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军队建立教学设计与反思——陈典
教学设计反思
本课主要从人民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的建立和发展,科技强军战略的实施和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三个方面讲述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教学方案是,我进行了如下的构思:
第一:注重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学习相结合,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现代教学提倡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但是研究性学习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依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初步认识,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如在学生对我国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讨论的问题:一为什么在和平年代我国还要加强国防建设?把我国的科技强军战略放在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下去谈论。
第二,注重史实和现实社会生活相结合,如本课导课部分所用的2012年十一届五中全会的答记者问的视频,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离他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第三:注重开展课堂探究活动和课外学习活动相结合。本课提供了两个课外的学习方案,第一让学生收集中国陆军军服的发展资料,第二让学生收集最新的武器图片资料,当然不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要执行这些方案,而是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途径,让学生觉得学习历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第四:积极开展小先生制,结合本校的生活教育模式,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立足小先生制的推行,如在课堂中让学生课前查阅好资料,在课中为其他的同学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新颖独特,以学生教导学生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概况,综合历史知识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掌握巩固知识。
第五:立足教材,用足教材,超越教材。充分合理利用课文的图片,文字资料,在立足教材的同时,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力,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二篇:人民军队的建立 教学设计
人民军队的建立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共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南昌起义的时间和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知道八七会议的内容,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理解中国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革命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国情出出发、运用实事求是的理论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难、坚持斗争的革命精神和面对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教学难点:革命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原因 教学法方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节日为话题,8月1日是什么节?为什么把这一天做为建军节?
2、以军旗为话题,解释“八一”的含义
二、新课
(一)、学生初读课文,编制本课大事年表。共同回顾
(二)、南昌起义
1、指导学生看油画及领导人的插图,认识感知
2、教师结合插图概述经过。
3、抽学生找到并朗读南昌起义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第一枪、开始、.......开端)..
4、教师小结引入下一个框题。
(三)、井冈山会师
1、八七会议,让学生说出内容。
2、秋收起义
3、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
1928年上半年
中国第一个根据地
4、引导学生看地图,看路线,找到“南昌”、“长沙”、“文家市”、“井冈山”等地,引出由城市走向农村,并议论:为什么毛泽东主张由进攻大城市转到农村。
(1)比较南昌、秋收起义
认识到敌人统治的中心在城市,农村薄弱
(2)回忆过去的经验教训(洋务、戊戌、辛亥、北伐战争),认识到民众的力量。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农民占绝大多数,他们是革命的主力军。革命要成功就必须到农村就必须发动群众。
5、井冈山会师
引导学生看地图,后由学生讲述经过,说出这次会师的时间、组成情况、领导人及意义
6、井冈山的斗争生活。
结合故事 《八角楼的灯光》、《朱德的扁担》以及当时流行的民歌,让学生感受老一辈革命家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的壮大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看有关表格和地图,总结特点:理解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认识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
三
课堂小结:
1、创建第一支人民军队-------时间是——-
2、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3、形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4、找到了一条革命的道路————————
四、完成作业
(巩固练习)
1、每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这是为了纪念()A 秋收起义 B 南昌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红军长征胜利
2、井冈山会师后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支队伍的领导人是()A 毛泽东 周恩来 B 周恩来 朱德 C 朱德 陈毅 D 毛泽东 朱德
3、你认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重大意义是()A 确立了中国革命的奋斗目标 B 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 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 D 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危险局面
第三篇:人民军队的建立说课稿
《人民军队的建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人民军队的建立》,针对本次说课内容,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说教材、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学习与探究、板书设计六个方面。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发动了南昌起义,经过多重曲折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建立在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歼灭打压之下,上承国民革命,下启红军的长征。在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南昌起义的时间及领导人物
(2)掌握八七会议的内容及井冈山会师的故事(3)理解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南昌起义背景的学习,养成联系实际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探究学习的方法,养成用实事求是的理论来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1)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养成艰苦奋斗、奋力学习的精神(2)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对待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学会如何面对挫折
(三)重点:
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和意义,井冈山会师的意义
(四)难点:
革命根据地由城市转入偏远地区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八年级的学生学习历史有一段时间了,根据新课标的标准,我采取了发现法和探究法来教授。利用课前十分钟让学生熟悉整节课所需学习的内容,发现其中的问题,再采取小组讨论去探究问底。这样锻炼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善于思考、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全方位的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二)学法
在学法方面,要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时内容,归纳并列举出本课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多启发设问,推动学生积极思维、努力合作探究,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的路线转变来启发人民军队建立的原因。学生所提炼出的基本知识点总结了人民军队建立的曲折过程。通过对整个过程的了解,使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新课程标准,首先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大事件的幻灯片,从而导入我们的新课。人民军队的建立是在国民政府的打压之下才产生的,学生通过对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幻灯片观看,更能容易理解人民军队建立的历史背景。
2、进入新课
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再到人民军队的建立经理了四个阶段,学习理解人民军队的建立必须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1、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及意义?
2、八七会议召开作用,秋收起义的意义?
3、为什么要井冈山会师?理解我国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4、人民军队建立的意义?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归纳和筛选相关的能力。让学生清楚了解人民军队建立的曲折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归纳掌握主要史实。培养其独立思考意识,加深对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镇压导致中国共产党越挫越勇,最终建立了人民军队。人民军队的建立使国共对峙局面成立。
五、学习与探究:请学生将国民党和共产党从建立到发展作对比。
六、板书设计:
人 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民 ↓
军 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 针
队 ↓
的 秋收起义:确定党的方针:农村包围城市
建 ↓
立 井冈山会师:形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部队
以上,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学弈》教学设计与反思(陈宏明)
《学弈》教学设计
执教者:池店中心小学 陈宏明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
2、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
能根据译文理解全文,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名言启迪”。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学弈》这篇文言文。
(1)读题,解题。
(2)认识作者。本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孟子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
2、说说读文言文的方法。
3、根据自学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4、交流自读情况:
(1)交流难读的句子,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2)指名读全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3)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三、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1、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一样吗?书中用的是哪句话呀?
2、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出示插图)(1)仔细看图,说说两人的不同表现。(2)找出文中描写二人的句子。a、学生读相关的句子。
b、请用恰当的成语评价弈秋的两个弟子。(根据弈秋的这两个弟子的表现,先给他俩分别取个名字,再写出至少两个成语。)
3、你喜欢哪一个,从二人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5、课堂小结:围棋也是一项体育运动,孟子用这样一个故事诠释了体育精神,说明无论学习什么,都必须专心致志,才能取得成功。
四、朗读成诵
古人读书讲究吟诵,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表演《学弈》。
附:板书设计
学 弈
一人 专心致志
}学习结果不一样 一人 三心二意
《学弈》教学反思
《学弈》这篇文言文是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在教学中,我最想体现的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课堂上,努力体现了以读为主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
1、教师范读引路。“朗读是第一位”,为了使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我首先给学生范读课文,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接着指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得当。
2、学生诵读理解。在教师范读后,引导学生自由读、交流难读的句子,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熟,最后让朗读成诵。通过熟读、诵读,促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并在不知不觉中品味语言、增强语感。
二、读中感悟,拓展升华
课伊始,我便通过“名言启迪”突出“读”这一理念,以此让学生更加“入味”地进入文言文的学习之中。在学生完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弄明白“弗若之”的原因,总结出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其结果是不一样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样学生对文中所包蕴的道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又注重了学生情感的培养。
三、降低难度,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降低了难度。学习中,不要求学生把每个词、每句话都理解得十分精确,只要学生大致理解就可以了。这样,让学生在情感上拉近了与文言文的距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明确不足,努力改进
但是,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反思本课教学,在预设时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堂表现过于高估。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上课时,我的亲和力、感染力不够,评价的语言不多,师生的互动也较少,需要自己时时注意,加强锻炼。
2、整堂课显得节奏较快,一些环节重复出现,对于一些重点字句理解有所忽视,需要进一步整合内容,强化重点字句理解,以求教学更有效。
第五篇:陈尚典整改
个人整改措施
(2014年10月)
1、问题:学习流于形式。
整改措施: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及时督导引导班子成员抓好学习教育,经常与党员、干部、群众沟通交流,消除隔阂,提升凝聚力。抓好自身的学习,多学政策、学法律、学技术、学方法,提升“一班之长”的能力。
整改期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2、问题:党员管理不到位。
整改措施:加强对党员的管理,严明纪律。履行好村支部书记的职能,加强对村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群众的管理,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相互之间多交流,融洽关系,在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五步三公开”工作法,决策实施村内重大项目,充分调动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使支部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整改期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3、问题:沟通交流少。
整改措施:在每一次沟通前,明确此次沟通的目的,做到思路清晰,有的放矢;二要相互尊重、以诚相见。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沟通,注意倾听,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找准沟通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增强沟通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善于在沟通交流中团结人、凝聚人、说服人。
整改期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4、问题:宗旨意识不强。
整改措施:增强宗旨意识,为民服务。要转变思路,强化担当和责任意识,多关心关注群众的生产生活,尤其是要解决群众的困难。要理清思路,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解决群众发展中缺资金、技术以及基础设施几方面的问题,经常与群众谈心交流,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尽自己最大能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改善对待群众态度,对群众来访,热情接待、认真处理,不发脾气摆官架子。
整改期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5、问题:工作务实精神欠缺。
整改措施:务实改进工作作风。要认真履职,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把村上的事、群众的事作为班子行动的指南,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多听群众呼声,多办民生实事,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的困难,兢兢业业地做好村各项工作。
整改期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6、问题: 安于现状,有自满情绪。
整改措施:集思广益,加快村上发展步伐。一是因地制宜制定村级经济发展的规划及实现目标,利用集镇所在村这个区位优势,加强与镇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对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本村特色经济。二是千方百计地调动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正当、合法的渠道,引导群众发展多种经营。三是抓住扶贫开发机遇,想尽一切办法,多方争取,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争取扶持,使群众尽快摆脱贫困,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整改期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7、问题:艰苦奋斗精神有所淡化
整改措施: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堵得住人情,经得起考验,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
整改期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