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侨大学学生组织联席会议简介
华侨大学学生组织联席会议简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华侨大学学生委员会
协办:华侨大学研究生会
华侨大学学生团体联合会
华侨大学学生艺术团
华侨大学学生组织联席会议是由华侨大学学生会提出的,联合华侨大学研究生会、华侨大学学生团体联合会、华侨大学艺术团号召发起的非正式、非常设性联合会议组织,接受华侨大学学生处、华侨大学校团委、华侨大学党委宣传部的指导。(红字部分是否体现?)我就觉得前面加上“三个单位的支持与关怀下”会更加突出,然后“三个单位的排序?”
二、参与对象:华侨大学校团委学生代表、华侨大学广播台、华侨大学二十四节令鼓、CUBA俱乐部、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华侨大学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华侨大学学生委员会就业部、华侨大学学生委员会阳光服务总队、华侨大学学生委员会华通社(华侨大学学生报)、华大青年报、华侨大学国旗护卫班、华侨大学学生委员会自律会等以及部分受邀请的院级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其它非正式学生组织。(申请加入的学生团体)(待定)
三、目的意义:华侨大学学生组织联席会议旨在通过平等交流、资源
信息共享、活动合作等方式,加强学校各独立学生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各学生组织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共同形成一个校园文化整体。突出下“建设校园文化”—“人文气息、精致化”活动—“精英”、“大众”“娱乐性、公益服务性”。。组织之间互相提高,高校大学生的交流平台人脉资源信息拓广??-----目的一定要突出,这是吸引个团体加入的重要因素,联席会的宗旨(其实就是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好处)---最好达到“加入这个联席会代表一定的身份地位,类似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
四、组织原则:联席会议实行团体会员制。华侨大学本专科、研究生各类学生组织都可申请加入。华侨大学学生组织联席会议各会员团体本着平等合作、平等交流(平等、自愿、协作---?)的原则,无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不要提这个,前面的“地位平等”就表达出了,额类似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关系的说法。
五、组织方式:
1、学生组织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时间为每月第一个星期日下午召开。由华侨大学学生委员会召集、各会员团体轮值主持会议,各会员团体负责人需出席会议。华侨大学学生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联席会议的筹备工作、签到工作。华侨大学学生委员会秘书处负责整理会议材料、进行会议记录、记录会议成果。
2、学生组织联席会议统一制作通讯录,通讯录上名单至部长级,由组
织机构四大校级组织负责。各会员团体更换负责人时,需及时报联席会议备案。
3、学生组织联席会议建群,作为信息发布平台,成员至部长级,组织机构四大校级组织负责管理。
六、资源共享:资源共享包括信息共享、物资共享、人力资源共享。学生组织联席会议信息发布、通知等事务由华侨大学学生委员会负责。物资共享、人力资源共享等事务由华侨大学学生委员会负责对接。物资共享遵循以下原则:
(一)必要性。各单位所借用物资必须是本单位缺少而急需的。
(二)及时性。各单位所借物资一般是短期而非长期使用。
(三)时序性。若各单位借用物资相冲突,以借用先后顺序为依据。
(四)合理性。各单位借用物资时不能强人所难。
物资共享方式:由学生组织联席会议统一制定借用凭据及损失赔偿方案。借出方需做好物资借用登记,借入方须按照约定及时归还。各单位自行建立物资库,并拟定借用细则通过学生组织联席会议公布。
七、人力资源共享---承接上面“物资共享”内容不需单列:各单位举办活动若人手不足,可与其他单位协商,征得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意后可调用部分人力协助。
八、活动合作
1、鼓励学生组织联席会议会员团体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共同策划举办大型学生活动,所用物资、人力由主办方共同承担,加上“必要时各成员团体予以支持。”?
2、鼓励一单位主办,其他单位协办的合作模式。协办方一般提供物资、人力协助。
九、附则
1、以上各类约定???经由华侨大学生组织联席会议全体会员团体通过,对各单位具有同等约束力。会员团体不出席会议或不履行预定,联席会议将不保留其参会资格。
第二篇:华侨大学简介[模版]
华侨大学,中国著名华侨高等学府,创办于1960年,校区分别坐落于中国著名侨乡福建省泉州市和厦门市。学校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
华侨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大学。1983年,中共中央颁布文件《关于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意见》,将华侨大学“列为国家重点扶植大学”。胡锦涛、贾庆林、习近平、李长春等中央及省领导多次对华侨大学办学作出重要批示。
华侨大学以“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为办学方针,实行校长负责制。国家领导人廖承志、叶飞亲自担任首任、次任校长,教育部副部长、知名文字学家韦悫曾担任华侨大学常务副校长,现任校长为华文教育专家、博士生导师贾益民教授。
华侨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实行董事会制度的大学。学校董事会由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归侨等各界著名人士、专家、领导组成,庄希泉、胡平、贾庆林、陈明义、宋德福等先后任华侨大学董事会董事长。
学校设有26个学院,81个研究院、所、中心;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哲学、历史学、农学、教育学、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形成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工管相济、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现有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本科专业;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公共管理硕士(MPA)、金融硕士(MF)、旅游管理硕士(MTA)、建筑学硕士(M.Arch)、工程管理硕士(MEM)、工程硕士(ME)等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拥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应用经济学、土木工程)、1个国家重点学科(数量经济学)、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教育部工程中心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室示范中心9个。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1311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60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有58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47%。现有双聘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名。
华侨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主导,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内外有别、因材施教”的教学特色、“一元主导、多元交融”的校园文化,以“重视基础、拓宽专业、增强能力、提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努力造就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境内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华大学生在国内各类比赛中成绩骄人,学生男子篮球队在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十三届赛事中获得七次总冠军。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华大代表队连获大奖。华侨大学是国家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拥有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及其他外国学生4000余人,是全国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建校以来共培养海内外各类人才近15万人,他们已经成为居住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校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华文教育,在美国、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国家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设有办事机构,在海外打造华文教育优势品牌,取得了深远影响。泰国诗琳通公主、众议院议长多次视察华侨大学。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和教育交流合作,已同境外80多所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签订了双边协议或建立了学术交流合作关系。
今后,华侨大学将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特色兴校之路、人才强校之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致力于建设成为基础雄厚、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
(统计数据截止至2012年2月)
第三篇:华侨大学电影协会活动简介
“精品月”活动策划书摘要
———华侨大学电影协会
一、活动设置
今年的“精品月”活动,电影协会精心预备了电影盛宴与华大电影爱好者共享。此次活动包括六个板块,其中五个品牌活动:
一、Channel cool show酷秀频道“影潮来袭”海报展
二、channel VVVVVV频道“new style”立体声电影配音竞赛
三、channel digger挖客频道2008-2009优秀电影及电影音乐评选活动
四、channel deep/learner深度/学习频道“声声体验,光影世界”电影知识讲座
五、channel DIYDIY频道电影知识竞赛
六、movie corridor(电影长廊)
二、活动主旨
通过此次“精品月”活动展示,能够让学生们对电影有更全面更立体的理解。通过学生亲自体验电影,让他们开拓视野,呼吁大家支持优秀影片。
三、指导老师
郭艳梅、肖景川、刘向东
四、活动时间
2013年3月31日——5月15日
五、合作单位及院校
1、华侨大学文学院、华侨大学新地报社、华侨大学新闻社、华侨大学青年报
2、泉州师范大学、泉州仰恩大学
3、泉州市金逸国际电影城、万达影城、东湖电影院
六、合作媒体
1、校内媒体:华侨大学新地报社、华侨大学新闻社、华侨大学青年报、华侨大学学生处网页
2、校外媒体:新浪博客、校内网、微信、东湖电影院网、社联博客
七、会员权益保障:
1、所有活动会员具有优先参与权
2、会员在活动的组织与策划中担任主体角色
3、会员根据活动的分工不同,与老师同学的接触中,增长知识、增加才干。
八、活动可行性分析:
1、前期准备工作已进入尾声。
2、本次活动得到了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
3、专业的宣传。
4、冷场的解决方案
A)工作人员要将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减小活动时可能出现的困难。
B)协会会员要积极参与本次开展的各项活动。
C)积极地宣传活动,扩大活动在周围学生中的影响。
D)与挂靠单位进行协商,请挂靠单位协助进行对活动的宣传。
九、总体宣传方案:
a)合作媒体宣传b)横幅海报宣传c)人员传单宣传d)比赛现场宣传e)宿舍楼栋宣传
十、活动目的与预期效果
1、通过本次“精品月”活动的顺利开展,扩大电影协会在华侨大学学生中间的影响力,树立社团形象。
2、积累经验,为以后电影协会各项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3、让广大会员在电影协会的各项活动中增长才干,相亲相爱,更有家的感觉。
第四篇: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简介
关注厦门工学院论坛&新媒体研究社:http://bbs.xit.edu.cn/
学校简介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以下简称“厦门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华侨大学与福建金帝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厦门工学院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文教区,毗邻园博苑,依山傍海,风景绮丽;坐拥大学城,与华侨大学厦门校区、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中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比邻而居,学术氛围浓厚。学院占地702亩,总建筑面积62.5万平方米,规划在校生规模10000人。整个校园古朴厚重,庄重典雅,教学和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是融现代化、网络化、人文化、生态化、园林化为一体的文化殿堂。
华侨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和预科等层次完整的办学体系,有近百个博士、硕士点,70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学科门类涉及理、工、经、管、法、文、哲、史、农、教育等10大类。全校现有教职工2221人,各类在校学生近3万。
厦门工学院依托华侨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优势资源,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重点构建机械、材料、电子、信息、土木、建筑、汽车、交通、环境等工科类学科群,同时适度发展经、管、文、艺术类专业,初步形成了门类多元、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学院设有一部七系(基础科学部、机械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筑与城市规划系、商学系),15个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厦门工学院新媒体研究社 办公室 正心大厦520教室
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光电子技术科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生源覆盖北京、上海、广东、黑龙江、内蒙古、海南等全国远近23个省份,每年新生报到率稳居90%以上,2011年的报到率更是突破了95%。
学院始终坚持专家治校、名师执教的办学方针,大力引进华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优秀教师资源,高薪聘请国内外优秀学者、教授、高级技术人才、海归人士来校任教任职,现有教职工350名,研究生以上学历占90%。现由华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吴季怀教授担任院党委书记,西安交通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方亮教授担任院长。
学院坚持前瞻开放的办学理念,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积极探索CDIO工程教育创新改革,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实施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立专家委员会、导师委员会,促进教学创新改革和学生成长进步;实行弹性的学分制,注重因材施教。加强理工学生的“礼乐教育”,与厦门爱乐乐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了厦门工学院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每年举办交响音乐会、组建大学生艺术团,校园文化建设硕果满枝,学院先后被评为“2010年全省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福建省)、“2011年全国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
学院还充分发挥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毗邻港澳台、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为学生铺设出国留学的“绿色通道”。目前,学院已与加拿大劳里埃大学、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台湾大叶大学等多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协商在互派留学生,实施“2+2”合作培养模式,合作建立新学科方面展开进一步合作。学院部分专业已与台湾大叶大学达成了“3+1”联合培养模式,已连续选送两批学生入厦门工学院新媒体研究社 办公室 正心大厦520教室
台就读深造。
厦门工学院的建设发展得到了教育部、国侨办、省市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心厚爱,凝聚了华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新竹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鼎力支持和唇齿情谊,凝结着金帝集团董事局、学院董事会和全院教职员工的奋力拼搏和协力共进。“明志、博学、修身、力行”是学院的校训,“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是学院的办学方针。学院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和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战略要求,牢固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深化改革、注重创新的办学思路,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方式创新改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办学美誉。承接闽台、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生机勃发的厦门工学院正乘御着海西春风,为建设一所高水平、有特色、声誉好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厦门工学院新媒体研究社 办公室 正心大厦520教室
厦门工学院新媒体研究社 办公室 正心大厦520教室
第五篇:华侨大学
华侨大学是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于1960年由国家创办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地处中国闽南金三角,与祖国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主校区分别设在泉州、厦门。学校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和首批获得中国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大学,是中国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主要基地。
华侨大学设立董事会,实行校长负责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为首任校长,现任校长是全国政协委员、博士生导师吴承业教授。董事会由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归侨等各界著名人士及各级政府领导组成,庄希泉、胡平、贾庆林、陈明义、宋德福等先后担任华侨大学董事长。
华侨大学以“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办学方针,按照“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和“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一校两生、因材施教”的教学特色,“一元主导、多元交融”的校园文化和“宽容为本、和而不同”的校园精神。学校具有博士、硕士、学士、预科等层次完整的办学体系,现有19个院系(部),9个博士学位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6个硕士学位点,8个工程硕士领域,9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点,53个本科专业,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学科门类涉及理、工、经、管、法、文、哲、史、史、农、教育等10大类。学校以“重视基础、拓宽专业、增强能力、提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努力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境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建校46年来,共培养海内外各类人才8万余人,其中境外生3.7万余人。至2005年底,学校有各类在校生2.4万人,其中境外生近3000人,分别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日本、朝鲜、美国、阿根廷和港澳台等30几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拥有教职员工1700余人,其中5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9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4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140人,42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一批教授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泉州校区校园占地面积9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厦门校区(含华文学院)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已完成校舍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的厦门新校区正在兴建中。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完善,实验室设备先进,图书馆藏图书文献资料总量105万种、208万册。
华侨大学注重教风、学风建设,以教学质量为工作中心,以“教学质量”为主导,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证。学校以学风建设为学生工作重点,强调学生素质教育,成绩斐然,在近三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华侨大学共获得10余个奖项,团体总分分别居全国高校第13、16、10名,居福建省高校榜首,并捧得第八届“优胜杯”;学生男子篮球队在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已进行的八届赛事中获得四届总冠军及一届总亚军;在历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科技竞赛、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等赛事中华大学生成绩居福建高校前列。2006年5月,华侨大学被教育部定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华侨大学科研工作坚持高起点、高投入、大跨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华侨大学共承担各类研究项目551项,其中国家级课题51项(其中973前期研究专项1项);获得福建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3项;获得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9项、三等奖20项;发表科研论文4600多篇,被SCIE、EI收录的论文数、论文被国际刊物引用次数均连年居全国高校百强。《华侨大学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进入中国期刊方阵。
华侨大学还全方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目前已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尼、泰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4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麦克法登等国际著名学者以及泰国上议院议长素春·差里科、泰国公主诗琳通等先后应聘担任华侨大学名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