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读《成功教育启示录》有感(五篇)

读《成功教育启示录》有感(五篇)



第一篇:读《成功教育启示录》有感

读《成功教育启示录》有感

古美学校

周嘉

引子:

此书是我与姜老师去书城购书中的一本,当初也只是因为看到“成功教育”四个字才挑中它的。可是,定下神,再看一眼时,才发现此书的作者是在1993年以描写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震撼全国,引发教育大讨论的——孙云晓。于是慕名将它先借来大饱眼福。但当我翻开首页开始阅读时,却意外的发现,这本书所介绍的成功教育竟然就是闻名于市的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的教育实录。带着一种期盼的心情,在一天内通读了全文,其中的每一章、每一节都深深的感动着我,同时也给了我许多启发,并促使我在反思中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正文:

通读全文,我首先思考的是,我们该如何来定义、看待差生? 传统教育就是简单的将成绩差,智力低下的学生看作差生,可是,书中却提到,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了解哈佛大学的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研究证明,即①:

每一个人至少有八种不同的智能——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的智能、自然智能。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可能有的人语言比较

发达,如一些杰出的作家;有的人身体运动智能比较发达,如一些有成就的运动员及伟大的演员。从这样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说每一个少年都是一个个潜在的天才。但是,如果我们只是肯定

一、两种智能,势必会使一些拥有其他智能类型的学生陷入被动,成为一个失败者。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的人们是用“学习成绩好”这一智力、这一种唯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这就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了片面性,同时也给一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造成了伤害。“成功教育”提出,每一个学生都会成功,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路可以选择,书中提到:

“天才是什么?②

天才就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路。

蠢材是什么?

蠢材就是选择了最不适合自己的路。

成功在于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可是,往往在关键的选择时刻,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却由于目光的短浅和狭隘,使学生丧失了一次次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而仍在成绩这唯一的死胡同中,做着毫无用处的努力和挣扎。由此看出,选择对于孩子,对于孩子获得成功是何等的重要。但是,选择又靠什么呢?书中提到③:

选择靠的就是老师、家长对孩子潜能的了解,靠拥有现代的成功观念,可是这并不容易做到。而这也正是对一名新时期优秀老师的考验。

因此引发了我对第二个问题的思索:对于一名新时期的老师,你该如何来看待一名差生呢?

通读了全文,我想以下几点必须是一名好老师应该做到的:

一、一名好老师,必须要宽容,允许学生反复犯错。

尤其是在面对差生时,一次的宽容也许并不是一件难事,可是当他们接连几次惹出麻烦事时,你是否能够宽容地对待他们呢。书中有这样的一段精彩描述,讲的是闸北八中实验班一名差生顾兵和班主任楼蓉嬉之间的对话④:

楼老师说:“老师的批评都是为你好,你为什么不听呢?” “楼老师,你们是怎么批评我的?你们对好学生客客气气,笑脸也多;对我们差生讲话,不是讽刺就是挖苦。特别是对我——”

顾兵激动地倾诉着:“老师批评我的时候越说越厉害,一定 要说到全班哈哈大笑为止,所以同学们也敢讥笑我。”

其实,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在平时的教育环节中,作为老师,往往会将这一点在不经意间遗忘。所以时常有意识的提醒自己注意这点,对于一名优秀老师来说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一名好老师,要有一颗爱心。

谈到爱心,人人都会说,当老师的都有爱心,这难道会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标准吗?通过这本书,我对爱心这个词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老师该如何发挥这颗爱心的作用,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尤其让那些被视为差生的学生感受到呢?书中提到⑤:

“差生”不差,只是差鼓励和机会。我觉得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他不会吝惜给予学生言语上的鼓励和一个个可以使他们尝试到成功的机会。书中还说⑥:

孩子太弱小了,成人太强大了,教师或父母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命运。所以我认为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他也不会说一些伤害学生自尊,打击学生自信的话语。因为这颗爱心承载着太多对学生的责任。而事实证明⑦: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

三、一名好老师要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会变好,相信每一个学生能做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成功。这也是此书的核心宗旨。

书中,刘京海校长提出过一个非常有趣的“猴子论”⑧:

即弱智的孩子也比猴子聪明,要相信孩子的潜能,同时要找到适合不同孩子的方法,唤醒他们心中的自信和自尊,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四、一个好老师要讨巧。

即要在教学上讨巧,即:做一个好老师要善于动脑筋。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⑨:讲到语文老师夏楚参如何变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记住了“拜”字的正确写法。可见,学生的聪明或愚笨和教师教学的科学与否有着密切关系。又要在教育学生的方面讨巧,即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已有的闪光点,也要学会用婉转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引导学生。我们知道:好的教育让学生生存,坏的教育让人四处碰壁。有时甚至会扼杀

一个年轻的生命。

五、一个好老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日常工作。

不断的反思会增进老师对学生的理解。书中有一段是校长刘京海与实验班班主任楼老师的谈话⑩:

刘校长对楼老师说:“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工作辛辛苦苦,却得不到家长和学生的肯定呢?这里面有一个怎么看待学生的问题。多年来,你对学生的看法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又差又笨,是块朽木,不可能成功。带着这种消极的观念从事教育,你的教育怎么会成功呢?学生以失败者的身份进来,你再让他以失败者的身份出去,这样的老师怎么可能会让学生喜欢?”

所以,反思自己的工作,多做总结,多从学生的立场来看待问题,也许会使教育工作更得心应手。

写完之后,总觉得还有许多的读后感要写,比如说,刘京海

校长所提倡的“三种”校园文化*,刘京海校长在闸北八中所倡导的两组“三个相信”#等等。

最后有这样一个想法:是否可以就老师们写的读后感做一次交流与探讨。以最少的时间,得到最大的收获。

①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P:99-100 ②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P:86 ③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P:102 ④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P:21 ⑤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P:142 ⑥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⑦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⑧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⑨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⑩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出自《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作者:孙云晓

P: P: P: P: P: P: P:163 22 34 43 16 67 52

第二篇:读《青少年启示录》有感

读《青少年启示录》有感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应该成为一个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和谐发展的青少年。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承载了太多的屈辱和梦想。为了追逐更加炫目的荣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或压抑或昂扬或沉沦或奋起、或屡败屡战或屡战屡败,永远激荡着生命的张力,在东方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演绎了一幕幕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追寻成功,永不言败的奋斗史!我们是继承了这些精神的新一代;我们是风浪的最前排;我们将背负起这些使命;我们将不辱使命!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追求成功已成为每个年轻人的梦想。但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而我们应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不仅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坚定不移的信念,还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坚韧不拔的意志,科学的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释放出生命的能量。才能获得成功。

我们应打破传统的人才观,去学习优秀的党政领导干部、杰出的科技

知识分子、勇立潮头的企业家和美誉度高的社会名流。切身感受到只要发奋努力,人人都可以成功,人人都可以创造精彩的人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塑造一个人。我们应该遴选出自己的榜样,并向他学习。他们可以教给你正义和良知、民族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紧扣时代的脉搏,他们参与变革,影响时代,捧读他们的故事,就是在倾听强者的声音,就是在分享智者的财富。

学习身边鲜活的人物,而不是接受传统教育中那种铺陈概念、空洞灌

输、刻板说教……

第三篇:读《独生子女教育启示录》有感

读《独生子女教育启示录》有感

独生子女,相信这个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这个词语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着这个词语的出现,我们的生活中就产生了形形色色的事情。它即宠爱、羡慕、压力、无奈……于一身,这到底是好还是坏呢?谁也说不清。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长的期望,但对于独生子女我们有该如何。当我读了《独生子女教育启示录》,我便产生了一些浅薄的看法,那么,就让我谈谈我的看法。

《独生子女教育启示录》,主编孙云晓、卜卫,全书分为十四章:独生子女的“最高兴”于“最烦恼”、了解儿童的人格、身体健康、每个孩子都需要成就感、补上道德教育的“短板”、在同伴交往中长大成人、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如何培养儿童的兴趣,尊重儿童的权利、改变家庭教育的14个观念、改变学校教育的14个观念。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谈自己的感想。

一.补上道德教育的“短板”

一种情况,孩子就是天,是地,是一切,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总之,孩子就是家里的宝。于是,孩子的一切要求都不过分,一定要满足,无论什么样的要求。久而久之,养成了独生子女这样那样的习惯,道德的沦丧或许就从这里开始,独生子女缺少什么,他们缺同情心,不知荣辱,永远长不大,缺独立……有这样一个实例,北京朝阳区的一位幼儿教师问自己4岁的儿子,“一个小朋友没有早饭吃,饿的直哭,你正在吃早点,你会怎么做?”孩子说:“不给!”回答的十分干脆,妈妈不甘心,又问:“小朋友都饿哭了啊!”儿子竞答:“他活该!!”一个小孩子如此缺乏同情心,缺乏爱心,不能宽容别人,甚至对人有些残酷,真让我们难以置信。还好进行了相应的教育业开始了,就如汶川地震时,孩子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度时艰。浙江结对绵阳,小孩子实实在在的尽了自己的一份心。

另一种情况,只有一个孩子,什么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则压力、要求等等都往孩子身上灌,殊不知我们并没有父母想象的那么能够承受,正如本书第八章所讲的一样,父母让孩子学琴,学音乐,英语……这么多课外作业,真不知道孩子稚嫩的肩膀能有多少可以承担。书中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位家长让4岁的女儿学琴,完全的一厢情愿,逼孩子练琴,经常打骂,孩子甚至出现了心里异常……”

如今的独生子女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东西方文化相互冲击,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博弈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加强孩子们的道德教育尤为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那么就更应该发挥父母正确的作用,努力补上道德教育的“短板”。

二.在同伴交往中成长

先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把我们隔绝在一个小屋子里,不能和别人交流,周围只有父母,家中长辈,你会怎样?那么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都会被大幅度的阻断,永远只能呆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承受孤独的痛苦。

独身子女和在多子女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相比,缺少了于兄弟姐妹的互动,那么就需要他们从外界的环境去满足自身。良好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父母不能过分限制孩子与朋友的交往,更不能在与异性朋友交往是常常亮红 灯;不能硬性规定孩子交往的对象,有些父母只允许孩子和优秀的人、学习好的人交往,这样对孩子的心理会产生一种扭曲感。正如菲尔普斯,他在北京奥运会上一人拿了八块金牌,但是随后就爆出了他吸大麻的丑闻。所以学习好的人不一定样样都好,在任何人身上都有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孔子也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仅如此,在孩子的交往中,我们更应该教给孩子交友的技巧,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更好的交流。

一个孩子是一颗星,星星聚在一起便汇成一条星星河。尽管很多独生子女有电脑、有钢琴,似乎很富有,其实,他们很贫乏。渴望朋友、渴望交往是孩子的真实需要。

总之,独生子女的朋友交往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父母鼓励孩子的自由交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当儿童有了自己真正的朋友,有了自己交往的圈子,孩子才会有对生活经历更丰富的体会,才会有交往的快乐,也才能有相对成人的独立性。

正确的爱惜教导独生子女,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总有一天,花骨朵鲜艳夺目的绽放,小太阳会发出灿烂的光芒。

第四篇:读《独生子女教育启示录》有感

读《独生子女教育启示录》有感

独生子女,相信这个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这个词语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着这个词语的出现,我们的生活中就产生了形形色色的事情。它即宠爱、羡慕、压力、无奈……于一身,这到底是好还是坏呢?谁也说不清。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长的期望,但对于独生子女我们有该如何。当我读了《独生子女教育启示录》,我便产生了一些浅薄的看法,那么,就让我谈谈我的看法。

《独生子女教育启示录》,主编孙云晓、卜卫,全书分为十四章:独生子女的“最高兴”于“最烦恼”、了解儿童的人格、身体健康、每个孩子都需要成就感、补上道德教育的“短板”、在同伴交往中长大成人、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如何培养儿童的兴趣、理解儿童与媒介、如何指导儿童的媒介使用、“一次暴力影响孩子的一生”、尊重儿童的权利、改变家庭教育的14个观念、改变学校教育的14个观念。其中我选择补上道德教育的“短板”和在同伴交往中成长两个方面来开始。

补上道德教育的“短板”

独生子女,一个家庭就一个孩子。

一种情况,孩子就是天,是地,是一切,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总之,孩子就是家里的宝。于是,孩子的一切要求都不过分,一定要满足,无论什么样的要求。久而久之,养成了独生子女这样那样的习惯,道德的沦丧或许就从这里开始,独生子女缺少什么,他们缺同情心,不知荣辱,永远长不大,缺独立……有这样一

个实例,北京朝阳区的一位幼儿教师问自己4岁的儿子,“一个小朋友没有早饭吃,饿的直哭,你正在吃早点,你会怎么做?”孩子说:“不给!”回答的十分干脆,妈妈不甘心,又问:“小朋友都饿哭了啊!”儿子竞答:“他活该!!”一个小孩子如此缺乏同情心,缺乏爱心,不能宽容别人,甚至对人有些残酷,真让我们难以置信。还好进行了相应的教育业开始了,就如汶川地震时,孩子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度时艰。浙江结对绵阳,小孩子实实在在的尽了自己的一份心。

另一种情况,只有一个孩子,什么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则压力、要求等等都往孩子身上灌,殊不知我们并没有父母想象的那么能够承受,正如本书第八章所讲的一样,父母让孩子学琴,学音乐,英语……这么多课外作业,真不知道孩子稚嫩的肩膀能有多少可以承担。书中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位家长让4岁的女儿学琴,完全的一厢情愿,逼孩子练琴,经常打骂,孩子甚至出现了心里异常……”

如今的独生子女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东西方文化相互冲击,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博弈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加强孩子们的道德教育尤为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那么就更应该发挥父母正确的作用,努力补上道德教育的“短板”。

在同伴交往中成长

先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把我们隔绝在一个小屋子里,不能和别人交流,周围只有父母,家中长辈,你会怎样?那么我们的视觉、听

觉、触觉都会被大幅度的阻断,永远只能呆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承受孤独的痛苦。

独身子女和在多子女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相比,缺少了于兄弟姐妹的互动,那么就需要他们从外界的环境去满足自身。良好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父母不能过分限制孩子与朋友的交往,更不能在与异性朋友交往是常常亮红灯;不能硬性规定孩子交往的对象,有些父母只允许孩子和优秀的人、学习好的人交往,这样对孩子的心理会产生一种扭曲感。正如菲尔普斯,他在北京奥运会上一人拿了八块金牌,但是随后就爆出了他吸大麻的丑闻。所以学习好的人不一定样样都好,在任何人身上都有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孔子也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仅如此,在孩子的交往中,我们更应该教给孩子交友的技巧,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更好的交流。

一个孩子是一颗星,星星聚在一起便汇成一条星星河。尽管很多独生子女有电脑、有钢琴,似乎很富有,其实,他们很贫乏。渴望朋友、渴望交往是孩子的真实需要。

总之,独生子女的朋友交往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父母鼓励孩子的自由交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当儿童有了自己真正的朋友,有了自己交往的圈子,孩子才会有对生活经历更丰富的体会,才会有交往的快乐,也才能有相对成人的独立性。

恰好,我自己就是一个独生女,我的父母并没有过多的干涉我的生活,我的交友。或许,和他们的工作有关系,他们在外地做生意,我们共聚天伦一年也不过短短的一个月,但是我们每个星期总有三五

次的电话联系,我能够感受到他们对我浓浓的爱,对我深深地关心。有时也会问我的交友情况,但更多的是让我交朋友的时候用心点,并不会不同意什么的。学习上,也不会管的很严,我有充分的空余时间自己安排,不会连节假日都要学习,没有私人的空间,没有一定要考试名列前茅的,但是他们有表达过这样的希望,并不会强加在我身上。我很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给我自由的空间,给我浓浓的爱,伴随着我的成长。

正确的爱惜教导独生子女,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总有一天,花骨朵鲜艳夺目的绽放,小太阳会发出灿烂的光芒。

——09汉本二 胡姣姣

第五篇:家教成功启示录

《家教成功启示录》读后感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不仅要把孩子抚养成人,更重要的是通过言传身教,使孩子成为栋梁之才。但是如何教育孩子,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却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如果方法不当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知道自己的行动,有恰当正确的方法才能正确的教育孩子。

我从《家教成功启示录》一书中受到了深深的启发,读了这本书,我才觉察出到自己教育孩子其实是盲目的,从来没有用有针对性的方法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在对待孩子学习时没有认真分析孩子身上有哪些优缺点,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孩子的哪种特长。

我们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非常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不注意赏识孩子的优点,而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过分的批评,甚至经常的把这个错误挂在口头上。这样做的后果很容易造成孩子失去自信心。毕竟儿童的身心都处在发育之中,对自己行为造成的后果没有预见性,加之自制力差,犯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当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家长应该就事论事地分析,正确面对事情,改正就好。事情过了,继续过美好的生活,不要把负面情绪过分强调和延伸,不翻旧账。

现在每个家庭中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两代人呵护一个孩子,娇生惯养以至于孩子的独立能力非常差。家长应该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就要学会放手,但是要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能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指点决不能越俎代庖,多给孩子机会,给孩子一个发挥的舞台,只有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和行动,孩子才能不断的成长,真正独立,适应生活。

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而今天我们作为家长首先应该让家庭保持一个和谐的氛围,看看那些夫妻不和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次应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自己的孩子。试想如果家长整天沉迷与麻将之中,孩子又怎么可能下功夫去认真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必须反省自己,改变自己,把自己作为孩子成长的榜样,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捷径,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不论哪个家庭,望子成龙是家长共同的心愿,把孩子培养成才既使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又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对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但是对孩子的教育还做的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向书中学习好的教育经验,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家长,让家庭教育最后取得成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