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有耐心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陈桂林
上了一周的课,班上的同学对小组合作学习仍是一知半解。上课铃响了。走进教室,师生问好之后,我们就开始了上课。今天,我要上的是《鸟的天堂》。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句子的意思,或是谈自己的感受。我发现,学生一是不习惯讲普通话,老是用方言。提醒了学生也不能记住,还是方言到底。二是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不到位。说是句子理解,大部分学生几个字就简单完事了,感觉话说不到点子上,或者说得不正确,不完整。如对“不可计数”的理解,学生因工具书的缺乏说不到。教师提醒之后,学生就只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不能用概括准确的话来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
抚额叹息,我知道,自己不能苛求太多。毕竟学生的基础在这儿。而且由于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规程掌握不够好,教师要多想想如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认为自己在教学中要以平常心去对待,一课进行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培训。同时,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四年级,我将从句子入手,进行阅读能力训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第二篇:要有耐心
要有耐心,学会欣赏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体会
《孩子,你慢慢来》,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抓住了我的心。我喜欢这本书,也喜欢这句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这是书封面上的一段话,正是这段文字,给了我无限的感动,让我受益匪浅。
让我们慢慢来,让我们耐着性子学会等待。
全书蕴含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爱的气息,读着读着,一股暖流慢慢飘进了我的心房。这是一本记录作者龙应台的两个孩子的成长的散文,简单的文字,浅显的语言,母亲的想法,孩子的天真,在书中表露无疑,作者并没有长篇大论的谈论关于教育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个母亲在叙述发生某件事情时,母子间的反应和对话,非常的生活化。龙应台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她自己的教育方法,用温情引领孩子认识世界,鼓励他们自由、理性地思考,用安静、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地成长。她随时随地耐心地教孩子认识自然万物——天上的云、路上的车……这些文字是那么地朴实、细腻,简洁地还原着一幅幅岁月画面,没有议论、抒情、感慨,只是简洁的描述,让读者看到,听到,触摸到,然后若有所思。
孩子的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母亲慢慢地走。作者有时也有迷惘:要不要孩子在台湾的幼稚园接受一点中国文化的传统教育?怎么跟孩子解释“神话、迷信、信仰”的不同?作者所有的爱都在细微,耐心中付出。作者懂得:爱,必须对幼小生命尊重,尊重缘于平等——从孩提时代起,就告诉他:你的名字叫做“人”。也因此,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才不会简单地去粗暴指责,才能逐步培养他们珍贵的品质——善良、正直、诚实、优雅和担当……
这是孩子的成长手记,也是极好的启蒙日志。温情的教孩子看这个世界,鼓励自由和理性的思考,用安静、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平常琐碎的句子,也因为有爱而动人。长长的成长之路,要慢慢的让孩子吸收丰富的营养,培养他们珍贵的品质——善良、同情、诚实、优雅和责任,收获友谊和爱。
孩子对于女人究竟意味着什么,那漫长的孕育之苦,随着一个小生命的出现化成无限的甜蜜和喜悦。小小的身体将带着女人的烙印,延续着她的情感,他们彼此陪伴,以全新的心情体验生的痛楚和喜悦。她觉得那个生命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是自己跨越生死迎接到的宝贝,他将是她的全部。我细细的看过她写的每一段亲身体会,当我再经历的时候,感觉是那样真实,她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而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
“孩子,你慢慢来!”给了我很多启发,是啊,你慢慢来,慢慢的等你长大!作为一名母亲,有了宝宝以后,我看见别的孩子,会有一种忍不住的关心,一种出自母性的表现,不像曾经的我,对别家的孩子提不起兴趣,因为那时自己还没有成为母亲,对小宝宝的感情也是从自己的宝宝身上开始培养起来的。
当大人觉得对于小孩该学习什么,该了解什么,总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小孩的身上、脑海中。可曾问过小孩的意愿?也许小孩的身心发展是不成熟但不代表没有自己的意识;也许动作很慢,但总有做好的时间,不要看到慢腾腾,就强加其成人的模式。
读完这本书,我不断地反思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有时会很生气,有时也会对学生很大声。我是否能够细声细气地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能愉快地接受我的建议。我是否能不批评学生,而换一种方式来教育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充满欢乐。老师要带给他们欢乐,而不是无穷的压力。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教育不是赛跑,教育学生应该慢慢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多给学生一点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必须与家长一起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
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享受孩子一朝一夕的变化!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片段,享受孩子一喜一怒的真实!长长的路,慢慢地走!长长的路,健康地走!
第三篇:拆迁要有耐心
拆迁要有耐心
征地拆迁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一些地方的拆迁之所以成为“火药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群众工作不到位,方法简单,甚至以强迫、威胁等方式对待被拆迁群众,致使矛盾不断激化。毛泽东曾说过:“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那些急不可耐的拆迁者,可曾有过这样的感情和耐心?
第四篇:做妈妈一定要有耐心
做妈妈一定要有耐心
留府乡小冯完小
霍红梅
为人母者,可以有其他方面的缺点,但对子女一定要好好管理教养。这个重担为什么要妈妈们来承担呢?因为父亲主外,往往以事业为重,不常常在家,所以教育子女的事情,便落在了妈妈们的身上。俗语说,三岁定八十,可见一个小孩在家庭中所收到的教育会影响其一生,也足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妈妈们不要做母鸡式的母亲,只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中国古时候就有胎教之说了,做母亲的,不听非礼之音,不说非礼之言,这就是胎教。古时候的人尚且这么重视家庭教育,今天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妈妈们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尤其是农村的妈妈们,农闲时把打麻将、闲聊家常的时间,用于多看教育子女方面的书籍,提高自己的素养,培养家庭教育的观念。许多妈妈总是抱怨孩子不好管理,不听话,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妈妈们要有耐心,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孩子教不好,那是做妈妈的没有耐心的缘故。
第五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王涛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实施课堂小组合作教学。因为小组合作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中心,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探索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首先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主导作用为主,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更深刻地学习知识。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有选择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下了他表现的空间,如给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将所学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的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每个学生都会获的各自不同的发展。而以前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接受能力不同,课堂听课的过程容易出现疑问,而不能及时的得到解决,因此之后的内容就会因为这个疑问而受到影响,长期下去就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打击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其次,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的问题要适当。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或不经过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相反,如果是问题设计的太难,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还有就是设计的问题要开放,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唯一,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经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思辩,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旧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小组合作的成员也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了学习的质量。小组合作的成员通常由4~6名在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的学生组成,尽可能地使小组的组成体现一个班级的缩影。这样既可保证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互补,;又为全班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在同一起点和同一水平上公平、合理的竞争创造了条件。还要进行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赖,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一个人的成功并非真正的成功,只有在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下,才能算是达到目标。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单一的“输-赢”关系,在小组成员之间产生了“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的“荣辱与共”的积极互赖关系,有利于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最后,还要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群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的学习,那么就得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扩展到社会,使教与学的形式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这些因素,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构建合作交流的条件,积极的倡导合作精神。小组合作教学是新的学习模式,也是目前大家都在适用的,如果小组合作只是流于表面和形式,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只有把小组合作学习真正的落实到实处,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高度重视和行动起来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