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正确的认识高中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如何正确的认识高中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看了今天的课堂实录及专家点评,我如醍醐灌顶,久久缠绕心中的结一下子解开了。我要重新审视自己,更好地了解学生,和学生平等的沟通交流,走进学生的心里。
我应该算是一名老教师了,却也曾犯过不该犯的错。我今年任教的班级,学生的成绩普遍不理想,纪律情况也让老师们头疼不已。其中有一名学生更成了重点看管对象。他曾经辍学一年,返校后成了班级的异类。黄色的怪异发型,时尚的穿着打扮,被烟熏黄的手指,让每个任课老师见了都皱紧眉头。我虽然也曾借他一本复习资料以示关心,但他面无表情。甚至躲到教室的角落里,用课本给自己垒砌了一道墙,一上课就倒头大睡,简直如入无人之境。我也暗自庆幸他的“沉默寡言”,双方相安无事,倒也两全其美。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组织了拔河比赛。大课间时闲着无事,和同事去看比赛。轮到高三比赛了,我挤到最前面。担任指挥的居然是被老师们遗忘在角落的他。只见他神情凝重,双手配合着短促有力的喊叫,俨然成了一位久经沙场的指挥官。参赛的选手一呼百应,拉拉队在一旁呐喊助威。|“胜利了!”的欢呼声中,他却悄悄地离开了。
我心中陡起轩然大波:我了解这个学生吗?我该轻易放弃他吗?我的主观推断蒙蔽了我的双眼,我该不该放下教师的身份主动向学生道歉?他也是一朵花,需要老师的欣赏和赞美。犹犹豫豫,几经拷问,我最终没有说出。
现在,他已人在远方,我也永远失去了说“对不起”的机会。这将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
第二篇:支招——提升高中生交流沟通能力
高中阶段是成人、社会化的过渡期,不会说话,难以与人沟通交流,如何成人、进入社会?加强高中生沟通交流能力训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一般来说,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提高理解别人的能力;二是提高表达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仔细想想自己最有可能会在什么场合,与哪些人沟通
不同的场合对于沟通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家庭、学校、聚会、等,应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另一方面,沟通的对象也决定了沟通的语言和形式。比如与同事、朋友、亲戚、邻居、陌生人等沟通时,就应根据对象的不同改变沟通方式。通过这个步骤可以使自己清晰地明了需要沟通的对象和场合,以便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第二,需要客观地评价自己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请你就以下问题认真地问问自己:
1.你真心相信沟通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吗?
2.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寻求沟通的机会吗?
3.当你站在演讲台时,能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吗?
4.你是否经常与朋友保持联系?
5.在休闲时间,你经常阅读书籍和报纸吗?
6.在与别人沟通的过程中,你都能清楚地传达想要表达的意思吗?
7.你觉得你的每一次沟通都是成功的吗?
8.你觉得自己的沟通能力对学习有很大帮助吗?
第三,你要问问自己,我的沟通方式是否合适
你要认真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在一般情况下,经常是你主动与别人沟通还是别人主动与你沟通?
2.在与别人沟通的过程中,你会处于主导地位吗?
3.你觉得别人适应你的沟通方式吗?
要知道,主动沟通与被动沟通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你迈出主动沟通的第一步,就非常容易与别人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在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中更能够处于主导地位。当你处于主导地位时,就会集中注意力,主动去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并调节自己的沟通方式,以便更好地完成沟通过程。这时候的沟通方式就是最合适的。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沟通原则:
1.讲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哪怕是痛苦和无奈。
2.不批评、不抱怨,批评和抱怨是沟通的刽子手,只会使事情恶化。
3.尊重他人,即使对方不尊重你的时候,也要适当地请求对方尊重。
4.有情绪的时候不要沟通,尤其是不能够做决定。
5.适时说声“对不起”,这是沟通的软化剂。
6.当事情陷入僵局时,要耐心等待转机。
第四,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
很多人都知道身体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但是,要恰如其分地运用身体语言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要明确的是,同样的身体语言,如果是不同性格的人做出的,它的意义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另外,同样的身体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不但要了解身体语言的意义,而且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善于从对方不自觉的姿势表情或神态中发现对方的真实想法,千万不要武断地下结论。
在使用身体语言的时候,要注意身体语言使用的情境是否合适,是否与自己的角色相一致。少做无意义的动作,以免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影响沟通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生往往有一部分学生比较内向,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即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常常有这样的情况,甚至平时活波开朗的学生,一到正式的场合,“快嘴”就不快了,直接影响了表达交流的效果,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语言不规范。
由于受教材编排、教学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每学期教师仅按照各单元练习中的一个口语交际进行训练,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训练语言的好材料。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看你是否把握机会,利用机会,为我所用。
一、充分开展“课前三分钟” 口头表达训练。
既可以谈论社会热点话题、学校新人新事,也可关注班级管理细节问题、交流学习经验,还可以朗读自己的日记随笔、朗诵名家名篇的经典句段,或者诗词鉴赏、名人名言解读,内容不一而足。要求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这样既形成了发表个人意见的平台,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又以每一天的“3分钟”办了大事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长此以往,效果很好。
二、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
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间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准确、说流利,使用规范语言。
三、利用活动课进行说话训练
优秀的电影、电视节目学生都非常喜欢看,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爱看的电影、电视节目中找到切入口,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说话训练。
当然,学校的大型活动,鼓励同学们多多参加,如演讲比赛、辩论会,等等,及时组织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得到快速提高。希望能把培养高中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的工作,尽快落实到位,
第三篇:交流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不仅能使事情事半功倍,更能使人际关系和环境氛围变得融洽而愉悦。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交往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是高中不可或缺的一课。对学生“沟通技能”的拓展培养反映出重视培养学生与他人有效沟通以达到建设性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将对学生今后产生深远影响。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呢?我有如下思考:
一、开设专题讲座,进行理论指导,思想教育。
1、围绕如何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告诉学生积极交流,珍惜每次可以发言的机会,阐述自己的想法,以他人为中心善意谈心,坚守自己的原则求同存异,主见分明。多看书籍丰富自己, 不要怕失败,勇敢真诚地面对,多与人交流,适当与陌生人交流,必要时可以适当改变自己的性格,与人接触。
2、教给学生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并建议他们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以把握人物的心理。
3、建议学生阅读《演讲与口才》一类的书籍,锻炼一下口才力求把话说漂亮,让他人更愿意听你说话,愿意尽情和你交流。
4、告诉学生别忘记向周边擅长交流沟通的人学习,研究一下他们成功的奥妙。
总之,沟通就是彼此间信息的交流,以适当的形式和方法传递信息。千万不要不好意思与人交流而拒绝每一次交流的请求。
二、课堂角色模拟训练。
创设情境和话题,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沟通交流训练。开始可
能不好意思,慢慢就会适应,最后就能找到成功的乐趣,游刃有余了。
三、参与社会实践训练。
节假日开设兴趣小组,到敬老院或社区参加社会劳动实践。通过劳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不同身份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锻炼这种能力,体验成功的成就感。
第四篇:如何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艺术的提高至关重要。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我们要具备较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何为师生关系和谐,是指师生之间融洽相处、互相尊生、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最终达到一种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
师生关系和谐才能促成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效沟通是指师生双方要相互尊重、信任、接纳对方。也就是说,学生能认识到老师对他们教育要求的正确性,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并且表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里;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和动机,站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角度去透析学生的心理。因此,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离不开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可以使老师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学生,窥探学生的心里活动,发现教学锲机,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活动;学生会觉得老师很亲近,愿意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不仅如此,学生还会把这种亲近迁移到自己的学习中来,作为学习的动力并对该学科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记》中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一、要做到民主、平等、相互尊重。教师要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有话敢说。教师要淡化权威意识,允许学生敢于质疑,教师要经常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体察学生的需要,并从学生的反映来反思自己的言行,采取民主的教育方法,从而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教师沉下身子、贴近学生地倾听交流,又能成为学生学会倾听的榜样,所以,要实现有效沟通,首先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而这两点又必须先从教师做起,再培养学生。
三、活动沟通法。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表演课本剧,演讲,诵读比赛等。在活动中增进师生间的互相了解,进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多鼓励,多支持,多赞美。赞美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自己,从而树立学生和生活的自信,激发起不断追求进步的愿望。只有包容了孩子的缺点,才更容易看到他们的优点。的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注重的是教给学生知识,其实更应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赏识他们和信任他们的能力,用他们的闪光点照亮他们前行的路。恰当地运用赏识和信任,有助于沟通和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顺利实施教学计划,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与人的心之间根本上是相通的,只要我们架起沟通的桥梁
第五篇:如何提高交流与沟通那个能力
奏响心灵的交响曲
——交流与沟通
一般来说,培养交流沟通能力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提高理解别人的能力;二是提高表达能力。
在交流与沟通中,如果没有注意倾听,也就是说,你没有明白别人话语的意思与内涵,就很难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结果往往是交流中断。交流与沟通是信息的传递与交换的过程,是双向的。所以,鉴于这一点,我们在交流与沟通中要学会倾听。
当然,也不能忽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能够理解别人说话的重心与意图,这才是很好地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前提条件之一,没有流利的语言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在交流与沟通中信息也会受到阻碍。同样一个没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人也很难进行交流与沟通。
所以说,在交流与沟通中,倾听与表达是人具备的两种素养,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的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多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言语理解能力的训练,如在课堂上可以出个题目采用辩论赛的模式展开;课前三分钟精彩演讲,让学生互相点评。当然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管采用怎样的交流方式,其内容都是思想的折射,是心灵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