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开花了,结果了 1教学反思 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开花了,结果了》
本课的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学起来不容易记牢,因此我在本课中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在讲解花的结构“时,让学生解剖菜心花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在讲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让学生观看图片,使学生看到平时看不到的生命现象。活动多样化,能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他们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按新课标要求,还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我注意到渗透这方面的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爱护花的情感、珍爱生命的态度。具体操作是,上课开始时给学生欣赏美丽的鲜花照片,再听美妙的音乐,欣赏花开的动态过程,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住了,情感也得到了熏陶;在上课结束时,让学生齐声朗读 当我们欣赏着美丽的花,品尝着香甜的果时,别忘了平时要注意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最后让小老师轮流上台讲解,让听众们修改补充并作出评价,这不仅让学生得到了锻炼,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同学们学会了倾听,还增强了自评和互评意识。
但是本节课内容太多、学生活动多,一节课上完觉得比较紧张,因此要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在学生讨论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加强引导,否则学生就容易散了,收不回来,容易造成课堂纪律的混乱。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二篇:开花了,结果了
6、开花了,结果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
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教学难点】:
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
1、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结果了。
2、师:凤仙花开花和结果有什么联系吗?
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 交流活动:
1、师: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和果实的生长现象。
2、生:学生分小组交流。
3、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整理观察信息的活动:
1、师:指导学生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2、生:在书P14页上“我看到的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画板里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3、师: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
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
1、师: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
2、师: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3、师:指导学生解剖花。(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
4、生:学生解剖花。(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四、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1、师: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师: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引导学生比较观察。
3、师: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种子)
4、生:学生观察凤仙花果实。观察完了以后,学生汇报。
5、师:教师总结。【作业布置】: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板书设计】: 6.开花了,结果了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里面有种子。
第三篇:《开花了,结果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6.开花了,结果了
【教材分析】
本节在教科书中共2页,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段文字提出了本节课的研究任务,观察风仙花花朵和果实的生长变化,研究花与果之间的联系。
第一部分: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包括两个活动。第一个是交流活动,交流的重点是有关花与果的生长变化。第二个是整理观察信息的活动。学生进行的是动态观察,因此他们获得的关于植物开花结果的信息是零散的。在上面交流的基础上,整理风仙花开花结果的过程,日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开花与结果之间的联系。“别忘了为它们涂上颜色!”对话框,提示学生注意花朵颜色的变化。
第二部分: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当风仙花植株进人成熟期时,植株上花与果并存,这时可以将动态观察转变为静态观察。这里对花的解剖活动主要目的不是帮助学生完成对花的结构的认识,这个学习任务将在四年级“新的生命”教学内容中完成。这一活动是基于学生对花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研究而展开的,是为了满足学生了解风仙花结构的需要,同时为四年级花的共同特征的认识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观察风仙花的果实。观察的重点是果实的生长变化。引领学生观察风仙花果实的特征、果实颜色的变化,以及果实中的种子。
第四部分:提示指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学生分析】
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看到风仙花鲜花盛开了。对于小小“园丁们”来说,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精心栽培的植物开花结果更令人兴奋的了。植物开花前有什么征兆?植物开花后又将发生什么变化?花总是凋谢了才结出果实,花与果实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当学生观察到花开花谢过程的时候,他们一定会产生这样一些问题。三年级的学生对刚接触的科学有着很浓厚的兴趣,比较活泼,好动。自身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较强的求知欲望,但对很多的知识的理解不够清晰、正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2.花包括花兽、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3.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果实中有种子。过程和方法:
1.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2.理解花朵和果实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形态。
3.能简要的画出花朵的各个结构组成,萼片、花瓣、雄蕊、雌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探究植物组织和生长的热情,激发对生命现象的研究和探索。
【重点难点】
重点:
凤仙花开花结果的过程描述,认识花朵的不同结构。难点:
凤仙花开花结果的过程描述,认识花朵的不同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能简要的画出花朵的各个结构组成,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课前准备】
为每位学生准备:一朵风仙花,一个成熟的风仙花果实。为每组学生准备: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各一朵,一株风仙花。学生准备:用于交流的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人:
我们的风仙花已经是鲜花盛开,并且开始结果了,先来交流一下这一段时间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吧!活动指导:(1)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花和果实的生长变化现象。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如当学生发现花谢结果,果实生长在风仙花枯萎的花瓣中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看到这个现象你有什么想法?等等。
(2)指导学生画风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一定要强调基于前期的观察,呈现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真实的认识水平。这样,我们就要允许学生展示出不完整的过程。每个学生都画出开花结果的过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展示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引发学生看法上的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
(二)学习新课: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1.活动引人: 从刚才交流的情况看,我们对花变成果实的现象观察的还不够仔细。看我们的风仙花植株,上面的花样子都不相同,仔细观察后,选择几朵具有代表性的花,将它们采摘下来,按照它们生长变化的顺序进行排列。
2.活动指导:(1)观察活动最好在学生具有内在需要的情景中展开。采摘前,教师要提醒学生首先要认真观察,先在植株上找好日标并得到小组成员一致同意后再采摘,要告诉学生我们是为了研究问题才采摘花朵的,不能盲日乱摘,防止造成一节课后植株花果全无的局面。
(2)要引导学生将已经枯萎了的风仙花花瓣轻轻的去掉,观察里面花蕊的变化,尤其要注意雌蕊的下部发生了什么变化。要组织学生将各生长阶段的花放在一起,进行观察比较,最好能引领他们发现,果实是由雌蕊发育来的。
(3)解剖风仙花时,要指导学生学习使用镊子,指导学生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各部分。提醒学生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每一部分的名称。
(三)学习新课: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1.活动引人: 我们刚才重点研究了花变果的过程。那么,风仙花的果实又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活动指导:(1)组织学生观察成熟了的风仙花果实和尚未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对两种果实进行比较观察;要引导学生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提升学生交流与表达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果实中的种子,观察不成熟的果实与成熟的果实里面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关注那些完全成熟的果实,观察它们是否有开裂的现象,如果开裂了,里面的种子会发生了什么事情,启发学生思考这对植物有什么意义?盆栽的风仙花因为天天浇水,大部分种子成熟了并不开裂,可以启发学生课后观察花池中的风仙花果实开裂情况。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讨论:经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 2.教师小结。
3.布置作业:坚持测量并记录凤仙花植株的高度,继续观察植株的生长变化。
【板书设计】
6.开花了 结果了
萼片
花瓣
花朵的结构
雌蕊
雄蕊
果实:
纺锤体
绿色——黄褐色
种子:
米粒状
棕色
第四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温度和温度计 1教学反思 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温度和温度计
在教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课前我看教科书、教学用书感觉挺简单得,只要把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会认读温度计以及零下温度就行。可是一堂课下来,时间感觉还很紧,学生对温度计的认读还是有些困难,也就是说我上了一节失败的课。失败的原因在哪,我反复深思。从两个方面查找原因。
一、在教学结构方面:
1.在比较水的冷热活动,设计意图是学生分两次感知四杯不同温度的水,但由于顺序不同出现不同的结果,最后让他们感觉到用手不能准确的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体会的不透,教师也没深挖,没有激起学生前概念与现实现象的矛盾冲突,这是一大败笔。
2.在观察温度计时,没有给足学生充足的观察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
3.在摄氏度的读和写时,教学难点解决的过于生硬,尤其是在零度一下读的时候应是从零度开始往下读,当时有的学生能够准确的读出来,但由于我没有追问,“你是怎么读的”,错过的教学时机,最后我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准确的读出来。
二、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
1.教师语言啰嗦,不精练,逻辑性不强。
2.教师在教学时缺乏和学生一起探究的激情,没有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局面。
3.对教学时机的把握不够。
以后我在教学时一定要吸取这方面教训。
第五篇: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植物开花了教案苏教版
3.植物开花了
【教材分析】
《植物开花了》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的第3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种子发芽了》、《幼苗长大了》的基础上而进行学习的,继续研究植物的器官——花。本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花的多样性、掌握花的结构、了解植物的传粉方式,为下一课的《植物结果了》做好铺垫。
首先,简单观察、比较西红柿和黄瓜的花,找出不同,并解剖西红柿花,探究学习西红柿花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然后,解剖黄瓜花,学习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认识花的多样性,并会辨别黄瓜的雄花和雌花,了解它们的特点;最后,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几种传粉方法,书上介绍了虫媒花和风媒花,还提到了人工辅助授粉方法,我们要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知识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
【学情分析】
花是生活中最常见、最吸引人的一部分,但对于儿童来说,植物的花是熟悉而又陌生的,他们知道花的美丽多姿,却很少有目的地去观察和研究过它们,对花的形态、结构、功能、作用等方面缺乏了解。前面学生经历了西红柿和黄瓜从种子发芽到幼苗成长过程,并学习了植物的根、茎和叶的有关知识,接着按植物的成长顺序学习植物的花。这节课的教学以西红柿和黄瓜花为例来进行研究,指导学生能用镊子解剖花,从而学习花的基本构造和传粉方式。本课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要,通过研究花的构造,使学生对植物的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花的基本构造及其对应的功能。
2.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方式。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解剖西红柿和黄瓜花,掌握观察和解剖的基本方法。
2.能够联系生活经验,对花的各部分功能做出合理的推测。
科学态度:
1.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能从科学探究中体验观察、分类、比较的重要性。
2.意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事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2.了解到科学知识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
【教学重点】
解剖、观察花的构造。
【教学难点】
西红柿花和黄瓜花的解剖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西红柿花和黄瓜花、放大镜、镊子、双面胶、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我们栽种的西红柿和黄瓜开花了,在上节课学习了植物的根、茎、叶的知识后,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植物花的有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个“看图猜花”小游戏,看大家能不能猜出是什么花?
课件出示图片,生猜测回答。
2.师:看来大家都认识很多花。不过大家发现了没有,各种花的大小、颜色和形状都不一样,为什么都能被称为“花”呢?
同学思考发言,教师引导,得出:它们是否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
3.师:究竟花有什么样的结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不同花的图片,引入课题]
二、认识西红柿花的构造
1.师:植物学家通常用解剖的方法来研究植物体的构造。首先,让我们用解剖的方法来研究西红柿花的构造。
2.活动一:解剖西红柿花,观察其结构
第一步,采摘:每个小组先选取、采摘一朵西红柿的花。
采摘方法指导:采摘前,同学们先认真观察,在西红柿植株上找好目标并得到小组成员的一致同意后再采摘,我们是为了研究西红柿花的构造才采摘花朵的,不能盲目采摘。
第二步,解剖:按顺序解剖花,观察并记录。
解剖方法指导:①观察花的外形。②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用镊子逐一轻轻夹取各个部分的基部摘下花的各个部分,防止将某一部分破坏,解剖下来的各个部分要按照一定顺序分类摆放,观察其形态、颜色及数量并做记录。
3.师:西红柿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各组派代表总结西红柿花的构造,师将同学们的研究结果投影,并评价。
观看解剖茄子花的视频,一起集体学习解剖花和花的构造。
4.西红柿花由外向内有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谁能举例我们常见的哪些花也是这样的结构?
学生举例,集体总结举例。
5.师:在学习了西红柿花的构造后,我们接着学习花的各部分构造的功能。下面时间同学们再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花的各部分,看看各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或大家有什么新的发现?并试着轻轻捻一捻雄蕊,看留下了什么?你能猜测出各部分构造的作用吗?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派代表回答,集体交流、总结:
花的各部分构造的功能:
萼片——保护未开放的花;
花瓣——吸引昆虫;
雄蕊——产生花粉;
雌蕊——接受花粉。
边总结边板书。
6.师:雌蕊和雄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雄蕊产生的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我们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西红柿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让学生直观感知花的构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和思考。]
三、认识黄瓜花的构造
1.师:刚才我们研究了西红柿花,那黄瓜花和西红柿花的结构一样吗?现在大家接着观察黄瓜花,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并发言,引导得出:黄瓜花和西红柿花不一样。黄瓜有两种不同的花,一种后面有个“未来的小黄瓜”,一种没有。
2.实验二:分别解剖两朵不一样的黄瓜花,观察其结构。
方法指导:在黄瓜植株上分别选取两朵不一样的黄瓜花,一定先找好目标并得到小组成员的一致同意后再采摘。用解剖西红柿花同样方法分别解剖两朵不一样的黄瓜花,找出两朵不一样的黄瓜花的结构是怎样的,并和西红柿花做对比。
3.师:黄瓜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各组派代表归纳总结自己的发现与收获,将同学们的研究结果投影,并评价和归纳总结。
4.师:我们发现西红柿花和黄瓜花确实不一样,后面有“未来小黄瓜”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另一种花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看来不是所有的花的结构都是一样的,花的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花也像黄瓜花一样缺少一部分或几部分吗?
学生发言,集体总结举例:丝瓜花、南瓜花、百合花等。
5.师:植物的花的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结构齐全,有些缺少一些部分。我们把像西红柿花一样,一朵花中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结构俱全的花叫做“完全花”;把缺少一部分或及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其中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做“雌花”,而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做“雄花”。
6.师:那现在同学们能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小组合作观察一下我们种的黄瓜植株上,辨别哪朵是雌花,哪朵是雄花吧!
生发言回答。
7.师:老师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雌蕊和雄蕊不在同一朵花上,怎么完成传粉结出黄瓜的呢?这些知识等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希望同学们继续好好照顾我们的西红柿和黄瓜,并做个有心人,带着“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和记录,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西红柿和黄瓜花,找出不同,认识花的多样性,并会实际辨别黄瓜的雌花和雄花,把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板书设计】
2.植物开花了
西红柿花(完全花)的构造,由外向内: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雌花:萼片、花瓣、雌蕊
黄瓜花
雄花:萼片、花瓣、雄蕊
3.植物开花了
【教材分析】
植物是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内容。对植物一生的了解,是认识植物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价值的基础条件,是认识生命世界的重要一环。在第3课中,《植物开花了》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3课。本单元按照植物生长的过程,按顺序开展每一课的学习。在本课,种植的西红柿和黄瓜终于开花了。首先通过观察、解剖西红柿的花,认识一朵西红柿花具有的四个部分。接着再解剖黄瓜的花,能发现黄瓜花不是四个部分都俱全的。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对比西红柿与黄瓜的花,学生形成对花的认知有两性花和单性花。紧接着,学生观察黄瓜的雄花与雌花,学会区分黄瓜的雌花和雄花。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认识到雌花后面跟着“未来的小黄瓜”。在认识完两种植物的花后引导学生认识到花有着繁衍后代的任务,从而了解花粉的传播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后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为种植的黄瓜花人工授粉,体验并了解到科研工作者的不易。
【学情分析】
对于儿童来说,植物是熟悉而陌生的,他们知道植物无处不在,却很少有目的地去观察和研究过它们,也很少有种植经验,对植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作用缺乏了解。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花的构造,知道西红柿花有雌蕊和雄蕊,黄瓜花有分雌花和雄花。
2.知道西红柿和黄瓜花的种类不同,学习区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3.认识到花为植物繁殖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学探究: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选择恰当的工具解剖并观察西红柿花和黄瓜花的结构。
2.了解植物的传份方式,并尝试给黄瓜花人工辅助授粉。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花的组成结构。
2.乐于尝试对自己种植的黄瓜进行人工授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花是植物的一个重要部分,要爱护花朵。
【教学重点】
认识花的结构。
【教学难点】
观察并解剖西红柿花和黄瓜花。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开花的西红柿、黄瓜两种植物,放大镜、镊子、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一、阅读资料,了解植物的传份方式
1.师:为什么黄瓜的雌花后面会跟着一个“未来的小黄瓜”呢?花里的雌蕊和雄蕊是什么作用呢?
2.生:这个小黄瓜会慢慢长大。
3.师:我们见过许多的开花植物,那你们有见过我们的主要粮食——水稻的花吗?我们来了解下水稻的雄蕊和雌蕊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传递花粉的。(视频3.水稻花)
4.师:你们知道花粉还可以怎样传播吗?
5.生:蜜蜂帮忙传递花粉,像西红柿的花可以自花传粉。
6.师:植物的花朵为了能够传递花粉,想出了很多方式。像桃、油菜的花就是依靠昆虫来传粉。再如,水稻、玉米的花是依靠风力来传粉。还有像西红柿、豌豆、小麦是自己给自己传粉。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感知一种植物的传份方式,再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花粉的传播形式是很多种的。并了解花的共同作用,植物繁衍的一种手段。]
二、拓展:为黄瓜进行辅助人工授粉,实践人工授粉的方法
1.过渡,在自然状态下,有些植物可能出现传粉不足的问题,这时人们常常会对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比如黄瓜、丝瓜。
2.师:如何给黄瓜的花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呢?
是的,将雄花的花粉用毛笔粘在雌花的雌蕊上。如果只开了雄花,雌花还没开放时,我们就需要留下雄花,用塑料袋封好放在冰箱冷藏室里保存,待到雌花开放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给花传粉这个过程中,体会植物开花结果的中间历程。]
【板书设计】
3.植物开花了
花的结构
雌蕊
雄蕊
花瓣
萼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