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示范课听课心得体会---白仲义

示范课听课心得体会---白仲义



第一篇:示范课听课心得体会---白仲义

骨干教师示范课听课心得体会

白仲义

本学期第三周学校组织了骨干教师示范课,在这四天里,观摩了本校九位老师的示范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通过听课,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通过听课,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一 现代教育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不等于教师可以放任自流,而应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认真地看,仔细地听,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并且考虑下一步要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特别是现在提倡讨论式的学习,教师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指导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精神。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在设计问题时要“跳一跳,够得着”,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的角色也在转变,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世界的“引路石”。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

在这些示范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第二篇:示范课听课心得体会

示范课听课心得体会

城都高新区新都区援藏教师(李欣红老师、张炜老师)2015年5月16日,我有幸听到了成都高新区、新都区援藏教师的两堂小学数学示范课,分别为李欣红老师的《认识分数》、张老师的《面积的认识》。在这两趟优秀教师的课堂展示中,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在课后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一、课前亲切谈话,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对于一堂优质课而言,尤其像这样大型的公开课,学生往往会由于很少见到这样的场合而十分紧张,这样就势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也会影响这节课顺利进行。但是,这两位老师能结合实际情况,巧妙的与学生展开亲切的交谈,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二、教师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

一位优秀的主持人,之所以观众喜欢他,因为他善于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那位主持人善于煽动观众的情感,观众觉得他幽默风趣,有意思。设想一下,如果把课堂当作舞台,把教师比作主持人,把学生比作观众的话,那么学生会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答案当然是喜欢像那位会煽情的主持人那样的老师。特别是这次来自高新区的两位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充满激情,能煽动学生的情感,拉家常式的教学模

式让学生在整节课中,目光始终不离开老师,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乐意去学。这两位老师都能把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有效的问题导入情境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有效的导入情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课改以来,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重视。

四、课堂形式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地位,在这次的示范课中,老师们都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什么小组教学呀,合作交流啊等等这些各种方式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学,自己体会。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都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个创造者。

在小组合作中,两位老师都做到了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的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如:教学张老师的“面积的认识”时,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识,方法多样,而这些方法都

是学生小组合作得来的,说明老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发挥了作用,也得到了很好的成果。

这次高新区示范课,虽然我只听了两堂课,但我感觉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是无法用只言片语所能表达清楚的。他们在课堂上精彩绝伦的“表演”,他们娴熟的驾驶课堂的能力,他们对新理念纯熟的运用能力,都将成为自己以后奋斗的目标。

龚垭中心小学:熊莉萍

2015年5月26日

第三篇:听钱守旺---心得体会. 白仲义doc

听钱守旺老师的讲座心得体会

白仲义

2013年12月12日上午,我有幸到二完小聆听了来自全国数学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的一节六年级数学《负数的认识》和一场关于《落实新课标的行动策略——我的20个课堂教学主张》的专题讲座。三个多小时的课堂和报告,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生动、有趣、轻松、高效,尤其是他的20个教学主张更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以下几点对我感触最深:

第一,钱老师提出要“读懂学生,高效对话”。学生是如何学习数学的?这是数学教学和数学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学是教的前提,只有理解了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困难以及如何去诊断这些困难,才能进行有效地教学。在如何能读懂学生这方面,钱守旺老师给了我们这样的一些建议:读懂学生的特点、读懂学生的基础、读懂学生的需要、读懂学生的思路、读懂学生的错误、更要读懂学生的情感。

第二,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但最终的、核心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学什么”,另一个是“怎么学”。先学即学生的学习在前,教师的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先学可以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后教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先学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先学后教可以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因此引导和推动发展。

第三,善于举例,深化理解。抽象性常常被说成数学最为基本的一个特性。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与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数学理论,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基本手段就是恰当的举例——会举例,善于举例。这应当被看成数学教师的一个基本功。(例如:理解乘法分配律,a代表爸爸、b代表妈妈、×代表爱、c代表我。(a+b)×c=a×b+b×c爸爸和妈妈爱我,也就是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或c×(a+b)=c×a+c×b,我爱爸爸和妈妈,也就是我爱爸爸,也爱妈妈。)

总之,听了钱老师的讲座,感触很多,一时难以言尽,在今后的教学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策略;使我受益匪浅;今后加强学习钱老师的20个教学主张!我相信我一定会有收获的!

2013年12月15日

第四篇:听吴正宪老师讲课心得体会.---白仲义doc

听吴正宪老师讲课心得体会

白仲义

12月11日,在伊旗阿镇第二小学,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现场授课和即时点评。吴老师讲的课是一节五年级的《认识方程》课,在课堂中,吴老师的大师风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师生的关系。听吴老师的课,就像享受春天的阳光,在课堂上她和孩子们的关系处理得是那么得体,以至于我都怀疑,这是在上课吗,分明就是老师和学生在一起聊天,谈心,上课的痕迹只能在黑板上找到。那种呆板的标准课堂模式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取而代之是洒脱的交流,师生心灵上的碰撞。刚开始学生还是有点紧张,出现一些小意外,但是在吴老师亲切的语言交流下,氛围逐渐缓和,师生关系变得融洽。“方程啊、方程,你究竟长得什么样子呢?。”这是吴老师与学生激起对话的时机,消弱了师生之间对的紧张心理。

二、随意的语言不随意。吴老师在课堂中,看似随意的、不经意的语言,仔细想来确实相当的不随意。这些语言有些都不严谨,像什么“小东西”、“好样的”等等,这些随意的语言,必定是经过老师长时间缜密思考后的结果。记得全国特级教师徐彬老师曾经在一节课中,说了这样一句话“你就这样上来了?”,这句话徐彬老师想了三天,反复改了几次,最后才决定用这句话。这才是一句话,一节课用好多句话,一节课磨出来有多么的不易。这看似随意的下面经历了多少个不随意,我想只有这节课的设计者才会深刻理解和体会。

三、数学思想的渗透。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很难搞清楚什么是数学思想,但是根据教材的编排,需要渗透一些比较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转化的思想和集合的概念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教材深层次的东西,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吴老师这节课设计得比较巧妙,很流畅的引入课题,并逐渐展开教学。

四、教师的应变能力。在本次吴老师讲的这节课中,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很顺利,学生和老师由于比较陌生,配合并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吴老师给我们示范了生动的活教材,通过师生的对话和交流,逐渐的进入上课状态。当出现一些尴尬时,吴老师很快就能不留痕迹的化解。作为一个听课者,听吴老师讲课,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第五篇:观摩教学示范课听课心得体会

观摩教学示范课听课心得体会

2016年9月23日,我参加了武威市共和街小学举行的名师教学观摩学习活动。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观摩了王丽琴老师的优质课,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我有以下几方面的心得体会:

该老师的课是教学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的第3、4自然段。课文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一堂课下来,我不但感受了该老师那饱满的教学热情,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到了该老师他那扎实的教学功底。下面我就这堂课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第一,该老师的课堂教学重点突出。

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到,该老师的课堂教学,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教学第3自然段上。而在教学这一段时,又主要是抓住了3个重要的句子(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3、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来进行解读这一段,重点非常突出。老师的课研究的主题是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时,老师能先抓句后抓词来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不但落实了教学重点,同时也为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本堂课中一个非常成功的地方,值得学习。

第二,本堂课也体现了语文课的特点。在重点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该老师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讲解课文时,也注重了朗读教学和说话练习,真正地体现了一堂语文课该有的东西。在老师教学的每一个重点句后,都进行了朗读练习,而且方式也较多,有指名的,有齐读的,同时有的句子也有必要的指导。如:“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一句的朗读前,该李老师先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来到长城,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这样一铺垫,学生就有了一个朗读时的明确的感情基调,使得在朗读时学生的感情一下子就出来了。当然,教学时,该老师自己富有激情的语言,也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是学生激情朗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他自己饱满的感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第三,注重教学内容的内化。

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该老师的教学又出现了一个亮点,那就是让学生当导游介绍长城。该老师的这一环节安排的很成功。虽然介绍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也可以是书本自己收集来的资料,但当学生以富有激情的语言自豪地介绍长城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已经把那些东西内化为个人的东西了,不单单是知识,还有情感。这种内化在我们的教学中很有必要,而该老师这堂中的这一内化很成功,是我要向他学习的。

最后,感谢共和街小学王丽琴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这么一堂好课,感谢他为此付出的努力。谢谢!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