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2013年张掖市优秀教师陈克强同志事迹

2013年张掖市优秀教师陈克强同志事迹



第一篇:2013年张掖市优秀教师陈克强同志事迹

2013年张掖市优秀教师陈克强同志事迹

2013-9-4 17:4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 评论:

1陈克强,生于1976年,2001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成绩显著,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他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实施创新教育,在教中研,研中改,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其事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思想素质

在政治上,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认真地参加学校政治学习。在工作中,他讲敬业,比奉献,团结同志,对工作尽职尽责。

二、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在工作中,他深深地认识到,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不学习是不行的,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他参加了新课程培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和教师提高培训等。在实际工作中,他主动向老教师学习,虚心接受别人意见和建议,并经常主动地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汲取长处,常和同事探讨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真抓实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了解学生实际,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学生,胸中有教法,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准确无误,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在近几年的教学中他的学生成绩名列前矛,由于教学效果好,他受到了学校的一致好评。

四、真情付出,以爱治班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在班级管理方面,实施“耐心教育”,坚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班主任工作中,他既是严厉的师长,又是慈爱的长者。给学生以空间,让他们有发挥的余地,但当学生出现问题时,绝不姑息,严肃批评,晓之以理,明确是非。他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关心同学们的身体和生活。他经常走到学生中间,问寒问暖,有同学因病不能来上课,他便主动打电话询问病情。正是这些爱的付出,他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爱戴。他认为爱心的温暖和师生情感的交流在学生教育转化过程中,也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有风有雨有阳光,有汗有泪有欢笑。由于措施有力,方法得当,他所带班级学生成绩显著,赢得了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第二篇:2013年张掖市优秀教师王斌峰同志事迹

2013年张掖市优秀教师王斌峰同志事迹

王斌峰,男,汉族,生于1985年8月,现年28岁。肃南县康乐明德学校教师。于2004年毕业于张掖师范学校大专班,2005年1月参加工作,长期以来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担任学校团支部书记,工作中取得了较好业绩。

一、坚定信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作为县级骨干教师,我自觉学习并严守《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教育法规,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工作上能顾全大局、以高度的责任心并勇于承担各项任务;同事间精诚合作、以诚相待。能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道德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

二、理论引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理论引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能潜心研读专业书籍,听报告,看案例,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系列主题教育,力求把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吸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在课堂中引进新思路新方法,解决课上的问题。课上及时根据课堂情况调整教学环节与教学思路,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课堂语言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教学成绩较为突出。

三、以研促教,深入探索教育科研方法。

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学习,互相提高,以研促教。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所撰写的论文《探寻牧区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策略》在2011年张掖市课程改革论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012年参加全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大赛获二等奖;参与的两项科研课题被省、市级主管部门立项。

四、屡获嘉奖,戒骄戒躁不断超越自我。

2008年10月获肃南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三等奖;2009年4月获肃南县新课改优质课评选二等奖;2009年9月获张掖市小学课改优质课评选二等奖;2010年4月获肃南县初中优质课评选获二等奖;2011年8月获张掖市课程改革论文大赛二等奖;2011年9月被肃南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12年2月被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少工委授予张掖市第十三届青少年书信文化大赛先进个人;2012年3月被县教体局确定为县级骨干教师; 2012年10月获张掖市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一等奖;2013年5月获肃南县“十佳学校团队工作者”荣誉称号。

五、展望未来,明确自身专业发展方向。

我深知教育是一门科学,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应该发现每个学生的价值、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理论与行为的融合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迫切需要解决运用的。因此,我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总结,积累教学经验,争做教育教学上的排头兵。

第三篇:陈文生同志的主要事迹

陈文生同志的主要事迹

陈文生同志于1980年4月参加工作,现为机电区党支部书记。在矿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该同志始终坚持以群众路线重要思想为指导,符合“三严三实”的要求,积极参加“两学一做”的学习,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坚决遵守企业做人做事准则和各项规章制度,坚决狠反“三违”,为促进机电区工作的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该同志认真学习党内法规、党章、习近平系列讲话和公司的有关文件,在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实自己,用古今廉吏来鞭策自己,用反面典型告诫自己。同时,结合思想作风整建活动,及时纠正自己行为的偏差和思想上不好的苗头,较好地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不仅按时参加企业组织的政治学习,而且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一人如果想把工作搞得更好,那么首先要不断地学习,只有大脑充实了,思路才能更活,眼界才能看得更广!”这是陈文生同志在一次学习会上谈到关于学习的体会。他即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担任支部书记以来,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要待在生产一线,监督着生产的顺利进行、职工的安全健康,对于已经54岁而且腰间盘突出的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可他仍然坚持从那不多的空闲中抽出时间来学习。在他的身上,总是揣着一个笔记本,里面是他从各种书籍和报刊中摘抄下来的关于政治理论知识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相关规定等方面的内容。每当不忙的时候,便拿出来学习。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使他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被矿多次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廉政建设先进个人的称号。同时,他还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公司的有关文件等。通过学习,使大家思想上有了很大提高,统一了思想,各项工作争取了主动,取得一定的成绩,并带出了一大批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来。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该同志充分认识到,要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必须加强班队组队伍建设,而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思想建设。在矿党委的带领下,该同志坚持以人本为,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情感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注重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注意引导职工队伍把积极的精神追求与合理的利益追求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知和行统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统一。同时,该同志急职工之所急,想职工之所想,经常找分管范围内的职工交心谈心,积极帮助解决职工实际困难,让其切实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以实际行动来影响周围的同志,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有了很大提高。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自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风廉政建设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班子成员。为此,该同志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号召支部成员以身作则,严于律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到“三分三合”、“三争三不争”,即:工作上分,目标上合;制度上分,关键上合;职责上分,思想上合;不争权利争责任,不争高低争奉献,不争功劳争工作,大家相互支持,团结协作,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该同志积极组织开展支部及党小组活动,不断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对照党章标准,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清是非,克服缺点,改进工作。

积极参加党内的各项活动,总结不足,做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及技术业务工作,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使自己不至于在社会前进的过程中迷失方向,不断增强党性,在工作中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踏实的完成每一项工作,认真地履行了一位党员与一名管理人员的职责。

在工作中,坚持“技术指导生产”正确做好本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及车间管理人员的管理和交流工作。本着“技术来源于现场,并服务于现场”的观念,要求本单位职工及管理人员把理论知识和现场工作实际相结合起来,促进机电设备检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安全技术工作方面,他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质量标准化》等相关行业标准中相关的内容以及在实践中进行运用,掌握了各种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的方法。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拥有三十年党龄的优秀的老党员,在他三十五年的工作生涯中,始终时刻牢记党的教诲,以廉洁奉公作为自己立身的支点,努力践行群众路线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围绕机电区的中心工作,恪尽职守,不辱使命,为机电区厂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赞誉。

这么多年来,陈文生一直以一个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在本职岗位上默默地耕耘着,以他的模范行动赢得了广大职工的赞誉,成为党风廉政建设战线上的一名忠诚卫士!

第四篇:陈万荣同志的主要事迹

陈万荣同志的主要事迹

陈万荣,1944年12月1日生人,1960年1月参加工作,1969年11月2日入党。现任阳春乡精进村党总支书记。

陈万荣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能够用政治理论武装自己头脑。具有坚强的党性、坚定的政治立场,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坚持原则,是非分明,具有良好的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中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任农村基层支部书记工作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奔小康。他积极带领全村群众发展养猪业,把生猪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多年来的发展有他辛勤的汗水和艰辛的努力。在2003年工作成绩更加突出。市场确定后,一是确立辅助措施,发展养猪扩大规模,他确立了“一帮、二保、三包”措施。“一帮”就是帮助解决资金,打消农户不能养的念头。二保就是保证生猪成活率不低于90%,保证防疫工作及时。打消农民不敢养的念头。“三包”就是包技 术,包防疫,包销售。打消农户不想养的念头。他亲自找县、乡跑贷款,借款,发展养猪,扶持养猪。经他多方争取,今年贷款34万元来发展村集体和农户的养猪。二是抓大户跨跃式发展。他深知只有抓好大户才能带动起来达到大发展的目的。他确立了一户带四邻,四邻带一屯的思想来实现跨跃式发展。今年通过他的抓法,全村每个屯都有100头以上大户,最多的大户出栏800头。三是确立走自繁自育的路子。在发展养猪的过程中,他经历了市场竞争价格起落沉浮的考验,外进仔猪饲料价格高收入小。于是他确立的自繁自育降本增效的路子。引进种猪改良品种,从北京引进双基臀种猪55头。投入10万元,改良品种,他还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玉米,占总面积70%做饲料发展养猪,用他的话说:“圈养猪、粪上地、地产粮、粮喂猪”走过腹增值的良性循环轨道。全村2004年,208户养猪占全村农户的75%,生猪出栏1.6万头,收入近1000万元。纯收入200多万元,全村1123口人,人均一次收入达2000元。

陈万荣同志做支部书记20多年如一日,通过他的带领,全村人富了,靠种植绿色玉米、养绿色肥猪,揣起了“大白边”,住进了“大砖房”,看上了大彩电,骑上 了大摩托,拿起了“大哥大”。群众富了,集体经济壮大了,集体积累300万元,他赢得了群众拥护和爱戴,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县和市级“农业生产综合先进村”。本人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个人劳动模范。

第五篇:省级优秀教师王晖同志主要事迹

省级优秀教师王晖同志主要事迹

王晖,1966年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88年参加工作,潜心高中数学教学。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高尚,爱党敬业,勤奋努力,成绩卓著,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和同行的广泛赞誉。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积极实践新课程改革,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自1998年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2005年—2006年担任高三数学教研组长,2006年—2007年担任新课程改革高一数学教研组长并担任高一年级组长。

在近20年的工作中,王晖同志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著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师德师风水平,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加强“八荣八耻”的学习,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败思想和社会上形形色色不良风气的侵蚀,以科学的观点、正确的舆论、高尚的情操、优质的教学来教育和鼓舞

学生,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思想教育,积极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在教学中,他坚信:只有“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他率先试行以学生为主的“讨论式”数学教学模式,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的常规教学模式,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问题学生提,疑难师生共同解决。并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层次的不同,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他常向学生渗透“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到班,督促学生早自习,晚上他又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深夜,他经常到学生宿舍查房,对贫困学生嘘寒问暖。2001年,他父亲患胃癌晚期住进医院,弥留之际拉着他的手说:“你就不能陪我最后几天吗?”男儿有泪不清弹,只是未到伤心时。望着父亲虚弱的身体,他的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为了教育,为了学生,他还是毅然回到了他日牵夜挂的学生中。“梅花香自苦寒来”,在2001年的 高考中,他所带的班级本科上线率居本教育系统前列。

在工作中,作为一名站在教改前沿的数学教师和主导本年级数学教学新课改的高一数学教研组长,他带领全组教师群策群力,形成一个勤学上进善于改革的集体,成为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生力军。他培养的青年教师张小阳老师在2006年宿州市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青年教师马海涛老师在本校举行的“希望杯”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在班级及年级组管理工作中,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特别注重对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做好“传、帮、带”的作用,使一批年轻班主任迅速成长起来。2007年5月他年级组郎中凯老师所带的高一(7)班,被评为宿州市先进班集体。他还加强

本年级教师的团结合作,协调好各学科关系,在他的带领下,高一年级组团结上进呈现一片朝气蓬勃的气息。他这种甘为人梯、谦虚好学、善于思考的精神,得到校领导及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他就是这样,二十年如一日,默默地耕耘着,无私地奉献着,孜孜的追求着,用自己的汗水谱写着辉煌的篇章。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