彩表现,所以我们在景观铺装设计中可以选用具有地域特性的色彩表现出有地方特色的景观。总之,在铺装景设计中,必须深入了解色彩特性,视觉规律以及对人的心理作用。色彩的运用,根据铺装的居住区建筑环境、性质、地域特色等等进行整体设计。才能设计山环境宜人的居住区铺装景观作品。
1.2 质感 质感是由于感触到素材的结构而有的材质感。由于材料质地的不同而给人提供不同感觉,它是景观铺装中另一个重要的要素。在进行铺装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空间的大小,太空间要做的粗犷些,应该选用质地粗大、厚实,线条较为明显的材 料,因为粗糙往往使人感到稳重、沉重、开朗;另外,在烈日下面,粗糙的铺装可以较好的吸收光线,不显得耀眼。而在小空间则应该采用较细小、圆滑、精细的材料,细致感给人轻巧、精致、柔和的感觉。因此,大面积的铺装宜选用粗质感的铺地材料,细微处、重点之处宜选用细质感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感,不同质感的铺装材料,会给人们留下不同的感觉,硬实的材料给人感觉很有熏量,而表面质感较软的材料给人触觉轻飘的感觉。因此在居住区景观铺装设计中,一般休闲的道路铺装可采用质地粗糙的材料.比如一些天然的石材等,亲切宜人。居住区中运动的场地可选用质地柔软的材料,比如可以采用草坪、注胶的材料,这样在运动场上出现意外,也不会摔的太严重,会给人舒适安全的感觉。休闲区域可选用自然质感的材料,比如卵石、天然石材、木铺装等,以体现整体环境和谐统一。同一种材料也可加工成不同的质感,利用它们不同肌理的铺装效果,这样既有整体感又富有变化。居住区铺装的质感是实现铺装景观功能小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在铺装景观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方面。比如:自然面的石板表现出原始的粗犷、豪放、朴实、堂皇的 质感,但同时也会有草率、野蛮的感觉,而光面的地砖透射出的是华丽、精致、富丽 堂皇的质感,但同时也会有冷漠、孤傲的感觉。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可以利用不同质感的材料铺装,甚至足自然生长的材料和人工后期加工的材料相搭配,这样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材料,形成对比的效果,创作出 “虽由人做,宛如天然”的艺术氛围。
1.3 纹样 居住区铺装的纹样要体现出一定的设计原则,符合人的审美需求,可利用对 比、统一、动感、韵律等,有意识的体现出美,也可以通过这些平面构成要素中的点、线、面来表现。它们构成造型的要素。点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把人们的目光都聚在这个点上,形成一个焦点,点也有醒目提神的效果,比如我们常说的“画龙点睛”这个睛字,也就相当于我们这里说的点。在居住区的铺装中,把点的图形分别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这样可以带来充裕、丰富的视觉效果,也能够给空间带来活泼、青春感。如果采用有序列的点可以给人方向感,点在居住区的铺装处理中可以打破路面的单调感,充满动感和情趣。线在我们现代的景观铺装中,应用也十分的广泛,和点一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把线分成三种类型,分别为直线、曲线、折线。不同类型的线,给居住区的人们 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直线给人静的心理特征,很平整、均衡、挺直、单纯,带来安 定的感觉,表现出了简单明了的特点,而曲线能给人流动的心理特征,活力有动感的印象。折线则有起伏的动态感受,表现出了有规律、躁动不安、活泼、等心理。线在整个景观设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走到哪个居住小区,都会看到不同类型的运用。面在居住区的铺装中是最常见的,利用不同形状的面,来表达不同的含义并且反 映出不同的心理特征。我们在铺装中常见的面有,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型 等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给人规矩的感觉,也可以几个方形连接在一起,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居住区地面铺装的应用中,一般就是通过点、线、面的组合来达到实际需要的效果,有规律排列的点、线、面可以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给人一种有条理的感觉。园林铺装地面以其多种多样的形式、纹样来衬托和美化环境,增加园林的景致。纹样起着装饰路面的作用,而纹样又因环境和场所的不同而具有多种变化。不同的纹样给人们的心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一些采用砖铺设成为直线或者平行线的路面具有 增强地面设计效果的作用。
1.4 尺度 尺度是设计中的一种度量方法,是空问或物体的人小与人体太小的相对关系,是 设计中的一种度量方法。尺度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居住区景观铺装设计成与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包括形的长短、宽窄、体量、容积、范围等,可以表现出宏伟、亲切朴实、精致等等不同的含义。例如在居住区中,道路铺装用的块料的大小、质感、色彩的不同都和空间的尺寸有密切的联系。铺装所用材料尺寸及纹样与使用在居住空间哪个位置也不同。一般来说,大尺寸的花岗岩、抛光砖等石材比较适合大空间,在大尺寸的空间罩的材质可以选用质感比较粗糙的材质;而中小尺寸的地砖,比较适合一些中小空间中,在小空间罩的材质可以选用质感比较细腻的材质。但就其形式而言,尺寸的大小在审美的层次上并没有多大区别。并不是利用越大尺寸的铺装形势就越占优势,而是通过实际的比较,才能得出适合的尺寸。如果采用小尺寸的铺装材料自然形成的一些效果,也是很吸引人的。我们在环境景观设计时,确定铺装尺寸的大小要与周围的建筑环境和使用功能相协调,形成和谐的统一体。居住区中的休闲区、儿童游乐区、风景区等的铺装设计应 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适宜的人体尺度,不宜过大或者过小,给人以亲切、舒适、安全的感觉,这样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提高居民们对小区的满意度。
1.5 边界 边界是线性元素,一个空间得以界定、区别于另一个空间的视觉形态要素,也可 以理解为两个空间之间的形态连接要素。在居住区中,边界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构思巧妙的边界设计,在整个居住区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环境艺术设计增添趣味性和内涵性。根据所强调的区域性不同,边界又分为明确性边界和模糊性边界两种类型,根据不同的类型运用不同的景观铺装可以获得不同的空间感受,因此在边界的处理上下一些功夫,利用不同的材质,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图案纹样,带给人别样的心理感受,带来不同的景观设计效果,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铺装的功能特性
2.1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铺装的交通功能
居住区铺装首先作为一种铺装形式而存在,其首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它的交通功能,设计时要考虑人流的分布、集散、和疏导,依据居住区内不同的居民需求合理设计各种不同路线,是居民能够方便快捷的到达各个区域之中,只有在满足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才能够谈更高层次的要求。而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铺装的交通性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根据交通对象的要求和气象条件特征,保证交通的舒适和道路的平坦性,提供坚实、耐磨、抗滑的路面,保证车辆和行人安全、舒适地通行,这是居住区铺装的最基本的功能,同时尽可能的够做到随着行走路线的改变,提供不同的铺装形式,给人带来新鲜感。
2.1.2 通过路面铺砌图案给人以方向感。方向性是道路功能特性中很重要的部分。对于路面来说,通过铺装的铺砌图案和颜色的变化,更容易给人方向感和方位感。
2.1.3 划分不同性质的交通区间。居住区道路铺装注重的是人们内心的需求,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则是采用暗示的方式。人们对于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铺装材料,心理所受的暗示是不同的。居住区铺装正是利用这一点,采用不同的材质对不同的交通区间进行划分,加强空间的识别性,同时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人们自觉的遵守各自领域的规则,引导人们各行其道。
2.2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铺装的承载功能
人们在居住区中进行的各种活动也少不了铺装做载体,现在不少居住区都建有小广场,或者专门的活动场地,为居民提供活动、交往、休息的空间,满足居民户外活动的需求。居住区的铺装用地多与公共绿地结合,组成不同的功能分区。
2.2.1 安静休憩区:作为观赏、休息、陈列用地,为了营造宜人、舒适的氛围,往往绿化用地占较大比例,并且结合散步小径、亭、廊及适当的休息场地。铺装的选材不宜过于艳丽花哨,尺度不宜过大,注重营造自然、幽静的气氛。比如卵石、汀步、冰裂纹等形式比较适合做园路的铺装。
2.2.2 活动娱乐区:这个区域是居住区中人群较为集中、活动形式较为丰富的场地,它为居民提供了居住区内主要的活动空间。可以利用植物及高差对场地加以分割,尽量避免区域内各项活动的干扰。大面积的活动场地宜采用坚实、平坦、防滑的铺装,不宜使用表面过于凹凸不平的材料:乒乓球台下面的铺装如果不够平坦,球落地后四处乱蹦,捡球就比较困难。
2.2.3 儿童活动区: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活动方式,对场地进行分割,可以有效减少干扰和不必要的伤害。道路布置要简洁明确、易识别。可以使用一些质地较软的材质作为活动场地的铺装,增加安全性。
2.3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铺装的景观功能
居住区的铺装除了具有使用功能以外,还可以满足人们深层次的需求,为人们创造优雅舒适的景观环境,营造适宜交往的空间。
2.3.1 居住区铺装应与周围建筑风格协调统一,维系整体关系。居住区的建筑风格和户外环境是整个居住区形象最直接的外在表现。人们习惯于通过对其外在形象的评价,来感知和认识居住区的格调和品质。但是和谐的户外环境不是简单地植树种花就可以做到的,而是要通过对整个居住区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设计才能实现的。居住区的铺装是户外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园林风格是否一致,也直接影响到居住区的整体景观效果。建筑具有欧式风格,铺装相应地采用小块的“立方体”,成功营造出巴黎街巷的韵味。住宅入口前的铺装形式与门口柱基的形式一致,上下呼应。
2.3.2 景观铺装具有纳入新秩序,提升环境品质的推动作用。对于一条普通的街道来说,采用人们司空见惯的混凝土或者柏油铺装,也可以满足交通需求,但不会给人们留下太深的印象,也不会对整体环境有多大的改善。但采用精心设计的景观铺装,使其与周围环境融合,形成良好的铺装景观,无疑可以提高场地的使用频率,同时也提升了居住区的环境品质。
2.4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铺装的其他功能
有些居住区中的儿童活动场地使用质地较软的铺装,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一些活动场地中特别铺设的供人踩踏的卵石具有保健功能;停车场所用的嵌草铺装还可以提高绿化率。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铺装的设计提升策略
3.1 现在很多居住区在规划的时候,设计者都会提出一个主题,这个主体贯穿整个居住区,无论是建筑还是景观都会以这个主体为中心。而主题的创造绝不是一个建筑、雕塑或者一块石峰等艺术形象单独存在就可以奏效的,而要有一个能使人深受感染的环境共同渲染这一氛围,因此铺装也不能被忽视。铺装处理得好,无疑可以加强主题意识。比如可以提炼设计主题中的某些元素,运用到铺装中,由此体现居住区的特点。
3.2 铺装的好坏,不仅在于材质,而且要看它是否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特别是要注意与建筑物的调和。居住区铺装作为室内外联系的桥梁,应该与房屋的外观造型和材料质地相匹配。因此铺装材料的选择很重要,它是直接影响铺装质感的要素。
真正做到风格上的匹配并不那么简单,选择适合的材料是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在所有的铺装材料中,石材是最自然的一种。无论是具有自然纹理的石灰岩、层次分明的砾岩、质地鲜亮的花岗岩,即使未经打磨,由它们铺出的地面也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石材的选择范围也很广,色彩丰富,但是天然石材的造价偏高。人造石材如果制造工艺过关,基本看不出人工痕迹。它同样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和天然石材所具有的瑕疵,造价却比天然石材低,因此也是不错的选择。
砖铺地面不但色彩繁多,而且形状规格也各不相同,因此形式风格也多种多样。作为一种户外铺装材料,砖具有很多优点。它们的颜色比天然石材的还要多,拼接形式也富于变化,不再拘泥于以往的直线形和人字形,可以变换出很多图案,效果自然也与众不同。砖还可以作为其他铺装材料的镶边和收尾,可以形成视觉上的过渡。
砾石通常是连接各个景观、构筑物的最佳媒介,能够创造出极其自然的效果。由它铺成的小路不仅干爽、稳固、坚实,而且与周围的植物也能结合得恰到好处。砾石与颜色深浅不一的铺路石搭配,还会形成颜色和质地上的对比,增加了景观的趣味性,减弱空间的空旷感,有时对提高铺装的透水性也有一定作用。
混凝土也许缺少天然石材的情调,也不如栈木铺装流行,但它却造价低廉,铺设简单,而且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形状。混凝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超强的耐久性和简易的铺设性。它不仅可以现场浇筑整块的混凝土板或混凝土仿石铺砖,而且现在还出现了许多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预制混凝土砌块和铺砖。不过混凝土最大的缺点就是一旦铺设就很难移动。
木材作为室外铺装材料,适用范围不如石材或其他材料那么广泛。木材容易腐烂、枯朽,因此需要经过特殊的防腐处理。但是木材又有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优势,它可以随意的涂色、油漆,或者干脆保持原来的面目。如果需要配合自然、典雅的园景,木材当然是首选的材料。木质铺装最大的优点就是给人以柔和、亲切的感觉,所以常用木块或栈板代替砖、石铺装,尤其是在休息区内,放置桌椅的地方,与坚硬冰冷的石质材料相比,它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3.3 铺装的色彩作用尽管是很微弱的,但铺装是人们活动的载体,始终伴随着使用者,所以对居住区的环境气氛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铺装在场地中占有相当大的面积,即使色调再柔和、再暗淡,那它对整个气氛的营造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居住区铺装的色彩不宜太鲜艳也不宜太沉闷,而要与建筑的色彩相匹配。
现在的铺装材料已经被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色彩,可以根据广场、道路的性质决定采用明亮或暗一些的铺装色彩。色彩间的协调也是极重要的,搭配协调的铺装可以创造出极具魅力的空间。此外,用另一颜色的铺装为彩色铺装镶边,会起到使铺装色彩更加明显的效果。
3.4 铺装的平面图案应该与周围环境的气氛、布局相协调,在出入口处的特置图案还具有提示、引导作用。
在平面的构成要素中,有点线面三种,在铺装中最常用的也最具有表现力的是线性。路面上与道路平行的直线具有强烈的方向指示作用。与轴线垂直的间隔出现的直线条能刻画出明快的节奏感。广场上的线性不但能给人安定感,还具有指示方向的意义。折线显示动态美,沿着道路轴线弯曲的曲线会给人一种缓慢的节奏感。统一的波形曲线的反复使用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指向作用。道路、广场上的方格图案的铺装会给人安静而有条理的感觉。整齐统一的铺装图案能够比较容易的与环境相融合,提升整个居住区的景观品质。不规则图形的铺装创意需要较高的设计能力,才能表现出很好的设计效果。
3.5 居住区铺装的尺度要与所在的空间大小成比例。沥青铺装因为单调而缺乏尺度感,与此相反,彩色铺装的设计包括各种尺度的构成。小尺度稠密的铺装会给人肌理细腻的质感。作为远景的大尺度铺装则另当别论,当所绘图形尺度与人眼观察尺度不合时,就会产生纸上谈兵的情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6 合理规划居住区的活动场地,减少不必要的硬质铺装,增加绿化用地。很多开发商为了追求豪华气派的景观效果,在居住区中建造了面积过大的铺装广场,忽视了其使用效果。这种空有精美图案、冷冰冰的空旷铺地,在居住区中应该避免。它既缺乏功能性,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且景观效果也十分单一。如果改为绿化用地,无疑可以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
现在,居住区的环境日益受到重视。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不能只重视平面效果,只在形式上做文章。而应当从居民生活的真正需要出发,满足更高层次上的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这样才能为居民创造宜人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英)Nigel Colbom.景园铺装艺术[M].金煜,单长刚,夏惠荣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金井格.道路和广场的地面铺装[M].章俊华乌恩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毛培琳.园林铺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4]武勇,黄鹢,刘青等.居住区规划[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夏炎早.景观铺装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2000 [6]张爱清;侯海岳;浅谈现代园林广场与道路的铺装设计[A];抓住2008年奥运会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论文集[C];2005年
[7]周爱娥;道路和广场的地面铺装初探[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8]杨丽;现代城市居住区铺装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第五篇: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及铺装施工技术探讨论文
生态园林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注重于对自然环境的重视,使得自然环境能够与设计内容相结合,体现出设计的活动的优越性来,尽可能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让生态环境能够成为生态园林的独特之处,发挥出自然环境的价值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运用能够提高园林景观的抗噪能力与温度调节能力。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对A城市公园的设计实际来对生态园林的设计活动进行分析,就其采用的铺装技术进行思考来实现对设计活动的优化开展。
1生态园林中的景观设计特征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园林的设计活动需要做到以下内容,即,适用价值的追求;功能的完善;建造成本的最优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对生态美学的表现。其中适用性原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观点;功能性原则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建设的思想;生态性原则要求在尊重植物多样化特征的前提下,合理化地设计绿化空间;美观性原则体现了植物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特征。例如,在A城市人民公园中,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便是在充分尊重生命、自然的前提下,重点突出了以下设计要点:
1.1对物种的合理搭配生态园林的景观设计需要加强对物种的合理搭配,其搭配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即一是针对于生态环境的实际特征,将地域与气候环境作为景观设计活动的开展基础,使得文化气息得以自然流露,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选种与当地气候条件及气候变化相宜的植物。二是合理搭配植物,即在园林绿化设计中,采用乔、灌、草的搭配模式,其中乔木选种柏树、松树等全年长青的树种;在灌木与亚乔木的搭配上,可以选种女贞、迎春、碧桃和元宝枫等树种。
1.2发挥出生态功能来生态设计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对生态理念的运用,促使整体空间得以被更好地绿化,进而建立起更为完善的园林景观,提高空间绿化率。同时,在对植物品种进行选择时候,可以选择复合的群落结构,以增加叶面积指数,注意选种光合效率高、叶片宽厚、叶面积大的植物,以改善小气候环境和增强人与自然的联结感,同时在一些污染性指数较高的区域选种抗污染性强的植物,以平衡城市生态,继而实现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
1.3突出节约理念,即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突出节约水资源与能源的观点。园林植物的需水量较大,因此在设计中应注重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比如在设计水景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重视对雨水资源的收集再利用。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如此既可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用量,又可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2对生态铺装技术的使用
生态铺装指的是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选择新型技术来发挥对经济、安全、环保等理念的重视,即其着力增加园林铺装的抗滑性、降噪性和渗水性,借以实现节水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在A城市人民公园中,选用的生态铺装材料包括嵌草类、木制类、砂石类和混凝土类,其中混凝土类的透水率为1~15mm/s,孔隙率为15%~25%,注意孔隙的增大会危及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据此,笔者主要从以下方面浅析生态铺装技术的应用。
2.1生态铺装技术对阻热效果的表现
混凝土作为日常被运用地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特别是在夏季,采用铺装工艺的路面温度相当高,且在夜间释放的部分热量会增加周围的温度。总之,硬质混凝土路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在园路施工中,尽量选用生态铺装材料,比如植草铺装等形式,其中植草铺装是指以嵌草铺装或成片草皮的形式。为了研究混凝土与草地两种路面铺装形式的阻热性能,笔者分别在混凝土和草地两个铺装点设5个观测点进行测量,其中以总辐射强度为测量参数,以TBQ型太阳辐射表为测量工具,测量时间选在夏至全天。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草地下垫面辐射总值的变化大致相同,即5个观测点在凌晨1点到早上六点的辐射总值为0,早上7点到下午1点逐渐上升;混凝土下垫面辐射总值的变化较不规律,即五个观测点在凌晨1点到早上6点的辐射总值均为0;上午10点到中午12点逐渐升至极大值,即为415w/m2。
2.2生态铺装的渗水施工
在生态铺装的渗水施工时,应遵循“渗排结合”的原则,其中按渗排组合形式,一般分为半渗透铺装、全渗透铺装两类,其中全渗透铺装主要由砂土层、垫层、基层和面层组成。笔者主要从下方面浅析生态铺装的渗水施工要点:(1)在铺装路面施工中,设2°~5°的排水坡度,以排出部分地表径流。(2)面层应具备一定的排水性和透气性,较为常用的面层材料包括植草、透水混凝土和透水砖等,其中透水砖的规格以1253250mm、1003200mm等最为常见,厚度分为60、80、100mm等类型,具体按路面的使用条件加以选用;渗水砖用渗水系数来表示渗水指标,其中渗水系数的极小值≧0.4mm/s及均值≧0.5mm/s、抗压强度≧35MPa和抗折强度≧Cf4.0。一般来讲,在道路及停车场中,渗水砖的抗压强度应≧40MPa,抗折强度应≧Cf4.5。(3)基层一般选用级配砾石,并用水泥稳固碎石,其中水泥按6%、5%、4%的剂量进行调配,注意碎石的压碎值应≦30%;基层7d的抗压强度应≧2.5~3.5MPa。一般来讲,基层应具备蓄水功能,以暂聚面层渗下的雨水及减缓雨水渗入垫层的速度,同时按基层的蓄水能力及路面坡度,设一定的地下蓄水空间,使之发挥缓冲垫层排水的作用。在半渗透的铺装结构中,还应在基层设一定的坡度,以实现排放和调节蓄水的作用。
3结语
总的来说,园林景观的设计活动需要加强对生态理念的重视,做到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选用一些具有生态价值的材料和技术,比如生态铺装工艺等,发挥出设计活动对使用需求与使用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