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如何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如何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第一篇:如何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如何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上新集镇小吴丽芳

如何上好复习课是教师们关心的问题,老师们普遍感到复习课难。我也回顾了一下自己的教学经历,真正地在教学领域里面专门研究复习课的内容也比较少。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也成为教师教学的“盲点”,我只是把自己的一点思考同在座的领导、同事们交流一下。

首先是复习目标定位问题。复习课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备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缺什么,就应该复习什么,就把复习目标定位在什么地方。我想主要是进一步的理解、记忆、总结、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知识网络体系,这是复习课的主要目的。让学生经历了回顾、梳理、应用和拓展,把着眼点放在知识的联系上,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回顾学了些什么,同时还利用网络图、表格、树状图等形式把各部分知识串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印象。第二是如何引导学生梳理。梳理就是指导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网络,复习不是简单地把前面所学的的知识进行练习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整理,学会归纳,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的话,这节课就成了练习课。整理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梳理,还有方法的提升。比如用怎样的方法整理?各种方法有什么优点与不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在比

较鉴别中了解整理方法的多样性,掌握一些基本的整理方法,这不仅是本节复习课的要求,对于学生继续学习也是终身有益的。第三是知识的应用问题。即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在综合运用中体会数学是联系在一起的。一是多采取举例说明的方法;二是让学生借助网络图反思,提出问题,鼓励质疑,让学生自评、互评,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评价等活动,深化学生的思维活动,不仅很好地落实了“双基”,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也得以提高。

第四是拓展。复习课不能“老调重弹,机械练习”,而应该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有新的收获,达到“旧中求新”的效果。这个新的收获,就是以问题为主线,在解决问题中提出或者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注重引导学生察看自己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怎样做到查漏补缺,有新的发现。对于如何上好复习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很重要:回顾、梳理、应用、拓展四个环节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形成系列,做好计划,题目或情景的设计要注意连成线,开成串,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第五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如我在概念课的复习教学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尝试。如果按课的类型分,可以分成计算课、概念课、平面图形课和统计课等,每种课的类型在复习时各有特色。

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毕业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因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们联在一起,即是一种多半为被遗忘的知识”。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我执教的《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学生在明确了学习要求之后学习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方向明确,学习要求具体,认知冲突相对集中,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厚了,每一位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避免了小组学习只搞形式,学生无事可干的尴尬局面。为了准备这节复习课,我已是几易其稿了,其矛盾在于学生将知识图表化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如果把这一过程放到课堂上进行,会“浪费”很多时间,但如果放在课前去完成,学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缺乏知识的系统化。经过一翻思想斗争后,我还是决定把这个过程放在课堂上来完成,因为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复习课该给学生些什么?是题海战术吗?不,应该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能让学生一生受用。事实上,无论哪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同一门学科的不同类型的课也各有特色,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复习重在转化思想,计算复习重在计算的策略与实际运用,统计复习课重在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而概念复习课则在于选择合适的方法将相关概念系统化,学生对之整体把握,进而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我觉得“浪费”时间是值得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总之,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知识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第二篇:如何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如何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杂,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痛苦,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呢?我在复习教学是这样做的。

1、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学习的根本,只有熟练掌握才应对千变万化的数学运用。例如:口算练习常抓不懈,继续坚持每天做10个口算练习。常见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比如各种数的特点、分类和概念辨析,特别是有关因数、倍数的概念理解;常见公式和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等。比如几何与图形知识公式特别多,容易混淆,复习时重点在于再现公式推导过程,勾通公式间的内在联系。再结合典型习题精讲多练,力求在运用中深化认知,还可以鼓励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时坚持写公式,用公式指导列算式,既可以提高学生认真审题合理解答的习惯,又加强了对公式的记忆;数量关系一般多用于解决问题中尽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形象记忆。

2、加强规律的总结和运用。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毕业复习更侧重于规律的运用。例如:图形的转化就有切拼、截段、旋转、裁掉、铸成、削成等多种不同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规律,学生必须明确每种规律的特点,才能正确运用。

3、注重解题方法的引导和渗透。一个人拥有一套先进的厨具和精美的食谱就能做出丰盛的美味佳肴吗?学习也一样,学生记住了大量的规律和公式就能正确解决问题吗?不一定,特别是对于中偏下的学生来说,他们或许不是没记住规律,而是不知道用哪个规律,如何用?当他们看到一陌生的问题往往无从下手,这就是问题所在,所以我觉得在复习中老师应重点加强分析问题的方法的引导,让学生会合理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大数的改写,连等算式,平均分,图形的问题,综合运用等题目都有独特的分析技巧,学生只有掌握这些技巧才能正确巧妙的独立分析问题。又如在解决问题时,关键是引导学生想可以用哪些知识来解答,如方程、比例知识、按比例分配、算术法等,弄清题目特征明白适合哪一解法,实在不会,我们可以尝试解决其中的一个小问题,多想想我能求什么?它和其它条件或问题有什么联系,这样抽丝剥茧一样,越来越接近最后的结果。

4.合理利用对比和变式练习拓展学生思维和解题灵活性

设计练习题时,尽量设计一些典型目,通过变式举一反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认真的分析问题能力,又能体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可以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变中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解题思路。

如:大数的认识和改写可以设计各种叙述方式的题目让学生辨析需要取近似值吗?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改条件解决问题。

5、合理利用学生之间互助做好辅导工作。很多老师在复习时都会有这样一个体验,会的学生已经会了,复习得没劲;不会的似乎永远不会,导致老师越复习越无奈,而着重多老师又没有精力去一一辅导,就算老师有时间,学生在校时间基本已被填满,也没那么多机会去辅导。我觉差生之所以没进步可能大部分原因在于听讲注意力不认真,不会听讲,很多时候他们需要一对一的提醒。老师可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摸底排查,按照学生学习成绩的情况、智力发展的能力把学生分给学生排好队,分别就近安排优生帮助学困,在他们做完题目后检查帮助对象是否会做,及时给予讲解,在讲的过程中可以让优生的思路更清晰,学困生也学会了知识。一对一的进行帮助,让学困生学有榜样,学习中解决不了的困难,同学们积极给予帮助,对优秀生又是一种促进,在班级中形成一股“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6、作业尽量少而精,及时批改。

到了复习阶段由于所学内容都是以前学过的,学生就会出现懈怠的情绪,觉得很没意思,学生就会出现浮躁没心学习的情况,这时教师再布置过多的重复练习学生会更烦,特别是对多数学生来说已会了,不会的因为量大也无法请教学习,同进作业过多老师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批改讲解,批改主流到位就会有学生不做,乱做,恶性循环。所以作业尽量做到少而精,适当增加作业的层次性,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布置综合性强的拔高性的练习题;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布置模仿性强的练习题,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布置一般的基础题,让他们有能力完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在批改时也得有方法。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简略地批改,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则要认真地、详细地批改,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精心批改,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讲明白错误的原因。也可以让帮助他们的学生去给他们讲解。

7、加强养成教育。

注意加强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如书写工整,作业格式布局,从上往下做或从左向右做,画图用铅笔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在遇到不同的题目时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如图形计算的题目:什么图形,求什么?用什么公式?条件单位一样吗?分数问题:单位一是谁?数量关系式怎样写,求什么?。认真的检查习惯,很多学生做完后自己检查不出错误,我觉得主要是学生不会检查,他们所谓的检查就是反复的看,这样由于思维定势是看不出毛病的,真正的检查要让学生脱离原答案再分析一次,也可以让原答案代入题目看是否合理,还可以根据生活经验看答案是否符合生活经验。

第三篇: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李剑红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设置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回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准确捕捉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将“非数学因素”(颜色、声音、形象、情节等)与数学因素有机结合,创设出鲜活的数学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地整理。

导入复习:这一步是学生由欣赏情境的非数学因素,转入关注情境的数学因素,从而进入复习的关键一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找准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地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列举、比较、分类、整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1、自主整理,实施创造:本步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进行知识的整理,并在整理中实施知识的再创造。

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由于每个课题都有着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在整理时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进行知识点罗列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回忆再现或看书等手段,全面地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准确地搞清楚每一知识点的具体意义,这是进行知识系统化整理的重要基础。

当学生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以后,首先重要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加以整理,实施再创造,而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也就是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这是学生反思学习成果、深化认识的重要环节,要给予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整理时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各纵向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二是把各横向的知识点有效地分化开来,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竖”成线、“横”成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其科学的知识网络,这些形成的“线”和“块”就是学生创新的成果。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归纳与概括”等,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整理的结果: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

2、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借助实物、图表和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形式有同桌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形式,主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那些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碰撞,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就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如果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的需要时,教师应积极进行引导、质疑、激发、补充,不断完善,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各类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知识系统。

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

三、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既使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稳固定型,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1、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可用有针对性的典型问题或典型例题进行呈现,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另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认识,巩固所学,有效地增进系统的构建。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在练习内容上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在练习形式上要注意抓一题多变。同时在练习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针对性。

2、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复习除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与发展,将旧知识进行生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复习时还要注重对知识创新点的准确把握,围绕知识的创新点,去积极有效地组织练习,强化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所谓创新点,即是所复习的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联系,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以及先后知识的实质性联系。寻找这些联系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也是拓展深化的过程。在内容上,要结合复习的实际,在知识的“高度”、“宽度”上适当向外拓展延伸;在形式上要以综合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开放性练习、解决问题练习进行呈现。拓展深化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不可任意提高标准,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评价别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此步分为两个层次:

1、自主检测

本层主要是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

2、评价完善

在自主检测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既要系统归纳整个课题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有待加强;还要针对学生情意领域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的状态、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主要形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

第四篇:怎样上好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范文)

怎样上好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是以总结、讲解、练习为主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总结是使知识系统化的主要措施,讲解是引导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和关键的有力手段,练习是引导学生检查和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它在学生知识系统化中能起到组织作用,并能完成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由此可见,上好复习课,对于学生牢固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在数学习题课的讲解上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扣课本

大多数学生对已讲过的知识会有遗忘现象,所以上复习课首先必须以课本为主,把课本上的概念、重要习题先复习一遍,帮助学生回忆上新课所必须注意的重点、难点,理清概念。

2、精选例题

复习课是以精讲、多练为主的课,要想上好习题课必须选好例题,选好练习题,尤其是平时极容易出现错误的。精选的例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且具有典型性;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要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启发性。在上复习课的时候,如果按照题号顺序依次讲解,没有将同类型的习题归类讲解,使学生接受的知识零零散散。所以,在教学过程要将不同类型的题目做到分类、整合,在讲解过程中,要将该类问题讲透彻,让学生完完全全的明白理解,凡是有不理解的题,多练以增加记忆,达到真正理解掌握。

3、认真考虑教学方法

绝大部分的时间里,复习课采用的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就导致有些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上复习课感觉很轻松,教学效果自然就不好。其实,在教学中我觉得可以改变一下,以学生为主角,通过学生来讲解自己错误思路的方法,发现问题之所在。从学生讲述自己错误的思路,发现其中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再着重讲解,这样教学效果会好得多。对所选的例题课前要认真研究,寻找最优方法或一题多解。在讲解时要详细得当,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深入,层层剖析,使学生听的条理,学的主动。同时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以讲为主,也可以以练为主。

4、认真配置好课内外的练习题。

选好、讲好习题课的例题固然重要,但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还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因此对于复习课要求学生既要认真完成课堂练习,也要认真做好课外习题。教师在选择课内外练习题时,要认真筛选,决不能草率从事,掉以轻心。

5、阶段性测试。

阶段性测试是检验教师知道是否偏离,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的最好途径。最后,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

第五篇:怎样上好六年级复习课

怎样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陕西省西乡县莲花小学

徐敏

邮编723500

电话***

邮箱 xumin7820@126.com

内容摘要:复习课是一个学段结束必不可少的环节,要上好复习课,就得先分析复习课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当然是平时教学中难以解决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最普遍、最典型的问题。复习教学应着眼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健全知识网络;重在方法指导,重视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突出怎样寻找解决问题的生发点,在多样化中寻找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紧扣学生学习中带普遍性的易错点,理解中的难点,专项训练,有的放矢。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复习课

正文:

复习课是一个学段结束必不可少的环节,可复习课知识层面无新鲜感,讲的都是旧知,学生倦怠,老师难有激情,因此,好多老师都有感叹:“上完新课就检测吧,再复习也不会有多大提高,会的早就会了,不会的再教也不会。”相对来说,平时的课堂教学容量少,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们只需围绕一个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好预习、探究、尝试、巩固、拓展各个环节,一节有成效的课就有保障了。但到了复习阶段,反而有了要么无从下手,要么处处皆是问题,一节课上下来觉得进展不大,效率不高,好像没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在以前的基础上原地转圈,老师也无成就感,尤其到了六年级总复习时。复习课真的是浪费时间,没有必要吗?当然不是。古人说:温故而知新。学任何一门学科、做任何事情,前进一段,都需要停下来回头望一望,做做反思,提炼精华,总结有利的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迈上新台阶。学习尤其如此。要上好复习课,就得先分析复习课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复习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当然是平时教学中难以解决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最普遍、最典型的问题。这就要从教师平时教学的侧重点和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入手分析。首先,平时的教学重点在解决一个问题,学习一个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展开活动,练习,应用,说形象点就是种活一棵树即为成功。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学到的知识呈现出碎片化、点状化的特点,在思维方式上易呈现纵向线状思维,横向联系思考问题的意识较弱。其次平时的教学,面对新知,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技能,理解基本概念,探究出解决方案后,更多的注重建立模型,形成固定解决模式,难以在举一反三,发散思维上下更多的功夫,从学生的学来看,经过平时的积累,学生已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较熟练的掌握,对知识间的关联,思维的方式方法有了积累,学生的思维水平有了提升优化的需求和可能,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视野急待拓展,积累的各种活动经验有待总结、验证。第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什么地方强调不够、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暴露出问题已基本定型,而这也就是复习课中的重点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上好六年级的复习课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复习教学应着眼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健全知识网络。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分四大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采取分段教学,认知过程呈螺旋式上升的方式逐步展开。学生在某一段学习中受年龄特征、个人兴趣、外部影响、认知能力等各种因素的作用,难免这一节掌握的好,哪一节掌握的不好,记忆呈现零散化,块状化分布,很有必要对联系密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链接,对邻近知识点加以类比、勾通、对比、辨识,在相关知识间架设起四通八达的桥梁,形成有血有肉的网络,使学生在思考时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既使有暂时的愦忘,也能够通过回顾相关知识,迅速纠正发现错误,并从中收获一种思维的习惯和反思能力,感受数学思维严谨的魅力。比如空间图形的认知过程,一年级从常见的物体中认识长正方体,感受面的存在,感知面体的不同;二年级从体中引出长、正方形,感知边与角的存在及特点;三年级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会区分线与面的不同;四年级学习线的分类,及线与线的位置关系,认识角的组成、大小、画法等;五年级系统学习各种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正方体的体积;六年级研究圆柱、圆锥的体积,学生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及繁的学习过程,有了众多具体经验的积累,再回过头来梳理总结后,就会发现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归根到底是在研究点、线、面、体,任何一个未知的形体都可以从这四点出发去认识、去解析、去复制、去利用,回归到生活中也就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本质,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视野、思维水平相应也会得到提升。

其次,复习教学重在方法指导,重视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突出怎样寻找解决问题的生发点,在多样化中寻找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如六年级按比分配中的常见题型已知甲是50,甲∶乙=3∶2,求乙是多少?此题型学生都能解答,但方法却多种多样,①5032÷3×2,②50×③50÷④解:设乙数为x。50∶X=3∶2,方法虽多,但思路不同,题型23虽小,但思维价值很大,且多数学生已有经验积累,稍加引导,大多能理解掌握,易于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获得共鸣,同时也体现了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丰富解题策略和手段,体验到数学思考的逻辑美和简洁美。这时如将问题改为根据已知信息,可以求出什么,学生的想法将更丰富多彩。因此复习课不在于去见识多难的题型,更应侧重于提升思维水平,开阔思维视野,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基础上体现数学思维的奇妙,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的喜悦,让优秀的学生在多样化的解题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融汇贯通,让平时较吃力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中提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上复习课的积极性,培养持久的数学学习兴趣。

第三,紧扣学生学习中带普遍性的易错点,理解中的难点,专项训练,有的放矢,打通学习道路上的节点。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养成积累易错点的好习惯,并对学生此处易犯的错误做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选择典型题例,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练习,采取学生最易理解的方式,最常见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不断强化对错点的辨析,修正个体认知,建立建全正确的认知体系。

总之,复习课必不可少,要上好一节复习需要教师认真切实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去研究、去设计好每一节课,争取做到课课有重点、课课有新意,把每一节复习课上得余韵悠长,回味无穷,这样的复习课才是有价值的。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