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三心,让我走进学生的心灵

三心,让我走进学生的心灵



第一篇:三心,让我走进学生的心灵

三心,让我走进学生的心灵

-----爱心、耐心、细心

教师,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当我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喜悦与激动、疑惑和期待就占据了我的心灵。喜的是我成了神圣队伍中的一员,将自己所学浇灌给祖国的未来;期待的是,自己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磨练,终于得出了这样一句话:只有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下面我从几方面谈谈我当班主任的点点滴滴与大家共勉。

一、对待自己的学生该这样想:“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

子。”每当我走进教室我都会想起这句话,同时也让我明白一名出色的班主任不仅要教艺精湛,有敬业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有情感的投入。要懂得人性、人道和人情。我记得在我带的第三届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男生叫王斌,他是三差生中的一个但经过多次谈心了解实情,后来他在高考时考进了一所较好的专科,他工作了在节假日都会给我打电话发短信问候。每想到这些我很欣慰。同时我在想用自己的爱心和真心去对待每位学生,你收获的永远使幸福和快乐!

二、班级是一个家,班主任和每位学生都是家中的成员。从这句

话中我们可以读出两个字“平等”尤其在2009年11月19日学校决定重组一个班,让我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当时的我既开心又担心,因为这是从各个班中抽调出来的学生组建的新班级。经过多次心里决斗我下定决心接了这个班,一开始我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先制订班规班级,而是把自己先融

入到这个集体中去让大家接受你这位班主任。每天我第一个到教室等待学生的到来,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都养成了自觉早到班级的习惯了,并且一到教室就能听到大家的读书声,我从心中开心。其次是每当我走进教室看到地板上有纸屑时我会主动弯腰捡起它,学生看在眼里自然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自我约束力,这样无形中我的班纪班规就这样形成了,同学们也会自觉遵守。我也会牢记勿乱批评指责学生。我想一个班主任只有从心底里去爱这个班,平等的去爱这个家中的每个成员,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家的温馨,这样的班级才能在和谐中不断成长、进步。

三、难为情,而不难堪,是教育的“度”在一个班级中谈“三心

(爱心、细心、耐心)”讲“平等”并非凡事都迁就、顺从学生。批评和表扬一样重要,只是要掌握好这个“度”。作为一名班主任要让学生明白,服从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责任。集体荣誉的攀升,好的班风班纪的形成,离不开适度的让学生难为情而不难堪的批评,我每次做到批评学生的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表扬他的三个优点,这样让学生心悦诚服。在我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在我外出开会时,他冒充我给学生签了请假条被保卫科发现,保卫科的同志悄悄把这件是告诉我,没有声张,等我回到学校我第一件事就到了保卫科把冒签的请假条取回来,我一看笔迹我知道是谁签的。到班级后学生非常安静,我和平常一样没有去过问这件事情。课后我找到冒签假条的这位学生(杨浩),学生知道这件事很严重想肯定会遭到老师的痛骂和训斥。而我没这么做,我首先

肯定了他一直在校时的表现、行为习惯、成绩,以及平时文明礼仪。然后我给他指出本次他错误的地方,学生很乐意的接受了老师的批评。从此以后班级再也没此事发生过。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有时,所谓的“经验”反而制约着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不断思考,不断创新。若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按***惯去开展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德育工作的需要。我也常想学生品德的生成需要自主,要有空间,只有创新班级德育活动,才能让学生有展示独特个性和非凡才华的舞台。

我相信我们只要多一些创新意识,少些老套模式,少些经验主义;多些关爱关心,少些批评指责。你肯定是一位很快乐、成功的好老师。

姓名:徐平

联系电话:***E-mail:331618285@qq.com通讯地址:四川省巴中市

巴州区第七中学

邮政编码:636000

第二篇: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享受教育幸福

华升学校校长

牛和泉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界,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教师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知识、有个性的人组成的群体,他们可以接受管理,又可以干扰管理,还可以组织起来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没有学生的参与,许多管理过程是很难进行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参与管理,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呢?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爱心: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爱,一个古老永恒的话题,我们所处的世界处处都有爱的踪迹。朋友之间、亲情之间、陌路人之间、同路人之间、患难之间、危机之时,人们都渴望得到爱。只因有了爱生命才得以延续,人类才得以进化,社会才得以发展。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教育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只有教师的爱才能开启学生闭锁的心灵。

爱,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感情,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关联。用爱心育人是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爱心奉献给学生。班主任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只有一心一意爱学生,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被人们公认的“爱心之父”的裴斯泰洛齐,用他自己的行动谱写了爱心教育的奇迹。他面对的孩子,大多身体有缺陷,很多有慢性皮肤病,使他们步履不便,或是头上长癞疮,或是衣衫褴缕、满身虱子;很多人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目光无力,有的是不知羞耻,习于伪善和欺骗;另一些儿童为不幸所折磨变成猜疑和胆怯的人,完全缺乏感情。面对这些孤儿、弃儿、病儿、弱儿,裴斯泰洛齐 和他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孩子生病时,他在身边,孩子健康时他在身边,孩子睡觉时他在身边„„。被孩子们称为慈父的裴斯泰洛齐说:“我的目的在于使他们过着共同的新生活,产生新的力量,在孩子们中间唤醒他们兄弟般的情谊,使他们成为热情的、公正的、亲切的人。”假如我们的老师具有裴斯泰洛齐那样的爱心、耐心、恒心,什么样的顽劣学生不能转化,什么样的心结不能解开呢?俗话讲: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爱每一个孩子必须相信每一个孩子,班主任教师要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天才来欣赏,当成天才来培养。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坚持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的潜能。在教师确立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信念的前提下,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最后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通过反复成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其实,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每年学校招收一年级新生,孩子们满怀热情,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随后,考试出现了,于是总有人名次排在后边或考试不及格。当这种现象在某一个孩子身上反复出现,孩子的自卑感就会上升,勤奋感就会下降,表现为对学习的厌恶或抵制。学习反复失败是差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赏识学生。

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从教育自己女儿的过程中,探索领悟到相信、赏识在教育中的作用。他的女儿是一位双耳全聋、三岁半还是一个字不会说的残疾儿。他通过赏识,把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一个神童,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周弘第一次看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按说该发火了,可他没有。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对号,错的地方没有打红叉号。并由衷的赞扬:“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题就做对了一 道,爸爸象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呢!”八岁的女儿听到这些话自豪极了,自信心得以增强。他成功了,她的女儿成功了。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像他说得那样:“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哪怕是孩子一千次跌到,也要一千零一次地帮助他站起来。一位哲人这样讲:“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对人肯定的表现。老师要想获取教育的成功,就要相信、赏识学生。相信、赏识学生是爱心教育的具体体现。孩子需要理解、帮助,孩子需要信任,孩子需要赏识,孩子需要鼓励,拥有爱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同时也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业护照。

民主: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只有教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时,才会产生最好的教育。要走进学生心灵,教师必须把自己的心溶进学生的心,把自己的情溶进学生的情。将师生关系转化为师友关系,以师为友,以友为师,师生同化。建立民主、自由、平等、愉悦的师生关系。谈到师生关系,大体可分三个类型:一是服从型,即教师居高临下,以权威者的身份,利用手中的特权,通过规章和奖惩使学生服从,学生口服心不服。二是认同型,即教师以自己的渊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获得学生的认可,学生敬而远之。三是同化型,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把学生当朋友,这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要实现师生同化,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必须从以下几下方面入手。

第一、向学生学习。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曾经有过许多论述:《论语》中的“不耻下问”;《学记》中的“教学相长”,荀子《劝学篇》中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韩愈在《师说》中的论述就更明确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子。”这些说法似乎只就学业上来说的。而在思想、道德、人格上,“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宣传,给教师披上神圣的外衣。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绝对的权威、完人,教师也自认为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其实封建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奴才教育,在这种教育下面,向学生学习是一句空话。教师这种“道德圣人”的自我感觉,到现在许多教师还不自觉地奉行着。认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学生的道德楷模,有充分的理由和百分之百的资格去“教育”学生。正因为我们有这种观点,我们总以为学生一入校就品德不好,需要我们灌输“美好的道德”。从教育的起点上,我们已经把学生当作“道德病人”。而事实上,“人之初,性本善。”在很多方面,学生其实要比我们纯洁得多,这是有事实依据的。请看每次学雷锋的活动,参与热情最高的是孩子;每次各种公益捐款活动,积极性最高的是孩子;每周的升国旗仪式上,最整齐最严肃的队列还是学生„„。面对学生晶莹剔透的童心,难道我们没想到自己的心灵锈迹斑斑了吗?作为教育者要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但决不意味着每个教育者已经达到了这么高的境界。我们应当承认教师不是完人,承认教师在诸多方面不如我们的学生。这并不是降低了教师对自己的人格要求。恰恰相反,只有教师随时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才能真正促进教师自身的自我完善。在这个完善过程中,学生是我们的参照物和镜子。

加里宁说:“教师应当是学识很高的人,另一方面应当是无尚诚实的人。”向学生学习,其意义在于还教师的真实。我们在学生面前是人不是神,我们有优点和长处,同时也有缺点和短处,学生更会把我们当做可以信任、可以亲近的朋友,而朋友般平等的感情,无疑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向学生学习其意义还在于还教育以诚实。面对当前弥漫着的教育虚假,教育者以自身的诚实一方面消解着虚假教 育的负面影响,同时以诚实培育着诚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己不相信的决不交给学生。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这是教育者起码的职业道德。向学生学习,从教育角度讲对学生也是最有效的教育。学生会从教师的身上看到:什么叫“人无完人,”什么叫“知错就改,”什么是“见贤思齐。”教育者对自己错误的追悔和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将感染激励着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战胜自我,一步步走向卓越。

陶行之在谈到“民主教师”时,把“跟小孩子学习”作为民主教育的必要条件这一。他曾这样说:“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人只晓得先生去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先生与学生相处,不知不觉的精神要年轻,这是先生受学生感化。学生质疑问难,先生学业片刻不能懈怠先生是受学生的锻炼。”正是在这“师生接近,”人格互相感化的过程中,教育便放射出“民主”之光。

第二、在民主管理中学习民主。今天,我们已走进新世纪的大门,今日的学生将是明天的公民,建设国家的“接力棒”,不久就要传到他们手中。没有民主精神,就不能承担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任;没有民主的教育,便没有民主的未来。看来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精神和民主意识决非小事,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可让人痛心的是:今日学校还有为数不少的文明监狱,将学生管得死死的。个别教师,高高在上、威风八面。只要他那张冰棍似的脸一出现。学生大气都不敢出,就象“耗子见了猫一样。还有部分班主任将班内的大小事物包揽无余,事无巨细,事必亲躬。从抓学生迟到早退到学生佩带校徽,从学生衣着是否整洁到学生是否洗脸,从和学生一起卫生扫除到陪着学生上自习,从学生吃零食到提着缺腿的凳子四处找木工。整日疲惫不堪,可得不到学生的理 解。自认为尽职尽责、呕心沥血,可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教师缺乏“民主”精神。

独裁、一言堂、个人迷信是愚昧落后的产物,民主管理是文明与进步的选择。作为教师应把全体学生当作朋友助手。谁是学生命运的主人,应该是学生自己;谁是班级的主人,应该是全班每一个学生。如果不发挥他们主人的作用,时间长了他们就丧失了自主、自立、自强的信心,失去了对集体的主人翁责任感。一个班级如果努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人翁作用,那么他当班级主人的能力就越强。学生在班集体中主人翁作用发挥的越充分,他对班级就越热爱越关心。对教师就越信服越尊重。

魏书生老师在管理班级中,班级的每项制度,每件较大的事,在确定前都和学生商量。大家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由集体举手或投票表决。把个人意志上升到民主意志,学生从民主管理中学会了民主,增强了民主意识。他们的班级,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干,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干,学生真正成了班级的主人。魏老师即使多日不在家班级也能井井有条,学生学习成绩也能蒸蒸日上,其主要原因,在民主管理中学生学会了管理,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了学习。

教师的民主精神、民主意识、民主管理密切了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心心相印、情情相溶,班级管理从“必须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尊重:走进学习心灵的信用卡

尊重是人的需要。尊重和帮助他人,内心就充满了做人的自豪和幸福,从中也体现出做人的价值和自尊。尊重他人的付出,会换来他人尊重你的回报。相反,如果教师的自命不凡,不尊重学生,不理解学生,学生当然也不会买你的帐。古人说:“尊人者,人尊之”就是这个道理。尊重能换来尊重,关爱能换来关爱。让学生尊重教师,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育集情感、科学、艺术于一身,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学生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不同,但都履行同一项特定义务,即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教与学分工的不同,绝无高低、贵贱、等级之分。教师应该把学生平等地看成一个大写的“人”字。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就等于尊重教育。曾经有这样一个教师,他所教的二年级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时,曾三次出现错误。这个教师当着全班同学们的面,在孩子的小脸上画了一个“×”号。以此作为惩罚。回家后,这个孩子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害怕,我再也不去上学了。”难道说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也有自尊心吗?是的,因为学生无论大小,都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在教师的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堂堂正正的人,都有尊重别人和被别人尊重的基本权力。有位教育家曾这样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讥笑中有牛顿,你的冷眼中有爱迪生。”善待学生是每一个教师起码的师德要求。有些教师对待学生,冰凉的心、冰冷的眼,冰硬的语言、冰棍的脸。其实孩子所犯的错误是美丽的错误,连上帝都能原谅,何况是教师呢?面对灿烂的生命,面对花一样的笑脸,我们教师理应笑起来。教师要蹲下身来看待孩子的世界,把学生的人格提升到自己对等的水平上,师生之间才会产生心和心的交流,心灵和心灵的对话。

第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真正的素质教育理所应当的是个性教育,没有个性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我们面对一个班五六十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家庭、教养和经历,有着不同的性格、爱好和特长。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要尊重学生性格、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育教学中尤其要避免一刀切,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尊重学生 个性我们要从心灵深处去尊重那些倍受冷落和歧视的“后进生”,要坚信每一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舞台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教育的职责正如《学记》中所说的那样:“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的特长。曾经有这样一位女教师,刚接手一个班的班主任时间不长,上课时他发现一个后进学生在那里涂涂抹抹,像是画画。老师来到学生身边,看到这个学生原来在给自己画像。老师并未生气地说:“嗬!画得蛮像,送给我作个纪念好吗?”这个学生吃了一惊,又惊又怕地把画交给了老师。下课后,老师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对学生说:“你很有画画的天赋,今后你就负责办我们班的黑板报好吗?”学生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把黑板报办得非常出色。从此后这个学生学习非常认真,后来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尊重学生特长、尊重学生个性是学生进步的潜在动力。

第三、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需要。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选择,没有选择只能导致停止、僵化、封闭、保守和落后,没有选择就没有发展。自然界也是如此,地球气候的不断变迁,对物种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严格甚至残酷的选择;物种也在不断选择自己的演变方向以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如生存地的选择,形态的选择,本能的选择,食物的选择等等。凡是选择了在大自然中正确的位置,就延续了下来,发展了起来,否则便会被淘汰。人之所以越活越好,就是因为大自然选择了人类,人类不断地选择大自然发展变化的方向。如恐龙也曾在大自然中称霸一时,但因它的选择背离大自然方向而灭绝。有选择才有特色,有选择才有多样化,有选择才有发展。教育同样如此,有选择才有教育的特色,才有教育的个性化。学生的自主发展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足够的选择空间。学生的选择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我们理应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 生的选择。孔老夫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如何使学生选择自己,选择自己所教的学科呢?教师就必须改变自己,适应学生。让学生喜爱自己,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今后的教育不是教师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在新的历程里,教师要努力争取成为学生选择的对象。自己的教育内容成为学生内心的需要。

新世纪的教师,只有具备和时代相通的现代教育观和师生观,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当你实现了这一教育境界,你会由衷的感到教育是何等的崇高而又幸福的事业。

第三篇:走进学生心灵

班 主 任 工 作 点 滴

——走进学生心灵

春夏交替,日月轮回,转眼我教学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在这些年的教学生涯中,品尝了当老师的酸甜苦辣,同时也收获了桃李芬芳与孩子的爱。想想这些年与孩子们的相处,感觉到学生是一本书,一本无字却很深奥的书。在他天真灿烂的笑脸背后,经常藏着许多奇特的幻想,他们更是一张白纸,任由我们这些成年人和老师去作画、涂色。在我担任班主任的这么多年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孩子,有调皮捣蛋的,有活泼可爱的,有善解人意的,有腼腆内向的,有喜欢张扬个性的,有性格内敛的。学习好的总是受到老师的表扬,学习较差的总是默默无闻而被老师遗忘。在这些孩子中,最需要关心的是那些学困生,学困生们往往性格孤癖、自卑,不愿和同学们相处,更不敢和老师说话,他们害怕遭到同学的讥笑和老师的白眼,总是默默无闻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可是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寂寞的,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欣赏,得到同学的帮助和友谊。

作为班主任对于这样的孩子应该付出更多的爱,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老师走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心理健康地成长,自由、快乐地学习。怎样才能走进这些学困生的心灵呢?

一、用微笑鼓励学生

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老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的确,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有许多老师“恨铁不成钢”,一出口就伤孩子的心,尤其是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你脑袋里进水了吗?傻瓜,笨蛋!”老师本意想激励孩子,却无端伤害了孩子可贵的自尊,可能这个孩子从此就破罐破摔了,对生活也失去了热情。如果我们每个班主任都这样对待我们的学生,试问,这样会毁了多少学生。而我认为,激励孩子不应该用刺耳、偏激的语言去刺激他们,而应经常鼓励孩子“你不错!”“你真棒!”“你能行!”。给学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掌声才能够使这些学困生树立起信心,才能充满自信,才能有勇气迎接风雨,乐于在困难中微笑。

我们班的刘玉兰、付小雪同学性格特别内向,学习基础特别差,在班里总是默默无闻,不和同学交往,也从不敢和老师说话。刚接这个班时,我默默地观察了一阵,决定帮助这两个无助的女孩。于是我把先把付小雪叫到办公室让她们坐下,注视着我,对我说说她学习上存在的困难。然后我告诉她,在老师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我说:“其实你很有潜力,很有发展前途,今后要多找老师沟通,有问题及时找老师解决,相信你一定能行。”在谈话过程中,我始终面带微笑,和风细雨地与她谈着心,末了,她说:“老师,谢谢你!跟你谈完心,心里舒服多了,觉得老师也不是那么可怕。”然后又将刘玉兰叫来,温柔地开导她。从此后,她们俩在班上都有了许多变化,她们还积极开始参与班级管理,主动请缨干力所能及的事,上听课也特别认真,我也经常提问她俩、表扬她俩,由于她俩七、八年级的英语基础太弱,经过一年的努力,虽然说她俩的成绩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性格自信多了。每次见到我,不再是低头而过,而是昂着头,迎着我的目光,问好。

二、用宽容唤醒学生

教育,需要我们老师用宽容去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尤其是对于学习上比较困难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宽容。记得刚接上这个班的时候,那时他们是八年级,这个班有许多学困生,英语基础特别差,基本什么都不会,单词听写都是十几分。尤其是马金龙同学,从不背单词,每天一上课就睡大觉。一听写就交空本子,我非常生气,每次就用棍子敲他的手。而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还恨恨地看着我。我一想,这也不是办法啊,于是我想起曾经刚参加工作时一位老教师告诉我的话:“老师要有宽阔的胸怀,要有宰相的肚子,要用宽容的心去对待这种学生。”听完后我如梦方醒,立马改变了对班里学困生的态度,经常找他们谈心,用语言去激励他们,帮他们树立信心。对他们降低要求,要求他们每次听写别人写10个单词,他们写对3—5个就过关了,他们立刻有了兴趣,课堂上不再睡觉,每次都能写出几个单词,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对他们要求提高了一点,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竟然写对的单词越来越多,对英语学习也慢慢有了点兴趣。对于他们回答问题,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不管回答的正确与否,都报以宽容的一笑“不错,有进步!”当他们扰乱课堂纪律时,我也总是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报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久而久之,这些调皮捣蛋不学习的学生渐渐发现我是一个很大度的老师,不会斤斤计较,也不会给他们穿小鞋,他们也慢慢的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九(2)班的大部分学困生无论是性格还是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转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用宽容唤醒学生勤奋向上,用一颗爱心感化学生积极进取,只有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才能拨动学生生命的琴弦,点燃他们理想的圣火。

三、用欣赏激发学生

学困生往往生活在自我的圈子里,性格孤癖、自卑,容易自暴自弃,他们往往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作为班主任,有责任去激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而这一切需要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需要老师去欣赏他们。我们班里的学困生特别多,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及时表扬他们,有欣赏的眼光鼓励他们,用激励的语言去激发他们。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有不少学生喜欢找学习不好而又调皮的同学的缺点打“小报告”,尤其是女生特别爱告状,对此,我经常提倡学生要学会“阳光思考”,鼓励他们多看别人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些学困生,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去欣赏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在被欣赏中找回自我,在欣赏中获得快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用激情点燃学生理想的火花,用一颗爱心鼓励鞭策学生,用欣赏给他们自信的阳光,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照亮他们一生的道路。

伊宁市奶牛场中学2012—2013学年

第二学期班主任随笔

《走进学生心灵》

虹 2013.6.25

第四篇:浅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推荐)

浅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作者:彭建琼

单位:禄丰县和平镇小学

【摘要】

人的内心世界如同一把锁,谁掌握了打开心灵的钥匙,谁就可以调动人的一切。教育也一样,我们要懂得学生的心,才谈得上教育。用“心”育人,给学生以爱心、耐心、童心、诚心、赞美、恒心,这样才能真正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唤醒每一颗善良的童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承受阳光照射,雨露滋润,从而茁壮成长。

【关键词】走进心灵用心育人

【正文】

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撬不开锁,而钥匙却轻轻一转把锁开了。铁棒问:“钥匙,这是为什么?”钥匙回答说:“很简单,因为我懂锁的心。”

医生治病救人讲究“对症下药”,教师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要对症下药,如果像铁棒一样的蛮干,只能将事情弄糟。有位哲人说:人的内心世界如同一把锁,谁掌握了打开心灵的钥匙,谁就可以调动人的一切。教育也一样,我们要懂得学生的心,才谈得上教育。教师只有拿到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那把“钥匙”,让孩子能信任你,把你当成朋友,向你倾诉,才能正确地帮孩子解决思想的问题。自从“马加爵事件”发生之后,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呼唤知心教育。《知心姐姐》栏目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小学生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太缺乏主动性,而且还存在害怕与老师交流的情况。在问到为什么不与老师交流时,百分之六十几的学生回答是因为“自己胆小”或者是“怕自己说的话使老师不高兴”,还有些学生回答“怕学生说我拍马屁”,等等。在教育实践中,我也发现学生不是对老师敬而远之,就是心怀畏惧,即便能够勉强坐在一起谈谈心,学生也很少真正袒露心声。遇到这种情况,要想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就无从说起。因此,只有拆除彼此之间的无形隔膜,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乐于交流,接受教师的教导,才有利于教师及时捕获学生的心理变化,因势利导,促进学生身

心的健康成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不妨试用以下几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第一把:爱心。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用师爱去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点燃它们心中自尊和进去的火花,引导他们一步步上进。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过程是充满人情味的心灵交融。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体现对人的理解和尊重。六年前,我负责带五年级的语文及班主任工作,其中有一个小男孩,聪明伶俐学习还可以,可就是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还经常逃学,他的父母知道他逃学后,经常是一顿打。针对这种情,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而是及时的和他谈心,并到半路去接他,与他讲理想、讲人生,他家离学校远,中午我就让他和我一起吃饭,饭后我和他一起玩篮球,并帮他补习功课,一个学期下来,他改掉了不良的习惯,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成为一个正优秀的学生,当看到他站在领奖台上的甜蜜笑容,作为教师我为他骄傲,自豪。现在每当收到他的祝福,我觉得这是一种幸福,这是爱的力量。

第二把:童心。

众所周知,当一个人把你当做知心朋友时,就会敞开胸怀,畅所欲言了,这一点在学生往往表现得更加突出,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除了应具备朋友的真诚、亲密、关心等特点之外,关键是要保持童心,这是消除师生之间思想隔阂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付诸于实际呢?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关注并参与孩子的兴趣与爱好,比如和学生同读一本书,同唱一首歌,同做一个游戏,等等,我带过一个班级,从四年级到六年级,期间我一同与他们玩篮球,打乒乓球,参加学校的文艺节目排练、、、、、现在学生虽然毕业了,但我经常收到他们的电话,信件、礼物等,感到非常的欣慰。当教师同学生自然地打成一片时,就会有共同的语言,双方的交流就会不知不觉地水到渠成。第三把:耐心

爱一名优秀生不难,但爱一个屡教屡犯的捣蛋鬼、后进学生就会

难一些。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碰到过不会写自己名字的弱智孩子,碰到过爱打架爱骂人的“后进学生”,但我始终保持一种心态——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再高明的教师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教师的真诚关心、持久热爱,才能熔化学生心中的“坚冰”,激励他们内在的前进动力,点燃他们积极进取的自信之火。千万不能因为行为上的反复就放弃教育,或采取抱怨、讽刺、挖苦的态度,那样会前功尽弃。后进生虽然只是少数,但他们往往集许多缺点于一身,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他们不仅容易犯错,而且改过来之后极容易再犯。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总是用我的宽容、我的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知道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并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缺点找出来,然后逐步改正。我们班里有一个学生,父母都外出打工去了,由爷爷奶奶照管,常因懒惰而忘了做作业,又十分调皮、捣蛋,又会惹事、闯祸的男孩子,一次次的教育,一次次的保证,一次次的犯错。找他谈话他会答应老师今天一定完成,但到第二天检查却拿不出作业来。老师无论是“哄”是“吓”,他都以不变应万变。怎么办?不断的失败使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转化他的方法。之后,当我发现他完成了某一项作业时,我就及时表扬他,并奖励他一个“笑脸”,几天下来,他也能和另外的同学一样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一天,他又闯祸了,他把一名低年级的小学生打伤了,我利用两节课的时间,耐心地对他进行说服教育。看到他无动于衷的样子,我的眼圈红了,对他说了“老师真心地希望你成长起来,这么多次了,难道你真的不明白老师的心吗?老师希望你开心的学习,快乐的做人”,他哭了。后来,他送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知道我又让您伤心了,我要做个懂事的孩子,一定改正缺点,让您不再为我伤心、担心,让你开心。

第四把:诚心

关心、热爱学生是一种真实的感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的爱。它不是做给学生看的,更不是做给领导看的。做教师的应真心实意地为孩子的成长着想,要深入他们的内心,理解他们的难处,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

在我们班里,有一个字写得不好的学生,每次作业,他写得歪歪扭扭的。对此,我总是说;“来,让老师示范给你。”“你瞧,这个字

多美。”当孩子犯错误时,老师既要真诚地指出他的错误,更要给他希望。无论是亲切的交谈,还是严厉的批评,无论是满意的微笑,还是恼怒的火气,甚至伤心的泪水,都应该是真实的,诚挚的。我们用“诚心”打动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思想上、感情上的共鸣,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用“爱心、耐心、童心、诚心”育人,学生知道我病了,就把家里的鸡蛋送给了我;当过教师节时,几名曾是“捣蛋鬼”的学生亲手制作了小工艺品送给了我;当我遇到困难而忧伤时,看到的是孩子们一双双理解我的眼睛;当我遇到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又为我欢呼雀跃.......我得到的这一切时心里特别高兴,不只因为我的爱有所回报,更因为我用爱心教会了他们做人,生活,求知。

第五把:赞美。

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喜欢人家的赞美。其实人性最深切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而学生尤其需要。真诚的赞美可以拉近心灵,吸引着孩子向你真心靠拢,倾听你的教诲,还将每时每刻从积极乐观的一面影响着孩子的生活与成长。原来我经常用严厉的目光和批评来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可是效果都不理想,并且师生关系非常紧张;后来换了一种方式,尽量多找学生的优点,并在适时的境况下表扬他们,结果效果大不一样,学生觉得老师是他的朋友,还改善了和学生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第六把:恒心。

古人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教师的爱心、童心、耐心、诚心、赞美只有长期坚持,广泛的用在学生的身上,并且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自然而然,才能深入学生心理世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现在我相信: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找不到开启学生心灵钥匙的老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唤醒每一颗善良的童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承受阳光照

射,雨露滋润,从而茁壮成长。为了一切孩子都沐浴着灿烂阳光,茁壮地成长,用“心”育人,给学生以爱心、耐心、童心、诚心、赞美、恒心,这样才能真正走入学生心灵世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

任工作的意见》2006年6月4日

2、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教育学》2000年2月

3、人民教育出版社--《班级管理学》

4、人民教育出版社--《班主任工作艺术一百列》 李庾南 著2007年10月第1版

作者姓名:彭建琼

出生年月:1980年12月27日

性别:女

籍贯:云南楚雄禄丰

民族:汉族

工作单位全称: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和平镇小学

最后学历:本科

职称:小教一级

详细通讯地址: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和平镇前所裕琅希望小学 邮政编码:651207

电话:***

电子邮箱:lfhppjq@126.com

第五篇: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

—主题班会课感想

吴翠萍 高中组

联系电话:***

案例背景

背景一:班会课难上是许多当过班主任的老师一个共同的感受。不少班主任认为,班会课至少有“三难”:难准备、难组织、难见效。班会课上,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成了哑巴。他们认为,班会课无非就是老师变着法子对学生进行说教:学生在学校不要做这,不可以做那,形式再多,目的只有一个:确保学生在校平安。既然如此,学生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背景二:近年来,随着蚌埠城市的发展,周边农村的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到城里来求学,希望他们能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受到更好的教育。农村的孩子进城以后,觉得城里孩子的一切都比他们优越。逐渐地,一些女生开始学着城里人的样子烫了头发,父母看不惯,他们有的还和父母闹翻了;一些男生三三两两地出入网吧,甚至彻夜不归。他们甚至完全忘记了父母送他们进城的目的,更没有体会到父母每个月给他们的那点钱的来之不易。看到这些,作为班主任的我真的很痛心:如何才能让学生懂得感恩呢?

案例过程

又到了学校举行主题班会比赛的时侯,这次班会的主题由各班自拟。因此,我决定利用这次班会课对学生进行一次感恩教育。班会课上,我请来了一位和孩子有矛盾的家长,首先让他讲述了父亲那威严冷峻的外表下深藏着的爱与期望。然后,又让那位同学就自己对父母的教育方式的不解与父亲沟通。当父亲终于放下面子,承认在平时的教育中方法有不当的时候,孩子的情感就象开了闸门的洪水,再也控制不住,泪流满面地向着台下的爸爸深鞠一躬,“爸爸,你对我从来没有笑脸,我考试考得再好,你也从来没有夸奖过我。我认为你只是想让我考好为你争面子。我真的不知道你原来那么在意我的感受,关心我的前途,对不

起。”会场上再也没有了沉默,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来,同学们的情绪达到第一个高潮。接下来,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发生在我们班的真实的故事:(配乐:念亲恩)陈小龙同学一个月以前退学了,走后,他给我留下了这样一封信:他说他的爸爸一天到晚在外面挣钱养家,留下生病的妈妈一人在家。有一天,当他回到家的时候,他发现妈妈病得很厉害。她渴了,没有人给她端水;她饿了,没有人给她做饭;她病了,没人知道,更没人能把她送往医院。看到这一情景,孩子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说,从他看到妈妈躺在床上的那一目,他就作出了决定:回家照看妈妈。因为他即使留在学校,他的脑海里也总是妈妈的身影。他想明白了:人的一生中亲情最重要。听了他的一席话,我再也说不出什么安慰和挽留他的话。因为我知道,他是一个有主见的孩子,他知道他需要的是什么。现在,这位同学在离他家不远的地方找了一份工作,每天可以回家照看妈妈。我们忠心祝愿他和妈妈生活得幸福快乐。(配乐:妈妈插图:一个生病的妈妈卧在病榻之上,一个孝顺的儿子端着碗在给妈妈喂药)

下面,就让我们把《感恩的心》这首歌送给我们的学校以及在座的每一位家长、老师及同学。(全班同学齐唱《感恩的心》)

故事讲完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评委在内)都被感动的热泪盈眶,我自己早已泣不成声,班会课进入最后的高潮。

案例效果

课就这样结束了,接下来的事情该是检查效果的时候。经过一个星期的仔细观察,我发现同学们的态度真的改变了:上网吧的没有了,攀比吃穿的没有了,他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向着我们共同的目标出发了。班会课的效果比以往似乎好了很多。

案例反思

班会课后,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为什么这一堂班会课能够感动所有在场的人、效果显著?是因为给了学生想像的空间?是因为有身边人的教训作为借鉴?还是因为改变了单一的发誓式的演讲形式?抑或是因为班会主题贴近学生的生

活,触动了他们的心灵,所有的体会认识来源于他们自己?我似乎无从知道。但我们又确实都知道,主题班会课应该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加强教育的一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但班会课的形式不能永远是那种批斗会式的说教。否则,学生会变得麻木,班会课也就失去了意义。一堂新颖、别致的班会课不仅能达到从思想上教育学生的目的,最为重要的是还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投入真正的高昂的热情,从而水到渠成的寓教于乐。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怎样做才能“寓教于乐”呢?通过这一节班会课,我的认识是:

一、教育要生活化,内容要精品化

我曾经有意地收集过本校几年来的班会课主题要求,没有意外地发现,几乎每年的主题都相似:“新学期,新气象”、“庆祝教师节”、“纪念九一八”、“欢度国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庆祝元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学雷锋,见行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等等。

诚然,我们确实需要通过这些班会课教育学生,让学生有计划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不忘国耻、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等优秀品质。然而,我们似乎也更应该考虑到学生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的学生他们生活的经历是各异的,他们对于社会上一些现象的认识也是各不相同的。教育如果脱离了社会现实,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必然沦为空洞的说教。当今的中学生他们的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对自己的期待值高、接受知识的能力强,但同时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存在着层出不穷的问题。因此,我们的教育内容也应该努力去适应他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学生的情况和班级的实情,精心选择主题,精心设计形式,使之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灵。

如针对学生进入高一后不能适应高中课程,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学生的情绪波动很大,我们进行了一个“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考试”的单元主题班会,请学生们谈自己进入高一以来的学习方法,并请来相关学科的老师来给他们作指导,使学生们明白了再也不能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应对高中的课程;针对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我们组织了一个“考试作弊有没有意义”的单元主题班会,同学们争论得面红耳赤,并准备了大量的图片,以此帮助学生们理解考试的真正内涵,从而确立心目中真正的学习目标;而当班级中有些同学不能认真执行班级的一些制度

时,我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召开了一个以“如果我是班主任”为主题的班会,然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设想写成一份可行性报告提交班委会,班委会再组织学生进行商讨,最后决策。这样的班会课因为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且所选主题皆是师生精心选择的,学生上起来就有亲切感,参与的积极性自然就很高。

二、学习要创新化,形式要多样化

不同的教育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譬如英语文章,有的文章适合从语言文字上品读,有的文章适合从结构内容上品读,有的文章适合从思想意蕴上品读,还有文章的适合从写作手法上品读,凡此种种,都要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如果不加分析,不加研究地一味地分析结构或一味地分析思想教育意义,即使是奇文,也会让人兴味索然。

班会课也必须注重灵活与创新。再好的理论,说教者如果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且重复的次数又多,自然就会失去吸引力。同样,班会课若是长时间一个模式,采用的教育素材基本不变,那么肯定不会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会课应不断充实新鲜血液,力求学习创新化、形式多样化、学生主体化。如可采用师生共同主持班会、鼓励学生自主召开班会、邀请任课老师参加班会等多种形式,将班会改革为报告式、讨论式、纪念式、知识竞赛式、读后感交流式、社会调查式、演讲会、辩论式等等,寓思想教育于丰富多彩的班会课具体形式之中;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不断更新健康向上的班会课素材,不断丰富班会课教育内容,以启迪、感染、教育学生;还可充分调动积极的社会因素,联合家庭进行参观式的班会活动、以形象具体、活生生的实物、人物事例教育学生。

伟大的民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贴近学生生活、要贴近日常生活。要让学生学会从身边学起从身边做起从身边想起。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从他们的切身感受中,提炼出对他们最有用的知识,帮助他们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体味求知的乐趣和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变枯燥的被动的学习,为生趣盎然的主动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值得提倡的学习,这样的教育才是值得提倡的教育。班会课的教育也应是如此,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环境下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不拘一格开班会,努力提高主题班会的质量,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展示思想,促进学生更好地健康地发展。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7/123158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