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上好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范文)
怎样上好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是以总结、讲解、练习为主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总结是使知识系统化的主要措施,讲解是引导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和关键的有力手段,练习是引导学生检查和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它在学生知识系统化中能起到组织作用,并能完成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由此可见,上好复习课,对于学生牢固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在数学习题课的讲解上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扣课本
大多数学生对已讲过的知识会有遗忘现象,所以上复习课首先必须以课本为主,把课本上的概念、重要习题先复习一遍,帮助学生回忆上新课所必须注意的重点、难点,理清概念。
2、精选例题
复习课是以精讲、多练为主的课,要想上好习题课必须选好例题,选好练习题,尤其是平时极容易出现错误的。精选的例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且具有典型性;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要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启发性。在上复习课的时候,如果按照题号顺序依次讲解,没有将同类型的习题归类讲解,使学生接受的知识零零散散。所以,在教学过程要将不同类型的题目做到分类、整合,在讲解过程中,要将该类问题讲透彻,让学生完完全全的明白理解,凡是有不理解的题,多练以增加记忆,达到真正理解掌握。
3、认真考虑教学方法
绝大部分的时间里,复习课采用的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就导致有些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上复习课感觉很轻松,教学效果自然就不好。其实,在教学中我觉得可以改变一下,以学生为主角,通过学生来讲解自己错误思路的方法,发现问题之所在。从学生讲述自己错误的思路,发现其中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再着重讲解,这样教学效果会好得多。对所选的例题课前要认真研究,寻找最优方法或一题多解。在讲解时要详细得当,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深入,层层剖析,使学生听的条理,学的主动。同时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以讲为主,也可以以练为主。
4、认真配置好课内外的练习题。
选好、讲好习题课的例题固然重要,但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还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因此对于复习课要求学生既要认真完成课堂练习,也要认真做好课外习题。教师在选择课内外练习题时,要认真筛选,决不能草率从事,掉以轻心。
5、阶段性测试。
阶段性测试是检验教师知道是否偏离,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的最好途径。最后,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
第二篇: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所要解决的是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因此,复习课的教学任务要重视“理”,达到“化”,把平时一个个课时所学的知识从新的角度,按新的要求进行梳理,组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归纳、总结,最终达到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如何上好一节复习课呢?首先要依纲扣本。小学阶段的复习,要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教师应该以“标准”为根据,以“教材”为准绳,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其次要有的放矢。复习课最忌讳的是题海战术,使学生不堪重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必须首先钻进题海,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典型性例题,为精讲、精练、高效、减负打下基础。复习过程不应是机械地重复过去教学的过程,复习也不仅是抓几个重点,补几处缺漏、选几道习题、讲几个错例、把复习的过程变成书本知识再过滤的过程。复习应当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即使是“旧”题也要“新”做。所以复习范例应做到数量少、容量大、覆盖面广、启迪性强,最后要关注本质。要想上好复习课,教师应对教材有个总体思想,不能见“好”的题目随意拿来就做,“优”的题目拉来就练,一个章节,一个单元进行独立的、分散的复习,应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并加以变换和展开,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知识系统进行整体研究。
一、梳理知识,理清知识点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即使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一般地说也是有限的,在教学到一定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对学过的概念作穿线结网,促进学生脑中的概念结构系统化。
二、总结质疑,抓住重难点,在复习时,必须做到:
1、让学生克服定势思维;
2、查找学生的薄弱环节;
3、分层辅导。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重点。在复习时,针对重点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学生通过练习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另外,也可以将学生的作业本上平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统计归类,并拟出了相应的题。先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做错的题进行归类,还要试着找相关类型的题做一做,同桌互相检查、辅导。然后教师将自己拟定的题出示到黑板上让学生练习,检验一下学生掌握得如何。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编码,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去。如在学生复习快乏味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情境题、趣味题、开放题。这些练习的设置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篇:怎样上好六年级复习课
怎样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陕西省西乡县莲花小学
徐敏
邮编723500
电话***
邮箱 xumin7820@126.com
内容摘要:复习课是一个学段结束必不可少的环节,要上好复习课,就得先分析复习课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当然是平时教学中难以解决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最普遍、最典型的问题。复习教学应着眼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健全知识网络;重在方法指导,重视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突出怎样寻找解决问题的生发点,在多样化中寻找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紧扣学生学习中带普遍性的易错点,理解中的难点,专项训练,有的放矢。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复习课
正文:
复习课是一个学段结束必不可少的环节,可复习课知识层面无新鲜感,讲的都是旧知,学生倦怠,老师难有激情,因此,好多老师都有感叹:“上完新课就检测吧,再复习也不会有多大提高,会的早就会了,不会的再教也不会。”相对来说,平时的课堂教学容量少,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们只需围绕一个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好预习、探究、尝试、巩固、拓展各个环节,一节有成效的课就有保障了。但到了复习阶段,反而有了要么无从下手,要么处处皆是问题,一节课上下来觉得进展不大,效率不高,好像没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在以前的基础上原地转圈,老师也无成就感,尤其到了六年级总复习时。复习课真的是浪费时间,没有必要吗?当然不是。古人说:温故而知新。学任何一门学科、做任何事情,前进一段,都需要停下来回头望一望,做做反思,提炼精华,总结有利的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迈上新台阶。学习尤其如此。要上好复习课,就得先分析复习课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复习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当然是平时教学中难以解决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最普遍、最典型的问题。这就要从教师平时教学的侧重点和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入手分析。首先,平时的教学重点在解决一个问题,学习一个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展开活动,练习,应用,说形象点就是种活一棵树即为成功。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学到的知识呈现出碎片化、点状化的特点,在思维方式上易呈现纵向线状思维,横向联系思考问题的意识较弱。其次平时的教学,面对新知,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技能,理解基本概念,探究出解决方案后,更多的注重建立模型,形成固定解决模式,难以在举一反三,发散思维上下更多的功夫,从学生的学来看,经过平时的积累,学生已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较熟练的掌握,对知识间的关联,思维的方式方法有了积累,学生的思维水平有了提升优化的需求和可能,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视野急待拓展,积累的各种活动经验有待总结、验证。第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什么地方强调不够、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暴露出问题已基本定型,而这也就是复习课中的重点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上好六年级的复习课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复习教学应着眼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健全知识网络。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分四大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采取分段教学,认知过程呈螺旋式上升的方式逐步展开。学生在某一段学习中受年龄特征、个人兴趣、外部影响、认知能力等各种因素的作用,难免这一节掌握的好,哪一节掌握的不好,记忆呈现零散化,块状化分布,很有必要对联系密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链接,对邻近知识点加以类比、勾通、对比、辨识,在相关知识间架设起四通八达的桥梁,形成有血有肉的网络,使学生在思考时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既使有暂时的愦忘,也能够通过回顾相关知识,迅速纠正发现错误,并从中收获一种思维的习惯和反思能力,感受数学思维严谨的魅力。比如空间图形的认知过程,一年级从常见的物体中认识长正方体,感受面的存在,感知面体的不同;二年级从体中引出长、正方形,感知边与角的存在及特点;三年级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会区分线与面的不同;四年级学习线的分类,及线与线的位置关系,认识角的组成、大小、画法等;五年级系统学习各种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正方体的体积;六年级研究圆柱、圆锥的体积,学生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及繁的学习过程,有了众多具体经验的积累,再回过头来梳理总结后,就会发现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归根到底是在研究点、线、面、体,任何一个未知的形体都可以从这四点出发去认识、去解析、去复制、去利用,回归到生活中也就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本质,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视野、思维水平相应也会得到提升。
其次,复习教学重在方法指导,重视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突出怎样寻找解决问题的生发点,在多样化中寻找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如六年级按比分配中的常见题型已知甲是50,甲∶乙=3∶2,求乙是多少?此题型学生都能解答,但方法却多种多样,①5032÷3×2,②50×③50÷④解:设乙数为x。50∶X=3∶2,方法虽多,但思路不同,题型23虽小,但思维价值很大,且多数学生已有经验积累,稍加引导,大多能理解掌握,易于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获得共鸣,同时也体现了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丰富解题策略和手段,体验到数学思考的逻辑美和简洁美。这时如将问题改为根据已知信息,可以求出什么,学生的想法将更丰富多彩。因此复习课不在于去见识多难的题型,更应侧重于提升思维水平,开阔思维视野,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基础上体现数学思维的奇妙,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的喜悦,让优秀的学生在多样化的解题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融汇贯通,让平时较吃力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中提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上复习课的积极性,培养持久的数学学习兴趣。
第三,紧扣学生学习中带普遍性的易错点,理解中的难点,专项训练,有的放矢,打通学习道路上的节点。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养成积累易错点的好习惯,并对学生此处易犯的错误做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选择典型题例,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练习,采取学生最易理解的方式,最常见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不断强化对错点的辨析,修正个体认知,建立建全正确的认知体系。
总之,复习课必不可少,要上好一节复习需要教师认真切实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去研究、去设计好每一节课,争取做到课课有重点、课课有新意,把每一节复习课上得余韵悠长,回味无穷,这样的复习课才是有价值的。
第四篇:怎样上好数学复习课
怎样上好数学复习课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一个阶段教学之后,各种考试之前都必须进行复习,比如,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
(1)复习课的主要任务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②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各学科大纲规定的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巧;③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复习课的一般结构①教师简要交待本节复习课的主要内容与要求;②师生系统回顾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形成网络与结构;③教师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④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有目的地、紧张地巡视辅导;⑤师生共同小结与讲评,并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提高能力;⑥布置课后作业。
复习课通常还有一种结构是:①教师简要交待本节课复习内容与要求;②学生独立练习(课前由教师准备好“题组”),教师巡视辅导,搜集信息;③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弥补缺漏,分析解题错误原因,提示解题规律与方法,提高能力;④布置课后作业。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在第③步后可再次安排学生练习。
对学习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班级可采用后一种复习结构。
要上好复习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复习不是炒旧饭,不是把平时学习过的内容重复一遍,而是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部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复习时,可采用“以线串珠”的方法,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便于记忆与理解。
(2)基础性原则无论哪一种复习都要抓住基础知识复习与基本技能训练。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弄清这些基础知识是怎样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应怎样叙述与证明?有何主要应用?应用时应注意什么?它和其它基础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基本技能训练在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一些能直接运用基础知识来解的题目。另外,该记住的一些词语、数据、图形、定义、定理、定律、法则、公式以及一些技巧、方法都应要求学生力争记住,知识缺漏要补上。
(3)重点性原则复习课内容一般都较多,时间又有限。因此,不能面面俱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有重点地复习,做到:①突出重点教材的复习;②突出重点概念、重点例习题、重点解题思想与方法的复习;③突出重点薄弱环节的复习;④突出重点难点的复习。
(4)针对性原则复习课中方法的选择、题目的设计、重难点的确定等都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大纲的要求,针对教材的重难点,针对考试说明的要求,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科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不能带有任何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5)精选性原则复习课中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必须精心考虑,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还可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6)主体性原则复习课应同样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要千方百计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复习过程,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与题目,都要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教师不要都包办代替,不要满堂灌。
(7)指导性原则复习期间学生要复习的内容很多,特别是中考、高考复习,学生手头几十本书,还有众多的复习资料,有的学生如坠烟海,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要帮助学生制订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落实复习措施,选好复习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课内与课外、做题与分析题目等的关系。特别对学习困难生要加强指导。
(8)及时性原则就是复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地反馈评价和矫正学生复习的情况,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复习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第五篇:如何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如何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上新集镇小吴丽芳
如何上好复习课是教师们关心的问题,老师们普遍感到复习课难。我也回顾了一下自己的教学经历,真正地在教学领域里面专门研究复习课的内容也比较少。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也成为教师教学的“盲点”,我只是把自己的一点思考同在座的领导、同事们交流一下。
首先是复习目标定位问题。复习课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备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缺什么,就应该复习什么,就把复习目标定位在什么地方。我想主要是进一步的理解、记忆、总结、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知识网络体系,这是复习课的主要目的。让学生经历了回顾、梳理、应用和拓展,把着眼点放在知识的联系上,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回顾学了些什么,同时还利用网络图、表格、树状图等形式把各部分知识串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印象。第二是如何引导学生梳理。梳理就是指导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网络,复习不是简单地把前面所学的的知识进行练习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整理,学会归纳,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的话,这节课就成了练习课。整理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梳理,还有方法的提升。比如用怎样的方法整理?各种方法有什么优点与不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在比
较鉴别中了解整理方法的多样性,掌握一些基本的整理方法,这不仅是本节复习课的要求,对于学生继续学习也是终身有益的。第三是知识的应用问题。即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在综合运用中体会数学是联系在一起的。一是多采取举例说明的方法;二是让学生借助网络图反思,提出问题,鼓励质疑,让学生自评、互评,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评价等活动,深化学生的思维活动,不仅很好地落实了“双基”,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也得以提高。
第四是拓展。复习课不能“老调重弹,机械练习”,而应该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有新的收获,达到“旧中求新”的效果。这个新的收获,就是以问题为主线,在解决问题中提出或者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注重引导学生察看自己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怎样做到查漏补缺,有新的发现。对于如何上好复习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很重要:回顾、梳理、应用、拓展四个环节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形成系列,做好计划,题目或情景的设计要注意连成线,开成串,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第五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如我在概念课的复习教学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尝试。如果按课的类型分,可以分成计算课、概念课、平面图形课和统计课等,每种课的类型在复习时各有特色。
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毕业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因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们联在一起,即是一种多半为被遗忘的知识”。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我执教的《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学生在明确了学习要求之后学习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方向明确,学习要求具体,认知冲突相对集中,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厚了,每一位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避免了小组学习只搞形式,学生无事可干的尴尬局面。为了准备这节复习课,我已是几易其稿了,其矛盾在于学生将知识图表化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如果把这一过程放到课堂上进行,会“浪费”很多时间,但如果放在课前去完成,学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缺乏知识的系统化。经过一翻思想斗争后,我还是决定把这个过程放在课堂上来完成,因为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复习课该给学生些什么?是题海战术吗?不,应该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能让学生一生受用。事实上,无论哪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同一门学科的不同类型的课也各有特色,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复习重在转化思想,计算复习重在计算的策略与实际运用,统计复习课重在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而概念复习课则在于选择合适的方法将相关概念系统化,学生对之整体把握,进而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我觉得“浪费”时间是值得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总之,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知识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