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送教下乡 李彬
送教下乡心得体会
八年级英语组李彬 2014年5月29日学校组织了送教下乡活动,我很荣幸能够参入这次活动,感受农村中学——罗山县二中高店中学,不一样的精彩。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感受到高店中学的热情和真诚,并听取了几节精彩的示范课,和高店中学的老师在教学工作方面进行切磋和交流,相互学习从而增进彼此的友谊。以下就是我送教下乡后的心得体会。
在听取孙梅等老师的示范课后,我感到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讲解少,学生活动多。预习、展示直至解题反馈,学生始终是主角。预习时学生自己提炼、归纳、总结甚至设计考题,展示时有个性的表述,以及解题反馈中学生轮流上讲台,讲步骤、说答案、论原理、作补充等等,学生的表现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积极、大方的。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他们的内心感受和认识就很深刻。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学习将会成为习惯,将学习作为快乐的享受将成为他们终身享之不尽的财富。小组合作不是摆设,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小组学习讨论一直是课堂的核心组织单元,它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共享能力。有一个细节给我印象很深。一个女孩是小组长,在组织预习时,俨然是一名教师,充满了自信,安排井井有条。我想,这种合作学习方式长此以往,一定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领导才能的有用人才。此外,要多设置学生活动,从而增强课堂的生成性,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相对于教师备课的预设教学,这种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突破预设,深挖教材,拓宽教材。达到教学相长,让课堂成为师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的重要平台。其次,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决不能再在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中徘徊。相信学生,放权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扬起他们理想的风帆,自由的遨游在知识的大海!
在听课结束后,两所学校的老师们在一起积极地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相互讨论,优势互补,力争做到扬长避短,不断地优化自我的课堂教学。并且就新的教学理念彼此提出不同的见解,在讨论中学习和收获。
通过这次送教下乡,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孩子喜欢上课?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在以下几方面要多下功夫:
1、学书写。
2、学课堂情境设置。
3、学习驾驭课堂的能力。
4、学教学环节设计。
5、学英语教师角色扮演。以后,我会更加积极投身到英语教学中,以合格英语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相信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一定能不断进步。总之,这次下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不但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也从授课教师身上学到了一些教学技巧,这都会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注入强大的动力,将使我尽快走向成熟。
第二篇:送教下乡
2018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总结
2018年3月至5月,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音乐课的学习,真是受益匪浅,意犹未尽。我听到了教育局领导对音乐课程改革的强烈呼声,我感受到了音乐教师们渴望学习的热烈心声,我领略到了身边名师课堂的高超技艺,也聆听了专家们的精彩讲座,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对于我一个游走在音乐课边缘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在严寒的冬日里,品尝到了一顿热气腾腾的精神盛宴,真是不虚此行啊!一. 万紫千红满园春 音乐课上乐融融
音乐课就像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它能强烈地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深处,听音乐会使人手舞足蹈,也会使人潸然泪下,能让人陶醉,也能让人忘掉自我。本次音乐课是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展现的,孟月梅老师我们带来了三年级下册的《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朱蓓蓓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二年级下册的《猫虎歌》。胡姗姗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二年级的《摇船调》。几位老师充满童趣的甜美嗓音如春风化雨,很快拉近了和陌生孩子的距离,这种满满的亲活力让孩子们整节课和老师融为一体。孟月梅老师的对话式导入,朱蓓蓓老师的歌舞表演导入,在加上幻灯片的渲染,使得“课伊始 趣已生”,几位老师娴熟的钢琴弹奏范唱,让在座的听课老师们肃然起敬,巧妙的课堂设计,面向全体的教学方式,精心准备的音频、视频、道具,别具匠心的教学环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情感上的共鸣和体验,使得孩子们整节课其乐融融,课已尽,意却未尽。几节课里,我为孟老师专业的音乐综合素养折服,为朱老师优美的舞姿惊叹,为胡老师作为新人的努力点赞。
二. 各抒己见来评课 勤照镜子脸面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同样,我们老师也应该及时反思自己课堂上的不足,总结经验,查漏补缺,常思常新。这次活动,姚晓琳老师安排的井然有序,先由几位老师自己反思说课,再由听课教师发表见解。在反思说课的环节,几位讲课老师都很谦虚,自己课堂上的一点点小瑕疵都是那么的在意,课前精心的准备,有时也不能事无巨细,提前的预设或许还有新的生成等,这也就是体现一个老师的综合素养,既要有万全的准备,也要有一失的巧对。这几位老师本就是同行中的佼佼者,却还是在不断的追求完美,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越是优秀的人,越是努力”。听课教师点评环节,我对张老师和董老师的精彩点评点赞,她们听的很认真,乃至讲课老师的一个音、一个词的小失误也能一针见血的指出来,这才是我见过的真正的点评,不流于形式,不讲人情不留面子,真正对老师负责任,对本次活动负责任,对学生负责任的点评,这是一种对职业的尊敬,对本职工作的敬业和执着,这更是一种态度,一种胸怀,我们的行业越来越需要这样的一群人,我们才能走的更远。三. 学习归来有新路 信心满满齐步走
作为一个普通老师,我也常常在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课改,课改的初衷是什么?而我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我也不禁回忆:我们小时候的课堂和现在的课堂有什么不同呢?其实,细细想来,课程改课根本的落脚点就看学生是否得到了发展。实行课改就是要实现学生的三个改变,既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改变学生的人生轨迹。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是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恢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教师从过去的“一讲到底”转变到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到在“独学、合作”中主动获取知识。陶行知先生说:“听到的容易忘,看到的记得牢,亲身做过的学得最深刻”,我们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变得更深刻。本次送教的几位音乐老师,正是因为她们平日里积累自己的音乐教学经验,经常参与优质课、示范课的打磨,再加上她们自己对音乐教学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才给我们前来学习的老师们,呈现了一个清晰的课堂模式和教学流程。让我们有章可循,有模可依。就像姚老师最后总结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更新观念,将新的理念渗透到课堂中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中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业务能力,增强个人的自信,我们的音乐教育才会迎来春天。最后,我再借用姚老师的一番话,和同行们共勉,她说:“送教下乡,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比学的氛围,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热爱艺术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是生活中充满阳光、有生活情趣的人,我们音乐教师有这种使命,给孩子们播下艺术的种子,就会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更会提升他们的生活幸福能力”。愿我们都来做幸福的人吧!
第三篇:送教下乡
送教下乡,争议中往何处走
——河北省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办学模式调查与分析之三
今年元旦刚过,河北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王晓飞接到秦皇岛市卢龙县重峪口村党支部书记陈景山的一封来信,两人素不相识,村支书给省厅职成处长写信,所为何事?
陈景山除在信中细数送教下乡后村里近年的变化、对职校和教师的感激之情外,还特地写道:“前几天听在教学点上课的老师说,有可能要取消送教下乡工作。我70多岁了,在村里干了30多年,对村情、村俗、农业生产及村里的变化非常熟悉。我以一个几十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的身份跟您说,送教下乡利国利民,不能停止。”
重峪口村是偏僻山村。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陈景山说,2010年,县职教中心在村里建立了办学点,村里63人成为正式学员,但每次讲课,来听课的都是70多人。农民想致富但缺技术,学习上都比着,怕落后。办班才两年,村民的思想就发生了转变,科技意识和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核桃是重峪口村的干果项目,以前亩产只有5000元。现在,农民一边种树一边学习,剪枝、嫁接、水肥管理,亩产达到2万元。全村1300亩核桃实现了稳产、高产,人均收入从2000元增加到4000元。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封信呢?原来,2011年,一个检查组5天检查了9所学校,他们认为,承办送教下乡的一些中职学校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四处设立教学点,大量招生,以致出现本部学生只有几百名,而校外教学点多达几千名的倒挂现象。检查组在列举了一些送教下乡办学初期不可避免的或正在纠正的管理不足后,得出结论:“送教下乡不是学历教育,更不是全日制学历教育。”这个检查,使本来存在争议的送教下乡产生了波动。
记者了解到,目前,社会上和教育部门对送教下乡办学模式改革产生质疑,主要包括部分地方职校到课率不足、有村民冒名顶替领取补助、送教下乡是否是全日制教育等方面。
检查组在检查过程中确实发现了一些报名学员与听课学员不符、学员到课率不足等现象。比如,在一个村的教学点上,共有99名学员,查出14名顶名学习者,整个教学点也因为管理不规范被停办;有些大学毕业生回乡后务农,由于不懂农业生产,报名送教下乡班,在查出后被除名。
送教下乡的资金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学校资金管理不清楚,顶名听课的村民还领到了助学补助。
一些校长认为,保障改革,更需要在现代观念下,充分理解农民对学习的愿望和要求,正是因为还没办好,所以才需要更加好好办,不宜轻易冠以冒名顶替、骗取助学金之名,将学生除名、将教学点停办。
一些村民表示,村民们在学习上互相攀比,怕的是自家致富落后。村民顶名听课,真实原因在于想学习,不在补助。
河北省农村职教送教下乡存在争议,主要在教育部门内部,对送教下乡是不是全日制学历教育存在不同认识,进而影响了免学费补助拨付和助学金拨付。
从卢龙县职教中心的一份申请拨付学费的报告上可以看到,2011年,该校总计应拨付资金360余万元,其中国补部分已拨付到位,县级配套资金缺口78万余元;武安职教中心2011年根本没收到免学费补助,而该校每年送教下乡教师的交通费用和课时补助费用就需要56万元;而在石家庄市农业学校,由于学费不足,教师下乡应得的很少的补助至今还没有拿到。
为搞好送教下乡,河北省不少县市大力推进,但是河北省欠费办学的职校也有不少,而欠拨办学资金的县市,主要顾虑是上边意见不统一,财务文件前后不一致,在操作过程中感到为难,担心落下“套取资金”的嫌疑。
河北省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志增认为,全日制学历教育是要学生脱产学习,在国家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全天在校学习。这对普通教育是好形式,但对职业教育,必须改革原有的办学思维:
——是否脱离生产,要看教育特色,不能局限于旧有的教育概念。国家要求,职业教育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办学要“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密切联系生产”。因此,按照脱离生产的全日制概念来衡量职业教育办学,与国家要求矛盾。
——是否是学历教育,要看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旧有的教学形式。河北省农民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校园内学生的基本相同,只是把全日制三年的教学内容根据动植物的生长周期,按照农民的实际应用,开发成新的课程组合,这正是职业教育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的办学特色,其教学完成了全日制教学的内容,是涉农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
——是否是全日制教育,要看教学过程,不能局限于教学地点。送教下乡把教学地点设在乡镇或村。上课就在农民家门口,在实际生产中实训,教学效果直接在生产中体现。
——是否符合修业年限,要看教育效益,不能局限于学生年龄。发展适应农业现代化的生产力,必须拓展在乡往届生的生源市场,既不能因为学生不是应届生就排除在学历教育之外,也不能因为学生的年龄而否定教育的过程。
“其实,传统意义上的全日制已不存在了,教育部对职教提出的要求是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送教下乡便是贯彻这一要求的具体做法,农学结合是符合农民实际的全日制职业教育实现形式。”王晓飞说。
据了解,河北省新近出台了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的措施,对送教下乡承办学校的资格认定、审批程序、管理要求,以及教学点的建设标准、学时要求、档案和资助资金发放等,规范更为严格。
第四篇:送教下乡
“送教下乡”学习有感
市教育局安排我校在10月29日到10月30日两天,分别在杏花和市内进行学习,虽然这两天比较累但对我来说收获不少,使我对于新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记的在杏花是侯彩虹和严海燕两名老师讲课,两位老师的课安排的都挺好和我们设想的基本差不多,因为我们都考虑的是的这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如果这节课完成不了的话回影响整个的教学进度,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是重结果轻结果显然这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石颐圆老师针对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做了点评:我们做每一节课都需要做到一下“三理解”即“理解教材”,“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的确是只有真正理解教材才能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才能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化难为易”的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理解学生”是教学设计的前提,不同的学生教学设计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教学应该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来设计的,必须想学生难掌握的知识细节然后想如何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更好,自然也就做到了“理解教学“这一目标了。
第五篇:送教下乡
“送教下乡”活动计划
印江三中 吴旭
为了积极响应省、地、县文件精神,本人向学校申请并得以实现参与“送教下乡”活动,送教内容是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为了圆满完成此项工作,特拟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深刻认识“送教下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送教下乡”活动,是为了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最大限度发挥“城乡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是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学龄人口和教师供求关系变化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和谐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送教下乡的任务和要求
到农村受援学校去,指导学科教学,参加校本培训和教学科研活动。讲授示范课,指导年轻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传帮带作用,把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植入农村学校。
具体要求:深入了解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认真上好每一节示范课。在示范课后,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谦虚的态度,与山区教师深入探讨教育教学改革动向,寻找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好办法,积极参与学校教研活动,互相听课、评课。并针对农村学校活动课薄弱的实际,将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各类练习题毫不保留的带到受援学校。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学校,使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三、具体安排 1、11月完成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教学任务。(2课时)2、12月完成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教学任务。(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