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这样做老师》读后感(1310)

《这样做老师》读后感(1310)



第一篇:《这样做老师》读后感(1310)

品读《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有感

吉大师院附小李平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一本好书,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就是一本好书,值得每位教师品味与分享,它荟萃了中外优秀教师的真情和智慧,如创造了中国教育神话的语文教师魏书生,他用20个课时教完了200个课时的内容,而且教出的学生个个成绩优秀;还有深受教育界称道的乡村小学教师桂贤娣,具有传奇色彩的语文特级教师俞玉萍。读了《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有几点体会与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一、要把希望根植于学生的心田 开学第一天,一般的教师不外乎是点名、搞卫生、发新书、强调纪律等例行工作。然而书中的俞玉萍老师却与众不同,她考虑的是怎样让大家尽快认识,怎样营造良好氛围,怎样鼓舞学生士气?开学的第一天,她根据每个学生的名字,分别制作卡片,写出不同的寄语,让孩子们体味到有诗意的生活,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带给孩子们无比的惊喜、友爱和自信,寄予美好的期盼和憧憬,把希望之花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田。

第二、要用真爱感动每一位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桂贤娣就是一位有爱、懂爱、会爱的好老师,从教30年,她创立了“因生给爱十法”,因材施教,用真爱感动每一位学生。我们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走出来,学会“情感教学”和“情感育人”,注重倾听、理解,懂得欣赏、赞美,善于引导和鼓励,1多与学生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朋友,在学生心灵中栽下真爱之树,使之深深留在学生记忆里,成为一股助其成长的强大动力。

第三、要用细节影响学生习惯养成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改变人生。一个注重细节、做好细节的教师也许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大师,但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任何一个细节的处理,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习惯养成。因此,老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细节做起。当看到垃圾纸屑时,要主动捡起丢到垃圾筒里;当看到学生追赶打闹、大喊大叫时,要提醒他们慢步轻声;当看到学生破坏环境、损坏公物时,要及时制止。如果我们细节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那么学生的好习惯就会自然养成。

第四、要创新教法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近两年,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在实践中,我把班上学生分成9个学习小组,明确组员分工,激励孩子们:“相信自己,管住自己,我的学习我做主,我是最棒的!”,课堂中由孩子们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然后分组展示,老师鼓励有不同意见和想法的孩子大胆与同学们分享,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老师起到的是引导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每周根据孩子们的表现评出展示明星、质疑明星、高效明星、优秀团队,并分发流动小红旗和小礼品。在高效课堂中,老师少讲,学生多说多动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能力,孩子们用更短的时间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孩子们的性格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看到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成长和进步,我欣慰地体会到了高效课堂成功的喜悦,我慢慢领悟到,原来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

第二篇: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拜读了赵国忠老师的《今天可以这做老师》,封面上有一段文字“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给学生带来无比的惊喜;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是真正的教学大师,他们的课堂永远高效有趣;

今天有这样的教师,在他们眼里永远没有“差生”,他能让最差的学生的学生考取重点大学;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获得最精彩的教师人生……今天,我们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段话简简单单,却让我感受到教师的无穷魅力。我被书中许多中外优秀教师对学生那浓浓的爱与超常的智慧深深地吸引、深深地感动。同时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中列举了许多案例,如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小蚂蚁的伟大起点常丽华,让“倒数第一”考上北大的王金战,一个创造教师奇迹的雷夫,差生的救星李圣珍等等。在拜读完这些教育大师的教育故事后我不经感慨,每个大师成功的背后都是他们对于学生的爱,对于学生的付出。

这些大师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她接触的学生也是我们现在正在接触的学生,但是她对于学生付出的爱却不是我们所能企及的。她还自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因生给爱10法对待病残生爱在得体,体弱生爱在关心等等。一个老师光有爱是不够的,没有哪一个学生会喜欢一个教学能力不强的老师,哪怕你再爱他们。在某种意义而言,教学水平高,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桂贤娣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老师,她不仅懂爱会爱,她还是一位颇具教学艺术的老师,她独创的情感教学法得到了专家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从书中所列举的几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桂贤娣老师做的都是一件件小事,正是这些小事最真实的演绎着她的艺术,也进一步的将她的教育艺术,磨练的愈加炉火纯青。桂贤娣老师是一本爱的教科书,用她的情感教学,用她的情感育人,正是有她这样的大师,鼓舞着我们,给我们这些后生们做出了指引。

在教师这个岗位我在刚刚开始,但是我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纷繁复杂,但是我也体会着一名教师所特有的幸福。我爱学生,学生也爱着我。可是通过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如果像俞老师、桂老师那样,爱的恰当,爱的得体,爱的有效,这样的工作才会充满色彩,五光十色,光彩夺目。

第三篇:《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读后感

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赵国忠老师主编的《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全书共分五个个部分:一是开学了,我能做些什么;二是课堂上,我是这样教学的;第三部分是,在我眼里,没有“差生”;第四部分是,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第五部分是,教师,你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引人深思,让我在书中重新认识了新时代的教师,重新定位了自己的教师角色。

我被书中许多中外优秀教师对学生那浓浓的爱与超常的智慧深深地吸引、深深地感动。同时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读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目录,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小蚂蚁们的伟大起点常丽华,王金战、雷夫、魏书生、薛瑞平、李镇西等等这样的名师名班主任,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我们一起分享过她的教育教学智慧的名师。在目录的指引下,我沉浸其中,每一个老师都是那样令人感动。他们是真正用爱、用心在做教育,急孩子所急,想孩子所想„„今天,当教师就要当俞玉萍这样有诗意的教师;今天,当教师就要当李圣珍这样的“差生救星”„„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事实上,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作为老师,应该调整好心态,从平等、全新、发展的角度,看待班里每一个孩子,观察、欣赏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用心地雕琢他们,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发展。

可以向王金战老师那样:用“化腐朽为神奇”的点金术,让倒数第一的孩子,考上北大。他带过的学生中,对他最有感情的,往往

就是当初的“差生”,心态问题一旦解决了,学习效率也就跟上了,一条“虫”就能变成一条“龙”了;可以向孙维刚老师那样:让一班“差生”100%考取大学。这个奇迹的背后,所谓的“成功秘密”有三个:一个是品格的培养,二是跨界教学,三是发展学生的思维,造就一个强大的大脑;可以向雷夫老师那样:“坚持、投入”、“用信任代替恐惧”、“用智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注重品格的培养”打造“第56号教室的奇迹”。

一个个故事无不让我们感动、欣慰而倍感喜悦。喜悦之余,我们也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

作为新世纪的一名老师,不仅要上好一堂课,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更应提高老师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一个好老师必须要做到这三点。

第四篇:《好老师可以这样做》读后感

《好老师可以这样做》读后感

韩凤利

《好老师可以这样做》是杨聪老师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结晶,作者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教学实例,展现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感人故事,同时也为教师与学生架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从中我学会了像杨聪老师那样与学生“对话”。

杨聪老师善于细节描写,特别是多维度的师生“对话”,让人误以为在看小说。然而,这些生动的师生情感交流绝非“虚构”所得。“对话”是走进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很多教育之所以成效不彰,皆出于教育者无法打开学生的“心门”,不屑于“对话”,没时间“对话”,不想“对话”,不会“对话”,种种原委。在杨聪的书里,你随处可见真情流露的师生交流,课上富有弹性的问答,课间朋友式的倾情交流,课外的电话、短信、日记、作文,乃至假期的鸿雁传书。老师是那么主动体贴地问询、慰抚、激励,学生也那么无间地交换心声、倾诉、感恩。有意栽花,无心插柳,短如微博“互动”,长若绵绵“情书”。杨聪显然是一个深谙此道的“心灵捕手”。

想想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总是埋怨学生不善言谈,不和老师进行交流,岂不知我们对学生的严厉、和学生之间的代沟,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感不断增加,学生如何会打开心门和老师畅所欲言。假如我们也像杨老师那样主动创造一切机会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把老师看做是自己的朋友,师生之间的对话有怎会难以建立?

教育的优与劣,教师的好与坏,可能会有很多种定义。但有一条却颠簸不破,那就是对学生要“好”,以广阔的胸襟包容每一个孩子。“好老师”杨聪正是对此做出了自己最真实、最直接的诠释。

第五篇:今天我们这样做老师

今 天,我 们 这 样 做 老 师

涧头集镇新庄小学潘伟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面对自己和他人,总有失意和慨叹,他当了科学家,他做了文学家,他成了奥运冠军,那么我呢?我不能告诉你人生的答案,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争取做最好的。一棵小草,也许永远不能成为参天大树,但它可以做最绿、最坚强的小草;一滴水,也许永远不能象长江、大海一样奔腾,但它可以成为所有水中最纯的那一滴,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就要把它做好。

我们的教育事业如同我们的国家性质一样正在摸索中前进,我读过很多教育家的著作,对于教师的定义无非是老生常谈,关心学生、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依然还是那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依然是倾尽所有奉献自己的春蚕,但是今天素质教育下地老师要求我们在成就别人的同时还要成就自我,正如卢志文老师说的那样我们还要做朝霞还要做祥云。

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有责任感和事业心。教师职业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积极主动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有自己的事业心,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主动、积极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收获愉悦的事业硕果。

要正确认识自己——新时代的教师是乐于奉献、敏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和善于总结的人。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总是先去讲条件,那么你将一事无成。因为在满足你所要求的一切条件下,这件事任何人都可以完成,那这件事还需要你去做吗?回首历史发展的痕迹,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怨天尤人、一事无成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历史的车轮没有因为他们的埋怨而发生任何的偏折。既然埋怨环境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改变自己呢?只要找到一条理由改变自己,你立即会发现自己身上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有哪些;怎样让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弥补自己的缺点。只要我们朝着卢老师所说的——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不断的努力,学生一定会喜欢,我们也会收获到这份职业所带来的的快乐。

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德国社会心理学家温勒说:“行为是一个人特定人格和他所处情境的共同函数。”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创设的温馨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语文课还剩一些时间,我让孩子们做作业。没多久,有几个孩子做完了作业,开始闲聊。当我走过去问一个学生:“你现在有空吗?”孩子不好意思地用手摸了一下脑袋说:“作业做完了,没事了。老师,您要我做些什么吗?”我说:“如果你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阅读课外书、练钢笔字、画画等,你就去做。要是很空闲,老师就要另外布置一些作业给你做,比如抄写字词、课文,等等。你愿意做哪种事呢?”这位同学一听,向同桌伸了伸舌头,急忙说:“老师,我有事做,我还要看《伊索寓言》呢„„”从那以后,在自学课上,每当学生听到我老师说“你现在很空闲吗?那老师单独给你布置些作业!”他们就都会心地笑着,主动地忙自己该忙的事了。老师要会用智慧的方式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让孩子们找到自己该做的事情。

要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成长——新时代的教师是乐于奉献、敏与学习、勤于思考。学生们在群体中生活,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事情,今天因为话不投机吵起来了,明天又因为一件小

事打起来了,很多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便像救火队员一样,为此忙个不停。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在教师眼里看上去很严重的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处理,而双方却已经和好如初,又在一起玩玩闹闹了。

要做一个公平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公平的对待,可是部分老师戴着有色眼镜,对待学生按照成绩分等级,使成绩差的学生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从而产生消极心理。其实,不管学生成绩好坏,他都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为班级作出不同的贡献。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势,成绩好的可以为班级的成绩加分,热爱运动的可以在体育方面挣得荣誉,口才好的可以在各类演讲比赛中一展风采„„做一个公平的老师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也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基本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一个自然人进步成为社会人,能够熟悉并理解当今社会现实,以便在这个社会生存发展。但是,引导孩子们学会成人社会的规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然而人生只有一次,容不得我们奢望上天再给我们一次机会。让我们现在开始不要帮困难在我们面前找理由,让我们鼓足勇气让理由成为它投降的武器,改变我们的过去,收获新的快乐新的喜悦。老师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那么就让我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一点,努力做一个好老师。作为一个教师,今天能够站在讲台称作教师,那么他必定是从昨天辛苦磨练出来的吗,我们要 好好地把握人生,不给我们的人生的终点站留下后悔的空位。让我们成为教师行业中美丽的蝴蝶,让我们为教育事业增添朝霞的炫美!总之,做一名教师并不难,做一名好教师却很不容易,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探索,将“教”与“学”结合起来,把教学当做事业,爱护学生,才能在教师岗位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