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考
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考
密山市兴凯中学孙景林
通过几年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对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建设有了一些想法:
一:适应实际:
农村中学课程的设置应该与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农村中学理化生实验室设备不足,农村家庭经济状况还不是很好,社会文化氛围还是重理论轻实践,教育法规正趋完善。这些现实都将制约综合活动的层次和质量。做为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中,就应充分了解实际环境条件,有效利用现有条件完成教学任务。
二:贴近生活:
贴近生活是适应现实的方法,贴近生活也是学生情感的要求,贴近生活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弥补器材方面的不足。例如在制做“简易淋浴装置”时,农村的学生都觉得很有兴趣,他们家里的自来水水压很低,还每天放几次水,再想把水弄到高处就更不容易了。当明白这套“简易淋浴装置”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后都觉得有点不可思意但很适用。
三:趣味诱导
综合实践活动如果不能切合学生的兴奋点,学生没兴趣参与,效果自然不会好。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要新颖有趣,引人入胜,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有较高的热情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
四:挖掘真感
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学生感同身受,如临其境。以学生自己为主角的故事学生自己最爱听,学生自己实际的体会学生的感受最深。例如在进行调查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对班级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评估,指导他们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写出调查报告,发到网上进行交流。学生自己评估自己本人的心理,自然格外认真,当看到 自己的材料在网上出现了,他们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五:激活潜质
努力尝试激活学生心灵中潜在的优秀的品质,要让学生体会到潜质激活后产生的变化和带来的美好感受。重点是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让学生动口、动脑更乐于动手,像“纸盆烧水”、“釜底游鱼”这类小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后,不管成与败都会觉得很有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宝贵的感受。诱导学生主动挖掘自己的潜能和优良品质,自信的去应用这些优良品质,去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今年在记忆能力测评活动中,一些学生就发现了自己的记忆能力是很不错的。这对学好某些科目是相当有利的。
六:落实机制:应该建立相应的课堂管理机制、评价机制、班级学校的激励机制等,特别是评价机制尤其重要,它决定了实践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及结果。现在的考试还是以答卷为主,实践操作能力体现很少,从实际情况看,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估也确实很困难。我们现在还不能在中学进行计算机操作能力进行测试,也是现实。目前有校课、省课、国课,应该整合起来,提高其适应性和持久性。
七:乐享探究:我们应该能力诱导学生乐于去动手操作,乐于探
究,并在实践探究中感受快乐,养成终生快乐探究的习惯。我认为学生有了终生快乐探究的习惯,是学生终生幸福的重要因素,有了兴趣没有条件学生会创造条件努力探究,没有兴趣即使有条件学生也不去探索,更谈不上什么习惯了。
2014.7.6
第二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 茶文化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
茶文化 第一课 茶的起源和种类
一、世界著名三大饮料:茶叶、可可、咖啡
二、学习茶文化的主要内容:茶的历史、茶的种类、茶与健康、茶具、茶艺茶道、茶与市场等
三、茶叶的起源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与茶文化著作,是茶之经典著作,书中明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明确肯定神农氏作为中华茶祖的历史地位。
《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茶。远古时代,先民们茹草饮血,过着原始生活。为了让广大老百姓能够安全饮食,严防因饮食不当引发疾病,神农氏亲自尝百草,辨别百草的可食用性。在这一过程中,神农氏发现了茶,开辟了茶为药用文化,称其为“茶祖”名副其实。
四、中国茶的种类
绿茶
红茶
黄茶
白茶
青茶
黑茶
大麦茶
花草茶
(一)绿茶:
1、绿茶(炒青绿茶)的加工过程
我国茶叶生产,以绿茶为最早。自唐代我国便采用蒸汽杀青的方法制造团茶,到了宋代又进而改为蒸青散茶。到了明代,我国又发明了炒青制法,此后便逐渐淘汰了蒸青。
我国目前所采用的绿茶加工过程是:鲜叶 ① 杀青 ② 揉捻 ③ 干燥
2、绿茶有哪些种类?
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这四种绿茶种类。
3、知名的绿茶种类有:
龙井绿茶、碧罗春绿茶、黄山毛峰绿茶、庐山云雾绿茶、六安瓜片绿茶、蒙顶绿茶、太平猴魁绿茶、君山银针绿茶、顾渚紫笋绿茶、信阳毛尖绿茶、平水珠绿茶、西山绿茶、雁荡毛峰绿茶、华顶云雾绿茶、涌溪火青绿茶、敬亭绿雪绿茶、峨眉峨蕊绿茶、都匀毛尖绿茶、恩施玉露绿茶、婺源茗眉绿茶、雨花茶、莫干黄芽绿茶、五山盖米绿茶、普陀佛绿茶这些绿茶。
绿茶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1.绿茶抗衰老
绿茶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老化。因为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过氧化,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会使细胞受伤。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清除过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绿茶中的儿茶素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2.绿茶抗菌
研究显示,绿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同时又不致伤害肠内有益菌的繁衍,因此绿茶具备整肠的功能。有研究表明茶多酚能清除机体内过多的有害自由基,能够再生人体内的α-VE、VC、GSH、SOD等高效抗氧化物质,从而保护和修复抗氧化系统,对增强机体免疫、对防癌、防衰老 都有显著效果。长喝绿茶能降低血糖、血脂、血压,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日本昭和大学的医学研究小组的在1毫升稀释至普通茶水的20分之1浓度的茶多酚溶液里放入10000个剧毒大肠杆菌0-157,五个小时后细菌全部死亡,一个都不剩。
3.绿茶降血脂
科学家做的动物实验表明,茶中的儿茶素能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人体的实验表明则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率。绿茶含有黄酮醇类,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降低心血管疾病。
4.绿茶瘦身减脂
绿茶含有茶碱及咖啡因,可以经由许多作用活化蛋白质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减少脂肪细胞堆积,因此达到减肥功效。
5.绿茶防龋齿、清口臭
绿茶含有氟,其中儿茶素可以抑制生龋菌作用,减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发生。茶所含的单宁酸,具有杀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细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6.绿茶防癌
绿茶对某些癌症有抑制作用,但其原理皆限于推论阶段。对防癌症的发生,多喝茶必然是有其正向的鼓励作用。
7.绿茶美白及防紫外线作用
专家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绿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能抗UV-B所引发之皮肤癌。
第三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燕河营镇中学邓海英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八年级(1)班2013.9.13
第四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
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
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
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
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 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
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
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 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第五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 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 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 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思路:
(一)加强课程研讨,整合资源优势
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专题研究,共同探讨课程的有效实施,整合各校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协作和交流中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共同提高各校师生研究和实施本学科的能力,(二)关注师生需求、促进师生发展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课题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加以开发,积极参加市级、镇级组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论文评选,优秀活动案例的评比。在交流中增知,在实践中长才,注意积累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丰富本学科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开展活动,与校本课程结合,从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出发,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真正兴趣,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完善课程管理、抓好课程实施规范
要求有关教师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按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切忌随意挪用或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严格按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老师,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总结交流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
五、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