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2单元试卷分析
一、全面情况分析:
本次单元考试参评38人,平均分69分,80分以上13人,不及格3人。
二、做题情况分析:
1.学生基础字词掌握不是很扎实,课文回顾填空失分率不少,证明平时学习中存在侥幸心理或者进入状态不够快。主要失分点:
1)字词部分的失分主要集中在“降临 陪伴翩翩起舞印象”中的“降、陪、翩、印”。
2)组词错在“根据”的“根”写成“跟着”的“跟”人数不少。
3)第3小题划去错字错误多的“不幸、勇敢”中的“幸及敢”,敢右边写成折文。
4)描写春天的诗句我来写两句一题,学生审题有误。原本是考一句课内古诗,一句课外积累的表现春天的诗句。学生就把两个诗句拆开来写了。
2.课内阅读一题失分集中在(1)回忆课文填空。因为不是要求会背的语段,结果好多学生不能按原文填写。(2)这段话中运用的(语言、动作)描写,一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概括出来。
(3)给所缺词语音节加上声调有漏题不做现象。
3、课外阅读是失分的重点集中在找关键词、加标点符号及对人物描写使用的方法上。和上边分析的一样,学生错得较多的是不能准确概括出(动作、语言、神态),有的是根据句子意思来填,有的是把“神态”写成“表情”等。
4、作文问题:
1、选材不当或者不新颖;
2、主次不分、详略不当,叙事没有顺序,这是学生过渡能力较差所致;
3、语言表达不流畅,不连贯,长句子不使用标点符号;
4、题目不新颖;
5、代词的使用不得当;
6、行文中错字最多的是“辛苦”的“辛”和“洗脚”的“脚”。
四、改进措施:
1、继续抓好书写规范,把字写漂亮。
2、课堂教学做到扎实高效,把语句的训练、字词理解落到实处,在课文学习中注意写作方法的迁移与指导。
3.严抓“潜能生”转化工作,做到:教师心中有名单,平时工作有重点,指导学习有侧重。争取尽快消除低分率。
4、习作指导:优秀的学生有细节描写,写出真情实感,结尾处点明中心,提升主题。差生做到事件完整、语句通顺,过渡自然,错别字少。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导1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案
第5单元——20、妈妈的账单(第一课时)
主备教师刘蓓玲主讲教师学生姓名学习日期 导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句子,读懂课文内容,从文中受到教育。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导学过程:
一、导入1、1个小朋友利用周末的时间,为家里去楼下报箱取报纸,帮妈妈拖地板,有时间也去买早点,于是父母按1次劳动1元的报酬给他,那个小朋友高兴地收下,因为他认为这是自己劳动所得。小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生各自发表见解)
2、好,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新课:妈妈的账单(板书)
二、引导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理解字、词意思
三、导学导练
1、给带点字注音
彼此()报酬()慈爱()...
收款()款项()怀里()...
2、理解词语
账单:收钱或付钱时的凭证。如发票、收据。
报酬:做某事后应得到的相应的工资或物质。
如愿以偿:自己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羞愧:害羞、惭愧,不好意思。
蹑手蹑脚:指非常小心地。
3、提问: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生述后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一个商人的儿子小彼得每日为商店做些小事后,觉得自己应该索取报酬,便向妈妈开出账单,妈妈满足了他的要求,但也开出了一张面额0芬尼的账单,彼得感到羞愧万分。
四、当堂训练
第三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争吵》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 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修 改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
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⑴ 自读1~4自然段
⑵ 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分享0绿色圃中 收藏0顶0踩0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教案
15、争吵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文
1、我们一起生活在学校这个大舞台上,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肯定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走进一对好朋友争吵的故事,去体会一下他们争吵之中的感受和争吵过后的启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3、指课题质疑,预设学生提问: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 过渡:那就让我们赶快去带着问题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嫉妒 胳膊肘 服侍 承认 缘故 原谅 防御 戒尺 高尚 石匠 抄写 墨水 缩回 衣肩 愤怒 毕竟 既然 3.开火车读词语、小老师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读了课文,相信同学们对课文中争吵的来龙去脉有了一定了解了。谁和谁争吵?(板书)为什么争吵?(板书)咱们现在就去克莱谛和“我”的吵架现场,看看他们到底怎样争吵?最后是怎样重归于好的?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生自读1—4自然段。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1)他只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读出克莱谛的歉意,主动认错的语气。(2)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读出“我”嫉妒、生气的语气。(3)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被老师看见了,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读好克莱谛生气的语气。
2、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板书:不安 后悔)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c.指读 ③“我又记起父亲„„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理)
(板书:无勇气承认错误)
你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克莱谛: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生活俭朴等优秀品质。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而是悲哀。)(板书: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泡泡一: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
⑦这时“我”是怎么想的?(只想到防御)
⑧分角色朗读5~8自然段
3、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分角色朗读
⑤品读重要句子
“终于挨到了放学。” 泡泡二。“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 克莱谛表现如何?(板书:温和 主动认错)表现出了他友好、宽容的品德。
小结:正是克莱谛这么一个高尚的好人,能够宽容友善地对待同学同学,所以他们才重归于好,朋友相处需要宽容、谅解,友谊才能长久。(板书:相互谅解 彼此宽容)
4、体会父亲的话
反复读父亲的话,体会话的意思。“我”从父亲的话中领悟到了什么?
三、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四、拓展练习
1、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你和朋友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讲一讲。
五、用一句话来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巴邱小学
陈小红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关心父母。
教学重点:体会孩子们情绪的变化,学习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幻灯片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播放《生日歌》。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首什么歌吗?听到这熟悉的生日歌,你想到了什么呢?生答()看,谈到生日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可是有一位老师却在课堂上谈论生日时,遇到了沉默。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17课《可贵的沉默》。板书并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会有什么疑问呢?
二、观察插图,指导说话,学习与图相关的内容。
刚才大家都说的真好,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一定都是善于观察,善于动脑、会学习的孩子。老师请大家来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出示图一)
1、仔细观察,说说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下面先请看第一幅图(出示图一)说一说,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情景?
3、同学们打开书本第72页,在文中找出描写这幅图的内容,大声读一读。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
1、生读,师相机出示幻灯片,指导朗读。“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2、是啊,爸爸妈妈都十分重视我们的生日,又是请客,又是送礼,我们多么幸福啊!这时候的孩子们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感受爱
3、请同学们把这部分内容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4、那我们呢?平常生活中,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
(二)、1、爸爸妈妈为你们做的,可真多啊!老师想现场采访一下,你们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知道的请站起来!
2、你们真是懂事、孝顺而又有爱心的孩子,老师真替你们的父母感到骄傲和自豪。
3、老师发现,坐着的同学都沉默了.老师也想来采访这些沉默的同学,你们刚才在想些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为什么老师说他们犯了错还可爱?
是啊,知错能改的孩子就是可爱的。你们也是可爱的。
(三)孩子们懂事了,他们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
1、孩子们的礼物是稚拙的,但父母却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他们在乎的,不是礼物,而是孩子们的心意!
2、讲到这里,老师不由得想起一句话。“懂得爱,回报爱是一个人的美德!”愿同学们都能做个这样的孩子。
3、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呢?
四、欣赏诗乐朗诵,升华情感,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回报。
1、配乐诗朗诵!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爸爸妈妈啊说些什么,请写下来:“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3、汇报交流。
4、小结:是啊,爸爸妈妈这种无私的深情的爱,让老师和同学们感动,老师还想告诉大家,不仅有父母,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人在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都应该懂得回报。课后,老师讲送给每位同学一张这样的爱心卡,爱的方式有很多,这些只是老师的建议,老师期待着大家的行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可贵的沉默》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十七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在这一课之中,有一位老师提了两次问题,这两次问题,使同学们有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快去读读课文,看看老师到底提了哪两次问题?
2、学生自由课文。
3、学生回答,教师用幻灯片展示这两次问题:
三、精读课文
(一)、课件出示第一幅画。
1、你看到了什么?
2、这是课文中哪一部分的场景?(1—9自然段)
从1至9自然段中找出有关描写他们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小声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学生说描写他们这时表现的语句,教师随机指导:从这里你体会出了什么?
异口同声:没有经过商量就说出了同样的话,换一个词语——不约而同。
骄傲:换一个词:自豪
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做做动作
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怎么读
索性站了起来
快乐地交谈:
引导学生体会同学们骄傲的心情。
3、多么幸福啊,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孩子们都感受到了。
板书: 感受 爱
4、让我们一边感受着父母对我们的爱,一边分角色朗读,可以边读边做动作,把你的心情、你的感受写在脸上。
师生分角色朗读。
(二)课件出示第二幅画。
1、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时,同学们骄傲、兴奋,教室里也很热闹,可是再看这一幅图,有什么变化?
2、这是课文中哪一部分的场景?(11、12、13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学生评价。要读出“静”来。
“寂然无声”,静到什么程度?
3、与刚才的热闹有多大的反差阿!同学们为什么沉默了?此刻他们在想什么呢?
学生回答。
4、让同学们陷入这令人尴尬的沉默中,其实是老师有意设计的。
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本能的,可是,这位老师却想寻找一种极为珍贵的东西。
(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自己读一读。
这极为珍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跟你们的组员讨论讨论。
谁猜透了老师的心意?学生回答:应该回报父母的爱。
板书: 回报 爱
5、有一个成语:乌鸦反哺,当老乌鸦飞不动时,小乌鸦就会找食物,反过来哺育老乌鸦,鸟类都会回报自己的父母,那么这些孩子们意识到了应该回报父母了吗?
6、(课件展示第14自然段: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时的神色之中。)
谁来读一读这段话。为什么犯了错误的神色是可爱的?
从这里我们看出了他们意识到了应该回报父母的爱。
(三)回报爱。
1、他们是怎么回报父母的爱的呢?
读一读14至16自然段。(三位学生读)
他们此刻的心情如何?
2、学到这儿,我们再来思考“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
(如果没有这沉默,就不会引起大家的思考,不懂得去
珍重别人对自己的爱;有了这沉默,同学们才会用自
己的行动去关心爸爸妈妈,所以说这种沉默是可贵 的。)
四、拓展延伸。
1、其实回报父母的爱,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冰心就曾经用一艘小纸船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爱。
2、教师配乐诗朗诵《纸船》
《纸船》
作者: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
3、就像课文中说的“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
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学生发言。
4、总结:你们有父母的爱,是幸福的;你也可以用自己的爱去让你的父母感到幸福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2)“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5)“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6)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
(7)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8)“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
五、总结。
师:我们自学、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
(孩子们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孩子们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
师归纳小结: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强词夺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外,沉默之后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并且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可贵的„„
六、谈体会: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仅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事情。在他们的生日之时,或者母亲节、父亲节之日,送上一句问候语,做张贺卡、写封信表一表心意,对于他们来讲将是一种多么大的快乐与幸福呀!除了父母,我们还应该爱身边所有的人,懂得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懂得给与将比得到更快乐。)
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
热闹
↑
兴奋地感受爱
沉默
热闹
↑
↑
思索
沉默地回报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