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喜欢的动物教学反思
《我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教学反思程 辛
二年级语文课本“语文园地五”中有一个关于动物的写话课。根据课前的教学研究和准备,我设计了《我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教案并付诸实施,感觉整堂课比较成功但还有些许欠缺,值得自己认真总结反思。
由于低年级年级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这些特点,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来串联整节课。一开始,我播放了许多动物的照片让学生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然后创设了动物们要去参加森林聚会这一情景,极快的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我又再次创设一个情景——小兔子不愿去参加,从而导出这节课我需要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一个主角。通过“需要小朋友们来帮忙哄哄小兔子”这句引子,让学生自然的用一两句完整的话说出兔子的一些外貌特征。有些学生甚至连续用了两三个比喻句去描述兔子的一些外貌特点。接下来我出示了一段描写小兔子外貌的范文,将文中描写到的部位用红笔涂红,引导学生自行思考观察的顺序。在说完动物的外貌特征后教会学生还可以说一说动物的生活习性,拓宽学生的思维。接下来就是要求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按照刚才我教授的方法进行描写,最后抽取两名学生写作的内容进行讲评。总的来说,我觉得这堂课有几个闪光之处值得自己继续
发扬:
1、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串联整节课;
2、引导学生观察描写动物的方法;
3、鼓励学生用形容词、比喻句去修饰所描写的动物;
4、老师自己动手写作范文,既让学生掌握描写的方法顺序,又确立了写作文的基本格式和规范。
不足的地方:虽然学生乐于说,喜欢说,但学生在描写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逻辑顺序,有时候东一句西一句,比较零散、不集中,老师没有很好地引导,没有跟学生强调描述是有一定的顺序的。而且不可以一会描述外貌一会说生活习性。另外,在整节课时间的分配上说的时间太多了一些,所以后来给学生写的时间比较短,到最后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指导,也没有进行小结。
虽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有反思才会有进步。这堂课只是一个开始,自己一定要深入总结,继续努力。
第二篇:幼儿园教学反思:我喜欢的动物
幼儿园教学反思:我喜欢的动物
幼儿园教学反思:我喜欢的动物 实录:
进入“我喜欢的小动物”的主题,幼儿明显表现出十分喜爱与积极的态度。动物是每一位幼儿都十分喜欢的,它们是小朋友亲密的伙伴,一提起动物,小朋友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与动物相关的故事,可以说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的养殖角又添了一些动物,虽然只是比较常见的、乌龟、金鱼等,但幼儿还是十分喜欢围在旁边想亲近小动物,可见孩子是多么喜爱小动物。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班设计了“了不起的本领”的调查表。在表格里需要填写三个内容:
1、我喜欢的动物有哪些?
2、它们的图片
3、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通过调查表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丰富了小朋友关于小动物方面的知识。小朋友在调查表中的答案都很确切。有的幼儿说:“我喜欢马,因为它跑得快。”还有的幼儿说:“我喜欢大象,因为大象能用鼻子喷水。”小朋友讲了好多。反思:
通过此主题的开展,幼儿对动物有了更丰富的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也丰富了许多,此主题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个主题。不过我觉得在认识动物时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喜爱情况有重点的介绍一到两种动物,认识得可以深入一些,全面一些,不至于都是认识的皮毛,只是面上的认识,可以重点深入地了解个别动物,通过一两个动物的认识推广到对其它动物的认识。通过“我喜欢的小动物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对动物生动有趣的形象有了更深的印象,为孩子们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引发了孩子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第三篇:我喜欢教学反思(精选)
《我喜欢》教学反思
《我喜欢》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本篇文章的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身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文章在语言结构上两个特点:
一、音乐美。文章语句优美动听,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使人很容易进入语境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
二、结构美。文章结构整齐每一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句式工整、语言精美,情感贯通全文。针对这两个特点,我教学中也从两方面入手。
一、“以读代讲”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以“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读出文章包括的韵味,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独特感受,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生活的多姿多彩。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理念”。通过读让学生去去 “以读代讲”打破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陈腐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读,让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生与文本的共鸣,生与师的共鸣,生与生与的共鸣。
二、仿写延伸,激发习作兴趣。学生读中悟情,披文以入情后,此时学生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心中一定也会有不吐不快之欲望,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独特的想象,仿写课文,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身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说一说自身喜欢什么,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以“我喜欢”开头来抒发自身的独特的体验。从而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发明潜能。激发学生灵感,放飞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学生课堂精彩发言:
1、我喜欢天空,无风的时候,瓦蓝瓦蓝的天上,飘着朵朵洁白的云朵。„„
2、我喜欢梦,在梦里我面临汹涌澎湃的大海;我漫步林中小路,一片片五彩的落叶从身上飘落;我骑着骏马在广阔无限的草原上飞驰,只听见耳边风儿呼呼作响。
3、我喜欢鸟儿,没事的时候,我爱到公园,看着鸟儿在天上自由地飞翔,听着鸟儿啁啾的鸣声。
4、我喜欢水仙花。洁白的小花婷婷玉立,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5、我喜欢鸟,不论是什么鸟儿,会为大树治病的啄木鸟,会抓田鼠的猫头鹰,美丽的鹦鹉和孔雀,就是不知名的麻雀,我都喜欢。
教师下水文: 我喜欢„„
一、四季歌
我喜欢春风拂面,杨柳依依,百花齐放,蝶舞蜂鸣。我喜欢夏夜蛙鸣,清风徐徐,稻香扑鼻,繁星满天。我喜欢秋风送爽,黄叶飘飘,北雁南飞,碧空如洗。我喜欢冬夜雪飘,天地蒙蒙,围坐火炉,静听天籁。
二、心灵对话
我喜欢独处,带上一本书,可以蜗居家中,可以漫步林间,还可以端坐书屋,倘佯于名家经典凡人顿悟,心澄目洁。
我喜欢群居,约上几位好友,可以发发牢骚,可以说说心得,还可以相互规劝,飘逸在一片温情中,其乐融融,心不再孤单。
我喜欢工作,去面对一双双澄净的眼睛,与之进行心灵对话,至真至纯,没有任何的功利,有的只是心灵的碰撞。
我喜欢生活,给家长奉上一件大衣,给丈夫端上一杯水,给小朋友买上一盒油画棒。
我喜欢温馨、明净的天空„„ 学生课后优秀习作:
我喜欢——杨诗童
我喜欢生机盎然的春天,燕子在欢叫,柳树悄悄地萌芽,桃花也绽开了红扑扑的笑脸。
我喜欢火辣热烈的夏天,喜欢人们在绚烂的阳光下美丽的笑脸,喜欢蝉儿在树上高吭的歌声。
我喜欢硕果累累的秋天,飒爽的秋风送来了红扑扑的苹果,黄澄澄的香蕉、和甜滋滋的橘子„„。
我最喜欢的是雪花纷飞的冬天,鹅毛大雪过后,是小朋友们活跃的身影。我喜欢冬天的早晨,当人们还在炕上陶醉于睡乡,而一群群少先队员却早旱地在晨雾中奔跑,红彤彤的脸上滑落下一颗颗晶莹的汗珠。
我喜欢冬天的午后,暖暖的阳光照在人们的身上,好像躺在母亲的怀抱。我喜欢冬天的黄昏,落日的余辉映照在雪地上,天空是那样的清亮。我喜欢飘雪的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太阳出来了,一座七彩拱桥横跨天边——彩虹总在风雪后„„
我喜欢美丽的四季,我更喜欢风雪后天边绚丽的彩虹。
五年级语文《我喜欢》教学反思
惠安县莲城小学:周丽华
2017年秋季
第四篇:我喜欢教学反思
《我喜欢》是张晓风的一篇散文,为了让学生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学生都能找出是最后一段。接着让学生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知道可分为(1——4)写四季的景物,(5)写自然的景物,(6——11)写社会生活,(12)文章中心。然后先学习(1——4)自然段,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步骤如下:
1、先讨论要学习的自然段。
2、学生齐读该段。
3、找出本段中描写的景物。
4、找出重点词句进行赏析。学习同一自然段的小组进行补充。其他同学注意做好笔记。学生的交流汇报非常到位,都能抓住重点词来赏析。第5自然段采用一起学习的方法,找出描写的景物及进行重点词句的赏析。(6——11)自然段采用(1——4)的学法让学生进行交流,但这次是采取老师随意叫小组中的任意一个学生来汇报,讨论汇报效果更好了。最后进行情感的升华,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文本,发现文本的特点,都是以“我喜欢------”为开头,接着写自己喜欢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事物,进行仿写。再把仿写的内容进行整理成为一篇习作。
在本节课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以学生的讲代替老师的讲,这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学生学得会更好,效果也挺好。若是能上长课,习作的指导会更到们,效果也会更能突显。
第五篇:《我喜欢》教学反思
《我喜欢》教学反思
《我喜欢》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散文句式工整、语言精美,情感贯通全文,给人以结构美;散文语言优美动听,读起来像诗歌一样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给人音乐的美感。散文的内容由广袤的自然界写到繁杂的社会生活。行文所到之处,仿佛是在用一支支彩色的画笔,为我们描绘一幅幅画面。而这些画面组合在一起,又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卷色前绚丽、生动形象的人生画卷,构成了画面美。因此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
本文篇幅不长、语句优美,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可以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读书。比如:品读—— 一边读,一边将文中的好词佳句画下来,仔细品味,小组交流;评读——边读边评议重点词句,或者段落的意思,从中体会;选读——-将自己喜欢的内容找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其含义;背读——将需要积累的内容背下来.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质疑问难等方法学习课文。
《我喜欢》教学反思
我一直很喜欢张晓风的散文。《我喜欢》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本篇文章的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表达了作者热爱
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文章在语言结构上两个特点:
一、音乐美。文章语句优美动听,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使人很容易进入语境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
二、结构美。文章结构整齐每一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句式工整、语言精美,情感贯通全文。以前在教学《我喜欢》时总是与学生一同纠结在文字的韵味上。岂知真正的韵味哪里是可以言传的呢?所以我在这次教学中针对本文这两个特点,我教学中也从两方面入手。
一、“以读代讲”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以“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读出文章包含的韵味,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独特感受,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生活的多姿多彩。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理念”。通过读让学生去去 “以读代讲”打破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陈旧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读,让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生与文本的共鸣,生与师的共鸣,生与生与的共鸣。
二、仿写延伸,激发习作兴趣。学生读中悟情,充分对文字进行个性的批注、交流。入情后,此时学生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心中一定也会有不吐不快之欲望,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仿写课文,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对大自
然和生活的热爱,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以“我喜欢”开头来抒发自己的独特的体验。从而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灵感,放飞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在课堂设计中我以“我喜欢”为课文的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适合自己的读法。在课堂中反复让学生朗读,去触摸作者的情感,揣摩自己的心思。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相信有很多的“我喜欢”也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心里,让大家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仿写课文写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有的同学语言优美,写出了对大自然的喜爱,有的同学语言真诚,写出了对朋友的信任和尊重。现摘抄几个同学的片段:
李萌:我喜欢用画笔作画,一条条弯曲的线条展现在眼前。喜欢让艺术萦绕着我,让自己陶醉在美的世界。
尹若彤:我喜欢看蝴蝶飞舞,一片片轻盈的翅膀上上下下,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时而盘旋在月季的上空,时而与同伴一起玩耍„„它们是那么的幸福!
李智珺:我喜欢去公园,那里鸟语花香,处处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活力。
程兰兰:我喜欢和朋友相处,喜欢和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做我们喜欢的事情。因为我懂得:友谊是人世间最珍贵的财富。
„„„
通过这节课,我也明白只有把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融合起来,与
同学们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文章学起来才有意义,这样的课堂也才是最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