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把心灵献给孩子(共五篇)

把心灵献给孩子(共五篇)



第一篇:把心灵献给孩子

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

读《把心灵献给孩子》有感

读一本好书犹如听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书中温顺的话语和天才的思想震撼着我的心灵,充实着我的头脑,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教育。书中有很多教育观点。比如:李镇西老师和他同事的对话。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用爱浇灌学生,把爱像阳光一样洒向每一个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娓娓道来。

一、用爱浇灌学生,把爱像阳光一样洒向每一个学生

有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在我们的工作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就是不断地关心孩子的生活,没有爱心的人,像监工一样有着一颗冷酷无情的心的人,是当不了教师的。教师首先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我们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曾经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虽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是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悦哀乐。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我们不是礼节地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深深地鞠躬;气温骤降,我们感到寒冷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与学生一起评论甚至争论一些焦点问题。所以,我时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聊天,谈爱好、理想,天长日久我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了如指掌,这也为我日后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有的老师认为,这样做会失去教育者的尊严。其实则不然,教师真正的尊严,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而不是老师故作严肃、漠视,让学生在内心里肯定我们。

二、不放弃,决不放弃,一定不放弃,永远不放弃。

对所谓的学习困难生,请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关爱。我的态度是:不放弃,决不放弃,一定不放弃,永远不放弃。

不管是学习困难生还是问题生,他们的表现各异,但是也由共同的衡量标准,比如: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思想品质差。对不同类型的孩子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转化,在这里我只就一些共性进行探讨。如果说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只是教师的专利,而且只是单靠教师单打独斗,要想治本那是难上加难。我认为学习困难生的转换离不开教师、同学和家长各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形成合力,方能奏效。转化学习困难生,教师的力量首当其冲,特别是班主任。作为班

主任首先要对问题生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找出孩子的病根,再制定出相应的转化计划,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比如对于一个成绩比较差的孩子,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他是不是智力方面的先天性问题,还是由于定性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强所致,还是因为自卑心理导致其破罐子破摔,或者是以为对读书缺乏兴趣,骨子里认为读书无用等等。一个学习成绩差就能找出许许多多原因。我们不能一刀切,凡是成绩差都采用同一种方法进行强化。再比如对于某调皮捣蛋的孩子,你首先就要分析室因为行为习惯差还是由于思想道德品质差使然,要进行一个一个认真分析,才好对症治疗。例如:我们班的宋俊同学是属于那种定性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强导致的学习成绩差。病因找到了就要对症下药。常言道:“数其十短,不如扬其一长”课堂上遇到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我就让他回答,并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布置的作业,只要他动手写了,我就在班上表扬说:“宋俊同学真不错,这次写了不少作业,我们相信他下次一定能全部完成!”这样激发了他的上进心,再布置作业他果然完成了,我再给予表扬。渐渐的他就觉得我这个老师不嫌弃挖苦他,对他还挺不错的,他开始遵守纪律自觉学习了,学习明显有了进步。我坚信:只有真诚的去爱每一个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心,才能教育好学生。

再就是要发挥同学的力量。孩子们在一起学习、生活,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个体的发展。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发挥孩子的群体作用,对帮助问题生解决问题至关重要。同时还要家长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工作。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世界最好的教育。让我们去爱每一个孩子吧!

第二篇:《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做为一名教师,对“李镇西”这个名字我们都不陌生,李老师是教育智者,是教学巨匠,《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在李老师的文章或书中,我们总是能看到一些鲜活的、感人的、能引起心灵共鸣的发生在课堂上的和课堂外的事例。通过品读这些事例,我们总能感受到李老师作为一个教师的魅力,感悟到比教育理论专著更深刻的教育思想。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习惯静下心来阅读《把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小心翼翼地翻阅着,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如同沐浴在淡然的乳雾里,又如同熏染在悠悠的乡间俚曲中。我读着,虽不尽用心,我品味着,虽不透底。然而我读到了尊贵与崇高,睿智与坚韧,温暖与感动,广博与从容。流连其间,一个故事,一段思索,一种彻悟,一种超脱。繁杂的日子变得宁静起来,焦躁的心绪变得安然起来。汩汩清泉心间溢流,精神随之飘逸。

这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这也是一本缓释教师心理压力,启发教师生活与教学智慧的书,它用温情、智慧和爱意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它用一首首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真实而平凡的故事,抚慰我们的心灵。

李老师和同事的宣言——武侯实验中学教师誓词,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我立志把心灵献给孩子,用人格引领人格,让智慧点燃智慧。感动我的不仅是他们的宣言,还有书中的很多教育观点。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李老师用灵性的语言描绘教师的形象。“赞美,扬起生命的风帆”,这是最质朴的教育智慧,读后感《《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这是最简单的教育手段。“用心去爱你”,这是最平淡的教育艺术。其实教育很简单,但是教育又很复杂,因为教育是关乎心灵的工作。

真正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滴滴雨露,离不开教师的心灵!是教师与儿童生命的对话才使教育发出高山流水之声。那儿童呢?每一颗心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他们渴望成功的体验和快乐的满足,他们祈盼教师用智慧的睿语解开他们心灵的密码。是教师的理智之爱,使儿童的现实生活充满意义;是儿童如水的清纯,给教师带来生命的满足。真正的教育始终是教师与学生合奏的乐章。尊重是一缕精神阳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尊重儿童,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就是真正的教育。(读后感 www.feisuxs)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

读《把心灵献给孩子》,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懂得了教育是一件雕刻心灵的工作。我们的对象是一群有着灵魂和理想的人,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次行动,每一次喜怒哀乐,都是在孩子心灵的白板上刻下了重重的一刀,都是在孩子心灵的扉页上写下了浓浓的一行,那一刀下去,那一笔下去,写下的是正义还是邪恶,是美德还是丑恶,是真理还是谬误,不在孩子的心灵是什么,全在于我们教师是什么!唯有美德才能雕刻美德,唯有正义才能书写正义,唯有真理才能传播真理,我们自己是什么,才可能塑造什么,换言之,我们希望我们塑造的对象成为什么,你自己必须首先成为什么。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种完全空洞的塑造,单凭想像就能完成的雕塑那只能唯心主义的幻想,心手合一不仅仅对于雕刻家是这样,对于教育家更是这样。所以,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不在于给孩子传授多少知识,而恰恰在于丰富自己的灵魂,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一块宝石,那样孩子天天看着这块宝石,捏着这块宝石,听着这块宝石,耳濡目染,他们也就具有了宝石的特质。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说教,而在于熏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心灵。孩子最终能不能够成为一件艺术珍品,全在于雕刻家的品质。

有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融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我相信,只有我们把爱无私的献给孩子们,真心的与他们做朋友,我们就会收获更多的爱!

《《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第三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阅读完苏霍姆林斯基所著《育人三部曲》后,真是感慨万千,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罢此书,我清楚地认识到:学习与精神生活的关系。

回顾自己从教经历,酸甜苦辣一时难以述说。我曾经有过理想,有过追求,有过热情,但在更多时候是对师生关系的迷惘,是对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痛楚。我也经常问自己:何谓师道?是传道、授业、解惑那么简单吗?起初,我天真地以为拥有知识就能当好老师,但事实证明不是那样。哪怕你学富五车,你的课堂上照样会有学生充耳不闻。这种情况的确让人手足无措,毕竟知识装不进脑子啊!我常常也在想是不是教学方法有问题?方法多样了,确实能吸引一些学生,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你熟视无睹。不明白啊!为什么这些学生这么难侍侯?

读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问题出在哪。以前,如果有人问我教学是什么,我的脑海里闪现的是传授知识。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我对教学产生了新的认识。“教学,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那儿传授到孩子那儿,它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儿童对知识和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仔细想想,这一观点我们不应该感到陌生。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通俗地说,就是学生喜欢哪个老师,那门功课就学得好。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成绩提不上来,不一定是你教学水平低。而是我们教师把教学看得太单一了。

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也决非易事。人是感情动物,情感是相互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教育职业的老师会喜欢学生。我国近代一位教育家夏丏尊的话作答最准确,那就是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确实如此!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给予的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

只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你才会全身心地为学生服务。知识不足可以学习!教学相长,教师只有在学中教,教中学,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教育是一种精神活动,也是一种脑力劳动,只有当教育者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的时候,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第四篇:《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做为一名教师,对“李镇西”这个名字我们都不陌生,李老师是教育智者,是教学巨匠。在李老师的文章或书中,我们总是能看到一些鲜活的、感人的、能引起心灵共鸣的发生在课堂上的和课堂外的事例。通过品读这些事例,我们总能感受到李老师作为一个教师的魅力,感悟到比教育理论专著更深刻的教育思想。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习惯静下心来阅读《把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小心翼翼地翻阅着,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如同沐浴在淡然的乳雾里,又如同熏染在悠悠的乡间俚曲中。我读着,虽不尽用心,我品味着,虽不透底。然而我读到了尊贵与崇高,睿智与坚韧,温暖与感动,广博与从容。流连其间,一个故事,一段思索,一种彻悟,一种超脱。繁杂的日子变得宁静起来,焦躁的心绪变得安然起来。汩汩清泉心间溢流,精神随之飘逸。

这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这也是一本缓释教师心理压力,启发教师生活与教学智慧的书,它用温情、智慧和爱意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它用一首首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真实而平凡的故事,抚慰我们的心灵。

李老师和同事的宣言——武侯实验中学教师誓词,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我立志把心灵献给孩子,用人格引领人格,让智慧点燃智慧。感动我的不仅是他们的宣言,还有书中的很多教育观点。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李老师用灵性的语言描绘教师的形象。“赞美,扬起生命的风帆”,这是最质朴的教育智慧。“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这是最简单的教育手段。“用心去爱你”,这是最平淡的教育艺术。其实教育很简单,但是教育又很复杂,因为教育是关乎心灵的工作。

真正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滴滴雨露,离不开教师的心灵!是教师与儿童生命的对话才使教育发出高山流水之声。那儿童呢?每一颗心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他们渴望成功的体验和快乐的满足,他们祈盼教师用智慧的睿语解开他们心灵的密码。是教师的理智之爱,使儿童的现实生活充满意义;是儿童如水的清纯,给教师带来生命的满足。真正的教育始终是教师与学生合奏的乐章。尊重是一缕精神阳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尊重儿童,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就是真正的教育。(读后感 www.feisuxs)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

读《把心灵献给孩子》,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懂得了教育是一件雕刻心灵的工作。我们的对象是一群有着灵魂和理想的人,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次行动,每一次喜怒哀乐,都是在孩子心灵的白板上刻下了重重的一刀,都是在孩子心灵的扉页上写下了浓浓的一行,那一刀下去,那一笔下去,写下的是正义还是邪恶,是美德还是丑恶,是真理还是谬误,不在孩子的心灵是什么,全在于我们教师是什么!唯有美德才能雕刻美德,唯有正义才能书写正义,唯有真理才能传播真理,我们自己是什么,才可能塑造什么,换言之,我们希望我们塑造的对象成为什么,你自己必须首先成为什么。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种完全空洞的塑造,单凭想像就能完成的雕塑那只能唯心主义的幻想,心手合一不仅仅对于雕刻家是这样,对于教育家更是这样。所以,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不在于给孩子传授多少知识,而恰恰在于丰富自己的灵魂,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一块宝石,那样孩子天天看着这块宝石,捏着这块宝石,听着这块宝石,耳濡目染,他们也就具有了宝石的特质。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说教,而在于熏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心灵。孩子最终能不能够成为一件艺术珍品,全在于雕刻家的品质。

有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融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我相信,只有我们把爱无私的献给孩子们,真心的与他们做朋友,我们就会收获更多的爱!

第五篇:《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做为一名教师,对“李镇西”这个名字我们都不陌生,李老师是教育智者,是教学巨匠。在李老师的文章或书中,我们总是能看到一些鲜活的、感人的、能引起心灵共鸣的发生在课堂上的和课堂外的事例。通过品读这些事例,我们总能感受到李老师作为一个教师的魅力,感悟到比教育理论专著更深刻的教育思想。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习惯静下心来阅读《把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小心翼翼地翻阅着,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如同沐浴在淡然的.乳雾里,又如同熏染在悠悠的乡间俚曲中。我读着,虽不尽用心,我品味着,虽不透底。然而我读到了尊贵与崇高,睿智与坚韧,温暖与感动,广博与从容。流连其间,一个故事,一段思索,一种彻悟,一种超脱。繁杂的日子变得宁静起来,焦躁的心绪变得安然起来。汩汩清泉心间溢流,精神随之飘逸。

这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这也是一本缓释教师心理压力,启发教师生活与教学智慧的书,它用温情、智慧和爱意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它用一首首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真实而平凡的故事,抚慰我们的心灵。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