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初中生物评卷分析

初中生物评卷分析



第一篇:初中生物评卷分析

初中生物评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1.本题的优点:本题所考核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既突出了血液循环系统中的重点和难点,又能够结合实验考核对血细胞的区分。此外还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本题的不足之处:每小题之间的衔接及逻辑性感觉不够连贯。

3.修改意见:可否调整一下各小题的前后次序,或者创设一个故事情景,将各小题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二.答题分析:

1.学生的答题情况:

答得较好的是第(3)和第(4)小题。第(3)小题大部分的学生能够答出是“红细胞”,个别的虽然不是非常准确,但是也比较接近,如“血红细胞”。第(4)小题大部分学生能够回答到“多运动”、“少吃高脂肪的食物”、“不吸烟、不喝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出现较多的错别字,如“锻炼”,有的学生写错偏旁;“油腻”的“腻”的多写了一撇;还有“合理膳食”的“膳”这写成了“善”。

答得较差的是第(1)和(2)小题。第(1)小题许多学生未能准确地写出“房室瓣”或者“瓣膜”。有的写成“隔膜”、“间隔”、“瓣叶”、“室瓣”或者“房瓣”等。第(2)小题答得最为不理想。一部分学生连“心房”和“心室”的位置都无法区分;还有的无法区分心脏的左右;有的是搞不清“肺循环”的起始和结束点。

2.答错的原因分析:学生对于心脏的结构掌握得不够扎实。特别是对于其内部的“瓣膜”缺乏感性的认识。另外课本上没有出现“房室瓣”这个名词,只是提到“瓣膜”,学生可能也没引起足够的重视。血液循环这部分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一部分内容,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理解及记忆能力,也会容易出现错误。

三、本题对今后的教学有哪些导向作用?

1.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课本中的主干内容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适当的扩展;

2.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等,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

3.在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对于一些重要生物学名词的准确表达;

4.平时的教学还要注意强调学生的书写及文字的准确性。

第二篇:月考作文评卷分析

月考作文评卷分析

本次考试作文题目为以“责任”为话题写作文。

一、写作素材缺乏是学生最常见的问题,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是通篇讲道理,写得大而空。

1、生活化的素材缺乏。只有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悟,才能掌握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从生活中找到为我所用、唯我所有的材料,写好作文,才有可能。

2、阅读积累缺乏。多读多思,不断积累,博览课外读物,咀嚼时文英华,注意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话题作文才能真正有新颖别致的可能。

二、拟题欠到位。话题作文大都要考生自拟题目,不少考生贪图省事,直接就把话题当作文章题目。其实,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是万不得已才采取的下策。因为作为“话题”的词语,覆盖面极为宽泛,轻易用这个词语作为作文题,无疑是给自己增加了下一步立意、选材、布局方面的难度。正确的做法是拟题前认真审读提示语,调动自己的个人阅历、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紧扣话题这个词语,深入思考,在这个词语的前后加上若干个词语进行修饰、限制或补充,恰到好处地拟订出适合自己写作的的文章题目;也可拟订一个字面上和话题这个词语并无关系,而实际上与这个词语有强烈的内在联系的作文题。题目最好要能比较鲜明地透视出文体、立意、选材等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从多方面制约、帮助自己的写作。

三、点题不明朗。恰当地点题,不但在结构上收拢全文、收束文脉,更重要的是,让读(阅卷者)能及时充分、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文章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话题作文点题,一般可以采用

明点的形式,在文章适当处出现和题目中关键字眼相同或大致相同的词语,直接解释和说明题目的含义,提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得到读者(阅卷者)的认可并赞同,在应试作文中才能容易获取好分数。

第三篇:高一期末考试作文评卷分析

高一期末考试作文评卷分析:

一、题目分析1、2、本次作文题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组成。材料所体现的角度:第一则,转变观念和方法,学会变通。第二则,相信自己,发现自己的特长能力。第三则,学会变通,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1、取题: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能读懂材料,并选取作文角度,作文得分普遍在42分左右。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角度偏里材料,其中部分学生选取的角度是坚持。二百分之十的学生读不懂材料,更有顺便写一篇交差了事的。

2、卷面:大多数学生卷面比较整洁,但是仍然存在涂改圈点的现象。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不能写满700字。

3、内容:由于高一学生对议论文问题特征的不熟悉,很多学生写的作文缺乏事实论据,作文内容与观点不协调统一,导致文不对题的现象发生。更有拼凑材料的现象出现。

4、格式:出现部分学生行文格式不规范,随意拼写嫁接,使作文版面空白段落过多。

三、应对策略 从本次的考试情况来看,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贫乏,知 识 面 狭 窄,解 题 能 力 不 强,试 卷 涉及 课 内知识就解决较好,涉及课外知识解题效果则不够理想。教学中除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放胆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做好引导,开好阅读课,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2.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教会学生考试,掌握考试技巧,教会学生如何审题。试卷中反映出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大,学生写作的基本功较差,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语言表达能力差。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作文资源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还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加强作文指导,加强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四篇: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123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导入新课

引人入胜的导入能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新课学习中。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洛克在《教育漫谈》中也曾提到:‚教师最大的技巧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并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导课的过程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创造一种益于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氛围的过程。教师用贴切、精炼的语言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浓厚兴趣,达到‚伊始趣亦生‛的境界,有利于学生思维活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使学习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口。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教学中常运用的几种导入方法。

本学期八年级下册生物学教学可以有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一、形象生动----标本或模型导入

案例

1、在学习‚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展示蝗虫、家蚕和青蛙和实物标本,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甚好。

生物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利用身边的实物或者生物模型 引入新课,是生物学科独特的方式,也是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

运用生物模型则可以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二、启动思维----质疑导入

案例

2、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疑引入,如:大家知道鸡是由鸡蛋孵化出来的,那是否市场上或养鸡场里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呢?问题提出会马上吸引学生,激发其求知欲,教师恰时地引出‚鸟的生殖和发育‛。引出‚根对无机盐的吸收‛的内容。

案例

3、在学习《遗传的物质基础》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能打洞’。生物的遗传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我们的长相、体态等方面既像母亲又像父亲,这是为什么呢?‛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所得,人的思维活动永远都是从疑开始的。针对教材的关键点、重难点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新的角度巧妙设疑导入,以疑触发灵感,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

三、情趣盎然----诗歌导入

案例

4、李商隐著名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难道真的春蚕丝尽就死了吗?事实上是‚春蚕丝尽化作茧‛并没有死!宋朝诗人赵师秀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辛弃疾《西江月》中也有‚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蛙为什么鸣叫? 从而引出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学习。

这样导入学生反应非常强烈,整齐洪亮地接完后面半句诗,注意力马上集中了,能高效率地在快乐中学习。

四、开拓视野----人物故事导入

案例

5、教师通过讲述前几年美国探索火星和土星的故事引出‚生命的起源‛;

案例

6、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谈到‚生物变异‛。

采用寓意深刻、轻松幽默的故事导入新课,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宜短忌长,故事本身要说明问题,教师还需要引导分析,才不会使学生的注意局限于故事本身。

五、亲切自然----谈话导入

案例

7、‚人的生殖‛一节的新课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大家预习得最好的一章,之所以预习得这么认真,说明大家对自己身心健康非常关心和重视。从本课开始就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关于自身的科学。‛初中生出于一种好奇心理和神秘感,早就偷偷地把‚生殖‛一节看过了,这是情理中的事。教师掌握了学生这一心理状态,用‚预习最好‛四个字巧妙地抖落了学生的这个秘密,谐趣产生了,再辅之以正面的肯定和正确的引导,恰到好处地排除了因腼腆而给学生带来的心理障碍。

谈话法导入比较自然,可消除学生可能产生的一些不必 要的顾虑和恐惧心理。

综上所述,导入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又是沟通师生情感的过程。生物教学的导入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适当变换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史地生教研组2017年3月20日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为学生揭开“性”的面纱

背景:

《青春期》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通过对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青春期的心里变化及其卫生方面的学习,帮助同学们正确看待并健康度过人生的黄金时期----青春期。但在农村地区,性教育几乎为盲区,学生们的性知识几乎为零。为了打破禁忌,揭开“性”的面纱,让学生们以一颗平常心接受性知识,我决定增上一堂青春期性知识课。

案例:

大屏幕打出《青春寄语》:青春是人生关键时期,是人生过度时期,走好青春期,是未来成功的基石。

在多媒体教室中,学生们正在交头接耳,讨论着老师会给他们带来那些知识。当悦耳的铃声响过,我开始展示多媒体课件,大屏幕上赫然出现了:“爱,你了解多少?性,你知道多少?”这几个特别“刺眼”的大字,学生们的脸上有的出现了错愕、尴尬的表情,而且从学生的眼中我还读出了他们对这个话题还产生了戒备心理。他们的反映我都看在眼里,也正如我所料,他们没有想到老师会那么直接的帮他们把现在心里最想解决的问题摆了出来。接着,一组图片展示了出来: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正在掀开小女孩的裙子;一对胖嘟嘟的男女儿童正抱在一起互相亲吻。由于图片非常的可爱、有趣,同学中开始爆发出一串串的笑声。

“你们说说看,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当时的想法是怎么样的?”“我掀她的裙子只是好奇!我认为裙子下面藏了糖果!”“我亲她只是觉得她长的很可爱!”班上两个表现欲特别强的小男生一边学着小男孩的神情一边解释道。全班都被逗得东倒西歪。看得出大家的尴尬、戒备心理都已经消除。“在你们眼中小男孩这些行为和性欲有没有关系?”“没有!小孩子肯定不懂的!”于是我更进一步,问道:“如果画面换成成年人在做类似的事情呢?你们认为是什么行为?”大家都笑而不答。过了许久,有人小声嘟哝着:“性行为!”

“我们现在对性的理解有个误区,一谈到性就回避,就造成了一种神秘感、罪恶感、肮脏感、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论它,研究它、认识它!在这一环节里,我请同学们就性方面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与交流。”虽然在此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面对的挑战和孩子的反应令我始料未及。

孩子们的问题千奇百怪,从为什么要阉割太监,到泰国的人妖是否为性变态;从同性恋是否遗传,到两性人原理„„让你震惊于目前媒体的威力。虽然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与我原来的设计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我还是尽己所能告诉他们其中的一些道理和观念。

果然,在经历了一轮问题大战之后,孩子们的提问直逼性交,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所有的眼睛都在关注着老师的反应。这时,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的感觉尤其强烈,我想我有一刻一定脸红了。虽然事先曾想到他们会问这样的问题,而一旦真的面对,我还是会有一些不自在。但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知道,我不能退却、躲闪。于是,我笑着告诉孩子们,性交是成人之间表达爱慕的最高形式,是通过男女生殖器的结合完成的,性交的时候男性的阴茎会进入女性的阴道,并有射精行为产生。而强奸是以强迫性交形式表现的暴力行为,是对女性的侵犯和不尊重,是一种犯罪行为,应该受到惩处。看到我的态度,听到我的解释,孩子们一下就放松了,他们又重新兴奋起来。

“老师,我发现有些班上有一对对的男生、女生经常粘在一起,他们是在谈恋爱吗?这段时间我觉得一不见某个女生心里就不舒服,我是喜欢上了她吗?如果我可以把学习处理好我可以谈恋爱吗?”这个时候教室里一片起哄的嘘声。我立刻解围:“首先,非常感谢你对老师和在座同学的信任!老师还非常的佩服你,能够正视自己内心的变化并大胆的说出来。”学生们在我的话语中也安静了许多。“在这里,我只想给你念一封信,一封充满父爱的信。”开头几句话是这样的:“亲爱的女儿:你提出的问题使我忐忑不安。今天你已经14岁了,已经迈进开始成为一个女人的年龄时期。你问我说:父亲,什么叫爱情?我的心经常为这种思想而跳动,就是今天我不再是和一个小孩子交谈了。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

“这些话正是老师要对你们说的话,请大家思考这两个问题:1.你们能否试着回答什么是爱情?2.除了概念性地下定义,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么是爱情?”“我妈给我讲爱情是世间很美好的一种情感,然后说她和我爸那样就叫爱情。”大家笑了起来。我认为:爱情无疑是一种精神的东西,但不仅是精神的东西,它有着生物性的基础,也包含了人的自然结合,包括了人类的生生不息。有了爱情,才有相爱的人之间的结合,才有了后代。但是我们今天谈论爱情更多地是赞美精神的东西,因为我们是人!每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绝大多数人不过就是几十年,但爱情是永恒的。反思:

初二下学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初期,身体、心里开始迅速发育。对于人体的变化,既好奇又无知;渴望知道但又羞于咨询。心理的变化又让他们彷徨而不安。所以本节课主要借助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青春期既是敏感的年龄,性知识更是敏感的话题,教师要亲切自然,把自己的位置摆好,没有任何一点师道尊严,是学生的朋友、知心朋友,和学生一起倾心交换意见,这是这堂课成功的首要条件。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7/130998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