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Word插入自选图形》教学反思
《插入自选图形》教学反思
在上三年级《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课中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内容。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处:
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自学能力有待加强,因为是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信息技术,在学新的教学内容时都将新知识反复演示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操作步骤,之后再进行操作练习。学生在练习的时候还有不会操作的,也不会按照书上的操作步骤来练习,这样就跟不上教学进度。同时学生也不会主动去探索新知识,只有老师或者已掌握知识的同学来讲解、演示步骤利用小组合作,学生互帮来完成学习内容。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在课堂上发挥作用,那老师要节省很大的精力,其他学生操作水平也会逐渐提高,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改进:
1、专业术语要准确规范、评价语言内容丰富。
2、因为学生计算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大,所以对学生采取分层教学,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以上我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还有很多的地方有待改进,在以后的备课、上课中多加注意分层次目标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也门勒乡中心学校
李玲
2013年6月
第二篇:《插入自选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插入自选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汤河学校 五年级 张 津 2012年10月
插入自选图形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自选图形的插入和删除操作。
2、学会自选图形的格式设置。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会自选图形的格式设置。
2、难点:
学会自选图形的格式设置。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在小区规划图上添加一些图片一,是否应该用标注给出更具体的说明,还有,我们怎么标识出小区的大门和主要的道路,如何添加下图中新增的内容等,将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操作。
2、学知识(1)插入标注。
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自选图形按钮,选择“标注”。在标注的下级菜单里面有20种标注的样式,单击选择要插入的标注类型。
选定标注后,在幻灯片上拖动,就可以画出标注框来。可直接在标注框里输入文字,通过拖动标注框箭头指向上的黄色菱形控制点,可以移动标注指向的位置。
选定标注,利用绘图工具栏上的填充颜色和线条颜色对其进行颜色修改。(2)插入基本图形。
通过绘图工具栏上的自选图形工具,找到基本形状选项。
给小区幻灯片用矩形形状添加区域范围,选择虚线线型,选择划线—点。再在基本形状中选择圆柱形后,在幻灯片上拖动,插入圆柱形。调整大小位置和颜色,并移动到指定位置,这样就画好了小区的大门。
利用自选图形的线条工具中的自由曲线,将小区的主要交通道路标示出来。通过绘图—叠放次序—置于底层,将线条和图片重合的部分置于图片的下方。
四、总结。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研修学习,听取了有关课程和新课程课标与教材研究者的报告,自身对新课程理念及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景更加乐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运用新课程思想开展新课程研究的自觉行动更加自如。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更加迅速。现就参与光盘培训研修做以下总结。
培训研修让我转变了观念,现代教育的特点是科学高效,只有对新课程的课程理论、课程思想、课程方法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把握新课程教学的精髓,才能以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行动去开展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活动,教育效率才可能提升。积极听新课程研讨课,并参加评课交流,时时处处留心学习,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失误,吸收他们的好的做法和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与弊病,使教学方式和组织学生的思路有了明显的改善。并注意积累和撰写教学心得与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和反思了自己教学中的点滴心得和收获,同时,对自己前面的教学实践也做了深刻的回顾与反思,对今后进一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都有很大的促进。通过了三个模块课程中的资源学习后,在配合学校组织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中,自己能够积极的开阔思路,结合本校校情和学生实际,多方收集资料,指导学生科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篇:《简单的自选图形》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达到了课前即定的教学目标,我认为上得还是较成功的,充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上:在本节课中,充分体现新课标程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造空间,这样可以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将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本课的一大亮点。教材只安排了在powerpoint中绘制矩形、椭圆、正方形和圆的方法及颜色的填充等内容,我把书上没有提到的在powerpoint中设置自选图形的操作引入课堂(包括改变大小、移动、复制、粘贴、旋转和添加文本等),使本节课的学习不再是枯燥的画图形,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通过对自选图形的设置来张扬个性,让课堂“活”起来,绘制图形也变得生动有趣。
三、重、难点处理上:教学中,我重点讲解了矩形、正方形的画法,椭圆、圆的画法由生自学来完成,颜色的填充及填加本文部分则是利用课件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能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教师把图形在空中进行了旋转,学生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自选图形是可以旋转的,很快地找出“自由旋转”按钮,为学生自主学习起到了引领作用。
四、教学方法上:整个教过程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教师的演示操作给指出学生一个清晰的、有效的学习过程,同时,将学习内容隐含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当中,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五、学法指导上:让学生自己来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是否还存在着不明白的地方,促使学生学会自我总结,学生的每一次总结都是其进步的一个标志,在总结得与失中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不足方面:
教学机智上,在实践应用试一试这一环节,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将所绘制的图形设置的更漂亮些,能组成图案就更好了,个别学生一听可以组成图案,便从新去绘制图案,这样就耽误了时间,以致在作品展评环节中,学生的作品不精美;如果我布置的任务是:“请你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通过旋转、设置各种效果使它变得更加漂亮。”这样学生的作品一定会有所侧重,我想教学效果会更理想。
第四篇:在幻灯片中插入自选图形教学设计
《在幻灯片中插入“自选图形”》
教学目的:
1、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设置自选图形的颜色和线条;组合自选图形。
2、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领会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能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相关图片、课件。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2.难点:设置自选图形的颜色和线条;组合自选图形。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任务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个演示文稿,请你们来做个裁判,评一评,哪个演示文稿更漂亮,为什么?(1)课件演示。
(2)观察讨论(3)教师归纳。
师:一个演示文稿只有文字,另一个演示文稿既有文字,又有图片,这使得演示文稿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4)板书:在幻灯片中插入自选图形。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插入剪贴画
(1)打开“我的爱好”演示稿。
(2)插入一张“标题和文本”的幻灯片,插入文本。
(3)出示任务:小问号在这张幻灯片上插入了一张与主题相符的图片,你知道他是怎么操作的吗?(4)小组合作。①看书自学。
②尝试操作。③反馈质疑。(5)汇报交流。(6)巩固深化。
在“我喜爱的动物”演示文稿中插入剪贴画图片。任务二:插入图片文件
师:同学们刚才在插入剪贴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张图片?
(1)出示任务:插入一张新幻灯片输入古诗“西湖”,并配图片文件
“Water lilies”配合。(2)尝试操作。(3)交流总结。(4)巩固深化。
在“我喜爱的动物”的演示文稿中添加图片。(5)评价欣赏。任务三:插入自选图形
师:有时还需要自选图形的点缀,怎么插入呢?
(1)出示任务:在“我喜欢的一门课”中插入“太阳型”的自选图形,并及调整到合适的大小。(2)自主探究。(3)尝试操作。
(4)交流质疑。
(5)巩固深化。
在“我喜爱的动物”的演示文稿中添加自选图形。设置自选图形的颜色和线条:双击自选图形设置颜色、线条。组合自选图形:选中自选图形的同时按住ctrl键,右击选组合。
三、自主练习、实践内化
完成第二单元中的内容,并将其美化。
四、交流成果、总结任务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和自选图形,大家掌握得较好,在演示文稿中,用什么图片,都要根据演示文稿的具体情况而定,要恰当、合适才是最好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每点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将来也可以利用图形创造自己美好的世界
第五篇: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
《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教学反思
Word是office软件中的一款最常用的软件,因功能强大、而且适用性强、容易掌握等特点,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在初中七年级上学期的教学中,我们把word作为重点进行教学。然而,常规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吸引学生,使得学习越学越没兴趣,改变当前教学模式,会起来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对一堂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时,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只是让学生根着老师做,一插入剪贴画、二插入自选图形,例题完成后再做习题。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我重新规划了此节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设计了“电子报”这一主题。
其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以此做为原则的课堂是生动的,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把它做为永远不变的中心法则,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但是,这堂课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普遍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长短不一,他们的这种差异是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光靠教师一人的力量,难以面面俱到。在课堂中,对于很快完成任务的孩子,教师应该及时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如对作品进行完善,也可以让他们依着自己的兴趣或疑惑,继续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深入的探究,当然还可以请他们作为教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慢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多多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