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生物《鸟》教案
201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生物《鸟》教案
陈美玲 徐勇
一、教学目标:
1、概述鸟的主要特征。
2、说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
3、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4、尝试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5、举例说明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爱鸟护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鸟的主要特征,鸟与人类生活关系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探究,认识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利用“想一想,议一议”引入。让学生阅读教材“想一想,议一议”,思考讨论:有些鸟能够飞越珠穆朗玛峰,为什么它具有这么强大的飞行能力呢?如果人在双臂上缚上人工翅膀,也能像鸟一样飞吗?
(二)、通过观察对比,学习鸟类的多样性
通过对不同鸟的图片、标本或视屏资料的观察,比较它们在形态结构上的异同,并归纳它们在外型上的共同特点。
学生讨论并完成教材31页的表格。
(三)、指导探究与讲解相结合,引导学生概括鸟的主要特征
(四)、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关注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请学生观看后回答下面的问题:从资料中可以看出鸟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除此之外,你还能作补充吗?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认识到,鸟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伙伴,我们应该爱鸟护鸟。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前准备的实验材料、课程资源一定要充分,这样,学生才能认真观察,合理推理,顺利得出探究结论。
第二篇:八年级生物上册《鸟》教案
《鸟》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难点)。
2概括鸟类的主要特征。
3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关爱生命,保护环境意识。
4建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教学过程: 环节
流程
设计目的导入
人类认识的鸟儿有9000多种,它们种类繁多,姿态各异,生活环境千差万别,但它们大多都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共同的本领——飞翔。鸟儿为什么能自由翱翔与天空呢? 给你一双足够大的翅膀你能飞吗?
早在公元前850年,英国人布莱德双臂帮上鸟翅从罗神殿试图飞跃伦敦,结果坠地身亡,这是先人为实现飞行梦所做的一次早期尝试,之后人们又做了无数努力,直到模仿鸟类的某些特征,发明了飞机,才真正实现了飞行梦。
由人类羡慕鸟类的飞行并为此所做的努力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看来飞行是一个高难度的技艺。鸟类飞行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设疑过渡
小实验
大小相同、厚薄不同的两张纸,同一高度只有下落,看谁先落地,然后将其折成纸飞机用一定的力量方向抛出呢?最终还是会落地,为什么?
通过次实验思考鸟飞行中遇到的重量,动力,空气助力问题。
回顾呼吸作用
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板书呼吸作用的表达式,由飞行需消耗更多的能量,相应的呼吸、消化、散热等问题如何克服?
引发思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自学
生对照同步学习进行自主研学,解答自己前面的疑惑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展示自学成果
学生畅言收获并板书要点
出示实物认识外形特征翼羽、尾羽排列,展示家鸽骨骼标本,了解骨骼的特点。
直观感受
讲解双重呼吸
补充家鸽肺和气囊的特点,体验自己的呼吸过程,结合插图和板书讲解双重呼吸的实现及意义,小结气囊的作用。
家鸽的消化系统特点
生1分钟识记其结构示意图,利用板画指认,1分钟阅读相关文字,识记其各部分结构特点及作用。
角色扮演游戏:排排队
生描述食物在其结构中的变化
以游戏的形式,学习消化系统的结构特点,师生互动,生参与其中培养兴趣
小结
利用板书小结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
梳理知识
鸟类之所以分布广泛,以上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是重要原因之一。课本88页这些鸟你认识吗?它们都会飞吗?为什么?
利用问题,让学生明确,生物的结构特点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阅读材料:鸟类与人类关系
从人类文明历史揭晓起,鸟类就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可是鸟类生存的现状却不乐观,鸟类日益减少,有些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作业:收集鸟类的生存现状,鸟类减少的原因及我国的十大珍稀鸟类等资料,以爱鸟护鸟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办手抄报一份。
爱鸟护鸟的情感教育。
巩固练习
同步学习
第三篇:201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生物《鱼类》教案
201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生物《鱼类》教案
陈美玲 徐勇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与雷雨人类生活关系。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四、教学过程:
1、鱼类的运动方式——游泳
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鱼鳍起辅助作用。胸鳍、腹鳍和背鳍有维持鱼体的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思考:与实验法相比,模拟实验的方法有哪些优缺点?
模拟实验的优点是:(1)可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方法解决的难题;(2)模拟实验是将模型的实验结果类推到实验对象,以揭示有关的事实或规律,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大大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
模拟实验的缺点是:其研究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可靠。
一般来说模型与实验对象的相似程度越高,实验的效果越好。
2、鱼类的呼吸方式
鱼在水中时,每个鳃片、鳃丝、鳃小片都完全张开,使鳃和水的接触面积扩大,增加摄取水中所溶解的氧的机会。在鳃小片中有微血管,这里的表皮很薄,当血液流过这里时就完成了气体交换:将带来的二氧化碳透过鳃小片的薄壁,送到水中;同时,吸取水中的氧,氧随血液循环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由于口部和鳃盖的交替开闭,可以使水不断地由口进入口腔,经咽到达鳃腔,与鳃丝接触,然后由鳃孔排到外面,鱼类的呼吸作用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
3、鱼类的主要特征
鱼类的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类对水环境的适应表现在:
1、体形为流线形,可减少水的阻力。
2、体被鳞片和黏液,可减少水的摩擦力。
3、体两侧具有侧线,可感知水流和其他刺激,能靠鳃在水中呼吸。
4、能靠鳍游泳并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五、教学反思:
教学时,应结合当地渔业资源的实际情况,呈现具体数字、案例等材料,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保护鱼类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避免空谈。
第四篇: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节《鸟》教案(推荐)
第六节
鸟
一、教学目标:
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说出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的概念;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绿色、和谐价值观。
二、重点和难点:
1.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
三、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鸟类在空中飞行的图片、录像片;
学生:1.搜集描写鸟类的诗句; 2.观察、调查当地常见鸟类并做记录;
四、课时分配: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①观察各种鸟类的飞行姿态图片,思考其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② 观察各种鸟类飞行的录像片,思考并想像鸟类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 ③ 让学生列举自己最熟悉的一种鸟,描述它的生活习性。2.探究实验: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2.鸟的外部形态
①观察各种鸟类的图片,思考鸟类飞行外部的原因; ② 观察鸽子翅膀的图片,分析鸽子翅膀的作用; ③ 探究实验: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1、每位同学画出自己最熟悉的鸟的外形,推测它适于飞行的形态特点,实物投
影,互相交流。
2、折叠飞机扔向空中,感受形状的改变使纸飞想要克服的空气阻力减少,以此联想飞机的外形适于的特点。
3、探究过程: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并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结论: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④总结一下鸟类适于飞翔生活的外形特点。3.鸟的内部结构
①观察鸽子内部结构图片,思考鸟类飞行肌肉发达的原因;
② 观察鸽子内部结构图片,分析鸽子龙骨突有什么特点; ③ 总结一下骨骼和肌肉适于飞翔生活的特点。4.鸟的消化系统
①观察鸽子内部消化系统,分析鸟类的主要特点;
② 观察鸽子内部消化系统,思考鸟类消化系统适应飞行的原因; 5.鸟的呼吸系统
①观察鸟类呼吸系统的图片,分析鸟类呼吸系统的主要特点; ② 思考鸟类呼吸系统适应飞行的特点,并引入气囊的概念;
③ 观察鸟类心脏跳动频率与人类心脏跳动频率对比图片,引入恒温动物的概念,分析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之间的区别。6.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①让同学分享观察到的日常生活中的图片,讲述人类与鸟之间的关系; ② 展示演示文件,点出日常生活中爱护鸟类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
第六节 鸟
一、鸟的主要特征
1、身体呈流线型
2、前肢变成翼和羽毛
3、发达的胸肌
4、特殊的骨骼
二、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1、没有牙齿,用坚硬的喙取食
2、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吸收快,不储存粪便
3、呼吸旺盛,有气囊,飞行时使用双重呼吸
三、鸟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七、课后反思
第五篇: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
1、鲫鱼。鱼鳍的种类、作用。运动时,尾部肌肉和鱼鳍的协调配合。
2、鲫鱼。鱼的呼吸器官;根据腮判断鱼的新鲜程度。
3、水生动物。识图题。比如:对虾、鲸、乌龟等的相同点、不同点。
4、哺乳动物,兔。前后肢、胎生、哺乳、心脏、牙齿等。
5、会飞的动物。蝙蝠的飞行器官与鸟的不同,昆虫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不是所用的鸟都会飞。(判断型)。
6、家鸽。鸽子的所用结构特点,骨骼、翼、气囊等。
7、蝗虫。足和翅、呼吸器官、外骨骼的作用等
8、骨骼肌。骨骼肌的结构特点、连接特点;刺激的来源等。
9、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10、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11、学习行为
12、社会行为的特征。个体间作用、地位不同等。
13、探究。比如“蚯蚓走迷宫”、“公鸡绕道取食”、“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等,重点提到假设,需要合情合理。
14、仿生
15、真菌。青霉和曲霉的区别;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酵母菌的应用(提到有氧、无氧);酵母菌与细菌的区别。
16、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17、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比如,细菌用于环境保护;酵母菌的发酵;酱制品等。
18、细菌、真菌在食品上的应用,包括食品保存。
19、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亲缘关系等。
20、分类。比如马的分类,属于什么科、目、纲、门等。
二、非选择题,60分。
21、鲫鱼。识图题。可能涉及到奇偶鳍。
22、家鸽。书上的4副图。外形、翅膀、骨骼、肌肉。
23、细菌的结构。细菌常见的三种不同形状、分裂繁殖、芽孢。、24、蝗虫。体分节、足和翅的特征、外骨骼。另加涉及到一个分类题目:蝗虫是昆虫纲,节肢动物们,无脊椎动物。
25、屈肘、伸肘。有关关节、骨骼肌、运动的产生等问题。
26、生态系统。
27、有关“行为”的实验题(新题),也会涉及到一个分类题目。例如,蚯蚓是环节动物门,无脊椎动物。
28、细菌、真菌的检测(老题)。洗手前后检测细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