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河边完小学校基本情况及存在困难
大河边完小学校基本情况及存在困难
一、学校基本情况
大河边完小位于元谋县新华乡北部大河边村委会西河村,地处偏远、贫困山区,距离新华乡政府约12公里,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学生来源于大河边村委会11个自然村,学校现有6个义务教育教学班(1—6年级各1个班)和一个幼儿班,在校学生93人,专任教师7人(其中1人支教),后勤工作人员2人(其中临时工1人),是大河边村委会唯一的一所小学,肩负着全村委会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学生基本情况
全校93名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71人,在学校住宿学生 75人,在学校就餐学生43人,其中,原光辉村委会4个村的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上学、返家都需要家长接送,特别是最边远的灰旦、白沙地两村,西连大姚,北接永仁,从家中到学校要走5个小时的崎岖山路,他们中最小的才6岁,读书真的非常不容易。
三、学校存在困难
1、学校缺少音响设备,每年六、一,元旦,不利于师生开展文娱活动。
2、学生食堂达不到餐饮服务相关标准,主要是缺少一台冰柜、一台切菜机、一台消毒柜,不利于学校后勤工作的开展。
3、学生课桌椅陈旧、破损,急需更换。
4、教学设备差。(1)没有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没有电子琴等音乐教学设备。
新华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大河边完小
第二篇:学校存在的困难情况(范文模版)
学校存在的困难情况
近几年,在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全面实施“两基”攻坚战略以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资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玛沁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随着“两基”工作的不断深入,我校现有的校舍、师资、基建等办学条件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所需,成为制约我校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建设方面 1、2007年我校拆除80年代所建的土木结构教师住房4排38间,消除了我校教师住D级危房的安全隐患,但教师住房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绝大部分教师在校外或租房居住,加上我校校园围墙、厕所等多处出现倒塌、裂缝,虽经过几次维修,但给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日常的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2、我校只有一栋学生公寓楼房,每间房屋都安排12—20多人,只能满足现有的在校生住宿所需。由于学校无法安排多余的学生在校住宿,在今后的招生工作中将严重制约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师紧缺方面 我校的师生比为1:22,加上寄宿制比普通学校管理难度大,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和安全管理带来较大的工作难度;特别是专业教师的紧缺,致使工作效率低下,我校现在急需的专业教师有英语、音乐、美术、计算机、生物、化学等教师。
(三)校园道路硬化、绿化方面
由于受本地区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使我校校园绿化建设发展极为缓慢。我校的校园绿化起步较晚,校园硬化、绿化建设几乎为零。解决对校园主要道路硬化及美化校园环境所需经费是我校构建标准化校园的一个瓶颈问题。
(四)体育设施简易、陈旧
我校只有一个简易篮球场和一个沙石路面的足球场,健身器材等体育设备几乎为零,给我校师生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校园美化等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以上问题是我校在长远发展,提高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希望上级部门能结合我校实际,给予逐步解决为感!
第三篇:学校管理中存在的困难
学校管理中存在的困难
我校认真贯彻上级精神,落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查自纠“庸懒散奢”等不良之风,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通过活动开展,同时发现学校管理中仍存在如下难点问题需要思考和解决:
教师队伍中存在极个别工作作风不够端正的“老油条型”教师,他们个人身上慵懒的工作作风,一方面影响了其本人的工作效益,另一方面对教师的办公文化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不良作风一般表现为对学校布置的工作执行力不足,工作拖沓,完成工作“任务式”,只求完成,不求质量。像这样的教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相关制度去约束他们?或者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XX小学
2014-04-09
第四篇:学校办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汇报
学校办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汇报
回顾过去的工作,在市局、镇中心校的领导下,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硬化校园四千多平方米,绿化面积一千多平方米,成形大树已达40棵,小树一批,校园面貌已焕然一新,由于校园面积较大,对照办学条件我校在办学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办学条件急需改善:
1、目前教师住宿在瓦房里,而且不够分配一人一间,环境差,条件艰苦,支教教师不情愿到来支教,希望上级部门尽快建一幢职工周转房。
2、各功能室无,教室不足,望上级部门尽快批建一幢综合楼。
3、各种实验器材、电教器材配备不足。
4、各教室光线不足,急需安装光管照明。,5、旧的那幢教学楼门已破损需更换,前窗还未安装。
6、学校厕所建于2004年10月已有十多年了吗,由于当时资金紧缺,基础打得不够牢固,没有倒制混凝土,因此,现在墙体已出现裂缝。
7、由于学校绿化面积不断扩大,需要水源不断增多,现有的水井已不能够满足正常用水,故急需另钻一口井口较大的地下水水井,大约需用资金一万五千元左右。
8、由于校园面积较大,需绿化、硬化的面积还很多,加之生源
逐年减少,如果按正常拨款建设,效果不够明显,为了尽快把校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希望上级部门每年都额外追加经费给我校。
9、我校计划建440米的环形跑道,如果按标准建设,根本拿不出那么多资金,现请中心校领导为我校出谋划策,看用哪种材料铺跑道又经济又实用。
二、其他困难:
1、学校周边有两间小卖部,对学校环境卫生及食品安全方面形成重大威胁,虽经学校领导、村委领导同其协商,叫其停卖,但其依然我行我素,开门营业。建议上级部门向有关单位反映,不发营业执照给他们,并查封不准其营业。
第五篇:河边学校使用地方教材情况
河边学校使用地方教材情况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科学而合理的设置地方课程,组织资源,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一直是我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关系着我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按照新地方课程的要求从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出发,进一步突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我校自新课程实施以来,陆续在低中高年级开设了不同门类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目前开设的地方课程有:一二年级《国学启蒙》每周两课时;三年级《安全教育》每周一课时和《民族团结教育》每周两课时;四年级《探索活动》每周两课时;五年级《法制教育》每周一课时和《探索大自然》每周两课时。通过地方课程的实施,培养了他们顽强坚定、奋发进取的意志品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情感,学生从历史上优秀人物功彪青史的伟绩中受到熏陶和教育,激起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迫切地去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与此同时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等方面精选学习主题,让学生参加德育活动课程实践,在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人生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自我、个人与自然、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区、个人与学校、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世界的关系,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1、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齐备的教科书,教师的专业能力发挥受到很大的限制,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因此,学校和教师课程意识与开发能力的欠缺,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困难。
2、学校有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时间、人员紧张、资金缺乏等。
虽然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也遇到不少困难,但在今后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将通过不断建设、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使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从不太成熟,走向多样化,走向高质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年轻的一代在文化上找得到“回家”的路,使他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从而发展家乡,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