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真情献给教育真心留给学生
真情献给教育真心留给学生
开边小学朱敏
对于教师来说,什么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呢?苏霍姆林斯基回答:“热爱儿童。”从走上讲坛的第一天起,这句话一直牢牢地印在我的心里。
七年的教师生涯,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爱心是打开儿童心灵、理解教育奥秘的钥匙。为人师者,必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真情、真心、真诚”爱学生,爱每一个学生。从师德的角度说,师爱是人类超凡脱俗的大爱,凝结着师者最高尚的情感,是教师灵魂的精髓。
如何做到真心关爱学生?许多优秀教师做出了垂范。比如斯霞老师,她的童心母爱教育,爱孩子、爱事业,爱得深切;比如魏书生老师,他用满腔的爱,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用博大的爱心,探寻出一条充满爱的教育成功之路;比如于漪老师,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灵,把自己当作学生成长的阶梯„„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教育之路,尽管都有个性化的方法或意义,但无不是以对学生的真心关爱为奠基的。还有无数平凡的教师,他们在无数个教书育人的日子里,演绎着关爱学生的教育故事,感动和温暖着我们所有人。如我们身边的张建华老师,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这位与病魔斗争了30多年,拄着拐杖耕耘于三尺讲台的小学教师。在这30多年里,他获得过无数次奖励,特别是1998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当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1999年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并被列为省级特困教师,得到了中华慈善总会烛光工程
办公室颁发的西部烛光助教金。
透过一个个荣誉耀眼的光环,我们看到的是一串串充满艰辛和泪水的坚实的足迹,看到的是一位残疾教师无私奉献的闪光灵魂„„
1971年,正在上中学的张建华不幸患上“左胫骨慢性骨髓炎“,手术时左胫骨被切除三分之一,骨髓被清除。虽然住院治疗七个月,但窦道流脓难以治愈,留下了使他痛苦一生的残疾。
从走上教师岗位的第一天起,张建华就强忍着病痛的折磨,在条件艰苦的山村小学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精心钻研教材,认真批改作业,学习外地先进的教研教改经验,不论是在寒冬腊月还是在严热的夏日,学生们都被一种让人刻骨铭心的情景所震撼,张建华趴在他那破旧的小书桌上,左腿靠在桌腿上,伤口里的脓水不断的往外渗,他一边用右手写字,一边用左手使劲的捏住大腿,豆大的汗珠不住的往下滴着。
一次他正在给学生上课时左腿剧烈疼痛,无法站立。为了不影响学生听课,他把左腿抬起来搁在讲桌桌框边上继续讲课。板书时他用左手抓着黑板边,左小腿抬起,脚不着地,整个身体都在发抖。学生们见此情景,都哽咽着劝他别再讲了,可他却坚持一直把课讲完,下课铃一响,他就昏倒在讲台上。
张老师慈母般的关怀着每一个学生,每学期都有因困难而无法支付学费的学生,他便让这些学生先上学,后交学费,个别学生家里经济实在困难的,他就给垫交一些,至于平时给学生买橡皮、铅笔、小刀等学习用品,更是不可胜数,学生陈丽霞,其父母因车祸
离开了人世,家里上有七十多岁的老爷爷,下有七八岁的小弟弟,家里生活十分困难。有一年开学的时候,她因学费不足在学校的门口偷偷的哭了,张建华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后,对他说;“有老师在,你只要用心学习就是了”。三年中,他给陈丽霞共计垫交了100多元学费。
山区的学生离家较远,中午多数不回家吃饭,张建华经常准备好开水让学生泡馍吃。冬天,他总是赶在学生之前,生着教室的火炉,天冷了,有的学生穿衣单薄,他就把自己的衣服拿出让他们穿上。学生生病了,他的宿舍成了临时病房。
这就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一位身残志坚的教育工作者留下的不平凡的点点滴滴。
有了张老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我觉得为人师者,要关爱每一名学生,用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谛造者和引路人。因些我们要坚守这样一种信念:真情献给教育,真心留给学生。
最后,我想说张建华老师是甘肃省教育的楷模,是庆阳教育的典范,是镇原教育的标兵,是我们开边镇开边小学全体师生的骄傲!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二日
第二篇:真心真情
真心真情
-------写给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班主任
李永军 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用真心燃起你所有的激情;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用我们的辛勤换你真心笑容,让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让真心的话和真情的泪,在你我的心里流动。
2012年夏季,炎热依然是这个夏天的主旋律,与往年不同的是加入了一些和谐而动人的乐章---------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的班主任们肩负“以人育人,共同发展”的理想踏上开学前新生家访的征程。即便是阴凉地也会挥汗如雨,而我们的班主任们却头顶烈日穿行于呼和浩特的大街小巷,将总校的理念,分校的精神,老师的关爱如泉水般输入千家万户。二十位班主任,二十颗赤诚的心在这个夏季,注定要铸就不凡,注定要逼退滚滚热浪,让清新的风拂遍北四分每一个家长和孩子的心,注定要在塞外青城吹过一阵清爽的风。
做老师不易,做老师的家属也不易,必定要与忙碌、付出紧密相连。韩娜作为王南的助手兼司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韩娜病了,于是韩娜的爱人主动加入家访的行列,不仅司职司机,而且搞好后勤服务------当王南家访归来,口干舌燥之时,清凉解渴的矿泉水立即热情送上。一天半夜,韩娜急病发作,剧痛难忍中竟然自己开车去医院挂急诊。一早回来,她给王南打电话说,等上午结果出来就去家访。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因为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石玥和刘亚萍是搭档,她俩不仅将呼和浩特市区的家长访个便,而且不辞辛劳,驾车深入到呼市周边的村村寨寨。有时两位看似柔弱的女子要在遍布拉煤大车的公路上上演惊心动魄的穿行,让人为她们惊叹之余,更多的是捏汗担忧。
范文静和宋艳丽是高一五班的班主任。不会开车,孩子小是她俩共同面临的问题,于是年级组长许杰义不容辞担当司机,陪同他们家访。
作为高一2班的班主任------孔繁佳、时贝贝,他们的班是走读班,似乎他俩的任务最轻松,无需鞍马劳顿。但事实证明,他们面临的问题丝毫不轻松。家长的质疑、学生的无礼,虽是偶有发生,但有时真如数九天的寒冰。但他们以北四分的气质和个人的机智让这些冰雪消融。
炎热的天气不能减缓繁忙的脚步,繁忙的脚步消退不了工作的热情。烈日下东走西访,台灯下笔记心得。一页页发自真心的心得,一篇篇涌动真情的感受汩汩流淌于笔尖,打动了我,感动了我们。现撷取其中之一二共赏。
“路上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在阳光下又暴晒了半个多小时,太配得上即将家访的小区了——阳光左岸。终于等来了迎接的家长,沿着一条崎岖不平尘土飞扬的小路,我们向着阳光左岸走去。孩子的妈妈骑着一辆小小的电动车,对我们说,老师,我一个一个地驮回去吧。我们说,你先走吧,告诉我们地方就行了。她一指前方,就是最前面那栋。然后就消失在滚滚黄尘中。”
“终于走到了小区门口,空无一人!家长已不知所踪,我们站在门口茫然四顾。还好,一个女孩子跑了过来,叫道:“老师!”这是个黑黑的,个子高高的女孩子,两腿笔直修长。问她,果然是运动场上的健将!她的暑期作业做得非常好。妈妈说,她工作起来可认真啦!
管班门钥匙的时候,常常是天黑黑地就跑去了。她的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她说,要给弟弟做个好榜样!”
“这家简直太远了,竟然过了收费站!在一个泥泞的大坑前我们被挡住了去路。无奈之下,只能在这里跟孩子见面。这又是一个内向的女孩子,浅浅的笑,更多的时候是听我们说。问到什么,大多数都是妈妈在讲。从妈妈的口中,我们得知,孩子小学时任大队委,在朗诵、美术方面都得过奖。母女俩最喜欢的便是从遥远的家坐上公交到市里的图书馆看书。孩子的业余时间都是妈妈陪同。在孩子身上,妈妈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成功与否真的是与大人的坚持分不开的。看得出来,孩子跟妈妈的感情很深。对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她们充满了信心。我们亦是。”
“这真是一个棒极了的孩子!小巧精致的脸蛋,纤弱的身材。妈妈说,她很小就一个人跑学校,吃小饭桌了。所有的事都是她自己做!笨重的自行车都是自己从楼上搬下去的。她为自己的暑期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做得非常漂亮有序。学校通知上的重点也用彩笔细致地勾了出来。作业工工整整,干干净净,像极了她这个人!在交谈中,她始终带着浅浅的笑,落落大方,真高兴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只是她家那只叫露西的泰迪太不甘寂寞了,不停地大叫!”
“家访第一天,出门时下起了雨,我和艳丽都不熟悉路,多亏许组长开车带着我们,一天下来少走了许多弯路,也免受了雨淋之苦。上午我们在北二环走访了几个学生,中午我们联系了家住附近的傅玉伟。他妈妈冒着雨迎了出来,带着我们走进了一个工厂的大铁门--这就是甘草厂。他们一家住在厂里的一个简陋的小屋里,给厂子看大门。孩子不在家,这让我们有点失望。他爸爸之前受过伤,拄着拐,几乎没有说话。妈妈热情而健谈,从她的口中我们大致了解了傅玉伟的一些情况。1.他是在35中上初中,许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在内蒙医院后面,离家很远。可这么远的路孩子整整骑着自行车跑了三年,每天四趟,风雨无阻,这让我们大为惊讶。妈妈说初三时也担心孩子太辛苦就提议他中午去小饭桌,可他说“可贵啦”,他姨要给他出这笔钱也被他拒绝了,他对妈妈说“我能行,我知道自己”。中考傅玉伟考了511.5分。2.来北四分面试那天妈妈有点犹豫,接待他们的老师建议再考虑考虑吧。走出门来傅玉伟对妈妈说别考虑了,报名吧。3.孩子不在家,是因为妈妈的朋友要出门让他帮着看孩子去了··· 虽然没见到他本人但我从心底已经对这个“另类90后”刮目相看了,在这个年代,这样坚强、坚定、吃苦、有责任感的孩子难得一见,拥有这样优秀品质的孩子他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呢?” 暴晒的阳光,遥远的路途,泥泞的大坑或许是家访路上的家常便饭,但这只是增加了前行的难度,却消退不了家访的热情,因为前方路上更多是“弟弟的好榜样”,“坚强、坚定、吃苦、有责任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棒极了”的孩子。还有“我们亦是”的老师。
这个夏天,留给时间的记忆不仅是炎热和多雨,还有怀揣真心、真情的感动。
感动如汤汤的河流,永不停息。流淌到一个叫做开学报到的日子,在这一天真心、真情继续。这里无需赘述班主任老师的辛劳、细心、周到。当干净整洁的教室,分发好的课本、作业本整齐码放与课桌上,前黑板早以排好并清晰的书写的座位表,后黑板亲切温暖的欢迎词映入每一个新生的眼帘时,我想,没有哪一个学生不为之动容。身教永远胜于言传。
感动的河流继续流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他们没有镌刻成绩与荣耀的奖杯,那么我就把这样一段话给予他们:
静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动能点石成金,琢璞成器。班主任,最小的主任,却担当着最大的人生责任。你们,有母亲的慈爱;你们,有父亲的严格;你们,更有朋友的知心。可敬可赞,教学之路上挥洒着你们的青春和才华;亦师亦友,育人之途中流淌着你们的真心和真情。
第三篇:真心换真情
真心换真情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象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她)便是和谐的,温馨的。那么应该用什么来营造一个温馨的班级的呢?那就是爱!只有把真诚的爱融入到班级管理中,才能让学生在和谐的班集体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我记得有一位名教师说过 “如果你拿出对子女四分之一的爱放到学生身上,学生对你的感恩将超过孩子对你的感恩——中国子女向来认为,获得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的”。要努力做到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为人父母一般都认为孩子是自家的好。如果教师都能从父母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学生,他的眼里就不会有“差生”。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你会多一份开心,多一番体贴、呵护。学生也会和你更加亲近。所以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次次语重心长的谈话,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流,一次次严格教育的经历,一次次嘘寒问暖的安慰,一次次慷慨无私的帮助,都能产生巨大的人格力量,都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我常利用晨会和班队活动课和学生交谈,谈谈学习的重要性,谈谈如何孝敬父母,谈谈怎样和同学和睦相处等等。
在班级里,一些内向的学生遇到问题不敢大胆地向我提出,我就让他们用小纸条的形式告诉我,比如与同学产生了矛盾,或某个同学喜欢抄同学的作业,或者想调换座位了,我也总是收到纸条及时地处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处理问题时要做到公平,不因为她是班干部就偏袒他,更不因为他成绩差就一杆子打到底,所以同学们也愿意把教室里发现的问题告诉我,也因为这样班级里的一些不好的行为总是在萌芽中就扼杀了,同学之间相处得都很愉快,班级的凝聚力也很强。
在学习方面,我在班级里树一些典型的好学生,总是用榜样示范法教育其他同学,经常利用校讯通和家长联系,由于农村的家长文化程度低,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所以在开家长会时我特意把班级里比较负责任的家长表扬表扬,如我班陈振荣和张婷的家长,这两位家长能做到每天都检查孩子的作业,像数学作业不
光检查有没有完成还帮孩子用铅笔把错的批出来,再让孩子改。由于家长的负责这两位同学进步的比较快。家长会结束后,果然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学生的成绩提高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做任何事都有劲了。
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我努力让他们多参与,增强为班级争光的集体荣誉感,遇到困难全班要拧成一股绳,利用集体的智慧来克服它,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本班活动的开展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设计。每次活动可以由当时所任班长牵头,全班参与的办法进行。至于搞什么活动,怎样搞由学生自己去确定。这样学生参加活动时没有心理压力,相反有更多的活动自主权,没有过多的限制性条规,他们一定会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活动能力一定能得到和谐锻炼。
我深切的体会到,作为班主任用真心换真情是工作的精髓所在。真情互动,就能使教育在学生的心底开花、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第四篇:真心奉献事业 爱心献给学生
真心奉献事业 爱心献给学生
寺坪镇李家小学 张明成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它们就象一对孪生兄弟,密不可分。的确,在这里,不但我的头脑充实了许多,而且我的心灵也得到了进一步净化:老师们的那种兢兢业业、勤于奉献的精神更为让我感动!我们都知道,教师不是伟人,不能象伟人一样成为偶像,受人景仰;教师不是英雄,不能象英雄一样树碑立传,流芳千古;我们更知道,教师不是明星,不能象明星一样妇孺皆知……相比之下,教师所做的一切,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那么琐碎!但是每天都在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批作业的批作业,辅导学生的辅导学生……有的老师甚至加班到9点,10点!……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如此敬业呢?那就是教师对事业的这份执着的追求!是啊,伟大的事业不就是由无数平凡的工作所推动的吗?宏大的事业,必须经过一代人、几代人甚至十几代的不懈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部机器,每一部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小处的平凡不等于就是平庸,小处的平静不等于就是平淡,小处的平常不等于就是可有可无。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平凡、平静、平常的“三平”精神的今天,就更需要我们坚持“三平”精神、实践“三平”精神,以小处的精彩成就大处的壮美!平凡之中要有伟大追求,平静之中要有满腔热血感,平常之中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看看我们身边那些默默无闻的“三平”教师,他们是那样平凡、平静、平常而让人感动;他们敬业,他们上进,他们虚心,他们博爱,他们身上有使不完的劲……他们很平凡,他们做的事也很平常,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呢?
今天,面对选择。杨利伟选择了遨游太空;刘翔选择了一百一十米的跑道。而我,一个原本不甘于平庸的人选择了平凡。因为我懂得只要和历史共脉搏,和祖国同呼吸,平凡亦能托起伟大。
我喜欢我的学生,喜欢他们那调皮纯真的模样;喜欢看着他们在课堂偷偷地做些小动作,然后被我发现时很可爱地冲我笑着;喜欢听到学生用亲切的语言叫着张老师,那种声调很美,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总觉得那是对我的呢称,听着那种软软的轻快的带着旋律的声调,我都会莫名的在心里荡漾开温馨;喜欢看着学生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喜欢看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表情;喜欢那些孩子样的学生在看到我检查书时,不自觉的会翻开书的封面检查……
回想到此,扪心自问,我很平凡,但在平凡的工作中是否有孜孜不倦地追求?我很平静,但平静之中是否饱含满腔热情呢?我很平常,但作为教师,我是否对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我常用臧克家的《老黄牛》来自勉:“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今年57岁的我,非常珍惜还有3年教育教学工作岗位。在“三平”精神的指引下,我必须提高认识,加强自身修养,做平凡、平静、平常“三平”精神的真正实践者。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给学生,让我用一颗父母般的关爱之心,把鼓励、真诚、平等和信任串成一串儿挂在学生心灵的窗户上,让他们时刻感受到父母般温暖的师爱,让他们终日如沐春风,让师爱之魂在他们的成长之路上永放光华!
第五篇:真心、真情暖人心
真心、真情暖人心
上海飞驰铜铝材有限公司是广厦控股集团上海明凯投资有限公司下属的一家铜加工企业。企业秉承广厦集团“团队、敬业、超越、贡献”企业精神。团结一致、上下同心、努力拼搏,几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领导班子长期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在狠抓生产经营管理的同时,还坚持做到关心职工的工作及生活情况,特别是对那些困难群体更是满腔热忱地关怀和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交口称赞。这样就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企业的凝聚力更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发展。
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在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的是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多年来,飞驰公司从不忘记回馈社会,打造企业形象。如:2008年在我国汶川发生了大地震,飞驰公司和广大员工纷纷慷慨解囊捐助灾区人民。再如:我公司顾加明同志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他工作勤恳,不善言谈。这些年来,他的家庭生活虽然很平淡,但也很和谐。可是,不幸的是,2009年2月23日,他的女儿顾薇婷在华山医院诊断为左额脑质瘤,属恶性肿瘤。经手术后在上海肿瘤医院做放疗治疗。虽然,经过医生的全力救治,现已有所好转,但其近十万元的昂贵的医疗费使他并不宽裕的家庭生活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不堪重负。女儿的重病及巨额医药费的双重打击使他愁肠百结,形容憔悴。飞驰公司领导获悉此时后,党、政、工、团各级领导多次上门看望他一家,并劝慰他、开导他,及时送上了暖心的话语和困难补助金帮助他度过难关。考虑到他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补助款对他来说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对此,公司领导经榷商后,决定为他发起一次募捐活动,号召广大职工共同奉献一份爱心。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人人都伸出一把手,就能助他一臂之力。
在党、政、工、团的共同倡导下,飞驰公司领导带头自愿捐助。特别令人感动的是新任铜加工董事长徐征宇同志获悉此事后,他虽然与顾加明并不熟识,但他却当即表态捐助500元,并亲自交付募捐负责人。同时他还要求一定要对顾加明同志多加关心,要让他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要让他树立信心,不要灰心,好好生活。在他的带动下,广大干部职工更是踊跃认捐。直至今日,已有84人募捐善款15235元人民币。为顾加明同志暂解了燃眉之急。
收到捐款后,顾加明感动不已,当即表示了对企业和大家的感谢之情,写下了感谢信,并表示一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为企业多做贡献。正是由于飞驰公司领导对广大职工切实的关怀,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造就了一支拥有创新精神和核心技能、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对企业忠诚的核心员工队伍。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对飞驰公司各项工作的完成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上海飞驰铜铝材有限公司
2009-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