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德培训材料
师德培训材料《中国师德手册》
(一)2010年师德培训材料《中国师德手册》
(一)第一章爱满天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师德的直接体现,是做好教师的关键!
第一节用博爱之心铸造教师之魂
教师只有热爱每一位学生,才能赢得所有学生的尊敬,才能建立起“尊师爱生”的和谐师生关系。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塑造每一位学生。
教师对学生爱的情感可以形成教师良好的心灵,激起对工作的高度热情,领略到教育事业的幸福和乐趣,激起自己克服困难,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正所谓“爱有多深,责任感就有多强。”因此,博爱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内在动力!
博爱应该体现在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要看到学生的点滴需要,这样的爱才算是伟大的爱,这样的师德才算是无比崇高的师德。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就是这个道理。
实施“博爱教育”的具体方法:
1、加强自身建设
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地加强师德建设,这样才能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去帮助学生。
2、理智地引导学生
3、威信以博爱为载体
教师只有赢得学生的高度信任,才能获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而这种敬重和爱戴是以博爱为载体的。
4、视博爱为教育的支撑力。
5、用博爱避免“错爱”
让我们努力培养自己的博爱精神,真正地去爱学生,用博爱之心铸就教师之魂。
第二节宽容之爱——宽容是人生最伟大的力量
宽容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而宽容所释放出的爱,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博大胸怀。
宽容是人间最美好的品德,是师德的精髓所在,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一、营造一个宽容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老师应该用爱去营造一个“大家庭”,让所有的成员都能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用爱去营造就是用爱去容纳学生的一切。只有容纳,才可以有一颗“慈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问题。
二、善于忘记,给学生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教师要学会忘记学生“不光彩”的历史,这是给学生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教师应该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三、实施“宽容之爱”的具体方法:
1、宰相肚里能撑船——由爱而发的宽容
2、应该记住和忘记一些事情。
善于忘记学生的“劣迹”,尽量少去提起,这样的“忘记”可以帮助自己和学生相处得更好。善于忘记,并不是把所有都忘记,教师应该记住学生的缺点,尽量在学生快要犯错的时候提醒他,但教师的提醒应该是善意的。
3、宽容但不消极的接受,宽容并不等于纵容。
宽容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用爱心去宽容是我们每位教师教书育人必须要锻炼的科目——像父母一样去关爱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海洋里感受到师德的力量。
第三节信任之爱——爱学生,就信任他们
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对于教师来说,信任学生就是对师爱的最好诠释。
一、信任是创造奇迹的魔法石。
爱的信任是双方的,信任和被信任都同样重要。信任是一种爱,也是一座桥梁,能帮助教师度过学生的“心河”,直到学生的内心最深处。
二、信任之爱是对学生的特殊鼓励。
爱学生就信任他们,信任学生的同时也是让学生信任老师。信任之爱有时是一种特殊的鼓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信任有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有时是一句短短的“我相信”的话语,但是给学生带来的却可能是一种特殊的鼓励和强劲的动力。
三、实施“信任之爱”的具体办法:
1、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
2、时刻以爱为出发点。
3、用尊重体现信任之爱。
4、以鞭策激励释放信任之爱。
5、用信任接近学生。
6、抱定“朽木”亦“可雕”的信念。
第四节赏识之爱——催生希望的师爱
赏识之爱应该是冬日暖阳,沙漠甘泉!
教师师德的核心是爱生,而在新的历史时期,赏识之爱早已赋予了新的意义。他要求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去寻找每位学生生命中的每个闪光点,让每位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里,都能尽情地吸收爱的甘霖,从而使之发展自己的个性,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与生命的美好。
一、学生都喜欢被赏识,被赞美。
只有懂得赏识、赞美、善解人意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赞美是种力量。作为一名注重师德的教师,他的工作,应该起始于不断地关心学生的生活与成长。教育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碰撞。
二、在赏识中指出学生的不足。
一句话可以使人笑起来,一句话也可以使人暴跳如雷,关键就在于这是一句什么样的话。教师的赞赏往往会决定一次教育的成败,甚至影响学生的命运。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师有必要用一种欣赏的动态思维去审视每一位学生的言行。
三、释放“赏识之爱”的具体方法:
1、将赏识之爱用提前夸奖法释放出来。
2、将赏识之爱用人前夸奖法释放出来。
3、将赏识之爱用间接夸奖法释放出来。
4、将赏识之爱用动作夸奖法释放出来。
5、承认差异,要留心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6、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7、多管齐下,营造赏识的环境。
赏识学生,这能使每个学生确立自信,这是他们成功的内在动力,而教育教学工作应当是这种自信的加油站。教师要用职业的敏锐发现学生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并不断挖掘其潜能。教师的赏识之爱,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它也是师德得以诠释的最佳途径。
第二篇:师德培训
为了强化教师师德修养,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玉环市新希望学校根据玉环市教育局暑期师德培训安排,结合我校实际,于8月25日—27日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2017学年第一学期师德培训。
25日,全体教师一起学习“省级优秀教师暨浙江省中小学师德楷模”:童淑芳、方叶平同志的先进事迹;“省级优秀教师暨浙江省中小学师德楷模”、“浙江青年五四奖章”陈莹丽同志先进事迹;“台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卓玉宝同志先进事迹;
26日,本校将邀请台州市名师金晓敏老师到校讲座,与全体教师讨论个人师德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签订,并签订师德承诺书。
培训,与全校教师分别围绕开展“两学一做”,“四有好教师”、“四个领路人”、“四个相统一”专题学习师德修养与学生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中小学教师心理调适等课程开展培训。
第三篇:师德培训材料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
石晓野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要达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可见,强化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教师是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建设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师表风范,具有模范的师爱形象、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和掌握精湛师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所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适应市场经济新型人才的需要。
一、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塑造优秀的师表风范
新时期师表的建设,在于学校切合实际制定完善的政治学习、业务提高计划及标准,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的规定对教师的基本权利、职责和义务进行培养、检查和监督,让教师从思想上把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与社会公德融为一体,把学习、政治、正气与教书育人贯穿始终。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明确教育事业是教师用自己的劳动(职业)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严于律己,让文明的言行举止堪为学生的表率,从而对全社会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二、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树立模范的师爱形象
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师爱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是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体现,是教师教学中出自崇高的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教育之爱。这种爱趋使教师无代价地对学生赋予亲近感、期望感和献身的热忱。为此,学校要实施师爱工程。对教师进行师爱形象塑造,要求教师要从热爱教育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做起,要淡泊名利、积极向上、自觉锤炼自己,以全局为重,不为学生家庭地位,状况来偏倚学生,也不以学生成绩和表现来薄厚待之,要针对每个学生具体情况,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地面向全体学生赋予具体的教育爱,在尊重保护教育学生的基础上,使学生健康地、生动活泼地茁壮成长。
三、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
教育事业辉煌的前景和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曙光,是以教师高超的师识本领为寄托。师识包括教师自身的素质学识、教学质量意识,教学教改意识和适应教学发展的竞争意识。教师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必须注重学历层次的提高,设计培训方案,及时稳妥地、有计划分批分期地选送教师进行在职或兼职深造、学历后的继续教育和自学研修。注重对“博学多才”的“经师”和对“道德高尚”的“人师”的培养,适当的安排各种观摩助教活动,鼓励教师加强自我文化建设和自我思想改造,端正认真严肃、实事求是、尊重真理、尊重知识的态度,监督检查教师是否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正确分析和处理教材的业务能力,达到教育教学能力有明显提高,保证教学质量。培养教师养成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钻研教学的自觉性,并增加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文化修养,达到教师综合师识本领的提高,从思想上彻底除去陈规,开拓创新,积极实践,不断前进。
四、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掌握精湛的师艺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有过硬的知识基底和教学技能,才基本具备参与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教书育人工作的首要条件。为此,严格锤炼师艺技能是科教兴国的当务之急。新时期乃至跨世纪的教师要掌握精臻的师艺才华,第一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精良的业务素质。第二,要重视教学思路上的革命,具有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第三,要侧重教学效果上的提高,具有学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第四,要了解市场需求,把握科学前沿脉搏,培养创新人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奋力拼搏,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教育才能真正适应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从而推动 社会主义事业飞速发展。光辉的事业 崇高的师德
师德师风,简单理解就是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倡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学校开展 “师德师风”系列活动,是我校领导抓住了学校工作的关键点和重要点。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教育行风,关系教育形象,关系受教育者健康成长。从教育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品德素养也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我校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教书育人,呕心沥血;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涌现出许多德育先进典型,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信赖与尊重,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但是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个别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不思进取,不能深入研究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缺乏宽容和耐心,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乱收费等,因此,我们有必要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四篇:师德培训
培训内容:
教师师德学习
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的确,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我们教师不但要提高师德修养,而且还要加强自身学习,以高尚的师德修养教育人、影响人、熏陶人,以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释疑、解惑、筑基。
一、优雅的师表形象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提高教师各项素质的动力,是教师形象的突出体现,也是办好一所学校、取得社会良好评价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人把自己从事的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职业,而不倾注全部情感和心智,那么这样的教师只能是一个“教书匠”,绝对成不了教育专家。
爱生,是师德之灵魂。只有具有崇高责任感、事业心,具有高尚人格魅力,把教师当作毕生的事业的教师,才能穷尽毕生精力,努力使自己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律己,能够使教师具有较好外部形象。作为一个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教师要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乃至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
目前教育上普遍存在的师德失范热点现象,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推销资料、有偿家教或者为家教班介绍学生,接受家长吃请、礼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你只要沾上一点,就会给自己、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
二、过硬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表现出来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的总和,这些能力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个教师没有能力,便不要去谈师德。师德就是具备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能力,便谈不上师德。一个医生即使是对你满面微笑,但没有医术,便不能说他有医德。同理,教师也得拥有能力才能谈师德。所以,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最重要的便是加强学习,完善自身业务素质。
教法、语言、专业知识、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基本功的主要方面。但我们往往容易忽略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作用。试想,在学生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师生关系紧张的课堂上,教师如何取得教学的成功?只有教师把强烈的感情带入课堂,真正进入角色,以情动人,既生动活泼,又循循善诱,师生间感情水乳交融,才能引起学生强烈共鸣。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敢与教师开展讨论甚至争论,进行思维碰撞,闪现出创造的火花,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学生的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因此,努力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基本功的一个方面。
三、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前提,学生很多心理问题的形成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内部心理状态的平衡及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世界的协调。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善于自我维护。要经常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适的方法,保持健康的心理。
首先,要具有正确的认识观念和自我意识,热爱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对教育有执著的追求,乐于奉献,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始终保持心境愉快,要善于自我调节,做自我情绪的主人。窘境中以幽默方式排解,遇到麻烦时多想高兴的事,学会自我安慰,保持心理平衡。其次,运用合理有效方法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工作有创造性,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并能迅速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适应教育改革中不断深化的形势。工作上始终有成就感,生活中觉得顺心如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随时调整思维认识的偏差,善于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要勤于内省,检查自己的认识是否有偏差,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保持健康的心理还要学会适应,乐于合群,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人际交往积极和谐。多参加集体活动,与人交往要以诚相待,多称赞别人的优点,能够悦纳他人并能自尊自信。面对新环境、新领导、新班级,要很快地融入到新的集体中,乐观大度,豁达宽容。
教师保持了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以自己健康的心理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四、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对人才的培养。传统的质量观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学生潜能的发挥,是人的个性的塑造,是在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差异性和个别性,即个人特长的发挥,是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此,确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素质。没有现代教育观念,教师就会“穿新鞋,走老路”,以旧观念教新课程,把新课程的方向搞偏了。
但当前,大多数教师仍然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技能”,而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要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等现代教育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所以说,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任重道远。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教学质量,影响着对人才的培养。素质教育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立体工程,在学生的各项素质中,创新素质应当是最重要的素质。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潜能,才能尽快尽好地成长成才。所以,全体老师更应该关注、重视、实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学生创新精神的爱护和培养;要保护并支持学生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教师质疑,敢于同权威争论,敢于同教师展开思维对话。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成为学生前进的助推器,而不仅仅是学生学习上的领跑人。
五、终身的学习观念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在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新课程改革后,教学内容新,教学方法新,教学观念新,教师还是那一桶“死水”,是绝对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大多数教师认为需要不断进修学习,以吸收新的营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对“终身学习”“向学生学习”“要学习非本系统专业知识”等新时代教师必备的要求,认识并不明确,尤其是小学教师。不少人认为教个小学,有了中专毕业就够用了。因此,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博采众长,拓宽“活水”渠道,使自己的大脑不断吐故纳新,接收活化新知识,厚积而薄发,对实施课程改革是至关重要的。
历览尘世间读书者的心境,不外乎功利心、进取心、平常心三种。功利心,是指为了过关升学,提高学历,或是晋升职称而阅读教科书;进取心是指为了干好本职工作,应付行业竞争,或是出人头地而读专业书;平常心是指为了修身养性,提高品味,或是打发时间而读自己喜欢的书。
但是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特殊职业。教师读书还应该比一般人多一种心境——道德心,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增加与学生的谈资而读孩子们读的书。我之所以这样设想,是因为看多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抱怨学生不学习,不喜欢读课外书。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生活中没有榜样,缺少氛围。业余时间里,不少学生的爷爷奶奶、父母老师、亲戚朋友,或是钓鱼下棋、饭局牌局、走亲访友、聊天游戏看电视、至多上网看新闻……喧嚣的社会中,学生是孤独的读书人,鲜见榜样,缺少氛围,没有动力,甚至心常戚戚,怎能爱读书呢?所以,作为教师,不管是处在自然起步阶段,功利拼搏阶段,还是道德奉献阶段,乃至功成身退阶段,都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思考、创新,哪怕仅仅是为了学生。
“腹有诗书气自华”“咳吐随风成珠玉”是古代文人的风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则应是现代教师的从教基础。一个称职的教师,只有读书,读书,再读书,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才能视通四海,思接千古,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才能开拓视野,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改变知识的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在课堂上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深入浅出,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陶冶;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适应孩子的心境,运用孩子的语言,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赢得孩子的认同和尊重……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中国不缺想做官的教师,缺的是爱读书的教师;中国不缺搞应试的教师,缺的是有思想的教师。学校能否成为名校,能否为民族培养合格的人才,除了正确的教育方针以外,教师的学养是决定因素。一支爱读书并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不可多得的财富。”
让我们抛开功利心,保持进取心,用我们对职业的忠诚,对学生的挚爱,愉快地回到书桌前,重拾书本,再游书海,常沐书香,为孩子们改变人生的终点,增加人生的宽度和厚度做出应有的贡献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我们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做德艺双馨的合格教师。
第五篇:师德培训
开学第一课——师德培训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2月11号上午9:30,在新学期的第一次业务培训上,教科室黄主任就带领大家进行了题为“师德修养,师德示范”的业务学习。黄主任从“一个忠诚”,即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两个服从”,服从大局,服从领导;“三个热爱”,教师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生;“五个自觉”、“六个意识”等方面给大家做了详细阐述,为老师们的道德行为指明的方向。
接着,黄主任组织大家进行了“今天,我怎样做老师”的培训。黄主任结合当今局势,从“增强我们的使命感”、“加强自身的人格力量”、“重视学习”、“有爱心,身心要健康”、“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了学习讨论,老师们认真聆听,不时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新年的第一次业务培训到此结束,老师们带着自己的学习收获满意地离开会场,投入到新学期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