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36f5a8d9-cfaa-4ce4-b5bd-ca6a3004297e_学生逃学案例研究

36f5a8d9-cfaa-4ce4-b5bd-ca6a3004297e_学生逃学案例研究



第一篇:36f5a8d9-cfaa-4ce4-b5bd-ca6a3004297e_学生逃学案例研究

学生逃学案例研究

彭小青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周鹿镇石塘小学

通过听课,我对《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课程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教育案例的撰写》这一专题。

通过听课,我明白了教育案例的撰写基本上与课堂教学案例的写法一样。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案例背景,主要是简单地介绍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第二个部分是案例描述,主要是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包括问题的产生、问题的解决、事件发展的结果等。第三个部分是案例分析,主要是分析:为什么这样做;成功与不足之处;有无需要改进之处,如果有,如何改进。当然教育案例的结构也是可以变化的,而不一定要按照上述结构。下面我就试着来写一篇教育案例,篇名叫做《学生逃学案例研究》

案例:五年级学生黄某:开学第三天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学校报到,住学校的第二天晚上和同班的另外二位学生爬围墙外出上网。事后认识态度也很差。某月某日下午又和同班的一位同学爬围墙外出上网。

黄某同学平时上课期间学习态度较差,喜欢聊天、睡觉。某月某日语文课(期末复习)全班都在看书,就他一个人在睡觉,老师叫他看书,他还不以为然,在课堂上和老师争吵,事后还说,要叫老爸来跟老师说个清楚。某月某日(周二)傍晚请假回家拿东西(家在镇上),回家后打电话给我说明天早上再来,当时也得到家长的确认,结果周三早上7点半从家里出来后没来学校直到周五放假,期间也没回家。

黄某同学在寝室里也是活跃分子,喜欢吵闹,在寝室熄灯后喜欢串寝室。现在校园里有过逃学经历的学生不在少数,而且还占有一定量的学生比例。他们有着各种方法和理由离开校园。逃学最简单的原因是学生想离开教室,离开学校,回到自己喜欢的场所。是什么原因使得本该在学校学习的学生离开校园呢?

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1、厌学:厌学是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魂不守舍,打瞌睡,或者在下边偷看课外书;有的干脆逃学、旷课,甚至辍学。

2、校外有自己的社会小圈子,他们在学校里交往的朋友不多,感觉不到来自校园的温暖。在社会上会得到好“朋友”的帮助。

3、家长的过分溺爱,他们不惧怕家长的威严,进而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

4、学生本人不喜欢读书或者并不喜欢这所学校,他们走进校园是家长的意向,是朋友的召唤。

根据以往经验,逃学往往是青少年犯罪的前期表现,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约束,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我们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返回校园,学习知识。以下是我对解决学生逃学问题的一些看法:

1、首先是要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以往的学习情况。学生逃学,不是一时的现象。在和黄某同学家长的交谈中,我得知:黄某在一、二年级时就有长期逃学在家的情况,因为父母对其放任不管,或者说没有有效的方法去管制他。完小时因为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父母想让他转学留级。当时也有和老师同学争吵理亏时,父母帮着出面的事情。该同学周末即使回到了家里,晚上也经常出门后彻夜不归。

从家访中得知:黄某同学的家长还是很关心他的学习状况,很是为他的学习操心(进入我班后也经常打电话来询问他的情况)。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方法,使得父母的操心也是徒劳。黄某同学父母的关心也到了溺爱的程度,在二年级时也有父亲出面为儿子出气的情况。来我班后,在语文老师严厉的批评后说:“我爸一定会来的,一定会帮我的”。在他看来,不管自己做了什么事情,父母都会来帮助解决问题的。殊不知自己做的事情是对是错,是好是差。他不会尝试着自己去很好的解决问题,总觉得他的背后有着父母坚强的后盾。

分析得知:父母在对待子女的学习上也存在着误区。他们包办子女学习,甚至发展方向。没有了解子女的实际学习情况,子女已经没有了学习兴趣,作为父母还有着高要求,严标准。使得子女往往产生逆反心理,开始厌恶学习,厌恶学校,直至想离开学校,产生逃学现象。

2、多与学生沟通谈心,全面的了解学生

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而且早熟。他们通过网络,报纸了解社会,走向社会。伴随着改革开放,西方国家的自由开放在他们心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与学生交流谈心,使自己能够真正的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所想所思。

与学生谈心的地点可以选择在走廊,操场,也可以是办公室单独的面对面坐着交谈,应该是放松的自由的交谈,在办公室甚至可以给学生端上茶水。这时候

你的身份不是老师,而是朋友。目的就是要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学生有安全感,心与心的碰撞才能擦出火花,产生共鸣。老师在学生心中总有着一定的神秘感,当学生面对老师时,总觉得老师高高在上。我们应该消除学生的这种畏惧心理,觉得你是一位好朋友,一位可靠的朋友。只有这样,老师才能了解到学生真实心理,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

3、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同学关系。

有时候同学的一句话抵过老师的十句话,同学的只言片语能影响到他的主观想法。黄某同学在同班同学的劝说下爬围墙外出,在网吧里玩了一下午。如果当时没有同学提起去外面上网,或许他们不会旷课外出上网,或者当时有另外同学能及时劝阻,他们或许也不会外出了。

在孙某同学家访中也了解到经常有女孩子打电话到家中,甚至在深夜。在与孙某同学谈话中也了解到,在另一学校有很好的女同学经常在一起玩耍,关系比较密切。我们就需要加强正确的引导,分清界限,处理好同学之间的男女关系。

4、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承担责任。

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力极其脆弱,在学习上,生活上碰到问题,遇到难题,就选择逃避。

黄某同学在和同班同学有矛盾争吵后,有退学回家的想法,说:“我不读书了,我要砍死他(第二天我在他抽屉里发现了一把西瓜刀,幸好及时发现,否则后果不堪想象)。”现在的小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不知道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往往是心理承受力极度的脆弱,碰到困难就选择退缩离开学校,寻找校外所谓的自由。

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做生活学习的强者。在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中加强引导,(比如体育活动,业余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等等)黄某同学的钢笔字就写的很好(二年级曾经得过奖),我们可以灌输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练习的思想。使他们在学校里有所为,有所不为。.5、家校沟通,明确学校的规章制度

家校沟通使学生在学校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使学生在学校能住的开心,坐的稳。让学生明确学校的规章制度,一个人首先应该懂法,他才能去守法。一旦学生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二篇:关于学生逃学[模版]

关于农村中小学逃学现像的分析

作者:石泉县红卫中心小学马本源

[内容简介]: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中小学学生厌学逃学的原因,及发现的问题。指出逃学成为普遍现象是学校、家庭、环境、社会多方面造成的。本文也深入的探讨了如何预防逃学,指出宏观政策,尤其是对教师的评价手段不应该简单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要注重素质教育,本文也从提高教师素质及观念,更新家长观念,转变对中差生的心理障碍等入手,介绍了解决逃学现象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教育 逃学 教育环境 教师素质 观念

在现在的农村中小学,逃学成为一种普遍问题,也是让老师和家长非常且头疼的问题。为了教育的公平及农村的未来,逃学问题成为我们不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关于学生逃学的原因,我在长期的工作中有以下几个发现:

1.学校学生生活方面的影响;同学间的现互关系问

题;学生与教师关系问题及学习兴趣不足,基础特差的问题;

2.在家庭生活方面,有部分学生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家庭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有部分家庭生活环境甚至急剧变化,如父母离异、单亲家在家(甚至双亲均不在家)及父母身患重病;重新组合家庭等;

3.家庭教育问题:父母的无理斥责及粗暴的棍棒教育,导致孩子对父母言语态度及教育方式的不满等;家庭不和,如父母不和,常打架骂架,母亲与奶奶不和等也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负面教育影响。

4.个人问题方面:由于身体及心理上的问题;一位一年级的学生因为疝气手术休学,再次返回课堂成绩下滑较大,厌学情绪严重。有些学生由于先天胆怯,有问题不敢问老师,有的学生甚至不敢请假上厕所而上课出现尿裤子的现象。有的学生到学校就心理紧张、恐惧、坐立不安。严重的甚至会害怕和学校有联系的事物。曾经有一位五年级辍学学生的母亲告诉我,她不得不天天送孩子上学,因为她的孩子更本不敢到学校去。由于现在流行打工赚大钱,不读书照样比教书强的,不读书的大多是煤老板腰缠万贯,穷教师别人结婚场都赶不起的“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导致学多学生的价值观偏离主道,从而放弃学业。一位五年级的辍学男生,我了解到他曾接受别人上“职教中心”早赚钱的影响,觉得自己考高中危险,还不如早点上个职业学校。

其次,如何预防农村中小学生的逃学呢?从宏观上讲,防治逃学、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这需要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防治孩子的逃学、厌学行为。现在的陕西省石泉县在这方面工作做得

较出色,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问题特别重视,对于留守儿童,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的帮助,基本上让大量留守儿童得到了必要的关心爱护。几乎每个留守儿童,都有一名国家公职人员担任代理家长,在全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我想,如果政府一如既往,将对厌学逃学现象产生较大的遏制作用。

从微观上讲,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进行预防:

1.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培养“懂学生”的老师。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多数专业化程度较低,对于心理学及教育学知识大多不懂,有些教师虽然懂一点心理学及教育学知识,却也停留在书本,没有落到实处。对逃学学生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沟通、往往采用不尊重不信任的教育行为,比如训斥、体罚等方式,以致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进一步恶化学生的不良情绪,加大了学生的敌视心理。

2.转变家长观念,做“懂孩子”的家长。农村学校的家长大多数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只是凭自己的生活经历,父辈是怎样的教育他们,他们就怎样教育孩子,殊不知“此一时,彼一时,去年的黄历今年不能用”的道理,一些旧思想,如“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棍下出好人”,经常板起面孔说教;有的不顾学生的自尊心,在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孩子,导致逃学学生的过激行为,反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一位

高中女生因“早恋”,老师请了父亲谈话,她的父亲不顾她的自尊心的保护,没有很好地进行有效沟通,在楼道训斥她。后来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年轻的生命。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3.提倡赏识教育。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基础教育“树人”的根本职能严重错位,“卷面多少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试)考考,评价老师的法宝”分数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分数作为评价老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老师在上面的压力下,不得不排斥大量的“中差生”,“中差生”也由于经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社会的歧视从而感觉个体的价值被人们忽视,导致自暴自弃。逃学就成为他们对抗教师,学校,家长及环境的方式。

4.要重视素质教育,讲究教育艺术。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向“素质教育转轨”。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孩子良好的的品质,及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既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5.定期和孩子交流沟通,防患于未然。逃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有的学生从对一门课没有兴趣开始,发展到对任何课没有兴趣。有的从怕做作业开始,拖拉作业,甚至不做作业。例如石泉县曾溪乡大沟小学的付先宝同学小学一年级开始都未做过作业直到快进入初中,最终老师也不愿意督促

他交作业了。在我们的谈心和耐心辅导之下,在留守家长的关心下,他开始对学习有了兴趣,据说上初中从未逃学。如果我们能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对孩子的不良苗头及消极情绪就能及时发现并指正,并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孩子的逃学、厌学行为就可能的到控制和制止。

6.加强学生心理引导、稳定情绪,争取让心理上有问题尽早返回课堂。其实孩子逃学常常从无奈开始。离开学校后他们会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心理不安。因此,我们可靠采取心理角色换位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我们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从孩子角度思考分析问题。这样,孩子往往会被这种理解和宽

容深深感动,以致产生“我要转变”“我要回校学习”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走进新课堂.》

第三篇:逃学学生保证书

尊敬的老师:

您好!

通过你的教育,使我知道了,逃学会让我遗失许多知识,而知识是一个系统的东西,就如同链子,如果掉了其中的一环,注定无法运转。

所以,我决定从今以后努力学习,认真补习掉下的知识。并郑重保证,今后再也不逃学了!

再次请老师原谅!

保证人:您的学生

年 月 日

第四篇:学生为什么逃学?

学生为什么逃课逃学?——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班级内经常会遇到学生逃课逃学的现象,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学生逃课逃学的现象时有发生,那么学生为什么会逃课逃学呢?当一个人害怕一样事物的时候他就会选择逃避。

一、家庭原因。大部分逃学的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的关系并不和谐,这种家庭中的父母对孩子缺少必要的关怀和沟通,有的甚至训斥打骂孩子,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爱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从而选择了逃学或者离家出走。

二、学校原因。逃学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成绩不理想,在同伴之间不受欢迎,在老师面前经常受到批评,所以越来越不努力学习,越不努力学习成绩越差,因此产生的恶性循环,最终放弃学习开始逃课逃学。

三、社会原因。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读书无用论”许多人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以为读书无用,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本来就不爱学习的学生直接选择了放弃学习。

四、自身原因。首先,现在传媒业高度发达,不少影视作品和杂志报纸中经常会有青少年逃课逃学的事情,学生年龄小是非辨别能力淡薄,有的学生认为逃课很时髦很帅,争相模仿。其次,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很重,有时候很想体验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为了寻找刺激,逃课是第一选择。

逃课逃学现象普遍发生,好学生也有逃课的行为,因此老师对学生逃课的问题要深入了解分析,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第一种老师要把学生逃课的行为告知家长,和家长一起探讨如何教育孩子。

第二种老师要关怀到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学习不理想就过度的批评指责,要给学生留“面子”多指导给他们进步的时间。

第三种请社会一起参与,把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隔绝在学校之外家庭之外,设置“学生心灵防火墙”。

第四种理解学生的心理,学生偶尔一次的逃学后不要处理的太重要宽宏大量,学生有叛逆心理,不要让学生因为在河边湿了脚就把学生整个人推下河。

老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老师要在教好书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对学生逃课要理性对待,切勿“杀鸡吓猴”“舍本逐末”。

一点小建议是我的想法,并不一定是对的,请诸位批评指导。

第五篇:逃学学生安全协议

逃学学生安全协议书

甲方:(学生班主任)

乙方:(学生家长或监护人)

为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确保学生人生安全,健全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因该学生有经常逃学的习惯。结合我校关于加强逃学学生管理办法的要求,经甲、乙双方协议如下:

一、乙方明确自己是逃学学生的监护人,甲方与乙方只是教育管理关系;甲、乙双方均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用《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安全规范学生的言行。

二、甲方的职责和任务

1、甲方依法保障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

2、甲方必须要求教职员工履行工作职责,严密组织教学活动和其他集体活动。

3、甲方发现该学生不到校,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乙方。

三、乙方的职责和义务:

1、乙方负责接送该学生上学、放学,在上学放学途中不到学校发生的一切安全事故与甲方无关。

2、在教学活动和其他集体活动中,因学生作业没完成或任课教师批评教育等原因不到校,甲方不承担责任。

3、乙方必须教育该学生按时到校和回家。不私自游泳、不损害公共财物、不玩危险游戏等,因违反上述规定造成的后果由乙方承担责任。

四、本协议一式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学生班主任)(签字)

乙方(学生监护人):(签字)

年月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