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感器》教学工作反思.doc李院林
《传感器》教学工作总结
这学期我在教学工作中主要遵循以下几点:
1、课前准备:备课做到了掌握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能适时地补充一些资料,以期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课堂上的情况:积极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有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做到了讲练结合。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期提高教学水平。
4、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5、教学过程之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爱玩手机,一节课要反复强调多次),鉴于此我在教学之中多多补充相关知识,耐心细心引导,但由于本课程理论多,实践环节偏少,这与我校学生整体好动手理论弱有一定的关系,效果不佳。课程的知识点琐碎记忆的知识较多,前后联系不大,要求面广,因而在现实不爱预习的学习习惯下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欠佳!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挥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以更高的素质要求自己。
李院林
2013年06月16日
第二篇:大反思学习心得 李长林
大反思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案例和集团贯彻的11.22文件会议精神、大反思活动与谈论,是我上班到现在的首次。安全工作是生产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没有好的安全就没有好的效益,安全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安全俩字看似简单,其实很重,在我成庄生产过程中就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
1、所有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责任制全部完善,实际有多少人去认真的看了一看,去认真的照做了。
2、生产岗位中难道就没有人违章作业吗?清理皮带卫生和滚轮上带的煤泥时是否停机后在清理,我们是否应该停机后在清理?
3、头上戴的安全帽,身上穿的工作服,是否帽不离头,工作服是否将前面的纽扣扣好,袖口是否扣好,如果不扣好前面的纽扣,在皮带启动中存在不存在隐患,是否应该扣好。
4、在生活当中,上下班骑摩托车、开汽车,是否都戴有头盔,汽车司机是否系好安全带,酒后有没有汽车和开车,这都是不安全的存在。
5、每个人检查自己的岗位中存在的隐患,检查到不到位,在班中一再强调自检互检、自保和互保,有谁都去做到了等等。
所以我认为和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严检生产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禁绝杜绝不安全因素发生,安全主要是靠预防,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将安全牢记心中,做好排查。
反思人:李长林
第三篇:李林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李林,女,25岁,籍贯江苏扬州,2012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音乐系钢琴专业,2012年9月就业于扬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至今,曾在北京新东方外国语学校和扬州市梅岭小学实习,深得学校领导的赏识。拥有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 参加过学校和社会许多大型的比赛和演出,也经常代表单位参加大型比赛与表演,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十级(优秀),中国音乐学院钢琴十级,并两次成功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曾获中国音乐学院第三届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大赛苏皖赛区一等奖,并晋级总决赛参加中国音乐学院第三届全国社会艺术水平大赛决赛钢琴专业组优秀奖,江苏省高等师范学校音乐舞蹈年学生专业技能比赛 钢琴独奏二等奖,全国第三届长江杯钢琴大赛三等奖等等,2012年至今在扬州某音乐培训中心担任钢琴老师。教学风格:打破传统的钢琴教学,运用生动的语言去引导和发散学生的思维,并且注重细节的教学与音乐情感的培养。
第四篇:李宝林
新农村建设中旧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变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它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人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农民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不仅是中流砥柱,而且也是直接受益者。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体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民必须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本文旨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分析农民转型的意义以及农民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从而为提高农民素质、加快旧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变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旧农民新型农民素质转变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
我国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但是,由于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提高农业生产、解决农民温饱的层面上。再加上随后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当时的局面陷入了一片混乱,从而导致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相当缓慢。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斗目标没有摆在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之后,才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件。如:“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提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1991年11月28日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20世纪90年代建设新农村的总目标;1998年10月14日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提出了‘建成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1]
从现在意义上来说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由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来的。之后,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又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要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民主等我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指导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新型农民的内涵及培养新型农民的意义
新型农民是相对于旧农民、也就是传统农民来说的。就传统农民来说,具有 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在经济上,传统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性很大,几乎全部从事于第一产业且农业生产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仅仅是农民个人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在政治上,参政议政的主动性不够,主人翁意识淡薄,缺乏民主素养;在文化上,普遍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文盲、半文盲还占很大比例;在生态上,缺乏环保意识,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不高;在心态上,存在着“小富即安”、攀比、赌博、迷信等弊端,不能积极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第五篇:教学工作反思
本我担任高三(12)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在学年末又替韩树山代了初二(2)班的物理课。今年是我头一年担任高三的物理课,也是头一次担任初二物理课,在这两个年级教课都给了很多的感受,下面就把我感受最深的说说。
先说说高三,高三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学生知道努力了,这一点从答疑这方面就能看出来了,在高
一、高二时,我晚上没什么事的时候就会到教室转一圈,有些同学会问一些题,但是不多,到了高三,学生开始主动与我联系,安排答疑时间。从学生问的问题和谈话内容就可以明显的看出他们自己已经开始学了。在这同时也让我感到了一些遗憾:如果学生从高一或者说从高二就能象高三这样,能够知道自己学,那他们的成绩会提高一大截!我觉得这主要是学生在高
一、高二时的紧迫感不够造成的,学校应该想一些办法使学生增加紧迫感,但并不是考试,考试多了,学生麻木了,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出现考试睡觉、交白卷甚至一考试就请假的现象!
再说说初二,我教的是初二体特班,原来总是听人家说体特班如何如何不好教,这次自己体验了!这个班有十多个体特生,我第一次上课还以为全班大多数都是呢。上课的时候差不多每五分钟就要维持一次秩序,就这样还要嚷着上课!这样的课堂效率可想而知。当然要改变课堂效率是老师的责任,老师应该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从体特生的管理方面也要加强!
最后我想说说对学校调班的看法,好的方面当然有,我只想谈谈给我的不好的感觉。作为一个平行班老师来讲,也希望自己的班里有“尖子生”,这样一来老师上课有积极性,也会有一些成就感,这样可能会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反之,看着剩下的这些学生,当然也有认真学的,但是认真的越多,教师所受“打击”也就越大:不出成绩!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需要“领头羊”。班里有“尖子生”,他们可以成为老师有利的助教,再竟业的老师也不会总和学生们一起,而学生自己就不一样了,他们生活在一起,尤其是住校生。有了这些小“助教”,那些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学生就有了给他们解决疑问的人,这也会大大提高学生们自由讨论的水~平。有了他们的存在还会给班里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有利的条件!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