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爱能改变一切》读后感[精选多篇]

《爱能改变一切》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爱能改变一切》读后感

《爱能改变一切》读后感

冷水中学刘雪莉

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已经8年,8年来我一直要求自己钻研教学,创新教法,研究学法,在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的关心。我渴望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但究竟怎样做才能称之为“好老师”?今天读了《爱能改变一切》这个故事后,我猛然顿悟。对“汤普森老师”而言,她真正的幸福并非因为她给予了“泰迪”什么,也并非长大后的“泰迪”成为了医学博士,而是泰迪让她学会了真诚地面对自己的职业,真诚地面对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孩子,真诚地面对一种极具挑战力的繁琐工作。对于“泰迪”来讲,他的成长和成才并非得益于“汤普森老师”重要的文字训练、数学训练,而是因为“汤普森老师”的爱和信任给予的尊严和温暖!仿佛,这里的一切都变得极其简单—— 一个字:爱!

故事中泰迪的成长历程让我感动,而汤普森老师的那句“我会平等地关爱你们每一个人”更是深深触动了我的心。是啊,我们永远无法预知自己的作为或者无为,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但是,看了这个故事,我们真的都该学着善用自己的能量,为每个孩子的生命带来一丝温暖的改变……

泰迪在他最失落、最迷茫、最艰难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像父母一样关心、引导、鼓励和帮助他的好老师,他的人生的境遇就会完全不同了!事实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可能就有泰迪这样的“丑小鸭”,他们或是调皮淘气,或是反应迟钝,他们不时地给我们制造麻烦,让我们难

堪,令我们厌恶,但是,只要我们不“嫌贫爱富”,关爱他们,他们都可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他们有的大方,有的胆小,有的活泼,有的文静……但所有的孩子也都一样,需要师长的鼓励,只是有的孩子需要给予更多的爱。作为教师要真正的去爱每一个学生,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更应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而对“后进学生”付出的爱更要真诚。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让他们感觉到你是真的想帮助他提高成绩,你是真的希望他好。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是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

爱是感动的,爱是坚持的,爱是心底的,爱是付出的,爱是伟大的,爱能创造奇迹!阳光之爱可以熔化冰雪,春风之爱可以萌发草木,雨露之爱可以滋润禾苗……爱是无处不在的!这就是“爱”真正的含义。正因为有爱,教育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是其次,育人才最重要。也许我们不是一个“特级教师”,也可能不是一个“功成名就”的“教育家”,但我们至少应该用自己真诚的师爱去唤醒一个迷失的孩子的心灵,能让他成为一个心中不缺少温暖、不缺少尊严的完整的“人”!

从现在做起吧,去温暖孩子的心,并把这爱心传递下去。请记住,无论你身处何地,无论你遇到什么境况,只要有爱,你都可能打动或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请积极地去尝试吧!

第二篇:爱能改变一切

爱能改变一切

玉门市官庄学校

李秀兰

“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教师本身就是一块丰富的教育资源,所以,教师应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用爱去呵护学生。

我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但我认为我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因为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能改变一切 ”这一经典论述;我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因为我践行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一诺言。

一、爱能改变一切

在这世上,有一种最能体现无私意蕴的情感叫做爱心,它能清除悲伤的瓦砾,推倒绝望的断壁,也能点燃希望的灯。做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就要有一颗爱心,因为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陶先生还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说。这时男声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故事内容值得我深思、玩味、学习。

去年刚接这个班时,我对班里的每个学生都不认识,但我必须马上知道他们叫什么,有什么特点、爱好,这对我尽快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非常重要。于是我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机会对全班所有的学生做了一番细致的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就像一个小土块在太阳底下,总有一面是亮的。人总是喜欢别人的优点的,既然每个孩子都有优点,我当然喜欢每一个孩子。但是,班里有个刚从岷县转来的女孩,成绩很差,她已九岁,上课不举手,不说话,甚至不张嘴,无精打采,也不讲卫生,下课也不玩,一个人在座位上,让人很心酸。我关注她很久,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她一个人在教学楼后面走宫庭步,走得很不错,当我上前时她脸红了,我赶紧说:“走得真好,教教我吧”他自信的笑了,很认真地走了起来,活动课上,我邀请她给大家走,在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中,她站起来了,她开始和同学玩耍了。有一天在课堂上,我听到了她的读书声,又一次的激励她,你读书的声音这么好听,能读给大家听吗?她点头了,从此,她变了,期末双门成绩都超过60分。

爱是教育的支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对学习差的学生影响至关重要。因为学习差,在学校他们常常受到同学的歧视;在家里常常遭到父母的训斥甚至惩罚。缺少应有的尊重和爱。立师德,铸师魂,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更是我们坚定的誓言!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在播撒知识的同时一定把爱种在孩子们的心间,因为我知道:在这世上,有一种最能体现无私意蕴的情感叫做爱心,它能清除悲伤的瓦砾,推倒绝望的断壁,也能点燃希望的灯。

二、关注学生,关注每个学生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注意和重视,而孩子们也一样,是非常需要关注的。他们上课说话、淘气,多数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而已。一个教师如果不把学生放在心上,他又如何去要求他的学生喜欢听他上课呢?不关注每一个学生,爱学生就是一句空话,教书育人也就无从谈起了。因为我喜欢每一个学生。并且,关注着每一个学生,所以我们师生之间关系极为融洽,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一节课下来,总能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尽管如此,你还得承认孩子总是有差异的。是的,但凡有人群的地方,总有上中下。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般齐呢,更何况是一群从四面八方来的孩子呢。比如:倪鑫、李旺,课堂内容掌握得都不算好,测验、考试不及格,是常有的事儿。我利用课间为他们俩补课。这时候,是一个教师两个学生,面对面。这回就谈不上注意不到的问题了。两个人学得都很认真,有说有写,有问有答。较基础的题,计算题两个同学基本掌握并能巩固,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学期,两个孩子进步特别明显,话语也多了,学习也比上学期好,知识点大部分能掌握,比较简单的问题基本都能独立完成。凭我的感觉,本学期消除不及格现象是有可能的。

三、保护学生,保护每个学生

爱学生,说来容易,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人都有七情六欲,教师也不例外,教出好学生,考出好成绩,获得好名声,这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然而,人的能力有限,事事哪能尽如人意,学生回答问题老师认为不对,教完的课程学生不会,考试、测验学生又不及格等等,此类事的结果是令人生怒。人们常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这时的直接受害者就是我们身边的学生。

尽管我这个人脾气温和,性情柔弱,有时仍不免动怒伸手。有一次,马雪琴同学交来作业,是四道计算题,结果她错了三道。我一生气,打了一下她的手,好在当时我是坐着,打得不重。她低着头往回走,一脸的无助。这就是说,学生需要保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认识到: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保护那些成长中的孩子,保护那固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孩子的求异和可爱的错误,而这种保护是建立在宽容的基础上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象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我从中认识到: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础,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是教师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教育具有保护学生的重要性是教师人格必不可少的。

四、勤勤恳恳,爱无悔

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勤勤恳恳、默默无闻”这是老黄牛的精神;“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是蜜蜂的精神,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就是蜡烛的精神。可以说每种产物的存在,都有一种精神支撑着它。教师的存在呢?支撑它的就应该是这种高尚的师德吧!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三个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无奈,今天叫无畏,明天叫无悔。“到年迈花甲,蓦然回首,感慨平凡孕育了伟大,生活赐予了幸福,爱了永不后悔!

第三篇:爱能改变一切蓝鲸的眼睛读后感

爱能改变一切

——《蓝鲸的眼睛》读后感

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泰戈尔)

——题记

“橙色的月亮上偶尔拂过丝丝云缕,宁静而端庄;黑蓝的夜空里钉满了星星,深远而冰冷„„”夜,静静地,合上书本,枕着淡淡的书香,可我的思绪仍旧遨游在《蓝鲸的眼睛》。

年轻的女孩,年轻的男孩,年长的爷爷,爱眼睛胜过生命的蓝鲸无一不深深地感动着我。男孩为了帮助双目失明的女孩,向蓝鲸发起了挑战,摘下了它的一只眼睛,女孩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失去眼睛的蓝鲸却开始疯狂地报复渔民,卷起海浪淹没了一艘艘渔船,可在关键时刻却又帮助人们驱赶鲨鱼;后悔无比的男孩孤帆出海,把自己的生命还给蓝鲸;年长的爷爷为了渔村所有人的生计,宁可冒犯神灵,宁可让孙女的世界继续黯然无光;小女孩虽是得到了蓝鲸的眼睛,但她从未想占为己有,她总是在月亮初升时坐在礁石上,希望把眼睛还给蓝鲸;蓝鲸唱着悠长而舒缓的歌,把眼睛留给了女孩,去看这世界的一切美好„„ 蓝鲸的歌声,听起来,就像是《圣经》里《爱的诗歌》:“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爱是心存圣洁,爱是襟怀坦白,爱是饥渴慕义,爱是相互依赖,爱是不可虚假,爱里没有恐惧,爱能胜过罪恶„„”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无不充满了爱:因为爱,才会去伤害蓝鲸;因为爱,才会去以命抵命;因为爱,才会放弃好不容易得到的光明;因为爱,才会去冒犯神灵;因为爱,蓝鲸的眼睛才能洗净一切污浊,发出纯净的蓝光。

每每读到第三章《了断》,我总是敬佩少年的敢作敢当,可心中更多的是无尽的哀伤。少年用自己的生命去换渔民的安全出航打捞,去换女孩的光明,可却永远换不来蓝鲸那失去的眼睛——那眼睛是蓝鲸用了一生的时间爱护着,是比生命还重要的眼睛,因为那是它的灵魂。如果我是这只蓝鲸,我也会痛苦,我也会发怒,也会疯狂,可当少年的匕首插进自己的胸膛时,蓝鲸却惊呆了,它的那只独眼,忽然间变得很蓝很蓝,是那种洗净一切污浊最纯净的蓝光。

“蓝鲸的眼睛就是爱的晶体。只有爱,才能消弭怨恨;只有爱,才能宽恕过错与冒失;只有爱,才能洗清污浊;只有爱,才能让世界重归美好。”——周其星,说得一点也没错,因为爱能改变一切!

2013.8.8

章铖煜

第四篇:爱能改变一个人

爱能改变一个人

——一学习行为偏差生的辅导案例

张汝忠

——就选他做导生

开学时,班上有一个学生叫黎永红,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看上去很机灵,很可爱。可是一周相处下来,我发现 这个学生 真如同事说的那样“糟糕”,上课调皮捣蛋,作业不认真,还不完成作业。放学了,我把他请到了办公室,指着未交的作业本,问:“你认为该怎么办呢?”他直着脖子说:“把我送回老家去!”我傻眼了,小小年纪的他竟然这么回答!我深呼吸,不断地提醒自己,别发火!别发火!我细声细语地说:“我可没这个本事。回老家的决定权在你手里。我只有盯着你写字的本事。”随即,我搬过来一把椅子让他坐下,然后督促并指导他在我眼皮底下把这几天的课堂作业写完。作业做完了,我又说:“这一周你不做作业犯了错,该做件好事弥补一下。做什么好呢?对了,一周没做作业就帮办公室倒一周垃圾,怎么样?”他看看我,又看看垃圾筒,随即拎起筒向室外跑去。几分钟后,他回来了,我说:“做得不错。下礼拜继续。路上小心啊!”

第二周了,星期一,我在办公室批作业,只见黎永红走进办公室,拎起垃圾筒就去倒了。我顿时对他有了一丝好感。在其后的四天里,这项工作每天都不用催。这孩子有救!我决定,就选他做自己的导生。等他倒好垃圾回来时,我说:黎永红,现在去理好书包,我们一起回家,我想认识你的父母。”

——您按我说的做

到了他家,只见到了他的母亲和一个四岁的小弟弟。他母亲一见到我,就说:“老师,孩子在学校不乖吧?唉,这孩子,不听我的话,还要打我啊!只有他爸爸还管得住,可是他在织里工作,因为忙,所以有时一个月都难得回家一趟„„”我看了一下 黎永红,唉,这孩子听了这些话,竟然脸色一点变化也没有。看看 他,看看他弟弟,再看那神色可怜的母亲,我更下定了决心,要当他的导师,我要挑战一下自己!于是我让 黎永红去自己的房间做作业,我和他母亲单独谈话。“中国是养儿防老,您养了两个儿子,大的才十二岁就不听你的话还打你,那小的看在眼里,以后会怎么对你呢?„„以后,您按我说的做,不再在孩子面前说‘我管不了你’,拿出做母亲的威风来,先拣孩子稍做努力就能做到的要求提,不可多„„”近一小时的谈话,其母连说我说的有道理,答应按我说的去做。于是我提出让她利用一周时间思考,孩子在家最需要改变的三个方面,下周三人一起订成长计划。

在此后的日子里,我时刻关注着孩子在家的情况,利用一切机会给黎永红灌输孝顺母亲的观念,让他做弟弟的榜样。有一次,家访时得知,他帮妈妈干家务索取劳务费。我就和他算了一笔帐,然后让他先学会给妈妈先免费打水一周。孩子同意了。一周后,我问黎永红,有无这劳务费,零花钱怎样?他笑了,索取和妈妈付出的感觉不同啊,少了这点钱,我的生活质量也没降低一丁点。

另外,我也常利用电话和其父加强联系,让其协助我让孩子学会关爱母亲。最感人的事是临近期末,孩子却反复了,多次谈心却一无所获,我通过家访得知其母天天加班至夜里九点半。而父亲因忙碌一月未归了。联系时他在外地出差,答应我事一办完抽一晚上回家一趟,和孩子谈谈。两天后,孩子告诉我昨晚爸爸回家了,人很累,今早又赶去上班了。他从爸爸的言行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决定好好学好最后几天,争取取得好成绩,不负大家的关爱,我欣慰地笑了。

——给你打灯笼寻找

很多次,他做错事总说“我控制不了自己,我是个差生没优点”,一幅破罐破摔的样儿。怎样来纠转这种观念呢?思考再三,我想到了一个很笨的方法。给每个小小组长发一本本子,让他们记录组员一天的表现,尽量找优点。我特别关照黎永红的小小组长,让她瞪大眼睛,仔细搜索他的闪光之处,如今天什么课上没做小动作,老师提问能答出问题,今天的课堂作业做对了几题,课间学会文明休息了,今天没欺负一个同学„„每天放学后我都会细看那些记录本,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好的地方画上笑脸,对做错的方面驾驶教育,把不良现象扼杀于萌芽状态。第二天,若没犯,小小组长必须写上改写的字样。坚持一月下来,“我是差生没优点”这句话从黎永红嘴里再也听不到了。多关注多谈心多表扬多鼓励,爱心关注持之以恒,黎永红纪律遵守多了,和同学间的关系也好多了,学习的劲头也大了。

——大小导师共上阵

孩子的母亲文化水平不高,父亲又无暇管理,如何培养孩子认真学习的态度,如何更好地指点孩子的功课呢?我在班里开始为他物色“小导师”。住在街上的班干部小王是个绝好的对象。征得小王同意后,我们便开始对孩子功课的指导了。每天3:30放学后,再留校半小时,先督促他完成口头作业,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完成书面作业,如果当天有不懂的地方就加强训练。每周六傍晚,小王第一次去检查作业,如未完成,周日午饭后再去一趟,督促他完成。我们还要求他母亲协助我们周一至周四晚检查回家作业记录本,提醒孩子学会自我检查是否已按时完成作业。就这样,孩子的态度渐渐有了变化。我给他选定了一个竞争对手,每周末每月底我们都进行查看比赛情况,让他不断充满斗志。随着他成绩的升高,竞争对手也在变动着。对于他的成绩进步,我总是在班上及时表扬,还不断地告知其父母,让他们也享受到孩子进步的喜悦,我还让他们把我的每一次表扬都告诉孩子,增强他进步的动力。至本学期,他的词语听写的正确率有百分之九十呢,单元测验也有三次达到80分以上,数学成绩也告别了不及格,甚至有时还能取七十几分。期末成绩揭晓了,黎永红语文82.5分,数学71.5分,瞧着这分数,大家都乐了!

孩子的母亲如今见我再也不是那句“孩子不听我的话啊”,也学会了表扬:“‘小三’学习态度好了点,学会做点家务了,早上起床早了点,骂人少了点„„父亲则说:“导师工作很辛苦,很烦,很需要耐心,很需要毅力。我们‘小三’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啊!”

爱能改变一切,学校家庭的和谐教育,定能使这群特殊的小苗茁壮成长,开出最美的花!

2014年9月

第五篇:当一切改变时,改变一切读后感

当一切改变时,改变一切~~~

法则1:放下“独自面对”,获得支持比孤军奋战对你更有益

法则2:重新选择如何体验情感

法则3:跳出观念的陷阱

法则4:远离想象中的真相

法则5:不要抗拒,改变并不是一件坏事情

法则6:记住,所有的改变都是为了你变得更好

法则7:让灵魂参与未来的改变

法则8:明白你是身体、心智、灵魂三者的总和,并且还要多

法则9:与生命更大的源头保持联结

作者曾是电台的主播、报社的记者和主编,并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关和市场营销公司。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突然的车祸和失败的婚姻使他跌入了人生的谷底,不得不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痛苦起伏的人生使他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我从这本书中也受到了感触,在我们身边也许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改变,有些改变对我们来说根本微不足道,有些改变却一生不想再经历第二回,可是我们变了,随着改变而改变,我们经历着每一个必经之路,我们承受着每一个无法承受,我们害怕改变却无时无刻不再改变,改变我们的习惯,改变我们的快乐,改变我们的朋友,改变我们的工作,甚至改变我们的生活……有些改变将我们打倒在地,然后狠狠的踩踏着我们,我们能做的却只能承受,承受着每一次的疼痛,然后从改变中改变,变得更强,变得更加适应这个社会。

我们每一个人都一直在改变,如果有一天想想自己过去的经历,才发现自己已变成了另外一个自己,也许对自己来说每一个留下印象的改变都是一夜之间的,就像一夜之间长大一样,这种变化似乎只有自己知道,他们都是有原因的留下,因为痛过所以留下印记,因为痛过所以印象深刻,因为痛过所以改变……

而我们能做的就只有接受,接受这所有的改变,但既然都要接受,为什么我们还会有这样或那样不同的感觉呢?我们因为改变而欢笑,因为改变而落泪,最终我们都在承受,然后任由一切去改变,然后我们就会成熟进步,然后再去面对更多的改变……

可是,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变得麻木,变得任由改变去改变?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就无法承受改变了?到了那时候我们会不会变得害怕改变呢?到了那时候……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改变的磨砺之后,我们的心智已经变的足够强大,我们可以有足够的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足够的胸怀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同时又有足够的智慧去识别两者,而这,就是我们不断追求完美的人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