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小学四年级第八册音乐课《剪羊毛》教案★

小学四年级第八册音乐课《剪羊毛》教案★



第一篇:小学四年级第八册音乐课《剪羊毛》教案

小学四年级第八册音乐课《剪羊毛》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聆听和演唱歌曲,感受劳动的快乐,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对澳大利亚的畜牧业有一定了解。

2、学习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练习附点四分音符节奏型,并能准确地演唱歌词和旋律。

3、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以愉快而风趣地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好歌曲中附点节奏型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今天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大家看看是谁?(教师出示小绵羊)

小绵羊不仅温顺可爱,它还能为人类作出许多贡献,它的毛有什么用途呢?。

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羊毛可以织成衣服给我们穿。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羊毛产量最高? 生:(回答)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羊毛产量最高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本环节设计意图是通过师生谈话,了解羊毛的用途及世界上羊毛产量最高的国家澳大利亚,从而很自然的导入到歌曲教学之中。这样的导入话题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导入过程简洁自然)

三、新课教学,体验情感:

㈠、反复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同学们听听,这首歌表现了什么样的劳动场面?歌曲的情绪怎样?(播放〈〈剪羊毛〉〉音乐MTV,感受人们忙碌地劳动场景及快乐地情绪)

2、简介歌曲:《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颇广的民歌,该国以盛产羊毛而著称于世。歌曲正是表现了澳大利亚牧场工人剪羊毛时愉快劳动的情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

3、引导学生观察这首歌的旋律,每一乐句的结尾都有一个休止符。休止符的运用使这首歌别具特色,表现了人们剪羊毛时动作干脆利落,使整首歌听起来特别有节奏感。

4、听老师范唱,学生用拍手的动作在休止符处伴奏,感受歌曲旋律特点。

㈡、学唱旋律。

1、听老师用“LU”唱两段旋律,你觉得哪种旋律更能表现人们愉快劳动的情绪?(学生听后讨论,师小结,带了附点音符的旋律更能表现人们愉快的劳动情绪。)

2、学唱一遍旋律。

㈢学唱歌词

1、跟着老师按节奏朗读一遍歌词,注意附点节奏和休止符。

2、学唱第一段歌词,出现错误及时纠正(附点音符、休止符处词要唱准)

3、练习歌曲第二部分,高音区要作好气息准备,不要喊。

4、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5、听琴默唱第二段歌词。

8、你觉得哪一句不好唱,请小老师教唱一遍。

9、师生齐唱第二段歌词。

四、歌曲处理,挖掘情感。

1、师:谁能模仿剪羊毛的动作,如果你亲自加入剪羊毛的劳动之中,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你的心情是什么样?你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2、生讨论。

3、师:现在,就让我们用热情、饱满的情绪,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一遍歌曲。通过歌声以及你的表情,把我们对劳动的热爱还有自豪的心情表达出来。

4、全班学生看老师指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歌曲教学注意创设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劳动的场面和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在学唱歌曲时采用了跟琴学和自学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歌曲的重难点,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了教和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注意学生情绪的调动,用富有感染力的范唱和语言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5、出示打击乐器伴奏图式,练习伴奏节奏。

6、请学生上台练习沙锤、串铃、碰铃伴奏。

7、请部分学生上台领唱第一乐段,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比比谁的歌声最动听。

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欣赏著名歌唱家宋祖英赴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演唱《剪羊毛》盛况。

2、教师小结:从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应我们可以看出这首歌在澳大利亚影响很大,人们喜欢这首歌不仅是因为歌唱家的演唱很精彩,更重要的是这首歌表现出了全世界劳动人民对劳动、对生活的一种热情,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劳动可以创造幸福生活!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让我们同唱歌曲最后一乐句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只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劳动,幸福生活一定来到来到!(教师指挥,师生齐唱最后一乐句。)

教学反思: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教学应该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感受和表现音乐,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教师范唱等手段引导学生反复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特点。《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颇广的民歌,该国以盛产羊毛而著称于世。歌曲正是反映了澳大利亚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生活和乐观的精神面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表现了“剪羊毛”这一特定的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绵”夸张的形容通过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以“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象,很有童趣。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动画歌曲的播放画面生动有趣,歌曲的旋律也明朗欢快,再加上我富有激情的范唱,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歌教学中,我注意遵循学生认知特点,从节拍感受到旋律模唱、朗读歌词、视唱歌词、难点练习,步步深入,把一些歌曲难点处理得都很细致,学生学得有兴趣、有热情、很扎实,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会一首歌曲,而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音乐的情感,得到情感的陶冶。在歌曲处理的过程中我注意了语言的细致引导,启发学生谈谈怎样

唱好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注意用教师饱满的情绪来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心中的自豪感。最后,采用了打击乐器伴奏,不仅增添了歌曲的情趣,同时也锻炼学生合作能力。一节音乐课即将结束,但这节课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应该是久远的,这首歌的旋律应该能永远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歌曲所蕴涵的对劳动、对生活热情更是影响着学生对生活、对劳动的态度。因此我在众多种可选择的结尾中选择了此法,听著名歌唱家的演唱,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的影响力,使学生更加热爱这首歌。我自认为比较完整的结束语和师生富于激情的演唱,为这节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给学生意犹未尽的感觉。

但在歌曲教学中还是存在不重视学生整体发展的理念,有许多同学学完歌曲后仍不能完整、正确的演唱,再就是学生的肢体语言表达的不够充分。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 音乐课 剪羊毛教案

《剪羊毛》教案

课前律动: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春姑娘悄然飞回大地,小草醒了,花儿笑了,柳树姑娘也伸直了懒腰,让我们随着音乐动起来吧!(律动)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花开的声音吗?花开的声音特别美妙,你们听(师走进学生师范)师:原来是迎春花开了×,瞧,梨花也露出了笑脸××,让我们听一听桃花盛开的声音×.×,花开的声音这么悦耳,你们想感受一下吗?(想)

师:迎春花开的声音是x,梨花是xx,桃花是x.x,同学们读的不错,现在老师把这些百花放在一起,会形成什么样花的世界呢?我在排列的时候,你们可以读一读(生读)谁来试一试?看来同学们对这个花的世界有点陌生,不要紧,我们一起试一试(师生一起读)

师:看到这么多的花儿争先开放,听到如此美妙的花开声,老师的心情特别高兴,想要把一首好听的歌曲送给同学们,你们想听吗?

三、新课学习:

1、初次聆听,师范唱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这首歌,一会告诉老师它带给你怎样的心情?(高兴快乐的)

师:你体会的很好,请坐。这首歌曲是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澳大利亚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那有幅员辽阔的草原,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春夏交际之时的“剪羊毛大赛”。看,这是选手正在参加比赛,这是最后完成的作品。比赛的场面是怎样的?()

师:对,人们为了表达这种幸福和快乐,唱出了这首《剪羊毛》,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再来聆听一遍歌曲。

2、再次聆听

(播放《剪羊毛》)

3、出示歌谱找规律,学动作

师:刚才大家感受的很认真,那这首歌一共有几个乐句?(8)哪几个乐句是重复的?(生)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谁还想补充?

师:为了更好地感受乐句的重复与变化,我们可以加些动作,比如:第一、第三、第七乐句在第一拍时拍手,第二拍拍腿,后面几小节动作重复就可以,来我们试一试:(师生齐做)

师:同学们做的不错,第二乐句我们可以用跺脚,仔细看(师师范),来一起做:

师:同学们看,第四和第八乐句,(师唱并做下行)为什么我的手势要从高到低?(生)

师:对,旋律下行了,1.7 1可以用上前面的跺脚动作,我们把这一乐句完整试一次。

师:很好,那第5、第6乐句应该怎样表现?想一想(晃身体)我们站起来试一试

4、跟伴奏做动作感受歌曲 师:那我们跟着音乐完整地感受一遍

5、休止符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的很好,你们发现歌谱中每一句的句尾都有什么共同点?(生0)

师:对,休止符,那我们怎样更好地表现它们?(生)

6、la音模唱第一段

师:我们用la音模唱歌曲的旋律,休止符的地方用上握拳动作;好,注意坐姿、表情,仔细听前奏(师弹生模唱)

7、填词演唱第一段

师:唱的还可以,那我们试着填上歌词演唱一遍

8、学唱第一部分

师:好,不错,同学们看第一部分出现了很多附点八分音符,歌曲变的怎样?(生)附点八分音符应该怎样演唱?还记得我们的花开声吗?桃花盛开的声音是?第一个音符时值长,第二个音符时值短一些,来试一试。

师:那我们把活泼、跳跃的感觉演唱出来

9、学唱第二部分

师:唱的很好,同学们通过之前的聆听和演唱,你发现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在节奏和音高上有什么不同?(生)

师:对,节奏拉宽,旋律变的更加舒展,我们演唱时要注意区分。那音高呢?第一部分旋律大多在中音区,第二部分在高音区多一些。一到高音区,我们的情绪和声音会变的怎样?(生)师:我们演唱高音的时候嘴巴稍微张大一些,让口腔打开,咬字要注意圆润,试一试。(生唱)

师:声音变的很优美了,同学们剪羊毛是很费体力的,但人们感觉到累了吗?(生)为什么?(生)

师:因为劳动是快乐的,他们享受这份工作,那我们就带着这种高兴、快乐的情绪把第二部分演唱一遍

10、完整演唱第一段

师:同学们的歌声越来越好听了,那我们完整演唱第一段好不好?(生)

11、再次聆听歌曲

师:从你们的歌声中我感受到快乐的心情,让我们把快乐延续下去,再来聆听一遍歌曲。

12、生自学第二段

师:刚才第一段演唱的很好了,那直接演唱第二段,有信心吗?

13、师生接龙唱全曲

师:听到如此美妙的歌声,我忍不住也想加入,你们欢迎吗?那我们一起接龙演唱

三、创造表现:

1、打击乐伴奏

师:看来同学们也迫不及待想要参加剪羊毛大赛了,但是仅有歌声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一些打击乐器,让它变的更丰富一些,看:下面有请这一组的同学挑选合适的乐器给歌曲伴奏,拿到乐器之后根据相对应的节奏音型练习一下。没有乐器的同学我们用歌声来表现歌曲。

师:好,剪羊毛大赛马上开始,演奏打击乐器的同学要注意聆听乐器之间声音的和谐,演唱的同学注意我们的坐姿和声音,全体同学看老师手势(教师指挥)

师:谁来评价下咱们表现的怎么样?

2、速度编创

师:同学们,剪羊毛大赛中有的人羊毛剪的很漂亮,有的剪的却很粗糙,为什么?(生)

师:对,任何工作都有一个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就像我们音乐里的节奏一样,不同的速度歌曲也会变发生奇妙的变化,我们来试一试好吗?(视唱几句)

师:对,就是这种感觉,我们把歌曲完整的表现一下,注意看我的指挥手势。(师指挥生唱)

师:刚才我们对歌曲进行了改编,哪位同学想单独展示一下?(生)你想用什么样的速度来演唱?

四、拓展升华:

师:除了这首歌可以表达劳动人民的快乐之外,我们以前还学过很多,你还记得吗?(生)相信这首歌曲你们也不陌生,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起来吧!

师:劳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就像歌曲唱的一样:只要我们大家努力来劳动,幸福的生活一定来到。好,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到此结束,下课!

第三篇:音乐课《剪羊毛》教学设计

《剪羊毛》教学设计

柯艳华

年级:五年级

教学内容:歌曲《剪羊毛》 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颇广的民歌。歌曲为4/4拍、AABA结构。其旋律优美欢快,尤其是附点节奏的运用,更赋予歌曲活泼跳跃之感。歌曲反映了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教学目标:

1、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聆听和演唱歌曲旋律,感受劳动的快乐,对澳大利亚有初步的了解。

2、能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练习八分附点和八分休止节奏型,较准确地演唱旋律。

3、尝试用竖笛吹奏,初步掌握本曲的指法。教学重、难点:

用愉快的声音演唱旋律,进一步感受附点节奏型和四分休止符在乐曲中所起的作用。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欣赏悉尼歌剧院图片,汇报自己收集的资料(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同学们对澳大利亚有初步的认识)

二、新授

(一)聆听

1、播放工人剪羊毛的劳动图片,让学生了解工人的劳动场面,体会劳动者的心情。

2、简介歌曲:《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颇广的民歌,该国以盛产羊毛而著称于世。

3、播放《剪羊毛》,这首歌的情绪怎样?

4、听旋律,引导学生观察旋律线,划分歌曲结构(AABA)

5、再听旋律,感受歌曲旋律(八分附点)特色,表现了人们剪羊毛时动作干脆利落,使整首歌听起来特别有节奏感。

(二)学唱旋律。

1、拍打第一乐句节奏型,再把音高加进。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反复练习这两个乐句的旋律,直到掌握。

2、边唱旋律边加入剪羊毛动作模仿,体会劳动者愉快的心情。

3、学习第三乐句。掌握休止符

4、第三句加入(lulv)发声练习。

5、完整演唱旋律。

(设计意图:进一步深入学习歌曲,适时解决学生的演唱中出现问题,用听觉感悟音乐,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深入体验,逐步提升,使学生获得音乐情感体验,解决本课难点。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学习竖笛吹奏

1、听《剪羊毛》器乐合奏曲

2、吹音阶,巩固指法

3、自由练习吹奏

4、尝试吹奏第一、二乐句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曲旋律的吹奏,激发学生的吹奏兴趣。)

第四篇:音乐课教案 四年级

潘秋水

《隐形的翅膀》歌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能背唱歌曲的歌词,并能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整首歌并能做简单律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倾听、练唱、做律动、小组合作、教师指导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律动感及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自信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生活的幸福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合唱。难点:对歌词和歌曲背景的理解与掌握、演唱时声情并茂、咬字要清晰明朗。

三、教学准备:

音乐课本、课件、、《隐形的翅膀》mp3。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教师播放《隐形的翅膀》的伴奏,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使学生提前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

2.教师提出疑问:同学们对歌曲的旋律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否在某部电影中看到过?学生回答,教师引出歌曲名和歌曲背后电影故事《隐形的翅膀》,板书并课件出示(问题法)。

(二)歌曲背景及作曲家介绍 1.教师边一播放MP3《隐形的翅膀》片段,一边介绍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通过影视的欣赏,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歌词,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2.教师介绍作曲家,潘秋水

并介绍其作品的风格特点。但鉴于孩子音乐基础薄弱,此部分简单带过即可(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学唱歌曲《隐形的翅膀》

第五篇:剪羊毛教案

歌曲《剪羊毛》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感受音乐的情绪。

2、指导学生用优美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掌握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3、体验到音乐能够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和体验。

4、体会到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的主题思想。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准确的演唱歌曲,并用带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的内容。

2、培养学生对歌曲的创造能力。

3、掌握歌曲中的附点八分音符。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活动:老师首先来和大家猜一个谜语,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物品? 节奏练习:

1、教师活动:老师有一把神奇的剪刀,能剪出节奏,同学们仔细看老师是怎么剪的哦!

2、教师活动:小羊说它要考一考同学们,看看谁能够听出这两组节奏中哪条节奏有附点节奏,并且能够进行模仿。

3、教师活动:老师把小羊的两条附点节奏组合在一起,谁能连贯起来读一读? 学唱歌曲。

导入: 教师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是哪里的美丽大草原。并对图片中的地方进行简要的介绍。初听歌曲。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听一听这一首流传在澳大利亚的民歌,同时想一想:牧人们在剪羊毛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请学生用手做剪刀状随音乐的节奏边听边律动。)复听歌曲第一段。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仔细找一找,刚才我们神奇剪刀剪出的节奏是在歌曲的哪个地方?(板书)

有节奏的朗读第一段歌词。(1)、教师活动:你能读一读刚才我们找出节奏的句子吗?(2)、教师活动:你能找出小羊的节奏在歌曲的哪些地方出现?(板书)(3)、教师活动:让我们试试看,能不能完整的有节奏的朗读一下歌词。(4)、教师活动:播放伴奏,随音乐朗读歌词。处理休止符。

教师活动:刚才老师读歌词读累了,你们能帮老师找一找,歌曲中有没有能够让老师休息一下的地方呢?请同学们用动作提醒老师一下吧!用LA模唱歌曲。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琴声和老师一起,用la来模唱一下歌曲吧!学唱歌曲。试唱一段歌词。

教师活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试着跟随琴声,唱一下一段歌词吧!

(2)、找一找唱的不好的地方,加以指导。教师活动:请问大家在唱过一边以后,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特别提醒一下同学或者自己要注意的问题呢?

完整的练唱第一段。

教师活动:与学生进行配合,随着琴声演唱。复听第二段旋律。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一想,剪羊毛工人在剪羊毛的时候会对小羊们说些什么呢?

10、试唱歌曲第二段。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练习第二段歌词。

11、处理歌曲情绪。

教师活动:想一想,对小羊说话的时候,应该是怎样的态度呢?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12、完整的随音乐演唱歌曲。

教师活动:可以适当的配上一些动作。

四、创编活动。

教师活动:请大家发挥你们的想象,在我们的牧场上,在我们剪羊毛的时候,除了听到美妙的歌声以外,还会听到一些什么声音呢?

五、总结,评价。

教师活动:今天,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充分感受到了劳动带给我们的快乐和自豪,我们懂得了劳动能创造幸福的生活,老师希望每一个同学,都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