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师成长感想感想
老师成长感想感想
认真听了小学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的成长案例后,很欣赏她在成长中归纳出的四个环节,也就是要抓住一个“早”字;贵在一个“爱”字;注意一个“宽”字;重在一个“用”字。我对“早、爱、宽、用”这四个字的理解,我有如下的体会和感受:
一、教师应在教学中趁早提早学习,充实自己。早一点学习是好事,这是每一个老师都应该这样做的,趁早学习,学习得越早,获得的新知会越多,也不会闭塞,知识链接就不会断绝。对于教师来说,有助于教学,对于孩子来说,有助于成长。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多背诵一些,是符合学生心智发展规律的,这有利于将来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要求早一点学习。
二、关爱学生。在学校,我们好比是孩子的父母,在我们的教学中,对我们的学生要爱,要用心去关爱,不是挂在嘴边的爱,我常说:“爱学生应该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比如给他们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一句热情的问候,一句“你好”的回应,一次次用心的备课,一堂堂生动的课,一次次认真的批改作业等等,都是对学生的爱。我们只有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关爱,学生才能快乐地学习、幸福的成长,同时也促进教师的成长,引领我们的专业成长。
三、不断学习,专业成长。李吉林老师说的 “宽”是指教师学习的范围要宽泛,作为教师什么知识都要懂一点。“用”就是学以致用,认真践行。是说我们要将学习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做一个专业有效的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
总之,我认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够尊重热爱学生,工作中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就能够很快地成长起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最受欢迎的好老师!我们只有对学生多了解,对学生多关爱,学生才能快乐地学习、幸福的成长,同时也促进教师的成长。
第二篇:成长、收获、感想
成长、收获、感想
清分部王官强
2011年是我司清分业务快速、健康、突破发展的一年。清分部认真贯彻执行公司部署的各项工作,坚持以效率、质量、风险控制为重点,在注重业务发展的同时,强调风险防范和内控管理,倡导合规制度的建设,使清分服务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完成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得曾有一位经济学家说过,“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样的卑微,你都当付之以艺术家的精神”,所以,对工作我们当有十二分热忱。这样你就会从平庸卑微的境况中解脱出来,不再有劳碌辛苦的感觉,你就能使你的工作成为乐趣。我们要为生活而工作,不要为工作而生活。(现在我很享受目前的工作,就是因为我享受工作成果、过程中给我带来的乐趣)
随着清分服务规模的扩大,服务的银行不断增加,为了给银行客户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我们针对各个银行客户的不同要求,从满足客户需求出发,理顺并不断完善服务流程。同时,我相信一句话:水能载舟,但如果船进了水,即使是战舰也会沉。这就是要求我们的员工要规范操作,主动防范风险,从点滴做起。
随着规范化服务的不断推进与深入,管理者以及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客户为中心”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或宣传鼓动词,而是要成为一种服务文化的核心。谁把握住了这个核心,无疑谁就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
因此,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其关键就在于牢牢把握住: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控制经营成本是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
第三篇:成长教育感想
成长教育感想
偶尔看了《成长教育》这部影片,从片名,我感觉这可能是一部说教的普通影片。也许是抱着这样的心理,看起电影来,总爱向以往看过的影片联想,猜测主人公、猜测故事的结局。但随着故事的深入,我事先的一些猜测,以往对这类题材形成的观点被一点点否定。不可能,我错了,是经验错了还是影片表达错了,直到影片结尾,女主人公以自身的成长给予我们提醒:我们想要的生活没有捷径。
在电影中,女主人公珍妮还是一个16岁的学生,她一直向往法国,穿上黑衣服可以抽烟,向往小资的浪漫,渴望着成长。影片从她的成长经验、她的家庭给予她的期望,学校老师教育、突如其来的迷人爱情,浪漫的爱情生活、直到要结婚前发现爱情的背叛,走出沉沦重新努力改变自我,等等细致的展示,将一个女孩转变成女人的心理历程,交给我们一个感人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既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女孩子的启示,也是对这样的家庭,这时候的学校教育提出的警示。究竟如何让这样年龄的孩子走出误区,健康的成长,是不容易的问题。女生如此,男生也如此。
故事虽然是发生在英国60年代,但这样的问题,一直是我们教育中的难题。上网查寻,才知道本片根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琳·巴贝尔(Lynn Barber)的回忆录改编。我这才释然,无怪乎如此包含生活气息。
珍妮是一个聪明开朗的小姑娘,就读于英国伦敦乡下一所女子学校的预科班,她的成绩很好,是众所期待考上牛津大学的“种子选手”。某天,她遇见了成熟时髦、风趣迷人的男人大卫,并闪电般地与他陷入爱河不可自拔。大卫带她见识了大都市的灯红酒绿和浮华奢靡,这一直是她非常向往的生活。在此之前她从来未曾想过,这种生活如此轻易就能得到。很快她就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备考牛津的念头也被抛诸到九霄云外。
与大卫一起的日子看起来是如此美妙,但是某一天,真相却如一记砖头重重地敲在珍妮头上:发现大卫是一个已婚的骗子,就住在她的家附近,她不是第一个找上门的受骗者。
珍妮的父母也发现,频频出手阔绰,谈吐不俗的大卫欺骗了他们。激烈的冲突,孩子与父母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爱人之间。真相大白的时候,主人公不是像以往影片要么自杀,要么复仇,而是经历痛苦的心里醒悟,泪水冲洗去的是对于生活的错误认识,寻求帮助,向校长,向期望自己的老师,重新拿起课本,努力再努力,终于拿到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而面对通知,珍妮异常平静,她真的长大了,不仅如此,影片又给了我们继续的讲述,而不是就此结束,大学生活的美好,她也有了新的男友,但内心的创伤,珍妮掩藏,就算说到巴黎,她也说自己很想去。又会开始的谎言?需要观众自己去思考了。
就此导演可谓将故事演绎的比较完美。但回过头来,看珍妮的这一段成长,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
在英国,珍妮也算不上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女生”,在中国简直算是堕落了。有的网友拿她与电视剧《蜗居》中的海藻对比,我觉得比较可以,但要认清前者是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孩子,后者是一个大学毕业的成人,起点的不同,注定结局不同。
影片与国产影片不同的地方,对于问题的争论时,语言是那么幽默,包含忧伤,像校长劝说:“没有学位的人做不了大事。”女生反驳:“有学位的人也做不了大事,反正不是女人。读书是很无聊枯燥的事情,教书也是很无聊枯燥的事情,大家都在相互折磨。你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样的对白下面举几个例子:
珍妮:行动胜于一切。如果我们什么都没做,又怎么能有所成就。
斯塔布小姐(老师):无论如何,你必须要考上牛津大学。如果你不去,我会很伤心。
珍妮:我的选择,要么一辈子做那些困难且又乏味的事,要么去巴黎享受快乐。
另一段对话如下:
珍妮:伯恩·琼斯(珍妮看见相框旁边的一幅插画)
斯塔布小姐:你喜欢吗
珍妮:喜欢。仍然。
斯塔布小姐:仍然?听起来苍老而睿智。
珍妮:老是老了,却并不怎么睿智。
还有与校长的对话:
珍妮:也许你会认为我是一个堕落的女人。
校长:呵,你还算不上是一个女人。
从这些话语里,能够感受到对于教育,对于问题,不同人的不同观点。但如此的成长教育,对女生来说,是否强烈且过于冲击?女生的惨痛教育,她的父母难道不该负相当的责任?女孩在遭受欺骗后,责问父母:“幼稚的小女孩难免被年长的男人所迷惑,那时候你们做了什么?”
学校的教育有没有缺位?老师也曾经不断提醒,但只是点到为止而已。尤其是校长,我对于这样的老师失望,在珍妮犯错前,确实劝解了,但话语离不开分
数,怕她对学校的影响。不过电影中的斯塔布老师是位好老师,虽然有点严肃保守,但当女生做错事情回来求救:“帮帮我。”老师淡淡地说:“我等你这句话很久了。”
我真的不希望女生都是这样成长:书本、学校、家长的教育,都不及现实给她的教育。或许有些女生从此破罐子破摔,但也有些女生终究抛弃幻想,明白人生最后还得依靠自己。希望女生,当然男生也如此。
成长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查资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以荣格等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的。他们根据《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份在哈佛大学图书馆占有一席之地的、长达1000多页的教案,结合美欧二战后新一代青少年心理和思想中存在的焦虑和浮躁,提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在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做人、强化心理能力。”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成长教育的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所关注,并已进入教育实践阶段。例如上世纪就已风行欧美的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戴尔•卡耐基成人教育、康斐丹释成长教育,以及国内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多种情商教育、企业各种人才培训等等,都越来越注重人的心理能力和思想能力的培养。
对于我们家庭教育,在当前物质利益诱惑。孩子的成长如何进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看过该影片,我被教育,被及时提醒。
第四篇:实践老师感想
心的凝华
提着要离开的行李,来到路边,也许是偶然,旁边的商城放着离别的歌。。那时那景,心中百感交集,一个月在这里生活,舍不得这片我已熟悉的土地,舍不得在身边互帮互助投缘的和我一样的四位同事,更舍不得天天叫我老师的孩子们,那讲台,那黑板,每一个角落都围绕着我和他们的快乐回忆,现在牵动着我的思绪。
今年暑假是我过的最辛苦但最有意义的一个月。我没有去劳累的电子厂,一因为我体验过了,不能因为挣钱而挣钱,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应该是进步的,不要为了打工而打工,是不断学习的,不断积累各个方面的知识经验。二因为当老师算我一个特长吧,从小在班里也都讲讲课,参加这样的活动,算是我的一个梦吧,一直想着做家教当老师,这次算是圆了我的一个梦。
当我看到招聘信息的时候,我就决定了这次暑假的具体去向。面试是一节试讲课,应聘的人还挺多,可谓各具特色,多才多艺。感到高兴地是我还是被录用了,一共要了我们五个,也算前五名吧,表明我还是能够得到认可的。来到隆尧后,发现这个暑期辅导班条件确实挺艰苦,没有床没有窗户,就是一排新房子。在这里设有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我被分配到初一数学,上午四节课,下午辅导。等有了床之后,用纸板当作窗户,就这样开始了工作。
第一篇与上司的相处
提到这个话题,要说的东西是比较矛盾的。在那带领我们的是曹老师和张老师,当然以下内容绝无针对性与挑剔性,是从别人的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助自己成长。说实话我们在那吃了一个月土豆,前几天还吃不饱,我们五个人甚至七个人围着那一小盆菜,那种场景谁看了都哑语无言,有时候人家还说对我们怎么怎么好,让我们吃,自己也吃不上。当时听了我很气氛,想一下你为什么吃不上,你做饭做多点不就好了么,又不是我们给你做饭没让你吃上这是我们的错,你给我们说这些有什么用,这不是你愿意的么。一个团队要想以后发展壮大,做一次买卖怎么能行呢,你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即每一个员工的努力,怎么让员工努力,怎么让你的员工给你卖力,首先给他一个温暖的感觉,这是任何金钱高工资都不能代替的。一个领导整天对他的员工发脾气,感觉我就是雇佣你的,你就得给我干,试问在这种情况下,高工资你能真心实意的认真干么。这是一个人性的社会,不是所有的人都只拜金,更多的人要的是尊严。想要团队发展,想要获取更大的利润,那就要舍得投放成本。有追星的那就有追领导的,做一个出色的领导不容易,只具有专业战略才能远远不行,还要懂人情味啊,学会与人,与上一级的,与同事之间,与部下相处啊。
当然在与曹老师的相处中,学到了不少教学经验,课堂管理,与学生相处的注意事项。他交给我们的确实非常有道理,他有好几个厚厚的本子都是不断积累如何教学的,遇到怎样的情况怎样做比较好。他也是比较成熟的,在一些处理问题上确实稳重不冲动,看的比较远。比较得意的是他儿子特听我话,别人拿东西诱惑不走的哦,我交给他小猪老师和老鼠老师,嘿嘿,现在想想也挺好玩的。
第二篇与学生的日子
第五篇:老师毕业感想(范文)
老师毕业感想
老师毕业感想
随着毕业钟声的临近,我也在不紧不慢地进行着毕业前夕的各项工作,习作扫尾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读着孩子们的最后一篇习作——给老师的一封信,我的心底泛出了许多滋味。
“吴老师,您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优点就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管您经历了怎样的喜怒哀乐,只要进入了课堂,它们就都立刻烟消云散了,您总能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来面对我们。特别是在处理班上钱俊达和别班同学在体育课上发生碰撞事件的那段时间,特别是那次面对对方家长无理取闹地对你发泄,跟您吵。课间我们路过办公室走廊时都听到了,都感到很气愤,与您毫不相关的事,而且您也一直不知道发生了那样的事,为什么要指责您呢?不过,我们也都不自觉地收敛了平日里的小放肆,预备铃一响,就都乖乖地坐在座位上等着您来上课。根据我们推测,这应该是一节随时可能暴发“大地震”的课。可随后走进教室的你,依然是那一贯的温和的微笑,那仿佛是春日花园中的一股亲切的香风,很快扫去了我们心头的阴云。整个课堂上没有任何的借题发挥,更没有预期的暴风骤雨,你和善地向我们提问、睿智地引导我们,还是那样地幽默风趣,还是那样地言语精练,最重要的是您脸颊上那和善的微笑一直没有消退。不知不觉中一节课结束了,课后有同学还借用周星驰演的电影《功夫》中的一句话形容您真是——万中无一。想到您平时常教育我们说,只有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才能从容理性地做事。特别是您在我们初识您的开学第一课——预备课上就严肃郑重地送给了我们新学期礼物——“容”,并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包容,要学会换位思考。想到以往的点点滴滴,我真心地佩服您,向您学习,向您致敬,吴老师„„”读着班上孙晟同学的这段文字,我的思绪不禁飘向了那段闹心的日子,面对莫名的指责和荒唐的要求,我克制着、尽力圆满地解决事情,在本着公心、良心的同时,我也会感到委屈和烦心,但我始终知道班上的同学绝不是也不该是我倾吐发泄委屈的对象,回顾那段日子,所幸我一直能笑对孩子们。身教重于言教,我想见证着和他们相伴走过的这两年历程,我应该在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埋下了“善”的种子、“容”的种子。
“吴老师,我发现自从上了您的第一节课起,我就变成了一个非常爱笑的女孩,几乎连生气时也快收不了那笑了。您的沉稳从容,让我在见到您的第一眼,就不由得敬畏起了您,猜想您一定是个不苟言语的人。可一上课您就用善意的玩笑提醒走神的同学,用幽默的话语点醒犯错的同学,用精练的话语引导迷惑的同学„„”文弱的秦子凌同学如是说。
“老师,还记得最初的我做事总是那样胆怯吗?课堂上,我明明对您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答案,却总是犹豫着,迟迟不敢举手。虽然您刚开学就说语文上很多时候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有的只是好和更好的区别。您似乎很快就发现了懦弱不前的我,于是课堂上我常常能看到您含笑的眸子注视着我,我渐渐地从中读到了鼓励和期待,更重要的是我从国汲取了力量。在一次次的犹豫之后,某一次我终于勇敢地举起了手,呼应我的又是您含笑的眸子,您会心一笑,点一点头,并当场表扬了我。当时的我,心里可真比喝了蜜还甜,整个身心似乎都轻快了许多。老师,正是您无数次细微的关爱,让我深深地深深地爱上了您的课,更爱上了您这个人。”班上的小画家林静文字不输画笔。
读着这串串文字,我的思绪又不禁飘向了前期的“六·一”联欢会,班长丁振轩说要唱首歌送给我,随着音乐响起——“是谁照亮我内心深处的角落,是谁能为我燃烧冬天不寂寞,是谁愿意用深情双眸拥抱我„„有你我就会快乐,放阳光到手中,你的笑容是我温暖的所有 „„”不知是谁先开始了和声,很快教室里好多同学都在深情地唱着这首经典的校园歌曲。
孩子们,愿我的笑容一直是你们温暖的所有,也愿我能始终拥抱你们温暖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