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德征文《爱与责任》
师德征文
爱与责任
-----记萧县祖楼镇中心小学xxx老师
祖楼镇中心小学2012年12月9日
爱与责任
xxx老师,她是2007年踏上祖楼镇中心小学这个工作岗位的,进校后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在我校工作这五年来,我们看到她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格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团结同志,关心学生,工作勤奋,积极努力,乐于奉献,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重;得于了同事的赞许,领导的信任;赢得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和肯定。她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年被镇中心校评为“先进个人 ”,2010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
一、关爱学生,塑优秀人才
自从教以来,她深信 “德为师之本”,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最重要的。做教师首先是做人,做真诚的人,做正直的人。不管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同事面前,她都注重自身的完美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染人,树立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把她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在她的影响下,一些顽皮的学生也变得温驯起来,倔强的头也开始耷拉下来,仇视的目光也变得感动起来,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她没有必要与他们“怒吼”,采取粗暴或强硬的手段,而要用爱去融化他们,他们也觉得没有理由在充满爱心的老师面前狡辩、放肆。任课期间,她注重从思想上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怀学生,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师生关系特别融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要求学生搞好学习的同时,更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用她的爱心换学生的真心。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学生经常产生厌学的念头。对于所谓的“差生”,她认为首要的不是补“学习”而是补“信心”,只有她们有了自信心,有了积极性,没有方法也可自找方法。有时,为了挽救一只掉队的大雁,她经常放弃休息时间,进行家访,与学生个别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家长私下沟通,了解学生家庭状况,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她的鼓励帮助下,有多名学生,重拾起学习的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她用她的爱心,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信任,她说这是她最大的幸福。
二、热爱工作,创优异成绩
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她深深地知道:教育工作责任重大。从小处讲,它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前途和命运;从大处讲,它关系利民族和国家的兴旺和发展。因此,她从来没有把教师简单地当作谋生的职业,而是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做全身心的投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说德为师之魂,那么才就是师之本。她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钻研,她已完全胜任小学数学教学,成为学校数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她工作一向勤奋、扎实、一丝不苟。付出总有回报,在祖楼中心小学这五
年来,她所带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在每学期的统考中都在前三名以内。曾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改行?”她毫不犹豫地说:“我热爱这份职业!”做一名教师,是她人生的选择;做一名优秀教师,是她人生的目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她始终无怨无悔。她愿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尽心尽力,培育国家栋梁之才。
第二篇:爱与责任师德征文
做一名爱与责任并重的教师
有人说爱是一种奉献,但我觉得我心中的爱更像是一份深深的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有负责任的意识。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我们才会敬业、乐业,也才能一辈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做为一名教师,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爱与责任,相得益彰是师德的灵魂。
古语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对教师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尽职尽责是教师基本的道德规范。教师职业是“人类幸福和自我完善”结合的职业。
那么,做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老师要爱自己的学生
多少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伴着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浇灌希望的种子,开启孩子的心智,书写人生的真理。我自豪,因为我就是这样一名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无悔,因为爱与责任坚定了我对教育事业执著的追求!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就是那一个“爱别人孩子”的神。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也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但是,这种爱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父母的爱:我们不能孩子捧在手心,而是要把学生装在心里,对他们的成长倾注全部的心血,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孩子生病时用自己的一颗真心呵护他。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爱学生是对老师最最基本的要求。老师爱学生,可以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不足,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爱学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我还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爱学生,关心学生,处理问题及时,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信任老师,喜欢老师,也喜欢上老师的课。热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一个教师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健康活泼的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和欣慰。
其次,爱自己的职业 经常会听到这句话:“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精神境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及时纠正,对别人的缺点,则尽量宽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教师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和谐的氛围,才能不愧为人民教师的称号。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孩子困惑时解疑答惑,颓丧时鼓舞激励,迷茫时指点方向。苏霍姆林斯基说:“倾注于儿童的爱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曾有人把学校比作池,把学生比作池中鱼,把师爱比作池中水。试想,如果没有师爱,学校就是无水之池,学生就是无水之鱼。无水之鱼,其景何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几十双渴望的眼睛时,教师要有把他们教育成才的责任感。为了传授知识,我们有责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经常阅读专业书籍,积极参加研修活动,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不仅
会误人子弟,而且也过不了自己良心这一关,这就是教师的责任。所以,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是导师,应是慈母,应是朋友。给导师般的厚爱——多一点教导和激励,多一点严格和期待,多一点训练和督促,多一点和召唤和鞭策;给学生以慈母般的仁爱——多一点信任和搀扶,多一点温暖和体贴,多一点呵护和爱怜,多一点表扬和鼓励;给学生以朋友般的挚爱——多一点平等和尊重,多一点帮助和支持,多一点理解和关心,多一点肯定和赞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这句话简单明了地道出了何谓师德,那就是爱与责任,这正是师德之魂。
第三,不断学习,努力使自己具有广博的知识
学高为师。做一位教师,如果仅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在工作中,虚心向有老教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知识无止境。在我的工作中,我注意从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如:参加教研室的课改专题培训,参加学历提高,学习网络知识等。使自己能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跟上课改的步伐。
师爱博大精深,一次次精心的备课,一杠杠认真的批阅,一堂堂精彩的课,师责简明深刻,年复一年做着的一件件平凡的事,却那么实在与坦然,做的那么 无怨无悔!面对着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我只想说,我们有爱,因为我们有责,所以我们张开我们的怀抱,露出我们的微笑,伸出我们的双手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着的是一群像天使一样的孩子,所以我们值得为他们所付出!
平凡中孕育着伟大,正是这无数的平凡在创造着无数的伟大,让我们这无数平凡的人,在三尺讲台上去践行教师的爱与责任;让我们一起把我们的爱、把我们的情、把我们的德都留下来,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身份、以人民教师的名义,走过这段无悔的苦乐年华。
第三篇:师德,爱与责任
师德,教师的立业之本
-----爱与责任
西达中学
冯春艳
贾平凹教授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百无聊赖何为教,一事无成何作授。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与班主任,什么应该成为我的精神支柱?我的寄托在哪里?我想用用两个字来概括足矣,那就是“师德”。何为“师德”?我的理解是对工作和学生的“爱与责任”。
在物欲横飞金钱至上的今天,人们总是用比较功利的眼光来看问题,教师这种职业相对来说就显得有点平淡,收入仅够糊口,没权没势,正所谓吃得清淡,穿得素淡,出入遭人白眼冷淡,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如何坚守自我,坚守师德,做好一个教师的本分?那就需要我们时刻谨记我们的初衷,坚持我们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坚持担负好我们的责任。
我想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精心备课,辛辛苦苦传授学生知识,却发现他们上课走神或者热情不高;当我们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他们能不要犯错,他们却依旧我行我素;当我们晓得他们的家庭情况,却战战兢兢,想方设法维护他们的自尊,却被他们小心防备;每当这样的时候,也曾经心灰意冷,也曾经想放弃,也曾经想不负责任地放任不管,是什么让我们依旧坚持,坚守着我们的事业和岗位?是“师德”,是“爱与责任”。还有学生对我们的回馈。当我生病的时候,他们总是很认真地听我讲课,连平时最调皮捣蛋的学生都很安静;当我心情不好时,总有一些爱开玩笑的学生努力地逗我开心,或者做些好人好事,然后告诉我班里又受表扬了;当班里成绩下降的时候,他们会主动表决心,写目标,贴在我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每当这样的时候,总是被感动地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每当这样的时候,感觉比捡了钱还开心;每当这样的时候,就想还要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至少我对他们的“爱”没有白白付出。我们在“爱与责任”的师德价值观里,痛并快乐着。
教书育人是充满爱的事业。教师的爱是与众不同的。它不同与父母的爱,因为它不会宠溺;它不同与友爱,因为它不会礼尚往来;它不同与情爱,因为它不会苛求。师爱是爱与严的完美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主动的积极向上的爱。作为一名教师和班主任,我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坚信我们的付出不会付之东流;我坚信我们的生命平淡却不平凡。我甘愿把我的人生演绎在三尺讲台,舞出绚丽芬芳,育出桃李天下;我甘愿把我的红尘俗念局限在明净课堂,悟出奉献的最高境界。
如今,我已在这个岗位上坚守14年,我想我会继续坚守下去,带着“爱与责任”的信念,用心谱写好一个教师平淡却不平凡的人生。
第四篇:浅谈师德----爱与责任
浅谈师德----爱与责任
府谷镇沙后河中心小学白茹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教师的事业是崇高的,做为教师师德应该是高尚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爱与责任的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
一、教师应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一)师爱应是一种真正的爱,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爱。
教师要真正地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悦的教育情境,把微笑、爱心、温馨、愉快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基于亲缘关系的爱,也不是出于个人需求的功利的爱,而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持久而深厚的爱。这种爱要求教师对工作不浮躁,不虚华,不功利,为学生着想,对学生负责。
(二)师爱应是一种平等的爱,是无私广泛没有血缘的爱。
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同志之爱,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爱学生就应该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感受。然而在现实中,也许是由于太忙太累,也许是因为“师道尊严”,老师们并非都能做到平等地对待学生,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情景:早上,学生见到老师问好,而老师呢?有的视而不见,昂首挺胸走了过去;有的礼节性地点点头,却不曾仔细看看是谁在向他问好;看似平常的画面,从中折射出的却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缺失,理解缺失,没有把学生当一个“大人”来平等看待。如果教师心中有“平等”,就应该懂得学生同样渴望被爱被尊重,向教师问好并非学生的义务。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是良好师德的基础,是为人师者起码应该做到的。
(三)师爱应是一种公正的爱,是惠及全体没有差异的爱。
在现实的教育中,确实存在师爱不公的现象。有的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关爱有加,对成绩差的学生则另眼相看;有的老师在学生与别班的孩子发生冲突时,总是偏袒自己班里的学生;还有的教师视学生的家庭差异对其关爱也有所差别。如此种种缺乏公正的爱,在滋润了少数学生的同时,却伤害了更多的心灵。所以,不论出生贵贱,不论学习好差,不论是否本班学生,我们当老师的都应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爱心,是燃烧的火,会让绝望的心灵重新点燃。作为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热爱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应事事注意,时时留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学习中失去信心时,教师应给予慈母般的温暖和帮助,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体验到你的爱心,他们就会直视困难,努力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二、人民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民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
如果没有责任,没有责任意识,就会不明确自己的职守,不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任务,那就办不好教育。
当代教师至少面临三项主要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二是社会责任,人民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我们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主要依靠教育来承担,这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民族、对未来所肩负的重要责任。
(一)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
命感和责任感。
师之爱不同于父母的亲情之爱,这种爱要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在已经过去的 “5•12”大地震中,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教师在生死面前展示出了师德的光辉。汶川县张米亚老师,在地震发生时双手死护住两名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救援人员不得不锯掉他僵硬的手臂来救出孩子,这样一个年轻的老师,在灾难面前,选择了摘下自己的翅膀来保护孩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崇高与伟大的真正含义,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展示着师爱的伟大。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和讲台护住了四名学生,他的牺牲成就了四个家庭的团聚和幸福以及无数的感动。他们在生死关头用鲜血和生命保护学生的壮举,犹如最后一堂无声的课,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师魂。
(二)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
包括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关系观,代表先进的文化。必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教师来说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搞好自己的业务学习,还要博览群书,以应对信息时代的要求与挑战,做到“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长流水”。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要博学求精。就是说在自己的学科知识上要不断的提高水平,还要在其他方面有所涉及。因为现在都在讲学科的整合,那么教师应该要求自己能有渊博的知识,不一定要读的很深,但要做到有基本的了解,不能充耳不闻。而且这对我们自己在教学方面也有帮助。现在的教科书更趋于实用性和时代性。因此,我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
我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教学同样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所以,要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一定会终身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我会提高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
结构和能力结构,能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具有表率作用的人格魅力。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不仅要做到,而且要做好!比如,部分学生有早上玩耍的习惯,班主任要起得早,早到学校,给学生树立晨读的榜样,并且表扬早到校晨读的学生。这样,不喜欢晨读的学生看到老师都能晨读,自己也就主动早起来晨读了!
(四)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远影响的是教师的人格因素。
我觉得将教师喻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以先进文化为底蕴的高尚的情操。陶行知先生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教师是先进科学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是一个“文化人”,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去感召下一代。
师德建设是与时俱进的,我会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坚持以自觉的育人精神引导自己,我会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师德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我会努力成为“政治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善教,品格高尚育人,让家长学生满意”的好教师。
最后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心藏关爱,肩挑责任”地走在教育的大道上,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以良好的师德,撑起教育的蓝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五篇:师德——爱与责任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
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是教育的光辉;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如果说师德是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开放的绿叶,那么爱与责任就是维持绿叶生命的茎与脉;如果说师德是搭送求知者驶向成功彼岸的渡船,那么爱与责任就是使渡船航行的舵与桨。爱与责任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生命。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的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回答道:“哪里有‘爱’,哪里便有‘智慧’和‘成功’。”有爱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教学生活中更是如此。我曾教过一名名叫海洋的学生,她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失去一半爱的她,在学校里也显得自卑、孤僻,与人接触总低着头,游离的目光,一副漫不经心的摸样。基于这种情况,我多次与她妈妈沟通;在课上,挖掘她的闪光之处和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平时的活动,鼓励她和同学共同参与。渐渐地,抬起了头,课上坚定地举起了手,放射出自信的光芒。多年后,我意外地收到了她寄来的书信。字里行间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老师的爱和责任,责任让我们成为“园丁”,而爱却是“雨露”。满园的“花草”需要“园丁”的“修理”,更需要 “雨露”的“滋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们对教师的评价向来都很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教师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说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身边就有这么一群平凡的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不平凡的诺言。我们的班主任引导着孩子走进国学经典;舞蹈老师带领着孩子体验舞蹈的优雅;英语老师引领着孩子品味异国的风情。还有很多,很多。
爱在左,责任在右。在我们与孩子共勉的征途中,用爱心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不犹豫,不彷徨,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