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甘作青少年成长的铺路石(合集5篇)

甘作青少年成长的铺路石(合集5篇)



第一篇:甘作青少年成长的铺路石

先进团支部申报材料

大义镇一中团支部在团县委、局镇团总支及校委会的领导下,带领全校广大团员青年,积极进取,开创了大义镇一中团队工作的新局面,主要事迹如下:

一、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近年来,我校团委狠抓学生政治思想教育,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广大青年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每年清明节期间,团总支都组织带领“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模范班干部”,部分后进生等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祭扫烈士墓活动;前往“鲁西南战役纪念馆”“菏泽烈士陵园”“冀鲁豫革命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并书写感受,举行专题报告会,使同学们受到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学校团总支还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像《少年雷锋》、《开国大典》等,看后要求学生写出观后感,升华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思想道德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二、深入开展“学雷锋,树标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每年的三月校团委都发出倡议,掀起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在校团委的大力倡议下,各班都成立了学雷锋活动小组,号召广大青年学生,以开展“与高尚同行”为主题的义务活动,来缅怀雷锋平凡而辉煌的一生。号召广大学生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通过开展“弯弯腰”活动,教育广大学生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思想上有了指南,行动上有了标准,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有了进一步改善,全校师生更加团结奋进,出现了见纸有人拾,捡钱有人交,见难有人帮的良好风气。各班评选出“学雷锋标兵”,荣登校园光荣榜,为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模范,使这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真正大放异彩。

三、开通校园广播站,增加宣传力度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及时了解国内外实事,校内外新闻,自2003年3月,开通了校园广播站,并成立了广播站组织,制定了规范的制度和严格的要求。开辟出了,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时事点评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优秀作文选登,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擂台;校园论坛、团队之声等成为学生心灵的展厅。学生聆听优美的文章,倾听同龄人的心

声,都跃跃欲试,稿件纷至沓来,整理、筛选、定稿通常一忙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广播站已成为我校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活跃了校园气氛,丰富了学生知识。

四、创办校刊,成就未来小作家

自2003年8月,校团委组织创办了校刊《百草园》,至今已成功刊出了102期。校刊内容从学生中来,首先各班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作编委,认真筛选各班投来的稿件,然后由团委组织编排定稿,一份简易、实用、美观、丰富的校报便诞生了。贴在校园迎宾路两旁的阅报栏里,每天饭后、课间,阅报栏前就会吸引众多学生驻足,同学们在欣赏美文的同时,身心也得到了陶冶,那些被采用了稿件的同学,也得到了一种荣誉感和成就感。这些大大刺激了全校学生的写作欲望,大大提高了全校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每年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运动会等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

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气氛,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展示学生的艺术才能,在校团委的组织下,我校连续举办了两届元旦书画展和优秀作文评选活动,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涌现出了许多校园小作家和小画家,学校

还举办了《做文明中学生,创建和谐校园》、《远离网吧,发奋学习》等大型演讲比赛,展示同学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童稚无邪的心灵。在校团委的组织下,还举行了春秋季运动会,同学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运动员们在赛场上一个个生龙活虎,跑如风,掷如弓,跳如飞。涌现出了不少体育英才,也展示出了新时代中学生,拼搏奋发,刻苦向上的精神风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几年来,我校团委犹如一棵幼苗已茁壮成长。在新的时期里,校团支部会以更加激昂的精神,百倍的热情,投身于青年工作中,全面贯彻上级团委的方针政策,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开拓创新,取得更大的成绩。

巨野县大义镇一中团支部2010年4月16日

第二篇:读书——成长的铺路石

读书——成长的铺路石

作者/霍欣欣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仿佛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春花的烂漫,秋月的皎洁,教学生涯的八个年头已经悄然逝去。回首当年初登讲台,青涩得如一颗梅子,讲课时的脸红心跳,备课时的草木皆兵,考试时的忐忑不安……那一幕一幕现在偶尔浮现在眼前,仍禁不住哑然失笑。然而,当我细细梳理这八年的成长历程时,才发现原来让我的教学之路渐渐向前延伸的那小小的铺路石,竟然是读书。

1读书丰富了我的文学底蕴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曾给我们准确的定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面对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眼睛,如何才能更多更好的把知识和道理传授给他们,这总是让我感觉沉甸甸的。校领导对我们这些年轻教师也总是形象地谆谆教诲:做教师的如果自己有一桶水,在课堂上也只能给学生一杯水,一定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在教学上游刃有余,不愧汉代扬雄所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然而,刚刚走出校门的我,在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面前,苍白得如一张白纸,于是,比上学时还要更努力地读书,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学的领域浩如烟海,想要提升自己并不容易。我决定先从硬骨头啃起,于是陪伴我的是中外名著,古代典籍。渐渐的,我被曹雪芹、罗贯中的才华所折服;被司马迁的勇气所感动;被莎士比亚的睿智所顿悟……同时,项羽、鲁智深、祥林嫂、郝思嘉、鲁滨孙、保尔等名字也不时地从嘴边溜出,从脑中闪现。经过这一番文学的洗礼,我觉得自己仿佛长高了一大截,成熟了一大步。于是,我又一头闯入了文化的阵地中。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文化传说、名人轶事,外国的希腊神话、圣经故事、伊索寓言等都成了我的至爱,从中我又获得了无穷的乐趣,增长了难得的智慧。然而,最让我咀嚼不尽,时时口留余香的却是中国古典诗词。至今难忘李煜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痛;难忘辛弃疾那“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豪迈;难忘柳永那“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缠绵;更难忘杜甫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豪情。真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动人啊!就这样,我如饥似渴地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拼命吮吸着人生的养料,在不知不觉间一步步成长着。视野拓宽了,见识增长了,思想深刻了,底蕴丰富了,在我可爱的学生面前也变得高大了。

随着知识储备的增加,文学底蕴的丰富,我的课堂也随之鲜活生动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干瘪、乏味,对许多重点难点的把握也逐渐能够举重若轻,驾轻就熟了。

1.1读书使我对课文的理解挖掘更为深透。

以前,由于人生阅历的不足,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只存于表面,更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会,因此对课文的分析,人物的驾驭也只能借助于教参来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罢了。但当我认真阅读余秋雨、周国平等散文大家的著作,鲁迅、冰心、老舍等名家的作品及其赏析之后,再读课本所选文章便有了些高屋建瓴之势,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更深刻了,对文章行文脉络的把握也更清晰了。这样一来,在很多学生看来极其无趣的传统篇目反而成了他们讨论的热点,从中也体会出了更多的人生道理。

1.2读书使我的课堂变得文气浓厚,趣味横生。

对于学习语文这一学科,学生最为头疼的就是文言文了,繁琐的解释,拗口的词句往往使课堂变得古板而死气沉沉。这时,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古代小故事就成了这堂课必不可少的调味剂了。例如,当我们学习《伯牙绝弦》这一课时,为了深入体会古人对友情的珍视,我适时地给学生们讲了历史上有名的管仲与鲍叔牙的“管鲍之交”,廉颇与蔺相如的“刎颈之交”,俞伯桃与羊角哀的“生死之交”等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学生们听得入了神,一会儿赞叹,一会儿遗憾,一会儿又唏嘘起来,在对古人的信仰有所了解的同时,更对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是一举多得呀。

充满诗歌的课堂是最美的语文课堂,然而翻来覆去的品读一首小诗中的那几句话,不仅对学生是一种折磨,更是对华彩绽放的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一种亵渎。因此,借助一首小诗来抛砖引玉,了解诗人独特的诗歌风格和内心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在讲《水调歌头》时,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旷达,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挚诚,更要让学生了解苏轼“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性,“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多情。这样,诗人才能在学生心中丰满鲜活起来,他的影响也才能力透纸背。于是,凭借我的诗歌积累,在课堂上为学生拓展了大量的相关作品,使学生能够尽情品尝诗歌文化的饕餮盛宴。

1.3读书使我对学生的心灵教育更有说服力。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学生的成长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也就成了教师的历史使命之一。以往生硬的说教不但不愿被学生接受,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效果往往事倍功半。但当我与书结伴之后,发现原来书籍中就有很多我们为人做事的好榜样。当学生因为成绩下降而一蹶不振时,我会给他讲曹操赤壁失利后仍然大笑的豁达;当学生因为病痛而焦虑不安时,我会与他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坚韧顽强;当学生因为能力不足而轻言放弃时,我会交给他一本海轮?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事实证明,生动鲜活的实例是最好的心灵良药。

2读书使我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如果说深厚的业务知识是一艘小船,那么,正确而又符合实际的教育理论就是罗盘,有了它的指引,小船才能乘风破浪,济游沧海。以前,“师道尊严”使我在学生面前总有些高高在上的感觉,凛然不可侵犯的架势让我与学生之间隔着一层厚障壁。后来,我认真研读了《课程标准》,里面很多教育教学理论都让我耳目一新,尤其是教师角色的转换这一论断如一声新雷使我豁然开朗。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是组织者,引路人,双方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国共产党同探讨学问,无形中,教与学的苦差事就都转变成了一件乐事,这才是真正的教学之道啊。此后,我便“和蔼”起来,身边的“粉丝”也渐渐多了,最终融入了他们的大集体,成为了他们推崇和喜爱的良师益友。

3读书使我的教学方法多样化

众所周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仔细阅读了魏书生、赵谦翔、李元昌等一直活跃在教学一线的老教育家们的著作,真的是受益匪浅。其中,赵谦翔老师的“发言敢死队”、“克服自卑法”和“自学领会法”,以及李元昌老师的“作文修改法”,都在我的课堂上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也不断激励我去探索新的教学蹊径。

总之,在有书籍相伴的岁月中,我变得乐观成熟,从容自信,读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更让我的教学之路变得宽广而坚实,当之无愧的说,读书就是我成长的铺路石。

第三篇:甘作人梯

甘作人梯,托起明天的希望

高潮中心小学

张新民

我是一名代课教师,1987年进校工作,从教25年,由于没有跨进“86”这道门槛,与“民转公”无缘,也不能享受民办教师“算断”补偿和社会养老保险,可谓“86”后一名一穷二白的老革命。

命运虽悲惨,但我不愿天,不愿地,也不愿人,只在心底默默坚守一个信念:甘为人梯,托起明天的希望。

曾有人问我:你还校守什么啊?守一年伍仟多元钱吗?我风趣地回答他们:人是活宝,财是死宝,守----与我朝夕相处的学生呗!小时候,我就很向往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长大了,终于实现了自己童年的夙愿。尽管是一名代课教师,我觉得我很富有。不管走在哪里总能听到“老师您好!”这一甜蜜的称呼,如一股暖流涌入心田,这是我的学生呼唤;不管走在哪里,总能听到“张老师,哪里忙!”这一亲切的招呼,如一阵春风拂面,这是学生家长的呼唤;不管走在哪里,总能听到“老师,我现在在XX工作,有机会来玩玩!”这一真诚邀请,如阳光射进窗棂,心中豁然一亮,这是学业有成的莘莘学子报恩老师的呼唤。这是金钱能买吗?不,金钱能买黄金可买不到这一颗颗真诚的心!所以,我无怨无悔。就是这一股股动力,让我在三尺讲台坚守至今,我乐意作人梯,把我一批批学生托起,这是我内心的希望。

执教25年来,每迎来一批新的学生,心里就充满了新的希望。看到低年级学生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灿烂的笑脸,我心里高兴;看到高年级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我心里自豪,听到那一声“老师好”,我心里喜悦,又看到学生为自己生日点起的烛光,我心里甜蜜,是他们让我感到做一名代课老师的自豪,也坚定了我做一名代课教师的信念,也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学生了。热天到来,来寝室为学生点燃蚊香;冷天来临,半夜起来为学生盖好被子;学生病了,带学生上医院;学生没来校,上门家访询问原因;学生没生活费,垫钱为他买来餐票,例如,蔡成君、蔡小燕两名学生曾经逃课又不归家,我协助家长找两天两夜,家长深受感动。我深深感到,学生年幼无知,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老师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成长。老师的关爱,学生都会铭记在心,别看他们小小年纪,还有感恩之心呢!记得前年我的一个生日正逢周末,也不知他们怎么得知我生日信息,周日上午,班长蔡小凤同学带班上的学生捧着生日蛋糕来到我家,为我点燃生日烛光,唱响生日快乐歌,当时那份激动与喜悦是多少金钱也买不回来代课啊!学生上中学了,逢教师节、生日经常收到他们的贺卡、贺信,我真切感到当一名教师是多么荣幸啊!

当一名教师,爱岗敬业是老师的职业道德,二十多年如一日,我做到了以校为家,虽然自家离校只有几步路,但我很少回家,星期一上学,星期五放假回家,与学生同吃同住,打成一片,学校是我家,我爱我家。任教期间,一直担任高年级班主任,早年只有六年级在校住宿,有时晚上只有我一人带学生住在学校。领导分配的工作,都是乐意接受,工作也从没让领导失望过,教学成绩是理想的。曾荣获过县教育局“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儿工作者”等称号,镇级教学比武一等奖、镇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称号,经常写论文,《文笔交际—师生传情雁》一文获国家级二等奖,刊登在《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一书上。

时年45岁的我,面对当今代课教师的无名无份,我从没往心里想,既然当初选择了自己爱好的这一职业,我就要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钱财如粪土,师德值千金。以汪金权师兄为楷模,教出好学生。甘为人梯,托起明天的希望!

2011年9月

第四篇:教育培训“铺路石”人才成长“助推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教育培训“铺路石”人才成长“助推器”

作者:郭鹏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27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8年前,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诞生。2013年9月9日,在我们迎来第29个教师节的前一天,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发慰问信致以节日的问候,他在信中表示:教师通过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不由得让我们想到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却也有着“师”的称号,他们脚下的三尺讲台不在校园之内,却也在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之责,他们,就是企业培训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作为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铺路石”和人才成长的“助推器”,是另类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同样值得尊重。此时此刻,让我们对其致以深深的节日祝福。

从常规来说,企业的培训师一般有两种:一是企业内部培训师,由企业内部人士担任(专职或兼职,其中兼职居多);另一种是非本企业人员的外聘专职培训师。本期《热点聚焦》栏目将焦点锁定至企业内部培训师,透视这一群体的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企业内部培训师梯队建设,以充分了解他们、读懂他们、关爱他们,更加唤起人们对企业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进一步重视。

第五篇:最美铺路石

最美铺路石

阜阳西站史影

这几天阜城拓宽道路,增加车道,几条主干道先后被堵封起来,连人行道都不好走,公交和班车都改了路线,七拐八绕,极为不便。因为小鱼怕迟到,刚刚7点就下楼出发去上班了,去完成他的最后一班岗。

小鱼是西站的一名扳道员,他个子不高,眼睛不大,皮肤不白,说起话来很爱笑,两眼眯成了细细的一条线,似乎遮掩了自身爱有的害羞,经过历年少有高温夏季的烘烤之后皮肤更为黝黑。他在扳道岗位上已经工作了近26个年头了,下个班就要上新型设备,今天是他最后一次扳道,借用一下特步的广告语:特步(西站扳道)---不一样的感觉。因为随着我公司复线技改进程紧锣密鼓的推进,线路复线的铁轨已结结实实的“复制”好,电力接触网均匀的矗立在路轨两侧,像放哨的士兵。其他各站都已经先后换上新设备了,阜阳西站明天也要更换设备,说句土话就是鸟枪换炮,行车室运行控制台将被几台液晶显示屏带替,专业名称叫计算机联锁设备。只需值班员鼠标一点道岔就自动转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所以我们的扳道工作也将撤出漯阜公司的历史舞台,“叮铃铃”电话响起来,值班员布置任务:“3号39001次5道接车准备进,执行。”复诵完命令只见他立即走到道岔机跟前,深情的握紧手柄,用尽全身的力气,将沉重的岔尖子慢慢的滑向钢轨的另一侧方向,扳倒定位检查确认,然后快步返回立岗接车,感觉自己好

像军人似的,手持信号旗,挺胸抬头,横平竖直,用最标准的姿势立

岗目送列车安全的风驰电掣般的驶向远方。这简单的工作,不知曾经

重复操作了多少次了。今天是他最后一个班的操作,看着那即将拆除

道岔的握柄他饱含感情似乎有些不舍。记不起多少个骄阳似火,抑或

大雨滂沱,送走多少个疲惫的寒夜,迎来多少个曾经的黎明,雨中雪

后,无论如何,小鱼们就这样无怨无悔的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有时有

点感冒发烧也不在乎。他们在车站的最两端,寂寞、孤远,甚至都没

有自来水,偶尔会有鸟儿从身边飞过喳喳叫声,而夜晚是周围漆黑不

见五指,连个人影也没有,据说上次有条大花蛇在这附近拜访,吐出

红红的舌信,令他吓出一身冷汗,可怕极了。这就是他们的工作环境。

国庆节电视上有记者采访民众问你爱国吗,怎么爱国的,答案是

肯定的,但是有许多人都是说不出口,不好意思直接的回答。是的,中国人多半是内敛平和的,他们不好意思说出我爱祖国,我爱民族。

就像我们的扳道员一样,热爱他的岗位,热爱他的公司,踏踏实实的工作,平平凡凡却坚韧认真,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说出来。。。

下班走在刚修好的黑油油的马路上,散发着淡淡的沥青味道,划

着洁白的隔离线,平坦而又宽阔。人们驱车飞奔而过,感觉是那样的美好。看看脚下那黑色的小小的铺路石,毫不起眼那样普通,默默无

闻,更无需宣扬,可是如果没有那小小的铺路石,这一切又怎么可能

成为现实?可是那些小鱼们不就是我们漯阜公司的铺路石吗?把简

单的道岔搬了20多年的小人物,把青春奉献给不怕苦,不怕累。质

朴无华,从无要求,认认真真的工作从没有出现过一次事故,把最简

单的工作做好就是不简单。虽然知道自己要被转岗了,却深深的执着的站好最后一班岗,干好最后一匹活。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的无私奉献的爱岗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敬重,他们以无言的奉献圆满的交上自己作为扳道员的答卷。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他们转到公司的哪种岗位,他们都会一样干出的优异的成绩,他们是最美的铺路石,默默的闪耀着光芒,因为他们的铺路石精神已经深深的扎根在漯阜铁路路基的深处,承载着重担,承载着希望,承载着我们扳道员甘于奉献永不改变的情怀!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