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心得《管理学生》
读《今天怎样管学生》有感 读完《今天怎样管学生》一书,掩卷沉思,深刻感受到这是一本关于西方优秀教师教育艺术的好书。在这本书里,介绍了他们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技巧、方法和策略,可以说覆盖了师生关系的方方面面。读过之后,受益匪浅,让我对做一名好教师、好班主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工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工作,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失败,关系到全班四十几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的成功。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同时,也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从《今天怎样管学生》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对班级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结合我本人从事工作的经历,我体会到:
一、教育教学既要从严,又要关心
提到“从严”,许多人往往认为只是严格要求学生:要求学生有严明的纪律,严格执行中学生行为规范;有严密的学习计划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但我认为,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还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维护学生起码的尊严。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今天怎样管学生》一书中,有一节专门提到了“如何把规则教给学生”:将规则陈述给全班学生;家条讲解规则,使用正面和负面的例子;征求全班学生的修改建议„„我从接班的第一天起,就先制订出非常详细的班规,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新班主任是比较严格的,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了威信。
二、教育学生更要“细”字当头。《今天怎样管学生》一书中,在提到如何避免跟问题学生发生冲突时,强调教师对问题学生的关注必须保持适中,既不能忽略,也不能过多,要理解他们需求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如果发生冲突,教师一定要保持冷静。例如小王同学,虽然活动能力较强,但对自己缺乏严格要求;学习上缺乏明确目标,不求上进,总觉得学习是家长和老师逼迫的;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影响其他同学正常学习。她个性倔强,比较任性,对教师的教育有逆反心理,甚至当面顶撞。班级中一次正常的座位调动,她竟然认为是老师有意与她过不去,买了含有酒精的饮料,在寝室里喝得醉醺醺,到第二天早自修时还迷迷糊糊的。我对她这种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同时,我本着“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原则,采用“换位思考”的教育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坦率地承认自己工作中也有不够细致的地方,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听取学生的意见。小王同学由一开始的抵触情绪,转变为诚恳接受批评,表示今后决不再犯类似错误。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一定要“细”字当头,切忌主观武断、粗暴。
三、要坚持以情感人的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情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做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班主任要学会爱学生,以情感人,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施以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
对优秀生,优秀生在德、智、体等方面更应该更标准严要求,使之成为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优秀生,成为班集体建设的领头羊。后进生一般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和组织纪律也偏落后,在心理上则较敏感、自卑,容易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对于后进生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有效的表扬。《今天怎样管学生》一书充分肯定了表扬的积极作用:“表扬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自立感、感应感和学习积极性”。对于后进生,及时表扬更显得尤为重要。
我平时在工作中,静下心来,细细回想,怎样把握教育学生的尺度,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难题。有人常说,现在的老师越来越难做,因为现在的孩子个性越来越强,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孩子接收各类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看了《今天怎样管学生》这本书后,我认识到,当老师说难也不难,难的是当一名有特色有个性的好老师。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每位教师用心去揣摩,勇敢去实践。
第二篇:学生读书心得
读《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前两天,我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书中一个个爱的小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使我受益匪浅。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以四年级学生安利柯的眼光通过日记的形式完成的一部爱的作品,书中介绍了无数种爱,有父母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等等.虽然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是感人肺腑的。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恶与善,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爱的教育》这本书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首先得对世间、对事物充满爱,真心诚意为他人着想。俗话说的好,爱是一种无限的力量.它可以驱使你的动力,让你成为对世间有用的人。在我们身边,也发生过许许多多的小故事,这些微不足道的故事在不段唤醒人们,在不断教育人们,在不断感动人们。就拿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来说吧!那些奋勇抗战的官兵们救了多少条无辜而宝贵的生命!每当官兵们发现地里有受难的同胞是,它们就会不断地鼓励受难的同胞,用爱的力量让受难的同胞们坚持,从而获救.这种爱就像一跟隐线,拉扯着同胞,鼓舞着同胞,感动着同胞,挽救着同胞。后来,这种爱也成了千百万人学习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些人因为过分地爱导致了极为悲惨的后果。如太多的腻爱,不正义的爱……所以我们在学习爱的同时,还要注意分别善与恶,做一个正直的人,《爱的教育》这本书中的罗伯蒂就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好学生,他为了救即将被车撞的一年级的小学生,脚不幸被三轮车车胎压到,可当他醒来时的第一句话就是问那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的情况.瞧,多么可贵的爱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爱的教育》这本书中的所有主人公,充当一个充满爱心的小使者,为社会做出无私的贡献
第三篇:赏识学生--读书心得
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善待生命,学会赏识!
作为一位教师,说实话,我们的每一天都是充满噪音,充满疲惫的。为了教学质量,为了班风班纪,为了各项评比,为了一份责任,为了一种良知„„我们的每一天都工作得尽心尽力。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又容易烦心上火,于是批评学生、教育学生就会在所难免。虽然我也知道表扬与批评结合的道理,我也知道表扬比批评更有效的结论,但事实上,我还是经常控制不住自己,批评学生,搞得学生、自己都没了好心情。
周弘老师的《教你如何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不仅是一部让家长深受启发的家庭教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让我们老师深受启发的教育参考书。在这本书里,作者从一个父亲的角度谈了他对自己聋哑女儿周婷婷的教育历程,怎样把一个三岁半时还一个字不会说,震耳雷声都听不见的女儿周婷婷养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并用这种方法,在中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早慧聋童。作者经过18年的生命体验,把追蝴蝶的教育方法提升为赏识教育,这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此书带给我的震撼。我也充分感悟到赏识教育的核心就是尊重,我们应当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赏识孩子,尊重生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快乐,引导他们走向成才、成功之路,这是生命成长的规律使然。同时,我也深深地领悟到赏识教育并不只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赏识的概念里也有批评,也有惩罚,古语“玉不琢不成器”,“无规矩不成方圆”能很好地概括这层意思。
首先,我们要知道赏识是是一种爱,是尊重、理解、宽容前提下的爱,是包含信任和等待的,是和谐而平等的爱,是鼓励孩子追求成功的爱,更是陪伴孩子品尝失败的爱。
爱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如果我们的老师、家长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那我们的孩子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你能行”,“你真棒”,在老师、家长的鼓励下,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在本书中有这样一段使我感触颇深:记得女儿七岁刚接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周弘老师满怀深情的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作对了一道。”女儿这时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她还想进一步证明自己。就说:“爸爸,你小时侯会不会做?”爸爸说:“我肯定不会做,像你这个年龄,这么难得应用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女儿顿时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仅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读到这里不由得使我想到,换了其他家长‘十道题只做对一道时’可能两记耳光早就过去了。错一道应用题还情有可原,错九道那就不可饶恕。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孩子哭大人叫,乱作一团。什么也干不下去。更无从谈孩子会喜欢数学,成绩优异。对数学不反感就已经不错了。
周弘老师的成功也提醒我们反思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赏识孩子是使我们教育成功的有力武器。我们何不拿起他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之中呢?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课堂上你的一句表扬,一个肯定,会让不自信的孩子变得自信,会让他们快乐一天,不断的鼓励会让他们爱上你,爱上你的课,这就是赏识的魅力。
当然,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人把赏识仅仅理解为表扬加鼓励,于是走进了误区——为赏识而赏识,结果是得不偿失。那么赏识教育到底还能不能批评孩子呢?我认为应该批评,最好的批评应该是没有痕迹的批评,不伤害孩子自尊的批评,但这种批评是建立在“我们是朋友”的基础之上的。周弘老师说他自己也曾打过孩子,不但打过,打的还是别人的孩子。有一个孩子有明显攻击他人的行为,冲撞或动手打别人。周弘老师为此对孩子提醒了三次。第一次是:打人是不对的,你打别人,别人也会疼的;第二次是:老师反对打人的行为,如果你再有这种行为,老师就打你手心一下;第三次就轮到行动了,周弘温和地说,你又打人了,现在老师要惩罚你了。孩子似乎并不相信温和的周老师真的会打他。于是在孩子不太相信的眼神中,周弘提起孩子的手,在他手心上重重地打了一下。孩子不相信这是真的,对老师反击了一下,周弘又抓住他的手,狠狠的打了一下。孩子放声大哭。在周弘老师的坚持与引导下,这个孩子最终改掉了打人的坏毛病。
说实在话,我是非常赞赏周弘老师的做法的,并且,我也一直认为真正的尊重,真正的赏识,是基于维护学生尊严之上的“严格要求”,并不是像前段时间某所学校提出的“不能批评学生和变相批评学生”“学生在上课时间可以自由喝水,可以自由去上厕所”,“学生可以不站起来回答问题”等等这些片面细化了的“要求”;更不是在“学生漫不经心地答错了”,仍不给予指正,还一味的表扬“错了并不重要,你是一个勇敢的好孩子!”这些表面上所谓的“尊重”,并不是真正的“尊重”。美国的学生上课很随便,也许有如像以上学校要求的种种,但是他们的基础教育质量怎样?他们不也在像我国的基础教育看齐吗?真是“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吗?我看未必吧!我们学习西方的教育本质(如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断章取义”,更不是拿什么表面的皮毛的东西来曲解,何况“拿来主义”更需要“因地制宜”。当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学会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使其得到最好的发展,但这不意味着“不要批评”、不要赏罚分明的规章制度了。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真正的尊重,完全的教育,是包括适宜的批评和相应的章制的,只要是批评和惩罚基于关爱学生,那就是最好的尊重学生,我认为。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这与古语“玉不琢不成器”不是同出一辙吗? “温柔的提醒,坚定的惩罚。”这就是周弘老师所倡导的赏识教育。
总之,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爱心,充满自信,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相信在我们爱的感召下,加上“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信念,将教育进行到底吧!用周弘老师的一句话结尾吧: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善待生命,学会赏识!
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善待生命,学会赏识!
红山小学
郑建忠
2010.2
第四篇:学生读书心得演讲稿
我的成长离不开书,书使我成长的更快。课堂的书让我学习,让我思考,课堂上的本本厚书写满了难题,记满了知识,我喜欢读,坐在课堂里,聆听老师的讲解书,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使我的大脑日益充实,在这里,我曾经被皇帝的新装逗的前仰后合,被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动的热泪盈眶;课外的书让我思索,那是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在那里,我为岳飞将军的壮志未酬鸣不平,为阿q的悲惨遭遇而叹息,课外的书更能让我成熟,让我成长。
我爱读书,书可以开阔我的视野。俗话说:“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读书可以使我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茫茫宇宙的无限神奇。
我爱读书,因为书还能使我懂得做人的道理。《雷锋日记》让我明白奉献的一生最美丽;《老人与海》中那位不屈服于风暴,勇于抗击的老者让我肃然起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使我明白人活着的真正的意义。读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丑恶。当白雪公主逃脱了恶毒的皇后的诡计之后,我禁不住大声叫好;当看到小狮子王辛巴通过自己勇敢的拼搏重获王位的时候,我快乐无比;当福尔摩斯巧妙地揭穿骗局时,我悬着的心才渐渐平静……
我爱读书,因为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是啊,读一本好书使我们可以从圣贤和智者的叮咛中顿悟人生的真谛,从伟人的人生记录中感悟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从科学家奋斗的文字里体会攀登的艰辛和执着,从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找到他们同命运搏击的坚强意志。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在浩瀚无边的书的海洋里,鱼龙混杂,各种黄色书刊也会蜂拥而出。在书的社会里,居住着贵族,也居住着流氓,有善良的智者,也有凶狠的恶棍。这就要求我们擦亮双眼,“取起精髓,去起糟粕”,即读有益的书,读健康的书。一本好书总是把真善美放在最高的席位,以此端正读者的人生态度,一本好书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经得起岁月的打磨;一本好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一本好书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我们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是知识的宝库,是她,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书,是人类的阶梯,是她,帮助我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书,是快乐的源泉,是她,带给我幸福,带给我满足。有书伴我成长,真好!
同学们,让我们爱读书吧!拥有书,我们就拥有了整个世界,拥有书,我们就拥有了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二年级学生读书心得
读书习惯经验分享
亲爱的老师、叔叔阿姨们,大家好:
我叫张晓芳,来自长明小学二年级九班,今天我很高兴跟各位叔叔阿姨分享我的一些读书小故事。我喜欢阅读各种书籍,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和共读许多绘本,到了小学我的阅读范围更广了,有童话故事类的,比如《爱丽丝奇遇记》、《笨狼的故事》、《小布头奇遇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还有《办法总比困难多》、《小猪稀里呼噜》、《不一样的卡梅拉》、《父与子全集》,以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语儿童版》、《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等等。俗话说“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能告诉我许许多多我不知道的事,我还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知识。
读书其实就是我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在我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会给我读一个故事,慢慢的他们就会让我自己读,有不认识的字我会直接问而不是跃过去,渐渐地我认识的字就多起来了,读书的兴趣也渐渐提高了。到了一年级,每天回家写完作业吃完晚饭,爸爸和妈妈会陪着我一起读书,爸爸告诉我只有多读书才会积累更多的知识。妈妈陪我读书的时候,我们会比赛看看谁读得快,谁记的内容多,我们会一起分享书中的故事,而不是我自己在读书,他们在玩手机或是做别的事情,这也是我喜欢读书的一个原因。几乎每一次我和爸爸妈妈进行读书分享的时候,我都能有所收获,这让我非常自豪。偶尔的时候爸爸还会带着我去公园,找个环境比较好的地方,我们在公园里一起读书。
读书还有一个时间段比较好,那就是早晨。因为早上读书记忆是最好的,还可以清醒一下大脑。早晨妈妈会给我规定15分钟左右的阅读时间,有时我自由读书,有时背诵积累古诗。关于买书,爸爸妈妈也会征求我的意见,而不是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去买。妈妈说过只要有兴趣才会做好一件事,所以我家买回来的书都是我喜欢读的,这也增加了我读书的兴趣。最后我还想告诉叔叔阿姨,兴趣是慢慢养成的,希望叔叔阿姨耐下性子慢慢来引导,并多和自己的孩子共同读书,我也祝愿所有的小弟弟小妹妹在叔叔阿姨的引导下都变成一个个小书迷!
以上就是我的读书分享,谢谢大家!