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教学反思
张维中心校刘文秀
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安排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单、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因此,我在下册的这节统计课上,首先以让学生齐动手操作、与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统计表与统计图为回顾旧知识的主要学习方式,做到与新知识的衔接。随之,引用兔博士的话“还可以用下页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导入新知识。在新授知识时我采用的是悬念式,即“你知道条形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吗?”来激发起孩子们的好奇心。随即我出示一张未完成的条形统计图的课件,再由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协力完成它,并让学生观察两个统计图,让他们自己发现异同,进一步深化知识。接着做课本的练习,以检测巩固。最后安排立一个课下调查活动,统计我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
考虑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我让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我想进行与他们自身有关的学习活动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首先我以课件的形式出示了一张绚丽多彩的彩虹图片来激发起孩子们兴趣,并导入到课题。“彩虹的七种颜色中一定有你们最喜欢的对不对?”“想不想知道咱班到底有多少人和你喜欢同一种颜色?”这样一来孩子们的热情高了。为了让孩子的热情保持住,我 1
又采取了用“贴橡皮泥”的方法来计数,具体做法如下: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我呢,非常喜欢紫色,我就把紫色的橡皮泥粘在黑板写有‘紫’的地方,非常简单吧!”为了让孩子人人参与,但又为防止课堂纪律乱,我又采取分行的形式。通过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发现孩子确实愿意接受又乐于接受。
授课的大部分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共动,共同合作,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合作的力量。具体细节:在填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报数我在黑板上绘图。这样做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具体更直接的看到图表的制作过程,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下将知识内化。但也有学生独自完成的学习活动,如:自己动手完成象形统计图以及课本第52页的练一练,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行。
同时又安排了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动脑想一想:用统计都可以调查(最想调查)什么?他们的想法可能很幼稚但仍需鼓励,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在课下实施。我的用意是让他们懂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最后又通过渗透人文性的知识“多吃蔬菜多健康”让学生在课下搞一个小小的实践调查活动,统计西红柿、黄瓜、土豆、青菜、豆角5种蔬菜中我班同学最喜欢吃什么。并且这项调查又可以解决孩子小不会制作图表的问题,因为学具袋中已为孩子准备好了。
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大的不足,如:由于某些原因,没能充分的让孩子说说通过观看这个条形统计图你知道的什么,尤其是对条形统计图的横纵坐标轴分
2析得不够透彻。真诚的希望各位教师、领导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这名新教师沿着准确的教育方向,走进学生走进教育。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我将在这方面继续探索,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而努力。
第二篇:小学数学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
石剅小学---------卢胜刚
以小朋友们喜欢的"生日快乐歌"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本课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感受到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第三篇:小学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
来源于:数学教育教学资源中心
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安排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单、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因此,我在下册的这节统计课上,首先以让学生齐动手操作、与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统计表与统计图为回顾旧知识的主要学习方式,做到与新知识的衔接。随之,引用兔博士的话“还可以用下页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导入新知识。在新授知识时我采用的是悬念式,即“你知道条形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吗?”来激发起孩子们的好奇心。随即我出示一张未完成的条形统计图的课件,再由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协力完成它,并让学生观察两个统计图,让他们自己发现异同,进一步深化知识。接着做课本的练习,以检测巩固。最后安排立一个课下调查活动,统计我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
考虑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我将教材作了小小的改动,将调查中华小学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改成了调查我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我想进行与他们自身有关的学习活动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首先我以课件的形式出示了一张绚丽多彩的彩虹图片来激发起孩子们兴趣,并导入到课题。“彩虹的七种颜色中一定有你们最喜欢的对不对?”“想不想知道咱班到底有多少人和你喜欢同一种颜色?”这样一来孩子们的热情高了。为了让孩子的热情保持住,我又采取了用“贴橡皮泥”的方法来计数,具体做法如下: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我呢,非常喜欢紫色,我就把紫色的橡皮泥粘在黑板写有‘紫’的地方,非常简单吧!”为了让孩子人人参与,但又为防止课堂纪律乱,我又采取分行的形式。通过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发现孩子确实愿意接受又乐于接受。
授课的大部分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共动,共同合作,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合作的力量。具体细节:在填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报数我在电脑前操作。这样做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具体更直接的看到图表的制作过程,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下将知识内化。但也有学生独自完成的学习活动,如:自己动手完成象形统计图以及课本第52页的练一练,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行。同时又安排了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动脑想一想:用统计都可以调查(最想调查)什么?他们的想法可能很幼稚但仍需鼓励,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在课下实施。我的用意是让他们懂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最后又通过渗透人文性的知识“多吃蔬菜多健康”让学生在课下搞一个小小的实践调查活动,统计西红柿、黄瓜、土豆、青菜、豆角5种蔬菜中我班同学最喜欢吃什么。并且这项调查又可以解决孩子小不会制作图表的问题,因为学具袋中已为孩子准备好了。
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大的不足,如:由于某些原因,没能充分的让孩子说说通过观看这个条形统计图你知道的什么,尤其是对条形统计图的横纵坐标轴分析得不够透彻。真诚的希望各位教师、领导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这名新教师沿着准确的教育方向,走进学生走进教育
第四篇: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学反思
《统计》教学反思
十三周庞英萨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二年级这节统计课最大的变化就是统计图的每个格字代表2个单位。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喜欢的可爱的小动物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
本节课自我感觉最好的就是真正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但也存在一些遗憾,具体地说有以下这些不足之处:
1、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前面数据的收集、整理都已到位,但数据的描述还不够,低年级是十分重视口语表达、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时特别强调描述和分析。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组:聂华丽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准备:投票单,统计表,方格纸,投影仪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引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那你们都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呢?(学生自由发言)预设:如果有学生说到《喜羊羊和灰太狼》,老师顺势就说自己也比较喜欢这部动画片,便又提问:你们都喜欢他们当中的哪一个角色呢?(指名回答)一听到你们的回答呀,有那么三只羊就发生了争吵,为什么呢?(课件出示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的图片)因为他们都说自己是最受小朋友们喜欢的那只羊,于是他们又找到了村长来帮忙解决,你们说村长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于是村长就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这个忙,在这三只羊中,请你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羊。
2、这三只当中,到底哪一只才是你们最喜欢的那只小羊呢?我们应想个什么办法呢?(学生出主意)
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统计的方法
板书:统计
(二)确定方案,收集数据
1、投票环节 每人领到一张选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只羊。(注意,每人只能选一只羊)
2、让小组长收集选票
3、计票 选票收集好了,现在你们知道它们各自的得票数吗?要知道每只羊的得票数还要把选票进行整理。
(三)整理数据,分析结果
1、学生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记录他们的票数?
2、教师进行唱票。
3、下面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也可小组合作(抱票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要仔细听,认真地听报出来的结果,不要计错,同时到学生中间去看看,学生采用的不同方法,以便接下来的分析反馈)
4、记录好后,总结每只羊的得票数。
5、让学生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到课前所发的统计表中。
出示统计表
6、学生填完后,投影展示一两位同学的统计情况
预设:学生可能有画勾,画圈,写数字。
教师可以用板演的方式,适时介绍画“正”字的方法,让学生比较哪种计票方法最合适。最后让学生得出哪种方法最好。介绍正字方法的好处:为什么要选择“正”字呢,因为正字有5笔,我们五,十,十五,二十的算比较方便。“正”字的笔画不是横就是竖,所以用起来比较方便。
小结:画“正“字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并且又方便,在这里哪只羊的数量增加1,就在那只羊的名称下面加一画。合计的时候如果是画正字的话算起来会非常的方便,你们发现了吗?
7、师:在生活中为了更清楚,更美观地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
8、学生拿出课前所发空白统计图,同时投影空白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1)这张统计图上有多少格?(10格)
2)可是如果他们有的票数超过了10票怎么办呢?(学生分组讨论想出办法)
9、讨论完后,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10、师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提问:如果统计的数据更大一些我们可以怎么办?
11、师生共同把空白统计图的数据填上。
1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把统计图作好。
13、展示学生所画的统计图,师生共同进行评判,(特别是单数票时怎样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4、说一说,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15、师小结:经过学生们收集票数、整理票数、统计票数,××羊得的票数最多,它当然也就成了最受小朋友喜欢的羊了。
(四)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学得非常认真,辛苦了!老师还想在你们班做一个调查,老师这儿给大家提供了三项体育运动项目:跑步、跳绳、游泳,你们最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1、让学生想办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选择举手表决,班长点数,老师记录)。
2、学生翻开课本95页,根据整理得统计表完成“做一做”
3、展示学生所填的统计图。(师生共同订正)
4、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布置作业:97页第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