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心增自信赏识促发展
2011年青州市班级管理金点子成功案例申报表 单位(全称):青州市传泰希望小学
爱心增自信赏识促发展
从事了十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知班主任工作的忙碌与辛苦,班主任工作的细碎和繁多,每天和四十多个孩子们在一起,每天都在重复而有创造的从事着一样的事,我们都在寻找更简单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说,我们都渴望智慧的处理班级管理等事务,随着教育实践的积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刻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打动不了一颗冰冷的心。唯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蒙昧,收获希望。
1、问题的提出
我班有个学生叫张一鸣,本学年度我担任了他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上课时他总是低着头,自己不知道在写些什么,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老师课堂提问,他缄默无语。每天的作业要么全留空白;要么乱写一气,全是错别字。在上别的老师的课时,要么乱写乱画,要么就扰乱课堂纪律。但是,我从心里认为他是一个有爱心,有集体观念的学生,只是在人生成长的特定阶段出现一些特定的表现。就以他现在这样的表现和状况以及他这样的成绩如何让他合格地走出校门?面对这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你叫他如何生存哪!只要孩子一天在我这里学习,我一定不能放弃他!于是我和他的家长联系了一下,搞清楚了她的家庭情况。他的家长其实也很重视他的学习,只是妈妈带着小孩子,爸爸在县城打工,也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从家长的谈话中,我感知到他是个很懂事的孩子,这更增加了我对他教育的信心。
2、解决问题的策略
针对他的情况,我决定从两大方面入手。首先,我抓住一切机会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说做就做,有时吃完午饭,我就在教室里陪着他一起补落下的作业,不会的就给他讲解;有时,我还耍一些“心机”,如有一次,有一个学生请假,我看到他在我身边,我故意不假思索地就写上了他的名字。请假的学生提醒我写错了,我半开玩笑地说:“张一鸣,你看,老师的脑子里都是你,你可得好好学习呀!”上课巡视时多注意他;提问时多提问一下他;及时发现他学习中的困难,及时解决;我还经常找他谈心,引导他用感恩、享受的心态看待学习、生活„„与此同时,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我又组织几名同学来帮助他,跟他一起玩,让他感受到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又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其次,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他。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还是挺多的,他每天按时给同学们打水,舀水,总是最后一个吃饭,„„我抓住这些表扬他、鼓励他。在学习上更是这样,只要有一点小进步,我就对他大加褒奖,并说:“看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看,这些作业你都按时完成了,而且完成的质量很高,只要努力,你一定不会比其她同学差的,你说是吗?”他轻轻地点了点头。
3、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学期的转化,张一鸣同学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进心增强了,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从此我深知爱是互相的,学生在理解了老师的爱之后,也会以爱回报教师。他们回报的方式就是尽量少让老师为他们操心,自己尽可能地按老师的要求管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学生原来被动地由教师管理教育而变为自我管理教育了,而且表现得相当主动积极。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教育效果却大大提高了。
4、案例分析
爱心与赏识始终是我们在教育学生时的两大法宝
(1)、用爱心增其自信。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涵养,是无声关怀;师爱好像一缕和煦的春风悄悄吹入学生的心田,又似一股潺潺流动的清泉轻轻洗涤学生心灵师爱是无痕,无形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搞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心,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用爱心点燃一颗颗纯洁的灵魂。对于那些学困生,特别是留守的学
困生,教师应给她们更多的爱,经常鼓励、帮助、督促她们,使她们增强自信心,让师爱滋润每一个学生,感动每一个家庭,让师爱伴随着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
(2)、充分运用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学困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对于学困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哪怕很微弱的闪光点,很微小的进步,我们教师要及时加予引导肯定: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使她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她的提高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
师爱像甘泉,它能渗透、滋润学生的心灵;师爱像暖流,它能化解师生间冷漠的隔阂,可谓是教育的“润滑剂”。当师爱撞击到学生心灵的时候,他才会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进而发自内心地“改过自新”。我庆幸,我终于用一份锲而不舍的师爱挽住了一匹脱僵的野马,引领着他向无比广阔的人生之路驰骋!
第二篇:赏识·激励·自信·成功
赏识·激励·自信·成功
涟源市邓振威
鲜花需要阳光和雨露,孩子需要赏识和激励,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 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
课堂上我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或是投去赞许的目光。每节课我尽量多赞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
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赞赏能让学生走向成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
每期期末总结时,我设立了许多奖项,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学习标兵”、“劳动积极分子”、“环保小卫士”、“小小神算手”、“体育小明星”、“音
乐小明星”、“小小书法家”、“小小书画家”、“守纪律标兵”、“助人为乐小天使”、“爱心小天使”、“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文明少年”、“阳光男孩”、“清纯少女”、“诚信少年”、“背书能手”、“优秀少先队干部”。只有“三好学生”是评定,其它有自己认领,学生自己觉得自己符合哪个奖项,就向老师申报哪个奖项,统一颁发奖状。有的学生说:“我读了六年书,从没有得过奖,今天我得了奖,心理特别高兴。”第二学期他第一个报名,各方面进步显著。
第三篇:赏识教育带给孩子自信
赏识教育带给孩子自信
从责骂到赏识,从赏识到成功。这充分说明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的我,就更需要借鉴这种理念,充分利用赏识这个有利的方式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在我们班有一个特别好动的小男孩他叫武世鑫.在课堂上他的自律性很差,不仅自己没学什么东西还影响了别人,真让任课老师头痛。有一次我进教室上课,他的“老毛病”又犯了,我气愤地说:“难怪老师都说你经不起表扬!”谁知,他却大声地说:“你又没有表扬我!”我一震,这一句突如其来的无忌童言让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课后,他的话一直在我耳边萦绕。想起来,平时我总觉得他调皮,的确很少表扬他。从今天这件小事看来他还是挺在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的。是啊,调皮的学生也是学生,和大家一样都希望得到赏识,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他比其他小朋友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吧——因为调皮,平时挨的批评肯定不少。我以前忽视了这一点,于是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调整方式。
从那以后,在课堂上,只要看到他认真听讲或回答了一个问题我就马上进行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但毕竟小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要想在很短时间内把坏习惯全部改掉是不现实的。所以遇到他上课又很不认真,小动作不断,对要掌握的知识模模糊糊的情况,我并不灰心,因为我知道这种学生是需要时间的,也需要很大的耐心。我坚信,只要坚持把赏识教育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一定能取得成功。哲人曾经说过,“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训斥只会压抑心灵,只有欣赏,激励才能开发人的潜能。希望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以及与家长,其他老师的配合,来慢慢地改造这个孩子,让他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我会坚持。
第四篇:赏识让孩子找到自信
赏识让孩子找到自信
南溪区钟灵街小学
陈功虎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摘自《周宏赏识教育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在一个亲切的笑容中,一个信任的眼神中,一个鼓励的手势中,一句期望的话语中,把赏识的信息传递给学生,那么赏识的非凡的魅力,就可能带给学生心灵的革命,使他们让压抑变成开朗,让自卑变成自信,让每个学生都欣喜地发现自己那么棒,从而变得自信起来,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而获得激发其斗志的力量,去努力探索,积极克服,提升自己的求知欲望,解决问题,赢得成功。
班上有个叫邓阳的孩子,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身体缺陷(兔唇),平时不愿与同学多交流、玩耍,显得很自卑,性格比较内向,学习缺乏自信,有不懂得地方也不会告诉家长和老师。经过与家长交流和平时的观察,我发现邓阳其实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有很强的上进心。该如何帮助这个孩子呢?我开始找原因,想办法。“赏识”是我最先想到,通过后来的实践也证明它确实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首先努力找寻邓阳身上的优点,他书写虽然慢但很工整,计算题正确率比较高,我决定把他的这两个优点在全班大肆地表扬一番,让其他学生关注他、认可他。我记得当时表扬他的情景,那是在一节班队活动课上,我讲到同学们学习习惯的话题时,我就提到邓阳,一听到老师点他的名字,他的第一反应是赶紧把头深深地埋下去,作好挨批评的准备。但当听到的是老师对他的表扬时,头慢慢的抬起来了,腰也挺直了,认真地倾听着,生怕听漏一句话,一个字……
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针对他做事速度慢,就降低要求对待。比如平时数学课堂上的听算练习,以平常的速度,同学们完成十道题时,他一般就只写了四、五道,急得直掉眼泪。我就故意多念一遍题,等他写好了再念下一道,即使没给上也鼓励他:“比原来进步多啦!加油哦!”。接着让他在课堂上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及时鼓励,树立自信。及时与家长沟通,达成共识,多主动关心他的学习,在他进步的过程中,“拉”一把,“推”一把……给学生一点颜色,他就会还你一片五彩的天空。真的是这样!邓阳在一天天的改变着,书写速度提高了,回答问题积极了,而且声音越来越洪亮,最令人欣喜的是愿意与同学交流、玩耍了,脸上渐渐有了自信的笑容。虽然邓阳的变化只是一个开始,但这也足以证明了“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或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赏识对于学生来说,犹如雨露滋润禾苗。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期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一句表扬的话语,一阵鼓励的掌声足以让他们兴奋许久,并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不要吝惜你赞许的微笑、嘉奖的语言、热烈的掌声,用心去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和取得的点滴进步,用真诚的鼓励去点燃学生心中学习的热情。
第五篇:如何赏识孩子给其自信读后感
如何赏识孩子给其自信读后感
孙约乐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教育界也有7年了,当了7年的班主任及兼两个班的数学课,我一直在研究,怎样可以让学生充满自信,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一次在逛新华书店的时候偶然看到这本《如何赏识孩子,给其自信》的书,我随手翻了几页,被书中提出的观点所折服。它不仅是一部让家长深受启发的家庭教育着作,同时也是当今学校教育的一部好的教育参考书。在这本书里,作者不仅专心借鉴了专家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还有很多真实的例子,对我有跟大的启发。
天下父母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可要爱的有智慧、爱的有方法法就很难了。赏识是孩子精神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和水。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两个小人:一个好孩子,一个坏孩子。多表扬、多激励,就会让他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不断变好;而多指责、辱骂就会使孩子自暴自弃,最终逼出一个坏孩子来。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找回自己的童心和童真,多和孩子沟通,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朋友和生活方面的指导员。父母绝不能因为自己的工作忙而忽略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同时父母要适度放松对孩子的约束,给他们一定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但绝不是放纵。更不能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要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和善于思考的能力,当孩子对父母提出一些问题或疑问时,首先要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无论对错,先肯定孩子的一些好的观点,然后在点出孩子的不足,使孩子有一种“我是家庭一分子和小主人”的感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营造一个充分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孩子在阳光里茁壮成长。“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和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有一位老师说的非常好:一个找不出自己孩子优点的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也试着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但是,也许是对赏识教育这种方法理解还不透彻,我会慢慢的参详,适当的运用到我的教学中去。
而作为一个老师,怎样做到赏识自己的学生呢?书中给我的启示是:
一、尊重学生,学会沟通。尊重意味着自由和平等,有了平等人生才不会失衡。教师要施教于孩子,还需要有沟通能力,沟通的前提是平等。要让孩子接受你的观点,必得让孩子接纳你,信任你,而这都需要平等。
二、信任学生,学会宽容。作为家长,对孩子不信任,反映了父母脆弱的心理。究其原因在于父母的思维方式不对。其实教师也是这样。父母对孩子产生信任的过程也是重建自己光明思维的过程。孩子需要信任,而且是无条件的信任。宽容是信任的得力助手,没有宽容,就没有真正的信任,要学会宽容学生的错误。孩子成长的过程便是一个犯错误的过程,在错误中成长便需要给孩子一个容错空间。
三、提醒学生,学会激励。所谓提醒,就是督促和批评。学生犯错误,有时是明知故犯,而这个毛病不改,会影响孩子一生。因此引导孩子成长,还需要反面的提醒。赏识除了表扬和鼓励,也要有督促和批评。只有这样,赏识教育才是一个完美的教育体系。但要切记这种督促和批评是以不伤害孩子自尊为前提的,也就是对事不对人。而激励就像农民为庄稼施的肥,会增加好的收成。经常对孩子说“太好了,你真棒!”给孩子一个“行”的世界,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有了信心,也就有了挑战明天的力量。
孩子的成长道路犹如跑道和战场,父母和老师应该要为他们呐喊和加油,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要相信他会从一千零一次站起来,教育孩子,让我们从赏识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