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走进我军战争史》教学反思

《走进我军战争史》教学反思



第一篇:《走进我军战争史》教学反思

《走进我军战争史》教学反思

东振小学考秀杰

回顾我参加本次“专题教育”课堂教学评优课活动所教授的小学六年级专题教育《走进我军战争史》的教学,基本按照教学设计完成了本课教学。现进行反思如下:

一、按照教学设计,本节课设计思想为:

1、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参与探究中掌握知识。

2、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目的在于能更多地向学生传授军事知识,让学生们了解我军的战争史,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信心与热情,在教学中此目的已达到。

二、导入环节

所有的教师都知道新课的导入非常重要,方式很多,但新颖独特的导入却很难。在备《走进我军战争史》这一课时,我考虑了很久,怎样才能让这节课的导入特别,不仅一下就能吸引学生,而且让学生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呢?想了很久,我决定从用战争视频与祖国强大视频对比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方面

学生自读教材要有目的。从学习角度来说,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学生自读后回答问题正确,教材也就读透了,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课件符合教学需要与学生的认知特点,选取的音乐、视频等资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教学各环节层次清晰,内容明确。

不足与需改进的地方:

1、课前我让学生自由搜集关于长征和抗日战争的资料,但从课堂教学来看,大部分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还不够,搜集、整合资料不是很得心应手,展示成果时表现的不是很自如,整合信息、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还需通过以后的教学来逐步培养。

2、在学生展示时,有很多地方我应该适时地作出点评与评价,对学生的表现作一总结,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来评价,所以,在教学评价上,我认为自己的评价主体和形式都过于单一。

3、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但兴奋不足,使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因此地,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自身做起,在教学中投入足够的激情,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学海无涯,既然我从事了此项教学工作,我就会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二篇:中国战争史

华北抗战重要战事

(山西部分)

平型关战斗

1937年9月中下旬,沿平绥铁路推进的日军进入山西北部,占领天镇、广灵、大同。阎锡山指挥的晋绥军纷纷向雁门关方向撤退。进驻五台的八路军总部指示第120师从西面驰援雁门关;第115师从东面配合友军作战,对从灵丘增援平型关之敌实施攻击。9月22日,日军第5师团一部首先从灵丘向平型关方向进犯,23日和24日在平型关正面及团城口与中国守军发生激战。9月24日,第115师主力冒雨由冉庄向平型关东北前进后设伏。9月25日晨,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区。八路军突然发起猛烈攻击,并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对陷入混乱的日军实行分割、包围,与敌进行白刃格斗,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9月24日至25日,担任钳制、阻击任务的第115师独立团,截断涞源、灵丘之间的交通线,打退日军增援部队的多次冲击,歼敌300余人。

平型关战斗,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雁门关伏击战

1937年10月18日,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主力于雁门关以南公路两侧高地设伏,打击往返于大同至代县间的敌运输部队,切断进攻忻口之敌的后方补给线。10时许,日军汽车50余辆满载步兵由北驶入我伏击区,我第716团即以密集火力向敌车队进行袭击,击毁敌部分汽车。正当我与该敌激战时,由阳明堡方向驶来敌汽车200余辆。我第716团当即以一部兵力阻击该敌,激战至夜,敌又增援,我第716团遂撤出战斗。此战,共毙伤敌300余人,击毁敌汽车20余辆。20日夜,第716团以一部袭取了雁门关,以另一部破坏了广武至太和岭间的公路及桥梁。21日,该团再次于黑石头沟地区设伏。9时许,由南向北行驶之敌汽车200余辆和由北向南行驶之敌汽车数十辆,同时进入我伏击区,我军随即展开攻击,敌下车顽抗,并在8架飞机支援下向我反扑。我军居高临下,以猛烈火力歼敌一部,击毁其汽车10余辆,尔后主动撤出战斗。从18日至21日,我第716团在雁门关以南共毙伤敌500余人,毁敌汽车数十辆,切断了敌由大同经雁门关至忻口的后方补给线。

阳明堡战斗

1937年10月中旬,奉命于崞县、代县以东地区侧击敌人的第129师先头部队第769团,进至滹沱河南岸苏龙口、刘家庄一带。该团发现敌机不断由滹沱河北岸的阳明堡机场起落。经周密侦察获悉:阳明堡机场有敌机24架,并驻有警卫分队和地勤人员共200余人,机场周围设有铁丝网并构有简单防御工事。据此,第769团首长决心夜袭敌机场。10月19日夜,第769团各部分别向预定地区开进。第3营以两个步兵连和机枪连组成突击队,以一个步兵连作营预备队。突击队避开敌警卫分队,秘密进入机场。

当接近到距敌机约30米时,敌哨兵始发觉,我突击队当即按预定计划发起攻击,一部将敌警卫分队压制于掩蔽部内,并打退其连续反扑;一部迅速扑向敌机群,敌机顿时爆炸起火。此时,敌警卫分队疯狂实施反扑,我突击队与敌展开白刃格斗。经一小时激战,歼敌100余人,毁伤全部敌机24架。完成任务后,部队顺利撤出战斗。

这一战斗的胜利,削弱了忻口当面之敌的空中突击力量,打击了敌之空中运输,有力地配合了友军作战。

忻口战役

1937年9月底,日军第5师团和关东军一部突破中国军队从雁门关至平型关的内长城防线,继续向太原进攻。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部决定在忻口地区组织防御战,将战区部队编为右翼军、中央军、左翼军和总预备队,分别归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国民党将领卫立煌、杨爱源、傅作义指挥。其中,朱德统领的右翼军除八路军以外,还包括国民党军队第73师、第101师和新编第2师。

10月13日,日军对忻口守军防御阵地展开全线攻击。中国守军顽强抵抗,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战斗异常激烈。连日鏖战中,中国军队给日军以很大的杀伤,自身也遭受重大伤亡。郝梦龄、姜玉贞等将领在激战中壮烈殉国。忻口战役中,八路军第115师和第120师各部在敌人侧翼和后方频频出击,使日军侧背受到严重威胁,不能及时得到粮食和弹药的补给。第129师先后进行七亘村、广阳、黄崖底等战斗,取得胜利。这些战斗直接配合了国民党友军的作战。

忻口战役历时一个多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以伤亡10万余人的代价,歼敌 2 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和不可一世的骄蛮姿态。忻口战役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较好的一次战役。

广阳伏击战

1937年10月,八路军总部为支援国民党军保卫太原,打击日军的进攻锐气,令第115师师长林彪率师部和第343旅速由五台地区南下,协同在正太铁路以南作战的八路军第129师侧击西犯日军。第115师到达平定西南地区后,为阻击日军向榆次进犯,令第343旅以1个营的兵力在昔阳城西马道岭地区节节抗击,掩护第685、第686团在广阳地区设伏。11月4日13时许,日军第20师团先头第40旅团第79联队主力4000余人通过八路军预伏区进至松塔,其师团辎重队及1个大队进至广阳地区时,八路军第343旅旅长陈光即令预伏部队突然开火,将日军队形打乱,趁势发起冲击与敌冲杀,展开白刃格斗,经4小时激战,歼日军近1000人。7日,八路军第129师第769、第772、第771团在第343旅配合下,由第386旅旅长陈赓指挥,又于广阳以东地区设伏。17时许,当由沾尚镇西进的日军先头部队进至伏击区时,设伏的3个团分别向其发起攻击,日军占据村落顽抗,八路军英勇冲杀,经1小时激战,歼日军250余人。

广阳两次伏击战,共歼日军1000余人,缴获骡马700余匹和大批枪支弹药及其他军用品。八路军伤亡300余人。八路军英勇作战,迫使日军改道西犯,迟滞日军进攻太原的行动达一周之久,援助和掩护了防守娘子关地区的国民党友军的安全撤退,振奋了当地人民的抗日精神。

晋西北突破战

1938年2月下旬,敌以驻蒙军第26师团、华北方面军第109师团及伪蒙军各一部共1万余人,由平绥、同蒲铁路和太(原)汾(阳)公路沿线各据点出动,分五路向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攻。当时在晋西北虽有晋绥军4个军,但除傅作义部第35军对敌稍作抵抗外,其余均先后撤退。

3月6日,毛泽东电示120师:“敌分五路包围120师及傅作义军,企图压迫我军渡河情况已明,但每路敌力均不大,我贺师应与傅作义协力各个击破之。”我第120师遂以一部兵力钳制其他各路敌军,集中主力,选择深入腹地孤立突出之一路敌军,采取袭击、围困等战术手段,迫使敌弃城出逃,在运动中歼灭之。至4月1日,先后收复了宁武、神池等7座县城,共歼敌1500余人,缴枪200余支、汽车14辆、骡马100余匹,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日军,增强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战信心,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而且,配合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打退了敌对黄河渡口军渡、碛口和府谷的进犯,有力地保障了陕甘宁边区的安全。

神头岭战斗

1938年3月上旬,八路军第129师进至襄垣东南地区,伺机破袭邯长路,打击西犯之敌,支援晋西南友军作战。

邯长路是进占长治之敌从平汉铁路取得补给的主要交通线,位于该线上的黎城,是敌重要兵站基地。第129师决心袭击黎城,吸引潞城之敌出援,于神头岭地区伏击歼灭该敌。3月16日4时,第769团第1营袭入黎城,在歼敌100余人后,即于拂晓前主动撤出。在我军袭击黎城时,潞城之敌以步骑兵1500余人向黎城增援。9时30分,当该敌全部进我军伏击阵地时,第386旅突然向敌发起攻击。第771团、第772团、补充团对敌实施夹击,并以一部切断敌之退路。战至11时13分,进入神头岭之敌除100余人窜回潞城外,其余均被歼灭。是役,第386旅共歼日军1500余人,俘敌8人,击毙与缴获骡马600余匹,缴获长短枪550余支,我军伤亡240余人。这次战斗,由于我军准确掌握敌情,巧妙利用地形,采取三面伏击,形成“口袋”,因而收到了隐蔽突然、出敌不意、速战速决之效。

响堂铺战斗

1938年3月,神头岭战斗胜利后,八路军第129师决心以主力于山西涉县西南之响堂铺,伏击敌往返之运输部队。3月31日9时许,敌辎重部队汽车180辆及其掩护部队由黎城开向涉县时,开始进入伏击圈。第771团放过前100余辆汽车,让其进至第769团伏击区,待其余汽车全部进入伏击区时,两个团同时向敌实施猛烈的火力袭击。经2小时激战,敌除30余人逃窜外,余均被歼。与此同时,由黎城、涉县分别出援之敌,亦被我阻援部队击退。此次战斗,我军共歼日军少佐以下400余人,毁敌汽车180辆,缴获长短枪130余支、迫击炮4门以及其它大批军用物资。

八路军第129师在正太铁路和邯长路上连续取得长生口、神头岭和响堂铺等战斗的胜利,有利打击和钳制了日军支援了晋西、晋南的友军。

晋东南反九路围攻

1938年4月4日,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军集中兵力3万余人,由同蒲、正太、平汉铁路线及长治、屯国等地出动,分九路向晋东南地区八路军和国民党军大举围攻。我军各部协同国民党军,阻止敌军深入。至10日前后,出犯之敌均被阻止,只有敌第108师团3个联队分三路侵入晋东南根据地腹地。八路军总部令第129师主力及第689团,伺机歼灭侵入武乡的疲惫孤立之敌。

4月15日黄昏,侵占武乡县城之日军第108师团第117联队3000余人,放弃武乡连夜沿浊漳河东撤。八路军129师以转回内线的4个主力团,迅速发起追击,歼灭该敌于运动中。16日晨,我在敌两侧实施平行追击的部队超越敌人,在武乡以东长乐村将敌大部截住,并迅速发起攻击,各部队勇猛冲向敌群,与敌展开激烈搏斗。这时已过长乐村之敌1000余人,为解救其被围部队,向我阵地猛攻。14时,由辽县来援之敌第105联队1000余人,向八路军第689、第772团阵地猛攻,但均被我军阻止,而被围于长乐村以西之敌,也已悉数被歼。此次战斗,我军共歼日军2200余人,自己伤亡800余人。第772团团长叶成焕光荣牺牲。长乐村战斗的胜利,对粉碎敌之围攻起了决定性作用。此后,各路敌军纷纷撤退,八路军第129师等部乘胜转入追击,敌之九路围攻遂被彻底粉碎。

是役,历时23天,我军共歼敌4000余人,收复县城18座,从而使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为我军向冀南、豫北平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岳区冬季反“扫荡”战役

1939年10月25日,日军纠集2万余兵力,向晋察冀的北岳区进行冬季大“扫荡”。11月初,晋察冀部队在八路军第120师的配合下,在河北省涞源县雁宿崖、黄土岭成功地进行伏击围歼战,两战共歼敌1500余人。11月7日晨,敌主力由黄土岭出发,在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率领下,沿山谷向东移动,下午3时进入我伏击圈。我军当即发起攻击,敌伤亡惨重。激战中,我第一团发现一独立家屋附近猬集一群敌人,即令第一军分区炮兵连以迫击炮火力对其进行袭击,当即将阿部规秀中将击毙。至8日,我军共歼敌900余人。这是中国抗战史上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官。11月中旬,日军采取分路合击战术直插抗日根据地腹地。八路军沉着应敌,经过43天大小108次战斗,毙伤敌军3600余人,历时40余天的冬季反“扫荡”作战胜利结束。不仅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并且使敌不敢再轻易以少数兵力深入我根据地腹地。

百团大战

1940年夏,为粉碎日军“囚笼政策”,敌后抗日军民乘青纱帐和雨季,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八路军参战部队达105个团约20余万人,故称“百团大战”。

8月20日夜,我参战部队同时发起攻击,歼灭大量日、伪军。日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在攻击井陉煤矿战斗中,我军战士从战火中救出两名日本小女孩。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对她们极为关怀,派专人照顾,并致函当面向日军指挥官阐明我军革命人道主义立场,尔后派人将小女孩送进日军据点,引起日军内部的很大震动。

9月20日至10月5日,我军继续袭击交通线两侧敌人和摧毁深入根据地内的敌据点,并攻下榆社县城,缴获大批武器。从10月6日起,日军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报复性“扫荡”。华北根据地军民转入反“扫荡”作战,先后击退日军的“扫荡”。

百团大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日军投降47人,伪军反正1845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桥隧和火车站260多处,摧毁大量敌堡和据点;缴获各种炮53门,各种枪5900余支。八路军伤亡1.7万余人,决死队第三纵队政治委员董天知光荣牺牲。

百团大战打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牵制了日军的兵力,推迟了日军“南进”的时间,并对支持正面战场作战,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的作用。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是抵抗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

太行太岳夏季反“扫荡”作战

1942年5月,日军以3万余人兵力,采取“铁壁合围,捕捉奇袭”等战法,对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进行夏季“扫荡”。

5月19日,敌以2.5万余人的兵力,对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所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北部地区进行“扫荡”。25日,敌在其航空兵的支援下发起攻击。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机关在部队掩护下,分3个方向突出重围。在紧急情况下,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指挥突围作战中,不顾个人安危指挥部队突围,不幸中弹,于十字岭壮烈殉国。26日,敌转入“辗转清剿”,为粉碎敌之“清剿”,我军积极展开破袭战。31日,奇袭长治敌飞机场,毁敌机3架,汽车14辆,油库2座。与此同时,乘敌后方空虚,一度袭入虒亭、五阳、黄碾等敌据点,给敌以很大打击。地方武装和民兵在平汉、白晋、同蒲和正太等铁路沿线展开破击战,有力地配合了内线部队的反“扫荡”作战。6月9日,日伪军由邯(郸)长(治)公路及清漳河两岸地区南下,“扫荡”太行南部地区。八路军129师直属队及新编第一旅一部,被敌压缩于涉县西南的石城、黄花地区,处境十分险恶。129师乘夜从四面合围的敌军间隙中,巧妙地跳出了合围圈。敌军合围计划破产后,于19日撤退。

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夏季反“扫荡”作战,历时38天,共歼敌3000余人,坚持和巩固了根据地。

第三篇:走进苗家教学教学反思

设计说明:

高中艺术课程中用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是目前艺术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本节《走进苗家》则是在学生掌握了舞蹈作品的欣赏方法后,利用已经掌握的艺术能力更广泛的接触和发现我国少数民族艺术中多种艺术形式的魅力。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对于成长在都市里的孩子,是一片遥远的天空。《走进苗家》的课题源自一次偶然:一次课间,和同学们一起聊天,无意间透露出我是土家族,学生都非常惊讶的问:“老师,你们那里有些什么风俗?”“老师,你们平日穿什么?”“老师,你们是不是不吃肉呀?”望着同学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心里非常激动,同学们那么想了解我,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们并不了解少数民族的艺术文化。我想和学生共同分享我所了解的民族艺术。于是,我选择了自己熟悉并喜爱的苗族作为课堂的切入口。从教学目标上看,我更加强调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生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在教学方式上,不拘一格,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在教学内容上,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总之,尽一切办法把学生培养成能学习艺术的人,使学生形成学习艺术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的学习态度。

学习内容:

1、成品舞片段欣赏

2、苗族歌舞音乐文化学习

学习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对舞蹈常识的温故知新,对苗族音乐文化的认识。

2:了解、体验苗家歌舞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文化的兴趣。

3:学生能唱苗歌、跳苗舞、敲苗鼓、穿苗服。

学习重点:苗家歌舞艺术的体验

教学流程:

学习经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欣赏与思考

指导学生欣赏舞蹈作品《扯扯扯》:

指导学习小结:

1、从作品主题、舞蹈动作、舞蹈类型、音乐、服装、等多角度来讨论

2、介绍苗族小故事

欣赏并思考:

1、各人谈谈自己欣赏舞蹈后的体会

温故知新:

1、在复习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领悟

2、在欣赏的过程中训练思维,提高鉴赏思维能力。

3、巩固、检验学习成果。

拓展与研究

指导学生跳跳苗族舞

设问:同学们能从舞蹈作品中找出其他的相关艺术形式吗?

*苗歌

教师示范唱。

*苗鼓

教师示范性敲击

*苗服

介绍服饰(百褶裙、苗绣、银饰品)

一组民族艺术资料片欣赏:服饰、建筑、雕塑

欣赏体验:

1、了解苗族舞蹈的基本特征、学跳苗族舞蹈,体验愉悦与激情。

2、初步了解有关苗族歌舞音乐文化及民俗风情。

3、,感受苗族歌曲独特的韵味。

4、学敲苗鼓,练习鼓点节奏。

5、穿戴服饰,欣赏、体验感受。

6、了解、感受苗族各门类艺术

学生通过看看、说说、学学、唱唱、跳跳、敲敲等方式感受体验苗族的歌舞音乐及民族艺术文化。

结束语

师:我提议用苗族同胞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师生一起很有激情地“哟嗬!”

(学生离席间,屏幕出示)

字幕:民族艺术是中华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可以折射出千百年来中国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真实感情的流露。仅一个苗族就让我们浮光略影的感受到其中的魅力,蕴藏着很深的民族艺术文化。俗话说:“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如果我们丢失了自己的文化标志,留下的只会是无尽的遗憾和茫然,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关注艺术,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民族艺术。

教学反思:

《走进苗家》像自己精心设计了很久的艺术品,作品完成了,再认真的审视,才发现其中有许多的点金之笔值得回味,也有许多的不完美需要改进。

首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虽然考虑到了内容的时代性,多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口,可在与教材的结合上明显显得不够紧密,也就是说,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突出不明显,很多东西都属于课堂拓展内容,这一点,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注意;

另外,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让人印象深刻。我认为这与恰倒好处的积极引导密不可分。譬如:在领略苗族歌曲的魅力时,我不只是停留在学生听赏,还给学生亲自示范演唱;在学习苗舞时,不仅自己示范,还邀请一部分学生上来学跳;在学习苗鼓时,要求全班同学一起敲打等,自始至终,我一直努力保证全体同学的共同学习,当然,顾此矢彼,在对有某些具有艺术特长学生课堂内,为他们提供的展示自我的舞台仍然太少,今后还需要加强,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我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应该是每堂课都去追求的。

其次,对于一堂成熟的艺术课来说,《走进苗家》在人文性、综合性和愉悦性上都有很好的表现,可在学生的创造性上颇有不足,教师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大胆的延伸艺术课堂,努力的去创造艺术生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堂课也是如此,希望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提高,能给学生们带来不断的惊喜!

第四篇:走进丽江 教学反思

四年级

语文

教师姓名

执教内容

走进丽江

自我评价

从俗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引出跟苏州齐名的丽江古城,这样揭题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此类课文,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积极性会较高,课堂气氛会比较活跃。整堂课师生都会在欣赏和赞美中度过:教学课件中一幅幅奇美的画面,课文中文质兼美的语句,真会让师生“饱览”丽江古城的神奇和美丽,这无疑会是一节让人享受的课。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丽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并让学生把主要描写的两个景点用书上的句子连起来,这样让学生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时,我注意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始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但是在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方面仍有所欠缺。由于时间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想象、去体会,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进去,没能从实质上让学生感受到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反思问题

全文的重点就在“美丽”与“神奇”二词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总结出丽江留给他们的印象--美丽、神奇;让学生带着这两个词,学生找出文中能够表现出美丽、神奇的地

方(句子、段落)并不难,但在具体教学中如果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读、去想象、去体会,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进去,就不会从实质上让学生感受到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感知丽江的神奇美丽,我在网上下载许多关于课文内容的图片制成了多媒体课件。在让学生欣赏时注意与文中现成的图片相结合,做到充分地利用教材。

课堂重建

学生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取得进步,老师也是如此,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善才会将课越上越好的,今后不仅自身要努力钻研,还应当多向身边的优秀老师学习,争取进步。

第五篇:走进童话教学反思反思

四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走进童话》教学反思

设计:徐冰

本课教学目标是这么要求的:“让我们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尽情体验童话带给

我们的快乐”。平时的日记,我已经对编童话故事有所布置,但精彩的及其少见,当然我也从中看到了问题的存在,找到了指导的方向。

这段时间学校的其他工作太多,不容我太多准备,匆匆走进了教室。当时我还在犹豫是否要教学孩子写童话这个内容,自己似乎还没有胸有成竹,会不会把课给上砸?转念一想,这一星期已经有所沉淀与积累,不会把课堂搞得太僵吧!尽管是关门上课,但我比较珍惜每一节语文课,希望做个有效率的老师,希望我的课堂能紧紧地抓住孩子的心,希望课堂带给我有所收获与惊喜。

我先跟孩子交流对童话的认识:“我们已经在课内外读了不少童话故事,你觉得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同学都谈到的是同一点,童话已经跳出一般的故事记叙,它可以采用拟人体手法。童话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童话的灵魂,可以说不会想象就写不成童话。童话是有生命,都是作者想象创作生成。所有的故事都需要有主人公,童话也一样。

认识了童话后,怎样编童话呢?学生日记中的普遍问题──写不具体,缺乏情节的描写。我们再次回顾课本里的几篇童话,看看是如何把故事情节写具体生动的。而后,我送给孩子几个词语,也是即兴想到的。“一波三折”,孩子们个个睁着大眼睛,似乎不怎么明白。想象,在常规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不要一下子就出现结果。第二个“节外生枝”,有点类似,孩子们这下似乎懂了。第三个“引人入胜”,如看电视剧一样,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再则就是如何安排故事的角色,突出主角。如果自己创作童话,最好选择身边多熟悉的人、物、景作为故事的主角,虽然是想象,但也不能太离谱。列举了孩子们比较熟悉的安徒生童话《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帮助他们领悟。最后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我提出三层次的要求: 1、自编故事,或对已经编写的故事进行修改;2、续编故事,比如续写《小木偶的故事》;3、仿写,借鉴熟悉的故事,加上自己的创作元素,但不是抄袭。

今天孩子们的草稿已放于我办公桌上,看了一些,发现进步了不少,起码好些孩子的童话已经像个童话故事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又是刚尝试写童话,我想也只能这么着了。

最后是在演童话方面,虽然看上去很稚嫩,表情也不到位,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登台,我也没有给予他们任何的指导。

对于此次的综合性学习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没有跟据学生们的实践情况做出任务难易程度的安排,导致有些同学在课程中手足无措,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注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7/134812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